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重回1980年去享福 > 第317章 优秀的邓允衡

重回1980年去享福 第317章 优秀的邓允衡

作者:二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2 19:56:14 来源:书海阁

腊月廿七。

晚上九点,永佳超市正式打烊。

在张秀萍清点完账目后,邓允泰便简单的讲了几句感谢员工们辛苦工作的话,然后给员工们一一发工资,而张秀萍更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每个员工发一个红包。

拿到工资与红包的员工,都开心不已。

等把工资发下去后,邓允泰便笑着宣布道:“好了,从现在开始,咱们超市就放假了,年初八正式上班,明天需要坐车回老家过年的,上午十点之前过来,到时会派车送大家回去的。”

员工们纷纷应声表示知道了,然后就满脸笑容的结伴回宿舍。

等员工们都离开了,只剩下自家人的时候,张秀萍才欣喜的说道:“爸,超市开业到现在,一共是四个月零几天,总营业额是68万多,利润应该有15万左右,比穗丰饭店一年赚的还要多。”

邓世荣点头笑道:“不错,等明年继续增加商品种类,这商品种类越齐全,竞争力就越大,还要多培养一些收银员出来,为以后超市开分店做准备。”

张秀萍惊讶的问道:“开分店?”

邓允泰几兄妹也是第一次听父亲提到超市开分店的事,眼中也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现在永佳超市已经开业,分店计划邓世荣也就没有隐瞒的必要了,便透露道:“超市这么赚钱,当然要开分店,下一步计划是到南宁去开超市,目前我已经在做准备了,大概后年南宁的超市就可以开业了!”

想起父亲一直以来的大手笔,邓允泰不禁问道:“爸,你不会是想到南宁去买房建楼吧?”

邓世荣笑道:“不是想,而是已经在做了,具体的等我弄好了再跟你们说吧!”

没想到还真猜对了,邓允泰真的服气了。

张秀萍对于公公的眼光和魄力也已经习惯了,毕竟她的公公在几年前就敢砸三十多万到县城建楼,这样的眼光和魄力根本不是一般人能比的,现在想到南宁去买地建楼,对于公公来说那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

邓允珍等人也是差不多的想法。

……

回到大街那二层小楼,还没洗澡的开始排队洗澡。

邓世荣看向陈邦国、陈邦丽、陈邦凤这三个踏踏实实在饭店干了几年的内侄,想着已经给两位亲外甥指了路,内侄这边也不能厚此薄彼,便问道:“邦国、邦丽、邦凤,现在大石也已经出去单干,火锅店的生意也算是做起来了,你们兄妹三个有没有出去单干的想法?”

陈邦国三人闻言心中一喜。

虽然大姑父对他们不错,但相比起在饭店工作,他们当然更想出去单干当老板。之前大姑父一直没提这事,他们就老老实实的待在饭店工作,现在大姑父既然问起了这事,很显然是想给他们指路了,他们心中当然高兴了。

陈邦国当即就回答道:“大姑父,我们都有心出去闯一闯,但又不知道做什么好。”

邓世荣说道:“让你在饭店当了几年的采购,就是为了锻炼你的能力,现在的你已经是一名非常合格的采购了,我建议你们开一家海鲜干货店,专门卖沙虫、蟹肉、虾米、鱿鱼、咸鱼等海鲜干货,这里面的利润还是非常大的。”

陈邦国闻言一阵心动,问道:“大姑父,这些海鲜干货,是要到北海去进货吧?”

邓世荣点头道:“嗯,去北海,或者山口也行,反正你多跑几个地方,对比一下价格,哪里的价格便宜就到哪里进货,这些干货能够长时间保存,伱们兄妹三人要是做这方面的生意,就可以直接给我们的饭店供货了,这是一条非常稳定的销路,再加上你们自己的销售,赚钱肯定不是问题。”

陈邦国三人闻言都兴奋不已。

陈邦丽问道:“大姑父,那你看我们在哪里开店比较好?”

