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神话版三国 > 第三千七百五十三章 这不儒家,也不法家

神话版三国 第三千七百五十三章 这不儒家,也不法家

作者:坟土荒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09:39:41 来源:23小说

陈曦其实是知道各大世家的意思的,杨奉的话,陈曦也是明白的,实际上从各大世家主动开始兴办教育就能看出来很多问题,也即是他们也知道他们需要大规模有脑子,有知识的手下。

问题是这个大规模,在各大世家看来,也就是上百万的水平,因为每一个掌握技术,掌握智慧的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都是需要享有相对应的待遇的,世家主动放开知识的垄断,兴办教育,其实也代表着他们主动放出一部分的利益来喂饱这些人。

这些人的定位便是春秋时的国人,这些人明确的说,握有一定的权力,属于真正意义上国家的一份子,简单点的说法,就是在这个国家享有股份,这份股份不高,但却足以免除很多的问题。

至于国人的进化版本,隔壁罗马就是了,现在蓬皮安努斯都快上天了,依旧没办法解决罗马岁入问题,只能自己搞属于国家的企业,然后给国家赚钱,税改什么的绝对没有可能。

因为罗马的公民制度,扒开了表皮之后,内部的利益盘根错节。

最简单的一点也就是罗马包税制,身为第一公民的老大将今年核准的税下发给元老,元老下发给属于自家,或者比较靠谱的骑士阶层,骑士阶层分包给其他公民,其他公民按照片区收税。

看起来很难,而且也没有什么明确的利益是吧,可实际上是这样的,罗马帝国到手十亿塞斯特斯的话,元老们转手十五亿分包给骑士们,当然也有诸如第十骑士这种bug,不用由元老过手,自家军团长直接锁死几个行省的包税权。

后面骑士阶层将定额的税收转包给普通公民,表示需要缴税二十亿,而公民分片区给自己也收一点,最后超过三十亿其实问题不大。

所以所谓的罗马公民缴税,从某种角度讲确实是缴的,但这钱怎么来的,也就那么一回事,故而罗马公民强烈拥护公民制度。

毕竟自家有军队,有武装,有国家政策支持,按片区收税,日子当然过得好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一段时间罗马公民不是小地主,就是作坊主,不是他们勤劳能干,而是他们有好几千万的剥削对象。

同样这也是蓬皮安努斯敢在元老院和一群元老对喷,也不敢搞什么税制改革,提都不能提,前者那都不是事,后者你敢碰六百万公民的盘子,公民不把你杀了,骨灰给你扬了才是见鬼。

这就是罗马公民制度的可怕,而在曾经,春秋的时候,中原的国人制度也近乎如此,但最后这个制度也崩塌了,原因很简单,上层因为各种原因,分割出去的利益不足以供养了。

可以说除非是变成罗马那种举国供养公民的制度,否则国人制度迟早会崩塌,而崩塌的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利益去维持了。

陈曦也明白这个道理,各大世家可以接受上百万的国人,将他们当做世家和百姓之间的过渡层,分润给上百万国人应有的利益,但是各大世家绝对没有办法接受上千万的国人。

因为当大家都是国人的时候,他们曾经的许诺就不可能兑现了,袁家给汉室迁徙过去的百姓,可是兑现了百亩良田,住宅安置,子女教育,生育补贴等等一系列的东西。

其他家族哪怕没有袁家那么夸张,也都对着那些百姓进行了许诺,并且逐级进行了补贴,避免出现自家养不起那种事情。

毕竟经历过春秋到战国时代因为制度崩塌而导致的一系列纷争,各大世家在重启之前,也尽可能的弥补这种制度的缺憾,简单来说所有的家族都想长治久安,延续他个几百年。

可问题在于,国人制度注定了必须要有人被剥削,而且被剥削的人要足够多,才能供养起他们提拔起来的那些国人,所以规模必须要控制,而陈曦这种方式,他们养不起来。

他们划分这些层次的基础就是知识,就是技术,就是能力,他们本身的计划就是教育数百万人,从中擢拔出来优秀的百万人,建立了这个过渡层,其他人哪怕依旧比曾经过得好的很多,也只是跟着一起建国的红利,而不是给予改变命运的机会。

可换成陈曦这种,逐步将两千万人都拉入这个培育框架,那么所有的人都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出大问题。

这不是剥削不剥削的问题,而是更为现实的,学了足以改变命运的知识,没有改变命运,国家和社会也无法兑现所谓的知识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

try{mad1();} catch(ex){}

小群里面半数以上的世家主事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强烈的社会变革,因为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对于社会不满,而是一个时代的人都对于自己辛辛苦苦所学的知识感到不满。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袁达幽幽的说道,学了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只会造成麻烦。

“我刚刚说的相里氏的电动机,难道老袁公没有注意到吗?”陈曦叹了口气说道,“我知道你们考虑的是什么,实际上我估计之前第一个开口的弘农杨氏,应该也是丝毫不担心老百姓接受教育之后,在学识和智慧上超过你们的。”

“我家应该是第一个主动给百姓普及教育的。”杨奉冷淡的说道。

作为最早那批出去,混到大冬天喝草粥的杨氏,确实是最早给百姓普及教育,当初在中亚的时候杨琦就说过,一开始他们给百姓教育只是为了给陈曦一个交代,但后来他们主动将之延续下去了。

第一个提出蒙学儿童统一管理,第一个搞出寄宿制学校,第一个集中本家优势人力,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