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重回1980年去享福 > 第259章 众望所归

重回1980年去享福 第259章 众望所归

作者:二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2 19:56:14 来源:书海阁

聊完族头的事情后,邓世荣与邓世安两人便走到木棚去跟村民们一起看电视。

位置是早就留好的,用后世的话来说,那是处于最好的c位。

到了八点,首届春晚正式开播。

前世这一年,整个邦杰大队都还没有电视,邓世荣也没看过这第一届春晚,后世网上虽然有首届春晚的资源,但那个时候春晚因为种种原因,对他的吸引力已经没那么大了。

所以,自始至终,邓世荣都没看过第一届春晚。

如今重生回来有机会看到首届春晚开播,邓世荣也挺感兴趣的。

首先是主持人致开幕辞,再介绍到场嘉宾,接着是相声大师侯宝林讲话,最后是主持人代表所在行业向全国人民拜年。

至此,节目才正式开始。

第一个节目是由中央乐团的歌唱演员李大佬唱的拜年歌。

这位大佬创造了春晚史上永远不可能被打破的记录,她在首届春晚一共演唱了九首歌,除了开场的拜年歌以外,后面还直接来了个八连唱,可谓是震古烁今,无人能比。

其中《春之歌》、《问声祖国好》、《一根竹竿》、《年轻的朋友》、《知音》、《乡恋》这六连唱是她独唱,紧接着是《刘三姐》的歌曲对唱以及《牛皋招亲》的京剧对唱,这是她跟其他人合唱的。

在后世,再大牌的歌手,在春晚这个舞台上,歌曲连唱都不可能超过三首,更别说是唱了开场歌曲之后还来个八连唱了,这是永远不可能再出现的奇迹了。

除了唱歌以外,首届春晚也是什么元素都有的大杂烩。

比如说猜谜、相声、小品、诗朗诵、哑剧、京剧、舞蹈、魔术、杂技、武术等等。

甚至还播放了录像电影《火烧圆明园》的花絮,以及录像电影《垂帘听政》、《武林志》片段,尤其《武林志》全片还在拍摄当中,就弄到春晚来播放了一个片段。

这样的春晚,不管是经历过后世春晚的邓世荣,还是第一次接触春晚的村民,都看得大开眼界。

如此精彩的文艺晚会,村民们以前哪有机会看过啊,这一看直接就忘记了时间,直到电视里跨年的钟声响起,村里的鞭炮声也响了起来,在场的村民才蓦然惊醒,原来已经是半夜十二点了,要回家放鞭炮了。

节目还在继续,很多村民虽然不舍,但十二点不在家放鞭炮还是有些不像话,只能匆匆忙忙拿着板凳往家里跑。

不过,还是有些年轻人不在乎这个,反正家里长辈在,他们回不回去也不影响,便干脆不回去了,留下来继续观看节目。

邓世荣让大儿子随便放了一挂鞭炮,便继续看节目。

一直看到春晚结束,留下来的村民才意犹未尽的拿着板凳回家。

此时虽然已经很晚了,但今晚守岁是全国各地都有的习俗,就算不熬通宵,晚一点睡也是正常的。

因此,邓世荣一家人也不急着睡觉,这么晚大家的肚子也都饿了,肯定是要吃点夜宵的,吃饱后又要时间消化,那继续烤火聊天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

大年初二是走亲戚的时间,村里的媳妇都会带上自己的老公和孩子回娘家。

在吃过早饭后,邓允泰、邓昌元、邓昌东三人便各自骑着单车载着自己的老婆孩子一起前往坡心村。

邓昌东骑的单车是从邓允泰家借的,但邓昌元骑的单车则是他去年自己买的,好歹也是缸瓦厂的大缸师傅,只要正常发挥一个月随随便便都能赚两百块钱以上,买辆单车对于他来说压力自然不大。

他们带的礼品都绑在前面的三角架上,各自的老婆坐在后座,孩子则用背带背着。

一路闲聊,赶到坡心村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左右了。

到村里后,便兵分三路。

邓允泰带着老婆孩子来到岳父家的时候,坐在门口玩着弹弓的张守山便高兴的朝屋里喊道:“爸,妈,我姐跟姐夫来了!”

邓允泰刚把单车停好,便看到岳父岳母从屋里走出来,连忙打招呼道:“爸,妈,新年好!”