邓世荣道:“到我们那耶邓氏小区租个小一点的铺面吧,卖海鲜干货的铺面不用太大,我们这个小区以后肯定是整个县城最有钱的小区,我这些族人以后会是高档海鲜的常客,在这里开海鲜店以后的生意肯定差不了。”

陈邦丽点头道:“那好,等过完年,我们就到那耶邓氏小区去租个铺面出来。”

“嗯,等明天回去了,也跟你们爸妈说说这事,要是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说,我肯定会支持你们的。”

“好的,谢谢大姑父。”

“不用客气!”

……

腊月廿八。

京城。

邓允衡再次应邀前来唐明杰这个曾经的室友家做客。

原本邓允衡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他的社交能力在同龄人中就已经是出类拔萃的了,如今经过半年的部委机关锻炼,他的社交能力比之前更加出众了。

再加上这是第三次前来唐明杰家做客,所以邓允衡在面对唐父唐母的时候是一点也不拘束。

其实,在第一次应邀过来做客的时候,邓允衡就从唐明杰口中知道了他父母的身份,他们可不是唐明杰之前在宿舍里说的芝麻小官,而是级别不低的领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唐父乃是某部委某司的副司长,唐母是某国企的中层领导。

以他们的这个级别,一旦选择外放到地方的话,那就是手握大权的市级大佬,对于邓允衡这种没有什么背景的农村人来说,已经是非常牛逼的了。

而面对这个级别的领导,已经走上仕途之路的邓允衡还能够做到一点都不拘束,只把对方当成同学父母这个身份来对待,也算是非常厉害的了。

唐父唐母之所以再三邀请邓允衡来家里做客,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为了还唐明杰当初去邓允衡家做客时被热情招待的情。

二,是他们对于邓允衡的观感非常不错,知道他一个人留在京城过年,于情于理都应该请他来家里吃顿饭。

三,是邓允衡已经参加工作,进的还是部委,虽然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科级,在唐父唐母眼中还不值得一提,但这种背景清白学历牛叉为人机灵社交能力又比较强的人,在他们看来迟早是能出头的,让儿子多与这样的优秀人才结交那是他们乐于看到的。

所以,综合以上原因,邓允衡过来的时候,也受到了唐父唐母的热情招待。

吃完饭,邓允衡又留下来喝了小半个钟的茶,才起身告辞道:“叔叔,阿姨,时间也不早了,那我就先回去了哈!”

唐父唐母挽留了几句,才对自家儿子道:“小杰,送送你同学。”

唐明杰应了一声,便和邓允衡一起走了出去。

等人离开了,唐母才感叹道:“真是个优秀的孩子,才进部委锻炼了半年,说话做事比以前更加稳重了!”

唐父点头道:“确实是个人才,擅长察言观色,小小年纪说话做事滴水不漏,在部委是迟早能混出头的。”

唐母感慨道:“要是我们家小杰有这本事就好了!”

唐父闻言也有些感慨,儿子在他们言传身教之下,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政治基础,但跟他这位同学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

说直白一点,儿子如果一直走仕途这条路,哪怕有家庭的帮助,他的上限唐父都已经看到了,绝对不会超过他现在的级别。

而他这个同学邓允衡,只要不出什么差池,那有七八成的可能会越过他现在这个级别。

当然,这只是按照他的经验来判断,而政治这东西其实是最不可预测的,仕途之路可以说是充满了风险,当然也伴随着无数的机遇,能走到哪一步除了能力以外,还取决于人的抉择与运气。

……

送邓允衡出来的时候,唐明杰长叹了一声,说道:“允衡,跟你说句实在话,工作这半年来,我感觉自己其实不适合从政,对体制里的工作一点都提不起兴趣。”

邓允衡闻言有些惊讶,问道:“你对从政没兴趣,那你想做什么?下海经商?”

唐明杰点头道:“不错,我觉得经商或许更适合我,没有那么多管束,自由自在,想干嘛就干嘛,多爽啊!”

