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 第647章 刘启人生中最惨痛的一课,刘邦给孙子出气!

听着刘邦的疑惑,刘恒一时间脑子有些转不过弯。

但他并未询问,而是认真思考。

现在的刘恒当然还不是那个超级老油条汉文帝,但一个人基本的思维框架其实在成年的时候就已经定型,后面的一生都是在给这个框架填充经验。

刘恒迅速就明白了刘邦的意思。

削藩当然是要下旨的。

但问题是,刘启并没有得到开国功臣集团的支持!

大汉两大势力,诸侯王和军功集团。

想要对付诸侯王,就必须要得到开国功臣集团的支持,才能事半功倍。

刘恒当然也知道,晁错已经在不余遗力的打击开国功臣集团了。

但削藩旨意下达时,刘启才刚刚登基三年。

三年时间,在有薄太后庇护的情况下,刘启显然不可能真正让功臣集团伤筋动骨。

那么,功臣集团就一定还掌握了西汉朝廷内部相当巨大的一股势力。

功臣集团是怎么来的?

那是陪着刘邦打天下,用命博出来的。

这意味着,功臣集团在军队中会有很强悍的力量和影响力。

没有功臣集团的支持,后勤能不能充足?军队能不能听话,有没有战斗力?

这些,都是要打上大大问号的。

而刘启,竟然在得不到功臣集团支持下就悍然削藩。

这,简直太蠢了!

想通了这一点,刘恒顿时哑口无言,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这个刘启,他爹,咳,我的布置他是一点都不明白啊。”

萧何陈平对视一眼,都摇了摇头。

事情涉及到功臣集团,这两位功臣集团的领袖人物自然也不方便开口说话。

但对刘启的处理方式,那是非常不以为然。

刘邦怒气冲冲地开口道:

“刘启就是个蠢材!”

“他娘的,朕当年打项羽,还要集合全天下的诸侯去打。”

“他自己连臣子都团结不了,就去削藩?”

“这晁错也是脑子坏掉了,这么点政治头脑都没有,还当什么御史大夫!”

“法家的人就没有一点政治智慧的吗?”

听着刘邦的怒骂,刘恒也是不由有一种扶额的冲动。

刘邦瞪了一眼刘恒,怒道:

“回去教一教刘启,让他有点脑子!”

刘恒汗了一下,道:

“父皇,儿臣如今这个儿子刘启,和金幕里的刘启已经不是同一个人了。”

刘恒现在的嫡长子刘启,是萧何的孙女萧氏所生。

金幕中的汉景帝刘启,是窦太后窦漪房所生。

母亲都不同,只是名字一样,怎么可能是同一个人?

刘邦闻言,也愣了一下。

过了几秒钟,刘邦才哼了一声,道:

“总之,教好这个臭小子就是了。”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在接到了圣旨之后,吴王刘濞很快打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率领兵马北上。】

【随后,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济南王刘辟光、济北王刘志六人纷纷响应。】

【由于共有七个诸侯国造反,故而称为“七国之乱”。】

【面对着这种情况,刘启和晁错并没有慌乱。】

【正如晁错在《削藩疏》中所言,“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这对君臣早就已经意料到了七国造反的情况。】

【事实上,谋反的力量甚至比这对君臣所预想的还要更小一些。】

御书房中,晁错对着刘启道:

“陛下,齐王刘将闾秘密派人送来信件,声明对朝廷的忠诚,希望朝廷能尽快出兵支援齐国,以免齐国被其他叛乱诸侯国攻克、挟裹。”

“齐王居然没反?”刘启明显有些意外。

战国时代的齐国就是非常着名的强国,论名声之大可以和秦、楚并肩。

西汉建立后,刘邦将庶长子刘肥封到这里当齐王。

刘肥的齐国基本沿用了战国时代齐国的疆域,也是汉初顶级的诸侯国。

但等刘邦死去之后,吕雉、汉文帝对齐国进行了分化打击,直接从齐国内部分出了胶东、胶西、济北、菑川、济南、城阳六个诸侯国。

所以本该和吴国、楚国相提并论的强大诸侯国齐国,在这个时候就是一个臭弟弟。

刘启想了想,也没把齐国当回事,便道:

“朕已经下旨召集兵马了,只要大军一出,这些造反的诸侯就可以被全部平定!”