“新年好!”

“姐,姐夫,新年好!”

双方互相打过招呼,张秀萍一边解背带,一边说道:“小冬儿,快喊外公外婆!”

因为在家里的时候没少教,所以小冬儿听了之后,便奶声奶气的喊道:“外公,外婆!”

“诶,小冬儿真乖,快来让外婆抱抱!”

“小冬儿,我是小舅舅,还记得我吗?”

“小舅舅!”

“真乖!”

“……”

几分钟后。

邓允泰一边坐在火堆旁边烤火,一边和岳父还有两位小舅子聊天。

至于岳母,则去厨房煮茶煎籺了,张秀萍抱着小冬儿进去跟母亲说话。

邓允泰问道:“爸,大哥和二哥都陪嫂子回娘家了吗?”

张振发点头道:“嗯,都陪他们的媳妇回娘家走亲戚了,不过他们知道你们今天会来,所以他们应该不会在那边过夜,下午应该就回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邓允泰笑道:“也不用这么急,反正我们也没有那么快走,肯定是要住上两三天的。”

张振发道:“你们现在在县城管着这么大一家饭店,他们是怕你们没时间,所以才想着当天去当天回的。”

关于女婿家的饭店,其实张振发夫妇都没见过。

当初张母陪女儿到县城生孩子的时候,饭店还没开始动工呢,那次之后张母就再没上过县城,自然没缘见到女婿家的饭店。

但欧国花的母亲在陪女儿到县城生孩子的时候,饭店正在动工建设,而且大致的框架都已经建好了,饭店究竟有多大,她是知道的,回来后跟张母一说,张家人自然也就知道了。

知道女婿家开了这么大一家饭店,张家人都好奇极了,要不是忙着做生意,他们都想到县城去看一看了。

邓允泰道:“有时间的,年初饭店的生意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所以我们商量了一下,便打算等出了十五后再开门,这样就可以在家好好的过个年,不用赶时间。”

张守军好奇的问道:“姐夫,听阿花姐的母亲回来说,你家的饭店比龙潭的国营饭店还要大几十倍,而且还是三层楼,这是不是真的啊?”

邓允泰笑道:“我家这饭店确实不小,占地面积有一千多平方呢,比县城最大的国营饭店还要大十倍以上,楼确实有三层,不过饭店只占了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现在还空着,以后用来做什么,我爸也没说,我也不清楚。”

尽管早就听说了,但听到邓允泰确认,张家父子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张振发忍不住问道:“允泰,这么大的饭店,你爸投了多少钱进去啊?”

邓允泰没有瞒着,直接回答道:“听我爸说,一共投了三十多万进去。”

“嘶……”

张家父子再次为天气变暖提供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实在是这个数字太过于吓人了,哪怕现在的万元户含金量已经有所下降,比不上两三年前,但三十多万,仍然是张家父子难以想象的财富。

开一家饭店投这么多钱进去,简直是离谱。

要知道,就在两年前,他们家为了开店那几百块钱的投资,可是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女儿的劝说给他兜了底,张振发才敢下决心去做这个生意。

对比起他这个亲家,双方的魄力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允泰,你爸这是贷款开的饭店?”虽然话里带着询问的意思,但张振发心中已经百分百肯定他说的是对的,毕竟他这个亲家就是再有钱,也不可能有钱到能拿出三十多万开饭店的地步。

邓允泰在父亲的影响下,也不认为去银行贷款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便点头道:“是的,钱都是我爸找信用社贷的。”

“饭店开业也有一段时间了吧,生意怎么样?”

“去年经营了七个月,生意还不错。”

翁婿俩一问一答,两位小舅子老老实实的坐在旁边听着,都快被姐夫透露出来的消息给震傻了,他们家不过是花几百块钱在龙潭街开了家小店,在村里就已经很风光了。

可跟姐夫家相比,那真是不值一提。

厨房里,母女俩也有着类似的对话,张母同样被吓得不轻,差点连籺都不会煎了。

等煎好籺端出来吃的时候,张母压不住好奇心了,说道:“老头子,要不等出了十五,咱们一起到县城去看看?”

在知道女儿女婿经营着这么大的一家饭店,不亲自去看上一眼,张振发心中就跟猫抓似的难受,听到老婆子的提议,他立马赞同道:“行,那等出了十五咱们就上县城看看去。”

张秀萍闻言笑道:“爸,妈,那就带上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小军小山还有孩子们,都一起上去看看吧!”

