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 第635章 赵昚的和议让赵德芳这个祖宗都破防了!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赵昚看到赵构雇来这五百挑夫,心中复杂归复杂,但此刻也不是计较这些事情的时候。

他急匆匆地进入德寿宫中,求见赵构。

“这个记得装上。”

“那个花瓶也是朕喜欢的,唉,罢了,海上风浪众多,这花瓶就不带了。”

“嗯,这张龙床可以先拆开,到时候上船了再继续装好,朕也就无需担心睡不好觉。”

听着赵构指挥宫人们打包行李准备逃命,赵昚也是哭笑不得,赶忙咳嗽一声。

“父皇。”

赵构这才发现赵昚的到来,便带着赵昚来到一旁偏殿。

“唉,朕都告诉你别北伐了,你偏要北伐。”

“早说那个张浚是个不重要的,你又去信他。”

“现在好了,惹出事情来了吧?”

听着赵构的抱怨,赵昚一时间汗流浃背,无言以对。

赵构又道:

“之前朕就听说了契丹和金人相攻的事情,那时候朕不是说了嘛,就让他们狗咬狗。”

“卞庄刺虎的故事没听说吗?你北伐也要看场合的嘛。”

“若是契丹果然撼动不了金国,咱们也可以体恤百姓治理军队,待时而动嘛。”

赵昚被赵构这么一番训斥,更加汗颜,忍不住道:

“父皇,孩儿的意思是,既然北伐不成,不如遣使通好,依旧议和为上。”

赵构闻言,双目之中顿时闪现精芒。

“皇帝,你可不能骗一个老头子啊。”

赵昚忙道:

“父皇说的这是什么话?孩儿永远都是您的孩儿,凡军国大事也必须要请教您的。”

“议和的事情孩儿已经下定决心了,就只等父皇首肯。”

赵构呵呵大笑,拍着赵昚的肩膀:

“不错不错,你果然是朕的好孩子,当初挑你来当这个皇帝,是朕此生最英明的决定了。”

“嗯,朕和你说,议和这种事情,陈康伯等人是断然干不来的。”

“那个什么,汤思退倒是个可用的,你用一用他吧。”

汤思退乃是主和派的大臣,也曾经在秦桧死后担任过左相,属于赵构比较中意的走狗。

赵昚闻言,自然是连声称是。

于是,在史浩免去右相之后,赵昚便在赵构的建议下,将主和派的汤思退接替史浩出任右相。

汤思退既然来了,又得到了赵构和赵昚父子的全力支持,自然也就恢复了之前南宋下跪议和的老一套。

这也引起了左相陈康伯的严重不满,两人在赵昚面前一番争执。

陈康伯怒气冲冲地开口道:

“宿州虽然失败,但这一次北伐大宋也收复了唐州、邓州、海州和泗州四处,依旧还是胜利者。”

“既然都赢了,岂能按照之前绍兴和议去做!”

汤思退却不以为然,同样大声反驳:

“绍兴和议就是太上皇定下的和议,是大宋最好的和议,怎么就不能这么做了?”

“况且眼下的情况,若不议和,金军南下,又如之奈何?”

赵昚听得头疼,摆手道:

“好了好了,两位卿家不要吵了。”

“嗯,就先按照汤卿家的意见去做吧。”

陈康伯见赵昚支持汤思退,只能无可奈何地退下。

回到家中,这位主战派左相越想越气,干脆上奏折辞官。

赵昚也觉得,既然眼下的主题是议和,留陈康伯这个主战派的左相,的确也是过于碍手碍脚了。

于是赵昚顺水推舟批准了陈康伯的议和。

但赵昚本人,也并不是一个很坚决的人。

正在四川和吴璘一起整理防务的虞允文在得知陈康伯罢相之后,赶忙写来奏折力陈北伐的利弊,指出南宋并非不是没有机会。

只要好好整军几年,等到金国内乱爆发,南宋依旧还是有机会北伐收复故土的。

再加上张浚也多次面见赵昚,讲明了宿州之战为何宋军会失败的根源。

“原来是邵宏渊这个混账东西,害了朕的十万大军!”

赵昚气愤不已,这才明白了整个北伐之所以会失败的来龙去脉。

张浚忙道:

“陛下,如今议和固然是可以议和,但臣依旧认为,再过两三年,北伐必然成功!”

张浚也是把自己的前途都给压上去了。

自从岳飞横死,韩世忠刘锜病故之后,张浚也就成为了主战派最有名的名将。

都已经被主战派捧了二十多年,却在刚刚重新成为枢密使后主导的第一次北伐中被打得灰头土脸。

张浚的恼火可想而知。

“陛下,臣保证,只要再给臣一次机会,若不能收复汴京,臣提头来见陛下!”