邓允衡道:“你这个想法,没跟叔叔阿姨提过吧?”

唐明杰摇头道:“没有,我爸妈甚至我爷爷都希望我能够从政,所以他们从小就朝这个方向培养我,要是我不听他们的选择下海经商,估计他们会很失望吧?”

邓允衡道:“你可能是刚参加工作,还没有适应过来,你可以再尝试一段时间,如果对这条路一直提不起兴趣的话,那就开诚布公的跟叔叔阿姨聊一聊,把你的想法告诉他们,或许他们也会理解你的。”

唐明杰感慨道:“希望吧,还是邓叔的思想开明,可以让你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道路。”

邓允衡笑道:“我农村家庭出身,没有什么背景,选择哪条路对于我爸来说都无所谓。你跟我不一样,你从政叔叔阿姨是帮得上忙的,自然希望你能够一直走这条路,这就叫有得必有失吧!”

唐明杰释然道:“说得也是,那我就再努力适应一段时间,等我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跟我爸妈说,希望到时他们能够理解我的选择吧!”

邓允衡点头道:“嗯,强扭的瓜不甜,这个道理叔叔阿姨肯定是知道的,只要你跟他们好好沟通,相信他们会理解的。”

唐明杰挥了挥手,说道:“好了,不提这些不开心的事,今年你留在京城过年,有什么安排没有?”

邓允衡道:“总共就那么几天假期,能有什么安排啊,估计是跟柳学妹她们一起过吧!”

唐明杰惊讶道:“柳学妹明年就毕业了,她也不回家过年吗?”

邓允衡道:“她暑假的时候回去了,春节坐车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不想回去也正常。”

唐明杰想起前年坐火车去广西的经历,现在都还觉得头皮发麻,非常理解的说道:“这倒也是,这火车一坐就是几天几夜,实在太难熬了!”

邓允衡笑哈哈的说道:“现在我们也参加工作了,以后回家也不用再像以前一样挤火车了,让单位开介绍信买飞机票,坐飞机几个小时就到南宁,这可比坐火车要快到了。”唐明杰笑道:“能坐飞机那你回家就轻松了!”

说话间,两人已经走到外面的路口了。

“好了,你别送了,赶紧回去吧,我走了,拜拜!”

“嗯,有事就给我打电话,拜拜!”

……

邓世荣一家是腊月廿八回到老家的,腊月廿九召集族人开了助学会,根据期末成绩的排名奖励族中的优秀学子。

在发完奖励后,邓世荣看着底下的一众族人,说道:“各位族人,今年由于集资到县城建小区,搞得大家手头都比较紧,不过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现在县城的小区已经建好,而且客运公司的利润也比去年还要高,等春运结束后就给大家分红,到时大家就有钱装修县城的房子了。”

“哈哈,就等着客运公司分红呢!”

“去年客运公司一个春运下来,就赚了一百万出头,今年公司又新增了五辆大客车,那一个春运下来赚个一百一二十万应该是没问题的吧?”

“这个肯定是没问题的,听说现在公司一天的利润就超过了三万块钱,去年公司分红每股是500块钱,今年不说要更多,只要能保持这个分红标准,那咱们手头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紧了。”

“就等着公司分红还债呢!”

“……”

听到族人们的议论,邓世荣笑道:“我知道,年初集资建房的时候,有不少族人为了多要一两套房而欠下了不少的债务,就算客运公司的分红发下去了,也不一定够还债的,但这个问题不大,接下来西瓜种植肯定又能大大的赚上一笔,把欠下的债务全部还清应该是没问题的。”

邓允贵是了解九叔的,知道他肯定还有话要说,便问道:“九叔,你是不是又有什么计划?”