邓允泰连忙表态道:“住的地方我来安排。”

张守军和张守山听得两眼放光,恨不得立刻答应下来,不过他们又做不了这个主,只能看向父母。

张振发夫妇对视了一眼,都有些心动。

张母在县城住过,她有些顾虑的说道:“允泰,我们这么多人上去,那二层小楼哪里住得下啊!”

邓允泰笑道:“去年我表兄也在县城买了房,房子现在都空着没人住呢,他那里有三间房还有好几张旧床,到时只要买几张席子和被子就能住了,想住多久都没问题。”

张母这下放心了,点头道:“那行,到时我们商量一下,要是合适的话,我们就抽个时间上去住几天。”

聊完女婿家的饭店,接下来张母又把家里准备起新房子的事情告诉了女儿女婿。

张秀萍一听,自然是举双手赞成,对于娘家的吃住问题她倒是不嫌弃,毕竟她从小就在这里长大,早就习惯了。她不习惯的是拉撒问题,任何一个正常人在用过干净无异味的卫生间后,都会排斥那臭气冲天的屎湖。

甚至,为了不从老公的身上闻到那种味道,每次回娘家她都带自家老公去上露天厕所。

虽然这样确实比较刺激,但她可不想要这种刺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要是娘家起了新房子,搞好了卫生间,那下次再回娘家,就不用再到外面去寻求刺激了。

中午,张母杀鸡宰鸭,张罗了一大桌好菜来招待女儿女婿。

下午,大哥大嫂以及二哥二嫂也都先后赶了回来,免不了又是一番热闹。

……

就在博白县的村民忙着走亲戚的时候,电影《少林寺》横空出世,一经放映就在整个博白县境域产生了巨大轰动,堪称是万人空巷,人们奔走相告,纷纷涌入了县城以及各大公社的电影院。

其实这部电影早在去年就已经上映了,并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不过博白县这边由于种种原因,直到去年年底才顺利拿到电影胶片。

只有亲身经历过这个年代,才知道这部电影的影响力有多大。

据说,在《少林寺》这部电影播出之前,真实的少林寺一片荒凉,根据剧组人员的回忆,他们第一次来少林寺的时候,山上的荒草有一米多高,而且根本就没有路。

寺里更是只有几个老掉牙的和尚,泥菩萨的身体已经坍塌了一半。

待《少林寺》火爆全国之后,这个荒草丛生、泥像坍塌、和尚稀少的千年古刹,一下子就成了许多人心中的圣地。

有太多像宝强一样的小孩,和父母商量或瞒着父母前往嵩山学习少林功夫,去匡扶正义、惩恶扬善。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将少林寺围的水泄不通,即使在**十年代,每天都要接待数十万人次的游客。

甚至,为了分流、也为了发展,少林寺所在的登封县也升级成了市,全市的旅游经济在整个河南都名列前茅,典型的一部电影让一个地方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也让主演火遍大江南北,为功夫皇帝这个称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这部电影创造了太多不可思议的记录,估计再也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了。

……

双旺电影院场场爆满,已经无法满足群众们的观影热情,各大放映队见状便积极的拷贝胶片,并与各个生产队联系,哪个生产队愿意出钱,那他们就到哪个生产队去播放。

在这种背景下,那耶生产队自然不能落后了,在大年初六那天晚上,便出钱请放映队的人过来放了《少林寺》这部电影。

好家伙,看得全村男女老少都激动不已。

到了正月初十,邦杰大队辖下的各个生产队,都已经看过《少林寺》了,这股风潮才慢慢的降了下来。

……

正月十二,下午。

那耶邓氏在邦杰大队那里召开了族会。

这是提前几天就已经通知了的,虽然没有家家户户都派人来参加,但每条村都派来了大量的代表。

整个邦杰大队都是以邓姓为主,因此姓邓的村庄非常多,有观冲、梅田、社角、马村、芋塘、鸡毛岭、大岭脚、到章、禾坪排、坡顶、秧地坡、闸肚、那耶、上高行、老屋、新屋、山营、龙颈、塘滩、帮坝等等。

这些都是纯邓姓的村庄,每条村来个二三十人的代表,就有四五百号人了。

等人来得差不多了,族头邓世安便上台讲话:“族中的各位兄弟子侄,今天我召集大家过来开族会,主要是想跟大家商量一下族头的接班人选。”

刚听了一个开头,底下就炸开了锅。

“书记,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啊?你不当我们族头了吗?”