听到这里,赵昚又一次被张浚打动了。

于是,赵昚打算将张浚任命为左相,取代辞职的陈康伯。

但这一次,赵昚也吸取了教训。

之前任命的宰相史浩,就是因为没有请示赵构,才刚刚上任就搞出了陕西吴璘大败的事情。

所以赵昚觉得此次任命宰相,还是先请示一下赵构,让自家父皇把把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赵构一听到赵昚的主意,顿时就皱眉了。

“你用谁不好,怎么老喜欢用这个张浚?”

赵构是真的烦透了张浚,所以才两度说出“朕虽亡国,不用张浚”的话。

可赵昚倒好,先启用张浚作为枢密使,现在竟然还要让张浚来当左相!

赵昚闻言,只能干笑不止,又把张浚的话给复述了一遍。

赵构摇了摇头,对着赵昚道:

“朕已经告诉过你了,张浚就是个只会吹牛的废物。”

但凡张浚有点才能,赵构都不会让张浚活到现在。

说到这里,赵构心中突然一动。

对啊,张浚本来就是个废物嘛。

既然是废物,朕为何要担心他出任正宰相呢?

赵构脸色顿时变得和缓了不少,对着赵昚道:

“皇帝啊,你想要张浚当宰相,老者也不说你什么,朝政都是你治理嘛,选什么宰相是你说了算。”

“但是,汤思退才是右相,就算要换宰相,也应该由汤思退进补左相,张浚进补右相,这才符合大宋一直以来的宰相制度。”

“不然,这左相动不动就越级提拔,你让将来的右相还怎么安心给你办事?”

“宰相进补制度,自然是有其道理在的嘛。”

赵昚一听,也是迟疑了一下,道:

“可张浚当年也当过宰相啊,父皇。”

赵构正色道:

“说得好像汤思退没有当过一样!”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现在汤思退是右相,就应该由他来进补左相。”

“等什么时候汤思退罢相了,你再让张浚这个右相进补左相也就是了,能费得了多少时间?”

赵昚一听,好像也真是这个道理,便点头道:

“父皇教训得是,孩儿明白了。”

于是很快赵昚就发布圣旨,让汤思退接任左相,张浚接任右相,仍兼枢密使。

汤思退既然接任了左相,获得了议和的主导权,那么也就和张浚起了冲突。

张浚的意思是,要赵昚把行在迁到建康府,以表示皇帝赵昚对北伐的强硬态度。

有了这个态度,各地的将军、官员们自然就会对操练军队上心。

而且也能凭借这个态度,在进行之中的议和获得更大的谈判空间。

汤思退对此自然是极力反对。

在议和过程中,汤思退不但愿意将上一次北伐中收复的四州之地全部归还金国,同时还愿意按照绍兴和议时候的旧制度,让赵昚这个皇帝跪受金国皇帝完颜雍的圣旨。

别的也就算了,但是让跪受圣旨这一条,赵昚一看到汤思退的奏折上来,直接气炸了。

“混账东西,这个汤思退怎么敢的!”

“朕是大宋皇帝,除了皇天后土和历代祖宗,谁有资格能让朕对其下跪!”

愤怒之下,赵昚直接提笔写了一份御批:

“不准!”

没想到,汤思退在得到了赵昚这份御批之后,竟然再一次将其呈送上来,并附带了一条新的话。

“臣斗胆奏请,以宗社大计,奏禀太上皇帝而从事。”

赵构的退位,其实是比较彻底的退位。

当了太上皇帝的赵构,是真不管事了。

平时除了赵昚主动提及国事之外,其他时间赵构就在宫里享受玩女人,外面的事情理都懒得理。

所以汤思退才有此一条奏请。

赵昚一听,更加生气了。

“好啊,这个家伙不但要朕对金国皇帝下跪,还想要拿父皇来压朕是吧?”

赵昚再度做出了御批:

“金虏无礼如此,卿犹言议和。今日虏势非秦桧时比,卿之议论,秦桧之不若!”

这就是把汤思退当成第二个秦桧了!

汤思退见状,直接冷汗滚滚,傻眼了。

秦桧的子孙虽然活得好好的,秦桧本人也在死后极尽哀荣,但当今皇帝陛下曾经在明里暗里多次说过:

“秦桧,国贼也!”

也就是因为赵构的存在,不然赵昚早就把秦桧的所有谥号、哀荣收回,把秦桧子孙们统统发配了。

被赵昚斥责为第二个秦桧,这下场还能好得了么?

