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740章 傍着总编大腿发的家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740章 傍着总编大腿发的家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2 19:55:53 来源:书海阁

96年的1月份即将走完,农历也进入了腊月。

《甲方乙方》上映35天,正式下映了,票房最终定格在了6025万元,堪堪破了6000万元大关。

这部电影电影仅花了两周时间便破了4000元万票房,可最后的2000万元却足足花了21天时间。

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当然是盗版,《甲方乙方》上映第二周市面上便出现了盗版录像带和盗版vcd影碟,到第三周的时候,盗版已经大规模泛滥,直接影响了后续票房的走势。

而这还是《甲方乙方》最开始并没有被盗版商重视,直到电影火了之后他们才想起来盗版,要是一开始就被盗版商盯上,票房恐怕还要打个折扣。

《甲方乙方》下映,也到了年终岁尾的时候,但文华影视看起来却比以往更忙了。

电影取得了6025万票房,文华影视的独得3300余万收益,另有5%的分账收益给了燕影厂,作为挂靠费用。

票房分成刚刚到账于东便张罗着给大伙发奖金。

前段时间,《甲方乙方》主创们参与票房分红,可把大家眼馋坏了。

文华影视最近人员一直在膨胀,现在已经有18个人了,知道今天发奖金,大家都充满了期待。

办公室里大家一如既往的在忙碌着,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人手上的动作和正在干的活,大多是没什么意义的事。

徐大姐财务室的门突然开了,欻的一下所有的目光都朝着那个方向投了过去。

徐大姐被这帮人吓了一跳,嘟囔了一句,然后喊道:“过来领奖金!”

众人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排着队一个个进了财务室。

出门之后众人皆是喜笑颜开,新来的每人一个月工资,老员工每人两个月工资。

这点奖金肯定跟电影主创们的分红比不了,但总比别的单位强多了,现在不少单位都搞下岗呢!

在众人正数着钱高兴,谈论着用奖金给家里置办点什么东西的时候,两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扛着箱子便走进了公司。

小伙子进了门也没说话,放下了东西就走,过了没一会儿,又扛着箱子走了进来。

这个时候,一脸笑容的李光复才走进公司。

外面的动静惊动了正在办公室打电话的于东,见到李光复,两人热情的握了握手,“李总您怎么有空过来了?”

“这不快过年了嘛,我那边置办了点年货,给大家分一分。”李光复笑呵呵的说道。

于东将李光复请进了办公室,“小宫,上茶。”

“您这太客气了。”

“这有什么的,公司我也有股份,平时帮不上什么忙,过年过节给大家发点福利还是没问题的。”

李光复现在生意越做越大,风格却比以前更加低调。

于东谢过他给大家带来的福利,又说道:“正巧今天您来了,我还有点事跟您汇报一下。”

“什么汇报不汇报的,您说,我听着。”李光复说道。

“《甲方乙方》的票房分账这两天刚到账,这部电影扣了税、制作成本200万和宣发成本85万,又给主创们分红,剩下将近2300万,再加上《赢家》盈利的那20多万,大概就是今年文华一年的净利润。

赚了这么些钱,按理说是应该给股东们分点红,毕竟剧组主创都分红了、员工们也都发了奖金,不过……”

于东说到这里,李光复笑着摆了摆手,“嗐,我当什么事了!林老师昨儿还给我打了个电话,公司现在正是发展的时候,哪儿哪儿都需要钱,有钱了也得用在刀刃儿上,分红这事不着急。”

“您局气,有您这样的股东,可真是我们文华的福分。”于东恭维道。

“不对不对,是林老师和您于总带着我发财。”李光复笑呵呵的说道。

两人又闲聊了一会儿,李光复离开了公司。

他走之后,文华的员工们却聊开了。

“今儿可真是赚着了,不仅有奖金拿,还有福利领。”

“徐大姐,这人谁啊?怎么还给咱们发福利?”

徐大姐问道:“燕京三李知道吗?”

其他人点了点头,徐大姐说:“他就是其中一个,李光复,原来是人艺的演员,傍着总编的大腿发的家。”

众人一听顿时来了兴趣,大家光知道燕京三李有钱,但对于“傍着总编的大腿发的家”这件事却不甚了解。

发完了奖金,徐大姐今天的工作也完成了,随口给大家科普了起来。

“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前些年咱们总编有个外号,叫‘林半城’,这个林半城什么意思?就是房子多。

要不说人家有眼光,早早的就看出来了这燕京的房价肯定要涨,从八十年代那会儿就一直收房子。

这个李光复跟林老师在人艺认识的,他们家是燕京坐地户,祖上也阔过……”

徐大姐跟大家科普着李光复与林为民的关系,一直说到文华影视的诞生,文华的很多员工大多是这一两个月进来的,对于公司的情况并不熟悉。“你们以为他为什么上赶着给咱们发福利?公司今年可不分红!这公司成立的时候,他就投了500万元,占了40%的股份,用金融术语说这叫公司估值过千万。

过了没几个月,人家香江的大老板主动来给公司投资,1500万人民币,就要15%股份。

你们算算,这估值涨了多少?”