“书记,伱这族头不是当得好好的吗?怎么突然要开族会商量接班人选了?”

“书记,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书记……”

邓世安伸手虚压了一下,等大家安静下来了,他才笑着说道:“大家先别激动,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只是我年纪大了,身体也是一日不如一日,趁现在精力还可以,先把我们那耶邓氏的新族头选出来,这样我就算哪天不在了,也对得起列祖列宗。”

这话一出,族人都无话可说了。

毕竟这个年代,村里能活过六十的人,原本就没有多少,族头已经六十多岁了,选择退位让贤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咱们邓氏始祖邓曼公,字德阳,今河南南阳人。”

在族头交接这种重要时刻,邓世安自然要简单的说一说那耶邓氏一族的历史:“邓曼本姓曼,殷商年间因辅佐侄子武丁王治国有功,被封于邓国为侯王(中华史称曼姓邓国),距今已经有三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听到族头介绍那耶邓氏一族的历史,包括邓世荣在内的一众族人都安静的听着。

“邓国自商至周,历经二十二位帝王,传国670多年后被楚国所灭,曼公的子孙以国为姓,这就是我们邓姓的由来。”

邓世安作为那耶邓氏的族头,自然要花一些心思去研究这个,所以说起族中的历史他真的是张口就来:“晋武年间,由于战乱或官职调迁等原因,57世祖攸公,字伯道,迁入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寨葛藤坳,91世祖瑜公当进士,官吏部,迁居福州,在莆田县珠玑巷落业。宋元佑三年1088年,93世祖调公从福建迁居广东廉江上井邓阴坡创业。

94世祖康镬公,晓得廉江油房洞地方“山青水秀,五行无欠”,遂从上井迁移油房居住。

96世老祖志远公,字法显,祖妣蓝氏,生有四子,他是我们那耶邓氏的开基大始祖,于明中叶(公元1500年前后)携妻带子,举家从油房洞迁入那卜黎碧石,后因屋场过小的原因迁至那耶落业定居。

97世文明公是我那耶邓氏1世大祖考,接下来的估计大家也都知道了,我就不再多说了。”

族中的历史,在场的只有少数族人是清楚的,多数族人都只是知道那耶邓氏是从上井、油房那边搬迁过来的,再往上他们就不清楚了,现在听到族头这么一讲,才知道邓氏的始祖竟然是河南那边的人,实在是稀奇。

邓世安简单说了一下那耶邓氏的历史,又稍微提了一下邓氏一族在邦杰大队的发展情况,然后才把邓世荣请上台,说道:“现在,我推荐老九邓世荣来当我们那耶邓氏的族头,相信在他的带领下,我们那耶邓氏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的,大家觉得怎么样?”

如果是推荐其他族人当族头,那以邓世安的手腕肯定不会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因为要是赞成的人不多,或者有族人当场反对的话,那对于他的威望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私底下先跟大家通气,取得绝大多数族人的支持后,再推荐就比较合适。

但邓世安推荐的人是老九邓世荣,那就不用私底下找人通气了,因为以老九在族里的威望,他当族头绝对是众望所归,不会有人有异议的。

而事实证明,邓世安的想法是对的。

“原来是九公当族头啊,这个我同意。”

“九叔来当族头,那我是百分百服气的。”

“确实,我们那耶邓氏的族头,没有比九公更合适的人选了。”

“……”

全场几百族人,知道新族头是邓世荣,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表示赞成。

邓世安早就预料到让老九当族头会非常顺利,但看到族人们的反应,他心中还是感慨了一下,这威望真是没谁了,如果他不是有个大队书记的身份加持,估计在族里的威望都比不上老九。

“行,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我宣布,从现在开始,咱们那耶邓氏的族头,就是老九了,有请我们新族头讲话。”

听到这里,现场的掌声以及呼喊声瞬间便响了起来。

邓世荣伸手虚压了一下,待大家都安静下来了,他才说道:“感谢老族头的推荐,也感谢各位族人的信任,既然你们愿意让我来当这个族头,那我肯定尽力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本章完

喜欢重回1980年去享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重回1980年去享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