汤思退赶忙召集主和派群臣各种商量,很快就得出了一个锦囊妙计。

“相公,咱们只需要先把张浚给想办法罢退了,再坏了边防军备。”

“嗯,再让使者在和金国议和时,有意无意透露一下。”

“等金国南下,边军败退如山倒,陛下除了倚重相公议和之外,还能有其他的路吗?”

汤思退闻言,顿时大喜过望。

“言之有理,那就这么去办吧!”

于是汤思退很快就发动党羽,怂恿赵昚下旨,让张浚去巡视边防。

汤思退毕竟是赵构钦点的宰相,赵昚出于尊敬赵构的心态,虽然训斥了汤思退一番,但也不至于将其立刻罢相。

听完汤思退等人的怂恿后,赵昚倒是也觉得有些道理。

之前宿州之败就是因为军队方面的战斗力不够,准备不足。

张浚作为将来的北伐主帅,巡视一下边军不也非常合理吗?于是赵昚就让张浚离开临安府,去了两淮一带视察边防。

张浚也就只能去了。

但在这个主战派跟主和派激烈斗争的时候,张浚作为主战派领袖,唯一一个能从官职上牵制汤思退的人却离朝在外,自然就给主和派获得了极大的主动权。

汤思退一方面利用这个时间疯狂贬退朝堂之中的主战派官员,另外一方面则发动党羽给张浚制造麻烦。

张浚巡视边军,得把各路边军的情报汇总上报给朝廷。

汤思退就疯狂在这些情报汇总上面找茬。

一会说张浚训练军队不精,一会说张浚任人唯亲,一会说张浚贪污军饷。

总之,各种各样的罪名统统都给张浚安排上。

时间久了,赵昚的心中也忍不住嘀咕了起来。

这个张浚,该不会真的是如汤思退所言,当真是一个不中用的家伙吧?

嗯,父皇好像也曾经说过,张浚的确不中用!

这样一来,张浚就变得无比被动了。

在朝堂中能替张浚说话的官员们,偏偏又都在这段时间里被汤思退先后贬退。

于是朝堂中形成了一股一面倒的“反张浚”声浪。

至此,张浚在赵昚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里。

无可奈何之下,张浚只能做出最后的努力。

上辞呈!

为什么说这是最后努力呢?

因为如果赵昚不批准张浚的辞呈,那么按照惯例,朝堂中的御史言官们至少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不能继续弹劾张浚了。

要不然,那就是对皇帝赵昚的不尊重!

有了这段时间的喘息,张浚也就能顺利回归朝堂,继续和汤思退做斗争。

但,张浚的奏折却很快就被批准了。

德寿宫中,赵构坐在亭子里钓鱼,不忘记教诲身边的赵昚。

“礼节这个东西,你年轻人比较在意,那倒是可以和金国议一议。”

“朕其实是无所谓的,为了天下黎民百姓的安宁和平,跪一下又有何妨?”

“至于张浚嘛,这家伙本来就不中用,辞了也就辞了吧。”

“四个州的土地呢,给金虏又有何妨?将来有机会北上,半个天下都能拿回来,也不少这四个州嘛。”

赵昚自然是唯唯诺诺。

说白了,赵昚本来也不是什么心智坚定的人。

如果他当真那么坚定北伐的话,早就被赵构废掉了。

张浚仅仅离开朝廷一个月就被罢相了。

这位北宋末年的老臣,固然志大才疏不假,但也是心怀北伐热忱,几十年不变。

此次罢相,注定张浚的这辈子只能以一个北伐失败者的身份载入史册。

张浚悲愤之下,于罢相四个月后生病而亡。

张浚罢相之后,汤思退等主和派彻底掌控了朝堂。

他们依照之前的计划,将那些真正能打的将领们全部免去官职。

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庸碌无能,靠行贿上位的新将。

而在金国方面,本来金国的谈判是没什么底气的。

可由于汤思退的一再妥协,金国方面完颜雍反而觉得,南宋是实力不足,心虚啊!

于是完颜雍便下令,让前线的小股金军对南宋发动了试探性的进攻。

这不打不知道,一打吓一跳。

去年北伐的时候还气势如虹,在宿州城外和金军大战几天几夜的宋军,今年竟然刚一接触就一溃千里。

那些由汤思退任命上去的庸将,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破坏掉了宋军的战斗力。

一时间,两淮处处告急,甚至连长江都开始告急了。

这种情况下,主战派自然就出现了巨大的反弹。

各种揭露汤思退等人败坏军备,曲意求和的奏章纷纷被送入宫中,来到了赵昚的案头。

赵昚见状,顿时勃然大怒。

“这个汤思退,竟然暗地里瞒着朕做了这么坏事!”

“好啊,这一次朕可容不得他!”

赵昚赶忙去见了赵构。

赵构一听,也皱起眉头。

“这汤思退,搞什么东西!”