有人惊叹道:“1500万15%的股份,一个亿,这快涨了十倍了吧?”

大家震惊不已,感叹:“这简直比抢钱都快!”

徐大姐问道:“抢钱?《甲方乙方》一部电影6000万票房,伱说这公司值不值一个亿?”

“值啊!太值了!”

“所以说啊,人家这些大老板,可没有一个是傻子,光是精明也不够,还得有魄力。你们想想看,总编一句话,李光复就投了500万,搁你们,有这个魄力吗?”

众人互相看了看摇了摇头,别说是500万,就是500块大家都得寻思寻思。

经过徐大姐一番科普,大家也算是知道了李光复和林总编以及国文社的渊源。

徐大姐又总结道:“他投资了500万,一年时间就变成了3000多万,公司发展还这么有潜力,人家给咱们送点福利,笼络一下人心,合情合理!”

众人点了点头这话没毛病。

这些人正聊着天,于东吩咐了小宫,让他拎着李光复送来的福利给好梦送点过去。

小宫带着东西来到好梦公司,只有财务总监彭小林在这里,汪硕和冯晓刚都没在,小宫随口问了两句,才知道原来二人是去闭关了。

一部《甲方乙方》的成功,不仅让汪硕、冯晓刚收获了巨大的名声,也让二人各自赚了40万元。

那天于东带着一皮箱子的现金来给二人送分红,对他们产生的刺激是巨大的。

两人好歹也是见过钱的人,但这么个送钱法,确实很有冲击力。

汪硕和冯晓刚收到分红后,在外浪了几天然后便闭关筹备起下一部电影。

送完了东西,小宫回到国文社家属楼附近,刚到公司门口,就瞧见几个漂亮的小伙子和姑娘在一个年轻女人的带领下走进了文诚影视。

小宫一眼就认出来了,那几个小姑娘和小伙子正是《花季雨季》的主演们。

《花季雨季》自元旦开始在央视一套播出,不到二十天播放完毕,创下了央视近年以来少有的高收视,广受欢迎。

眼下正在各个地方电视台热播,相比央视的独播,地方电视台们的集中播放才是对一部电视剧最好的宣传。

在中国没有哪一种传播形式比电视剧更具国民性,八十年代以前,广播能做到;八十年代,文学能做到;但在九十年代,只有电视剧能做到。

在央视播出阶段,虽说覆盖面积大,但单一电视台播出,所形成的影响力还是略显单薄。

进入地方电视台播出阶段,这部号称国内第一部青春偶像剧的电视剧才逐渐释放出他的威力。

元旦之后的这些夜晚,随便走进一个中国家庭的家里,只要电视机开着,大概率就是在播放《花季雨季》这部电视剧。

尽管播出的地方电视台有很多,但各地统计的收视率数据依旧不俗,足以看出这部电视剧的受欢迎程度。

经过这段时间的发酵,《花季雨季》的影响力早已不仅局限于校园和学生群体,而是打入了更加广袤的观众群体。

电视剧的热播,第一个受益的就是电视剧的小演员们。

这群小演员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演电视剧,压根谈不上什么名气和演技,但文诚影视和导演赵保刚给予了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帮助,一部三十集的电视剧足足拍了130天时间,最后呈现的表现效果也是可圈可点。

一个多月时间里,这群小演员的面孔几乎成了国内观众每天打开电视看的时间最长的脸蛋,观众们不仅是记住了他们的脸,也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黄小明、蒋勤勤、曾俐、邓潮、潘粤名……

一部电视剧,捧红了一群明日之星。

第二个受益的,就是文诚影视和国文社了,经济收益就不说了,《花季雨季》的成功也让文诚影视一举成为了国内电视剧制作行业的扛把子,同时也在国文社的版权运营和开发成绩单上写下了光彩的一笔。

第三个受益的,当然就是导演和原着作者。

去年赵保刚导了部《过把瘾》,火遍大江南北,在电视剧圈打响了名气;今年他又导了这部更火的《花季雨季》,名气更胜从前,可以说是炙手可热。

毓秀这个作者就更不用说了,自从92年布老虎丛书启动,《花季雨季》入选第一批丛书,她的命运就被彻底的改变。

这几年当中版税分成、广播剧分成、电视剧改编费用、漫画改编费用……

让她这个年仅二十岁的小姑娘,成为了中国文坛少有的版权富翁,轻轻松松怒赚五百万,堪称人生赢家。

看到了《花季雨季》的小演员们,小宫十分兴奋,快步走进文华,嚷嚷道:“嗳!快去看,《花季雨季》那帮演员来文诚了!”

他这一嗓子,惊动了大家,最近电视剧正热播,大家听到了演员们就在旁边,如何能不激动?

顾不上工作,一窝蜂的涌向了隔壁。

本章完

喜欢1980我的文艺时代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980我的文艺时代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