邓世荣笑道:“确实有个想法要跟大家商量一下。”

“九公,有什么想法你尽管说,我是一定会支持你的。”

“九叔,不管是出钱还是出力,只要你出声,我们一定大力支持。”

“族头,有什么你只管吩咐就是。”

“……”

邓世荣自从当了那耶邓氏的族头以来,做出了多大的贡献族人们都看在眼里,此时他在族中的威望已经超越了历代族头,族人们对他已经达到了无脑支持的地步。

老族头邓世安见状,心中也是极为欣慰,邓世荣是他选中的族头接班人,表现得越是出彩他越有面子。

邓世荣伸手往下压了压,神色颇为严肃的说道:“国家修史,知其兴衰;地方修志,知其沿革;家族修谱建祠,知其根源,这是构成华夏文明的三大支柱。

尤其是建祠,它是一个宗族祭祀祖先,弘扬古圣先贤文化的场所。

是一个家族的象征,是一个家族教育子孙后代立志成才的场所,是敬宗睦族的敦伦之所,是寻根归宗,不忘先祖之举措,是子孙后代敬宗爱族,是上慰先祖,下泽后坤的大事。

是壮举、是丰碑、是全体族人的心愿。”

邓世荣的这个开场白,听得底下的族人面面相觑。

除了文化不低的少数族人,大部分族人听得都不是很明白,只知道族头是在说祠堂的事。

邓世安作为村书记和老族头,他也是拥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的,听了邓世荣的这个开场白,他就明白族头想干嘛了,当即有些激动的问道:“族头,你的意思,是不是想重修祠堂?”

邓世荣点头道:“不错,我确实有重修祠堂的想法,我们那耶邓氏的祠堂已经建了几百年了,最后一次重建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情,又几十年来又经历了一番动荡,祠堂现在其实已经很残破了,早就应该要重修了。

只是,之前的形势,大家都知道,再加上前些年大家的生活条件都不好,所以也就没人提重修祠堂的事。

但是,咱们那耶邓氏这两三年的发展别说是在双旺乡了,哪怕是放眼全县都没有哪个宗族能跟我们相比,这祠堂是宗族盛衰的标志,兴旺的家族,四时祭享、香火不断;衰败的宗族,祠堂残颓,香火断绝。

咱们那耶邓氏现在的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了,重修祠堂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了。”

“族头说得对,咱们那耶邓氏的祠堂已经很残破了,是该重建了。”

“这祠堂是我们那耶邓氏的传承之地,再怎么重视都不过分,我也支持重建祠堂。”

“十几年前的动荡,有不少地方的祠堂甚至都被拆了,我们也是好不容易才把祠堂给保了下来,现在祠堂已经残破,咱们确实应该重建祠堂了。”

“……”

知道族头有重建祠堂的想法,族人们都纷纷出声支持。

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

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

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在古代,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

祠堂可以说就是一个民俗博物馆,又可以说是一部家族的变迁史。

博白县宗族文化浓郁,对于祠堂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都极为重视,每一个姓氏都建有祠堂,说句不夸张的,在博白看一个宗族团不团结牛不牛逼,直接看他们的祠堂就能估个**不离十了。

见族人们都支持,邓世荣满意的说道:“既然大家都同意重建祠堂,那明年咱们再慢慢策划,这个事不急,可以慢慢搞,一定要把咱们的祠堂建成全广西乃至全国最恢宏大气的祠堂,至少能够流传两三百年的那种。”

在后世,那耶邓氏的祠堂每隔十几二十年就要重建一次。

之所以重建的次数这么频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规划好,或者说重建的资金不到位,建好的祠堂过个十几年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看起来显得小家子气,不得已就只能重建,可以说是劳民伤财。

而这一世,邓世荣这个族头自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这祠堂要么不建,一旦决定要建,那就建成全国都排得上号的那种恢宏大气的宗祠,这样既避免了后世不断重建的命运,还能彰显出那耶邓氏的牛逼,让族人们变得更加团结。