曲意求和,原本就是赵构的意见,这方面赵构是不会怪汤思退的。

但故意败坏军备,这种事情赵构也忍不了。

没有足够强悍的军队来守护疆域,赵构还怎么在德寿宫里安享晚年?

赵构想着,心中也是不爽,道:

“这汤思退也是个不中用的东西,罢了他的宰相换一个有点脑子的吧。”

于是很快,汤思退就被赵昚给罢相了。

对于汤思退排斥张浚导致张浚病死,败坏军备导致前线战败的罪行,不单单是主战派,只要是个脑子正常的南宋大臣都忍无可忍。

尤其是南宋那些热血澎湃的太学生,更是在张观、宋鼎、葛用中的率领下,数百人联名上书,要去将以汤思退为首的主和派“四奸”斩首,以谢天下。

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汤思退可没有当年秦桧那样的心理素质,很快在担忧和恐惧中身亡。

汤思退虽然死了,但两国之间的和议依旧还是照常进行。由于汤思退造成的破坏导致前线兵败,赵昚不得不同意了金国的方面更多的要求,让渡了更多的利益。

最终,宋金两国又一次达成了和约。

宋朝归还上次北伐之中占领的所有金国领土,还有被俘虏的金军士兵。

执意投降归宋的金人,宋国不予归还。

两国地位方面,金国皇帝完颜雍和宋国太上皇赵构由之前的君臣改为兄弟。

以赵构年长,为兄长。完颜雍年幼,为弟。

以此类推,宋国皇帝赵昚为完颜雍之侄皇帝。

宋国方面的“岁贡”改成“岁币”,比绍兴和议时减少银、绢五万两、匹,计二十万两、匹。

这便是历史上的“隆兴和议”。

赵构在从赵昚口中得知隆兴和议的具体内容之后,整个人都愣住了。

就在赵昚有些担心,以为赵构觉得隆兴和议太过屈辱的时候,赵构突然反问了赵昚一句。

“所以,朕是大金皇帝完颜雍的兄长了?”

赵昚也愣了一下,点头道:

“是的,父皇。”

赵构哈哈大笑,喜出望外。

“好,好啊!”

“没想到啊没想到,朕原本只不过是大金皇帝的臣子,现在却成了大金皇帝的兄长了!”

“哈哈哈哈哈!”

赵构放声大笑,欢喜之情一眼可知。

赵昚愣在原地,心情复杂,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是好。

赵构笑完,喜滋滋地拍了拍赵昚的肩膀。

“好孩子,你这个北伐虽然并不成功,但也算是给父皇争了一大口气了。”

“完颜雍,朕的弟弟,哈哈哈!”

又笑了一会,赵构非常高兴地对着赵昚道:

“朕就知道,让你来当皇帝,的确是朕这辈子最英明的决定!”

“好啦,从今往后,你也不要去想什么北伐不北伐的事情了。”

“你就安安心心的治理国事,嗯,想整军备战就整军备战,这个随你。”

“其他的,等老头子死了,都随你!”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赵昚还如何能反对?

于是隆兴和议也就此达成。

看到这里,大宋世界之中,赵德芳气得拍案而起。

“打仗打仗不行,任命宰相的眼光也没有,这个赵昚怎么如此愚蠢!”

在场的大宋群臣闻言,都深以为然。

若赵昚不是大宋的皇帝,现在群臣早就已经骂上了。

论嘴皮,大宋的士大夫那可是经常能把皇帝怼得哑口无言的。

但是,赵构能骂,赵昚可骂不得。

赵昚是正儿八经的赵匡胤直系后代血脉!

这怎么骂?

赵匡胤看了一眼赵德芳,幽幽地开口道:

“德芳啊,这个赵昚,应该是你的六世孙。”

赵德芳顿时尬住,脸憋得通红,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是好。

沈义伦赶忙给赵德芳解围道: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以臣之见,赵昚陛下还是被赵构从小抚养,给带坏了!”

赵构如今已经被赵匡胤开除出族谱,故而在场的大宋群臣可以不再顾忌君臣之分,对他直呼其名。

赵德芳闻言犹如碰到了救星般,连连点头。

“对对对,就是这个道理啊,父皇。”

赵匡胤哼了一声,也倒是没有在这个地方纠结,而是非常惆怅地叹了一口气。

“朕现在看到大宋打败仗居然都没有那么生气了,可能是麻木了。”

群臣闻言,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其实也不止是赵匡胤,所有人都挺麻木的。

大宋,好像就应该赢不了……

等等,这什么鬼想法?

赵德芳猛然回过神来,大声道:

“赵构,该死!”

喜欢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