刘启还是很有信心的。

这三年时间里,刘启对大汉朝廷的实力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

只要能完整发动大汉朝廷的实力,别说只有七个诸侯国了,就是全天下的诸侯国一起反了,刘启也有必胜的信心!

刘启心情愉快地对着晁错说道:

“爱卿,接下来只要按部就班地发动军队,咱们的大业就可以彻底实现了。”

晁错也是非常激动的开口道:

“只要陛下能平定诸侯王的叛乱,接下来就可以顺势将那些功臣集团的大臣们全部罢黜。”“等真正忠于陛下的法、儒之士进入朝堂成为主流,接着便是对匈奴的反击。”

“陛下您将会成为大汉的始皇帝,超越高祖和文皇帝的存在!”

刘启被晁错说的这些话弄的激动不已,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大汉第一皇帝的名号,似乎已经在向刘启招手了!

宋朝世界之中,赵匡胤哈哈一笑。

“这个汉景帝毕竟还是刚刚当上皇帝,还是天真啊。”

太子赵德芳坐在一旁,若有所思地开口道:

“儿臣突然想起来,在历史书上,对诸侯起兵初期西汉朝廷方面的记载很模糊,几乎没有啊。”

“只有那件事情之后,又变得详细了起来。”

赵匡胤嗯了一声,淡淡道:

“所以你知道朕为什么会把大宋的制度设计成那种麻烦的样子了吧?”

“呵呵,朕不知道麻烦?”

“但麻烦,也有麻烦的好处!”

赵德芳身体一震,随后恍然大悟。

“父皇高见!”

这一刻,赵德芳觉得自己对帝王之道的理解又深入了一点。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笑呵呵地看着朱高炽。

“高炽啊,你有什么想法什么?”

朱高炽若有所思地开口:

“儿臣似乎明白为何此人会死了。”

朱元璋嗯了一声,淡淡道:

“这就是朕为何要废掉丞相制度的原因之一。”

“哼,堂堂皇帝,搞成这么狼狈的样子,不像话!”

“只不过,嘿……”

朱元璋说到这里,露出自嘲笑容。

朱高炽秒懂朱元璋的自嘲,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朱元璋叹息道:

“在这件事情上,朕的想法的确还是不如康熙、雍正那两小子的。”

“南书房、军机处,啧,这两个小子的想法,比你爹那个蠢材高明多了!”

“内阁司礼监分治,搞得阉人干政,贻笑大方!”

朱高炽一脸尴尬。

不附和皇祖父,有违臣礼。

附和皇祖父,岂不是在骂自家亲爹?有违孝礼。

朱高炽迟疑两秒,决定放大招——装聋作哑。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然而,局势并没有像汉景帝刘启所想象的那般变化。】

【七国之乱最开始的半个月里,一切都在向对叛军有利的情况发展。】

一幕幕画面分别呈现。

在南方,吴王刘濞在广陵起兵,置粮仓于淮南的东阳,向西渡过淮河与楚国大军会合。

大量吴国、楚国的间谍和游骑兵深入肴渑地区活动,破坏西汉朝廷对前方战况的侦查。

几天后,吴楚联军渡过淮水,向西进攻,一路势如破竹。

在山东,胶西、胶东、济南等数个国家叛军共攻齐王刘将闾据守的临淄。

此时的齐国早就不是当年刘肥那个强悍的齐国了,在诸多兄弟们的围攻下,刘将闾苦苦支撑,拼命向朝廷请援,同时不断派出使者前往城外叛军大营和几个兄弟诸侯王们讨价还价,随时准备投降。

赵国方面,赵王在起兵的同时还派人北上去草原联络匈奴,希望匈奴单于能尽快派出大兵南下围攻朝廷。

一时间,各路紧急军情犹如雪片一般飞入长安城中。

这些,其实也在刘启的掌控之中。

七个诸侯国,从南到北都有,各地都传来警报不是很正常?

真正脱离刘启掌控的,是朝廷内部!

“什么,都十天过去了,竟然才调集了不到三万兵马?”

刘启听到汇报之后,整个人都怒了,破口大骂。

“混账,朕十万火急的旨意,你现在给朕说只有三万兵马?”