听到这番话,众族人都是激动不已,建成全广西乃至全国最恢宏大气的祠堂,这样的话也就他们的族头敢说得出来,其他族人连想都没敢往这方面想过。

祠堂作为一个宗族的门面,建得越好族人们自然越自豪,这是大家都乐于看到的。

等族人们议论了一番,邓世荣才说道:“好了,今天的助学会就先开到这里,重建祠堂的事,我先跟族老们商量一番,拿出一个章程来,等春运结束,客运公司分红的时候,再具体跟大家说该怎么弄。”

“好的,族头。”

族人们纷纷应声,然后便各自结伴离去。

而那些族老以及在族里有头有脸的那些人,则留下来跟邓世荣这个族头商量重建祠堂的事。

后世网络发达,邓世荣在手机上看过那些造价超过千万的祠堂视频,好家伙,那真的是大气磅礴,美轮美奂。

所以在跟族老们交流时,邓世荣便直接说道:“这祠堂重建,我打算请专门的建筑设计师来设计,估计总体造价至少要一两百万甚至更多,不过除了收取必要的人口钱以外,其他的都是自由捐款,所以也不会给大家造成太大的负担,你们觉得怎么样?”

这个年代的一两百万,比后世上千万要值钱多了,相信能够建出在全国都排得上号的祠堂。

邓允贵闻言震惊的说道:“九叔,花个一二十万,都不知道能把祠堂建得有多好了,这花一两百万,得建成什么模样啊?”

邓世安也是目瞪口呆的说道:“是啊,老九,建祠堂花一两百万,这也太吓人了吧?”

邓昌雄、邓昌宝等人闻言也露出了震撼的表情,实在是这个金额彻底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邓世荣笑道:“如果只是建成全双旺乃至全博白最漂亮的祠堂,那有一二十万确实足够了,但想要建成哪怕过了几十年还能在全国排得上号的祠堂,就不是一二十万能够解决的了。”

邓允贵说道:“九叔,你这个想法,我是支持的,但这么多钱光靠自愿捐款,恐怕是凑不出来的。”

邓允强也接话道:“是啊九叔,要不然就全族人平摊算了。”

“平摊那肯定是不行的,那样族人的负担太重了!”

邓世荣连连摆手,说道:“毕竟每个人的家庭条件都不一样,每人出10块钱的人口钱,有点参与感就行了,其余的就靠条件好的族人自觉捐款了,反正建这祠堂肯定是要立功德碑和功德墙的。

这祠堂一旦建成了,不说能管两三百年,至少百年内是绝对不用再重建了,这功德碑和功德墙我估计很多族人是想上的,这里就能弄到不少的捐款了。

而且这祠堂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建起来的,从筹备到动工再到建成,起码得三四年的时间,到时大家的经济条件也好了,愿意捐款的族人估计会越来越多。

如果最后还是凑不出那么多钱,那大不了就让客运公司赞助就是了。”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心中都是激动不已,投资这么多钱进去建祠堂,那祠堂到底有多漂亮他们都不敢想象,而祠堂设立的功德碑和功德墙,谁不想榜上留名啊?

在双旺境域,祠堂的功德碑,一般是指个人捐款达到一定的数目后,就有资格在功德碑上留名了,而捐款的数目越大,在功德碑上的排名自然就越靠前。

而功德墙,则是为以家庭为单位所立的墙碑,这里一般设有不同规格的墙碑,不同档次的墙碑不仅位置不同,所书写的内容也会有区别,最高档次的墙碑,一般会把全家人值得称道的履历都铭刻上去,排面那绝对是拉满了的。

这也是激励族人们踊跃捐款的重要原因。

比如现在,像邓昌宝、邓昌雄这等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族人,都已经在暗暗盘算了,一旦祠堂开建,那他们一定要在功德墙上弄一块最高档次的功德碑石。

这种能够大出风头的事情,他们是绝对不会缺席的。

“九公,这功德碑与功德墙的捐款标准,你想好了没有?”

“这个暂时还没想好,回头我先找建筑设计师设计,等确定祠堂的总体造价后,再定标准不迟。”

“嗯,那就先等总体造价出来再说吧!”

喜欢重回1980年去享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重回1980年去享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