回禀的官员也傻眼了,期期艾艾地开口道:

“陛下,其实就连这三万兵马的粮草和军备,眼下都还需要至少十天才能到位呢。”

刘启差点就当场气晕了过去。

七国方面的兵马再怎么少,满打满算三四十万还是有的。

汉朝的军队统计方式和秦朝、春秋战国比较类似,是把整个军营之中包括伙夫、扈从、民夫杂役在内的所有人都算成士兵,所以往往会统计出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

实际上的战兵,估计也就十万到十五万之间,可能还要少一点。

但就算十万这个数字好了,朝廷方面只出三万兵马肯定也是不行的。

在刘启原本的预想中,这一次朝廷至少要出动十五万以上的战兵!

现在……三万?

这不开玩笑嘛!

刘启和晁错君臣急疯了,上蹿下跳,各种想办法。

但时间一天天过去,朝廷方面动员兵马的速度却依旧慢得如同蜗牛一般。

不仅如此,丞相府、太尉府、各地领兵将军、校尉的反应都是无比迟缓。

就好像这压根和他们没关系一样!

一个月过去了,朝廷方面的三万战兵竟然还是没有任何准备完成的迹象!

朝廷方面反应如此迟缓,自然让叛军士气更盛。

而从各自国相、国尉们紧急送上来的密奏来看,许多原本并不愿意追随叛乱的诸侯们,现在也因为这种情况而开始变得蠢蠢欲动了。刘启双目通红,看着晁错。

“晁卿家,你快给朕想办法,快把军队组织起来啊!”

晁错也是一头的冷汗。

让晁错去搞政治斗争,去弹劾官员,绝对是一把好手。

可晁错一个纯纯的文人出身,刘启让他去组织军队,晁错是真干不来这个活计啊。

晁错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然后赶紧去了。

看着晁错离开的身影,刘启表情闪烁,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突然,一名宦官出现。

“陛下,太后请您速速前去后宫。”

很快,刘启就来到后宫中,见到了自己的母亲,大汉皇太后窦漪房。

窦漪房看着刘启,叹了一口气。

“皇帝,你这一次是捅出了大篓子啊。”

刘启脸色阵青阵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突然,他灵光一闪,开口道:

“母后,是那些勋贵们,他们在故意刁难朕!”

窦漪房突然怒了,斥责了刘启一顿。

“他们在刁难你?皇帝,是你过去三年一直在刁难他们!”

“谁不知道在诸侯被灭亡后,你下一个要开刀的就是勋贵?”

“大家都不是傻子!他们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支持你的!”

刘启哑口无言。

的确,在过去的三年中,刘启只和晁错议事,不和其他三公九卿议事。

其他这些三公九卿,全都是勋贵功臣集团的人!

突然,刘启心中生出希望,开口道:

“母后,您可以说服他们的,对吧?”

“只要您说服他们配合朕,朕可以让步,朕不会再执意对他们动手了。”

事到如今,刘启不得不屈服。

因为如果再这样下去,刘启的皇位就真的保不住了!

功臣集团,其实和诸侯王并没有任何冲突。

一个主要在朝廷直接统治的土地上发展,一个在自家的封国里发展。

井水不犯河水!

功臣集团为什么要阻止叛乱?

就算刘濞当皇帝,不也一样得用这些功臣集团的大臣们来当官?

大家依旧还是效忠于大汉皇帝,只不过皇位上换了一个人而已。

刘濞再差,还能比这三年来重用儒法合流孽种晁错,疯狂打压功臣集团黄老学派的刘启差了?

刘启太低估功臣集团了。

如今身居高位的这些功臣们,他们要么亲眼目睹,要么亲自参与过那场功臣集团对吕氏外戚的清算之中。

他们不缺乏见识,也不缺乏手段!

在申屠嘉罢相后,功臣集团甚至都没有在明面上反对过刘启。

削藩令?功臣集团默认了。

调兵遣将?功臣集团也奉旨办了。

只不过就是效率低一点,兵马集结速度慢了点,粮草物资到位迟了点。

刘启也不是没追问过,但当官的办事,找点借口拖延,还不容易?

有种刘启把功臣集团全部撤了,和晁错单独拉一支军队出去干翻诸侯王啊。

功臣集团这些天的宗旨就是“不反对,不配合”。

你刘启能自己解决了诸侯王,我们功臣集团立马认怂,要杀要剐你刘启说了算。

你解决不了?

不好意思,那咱们就来谈一谈。

我们甚至都不直接和你谈,我们让你娘,让大汉皇太后来给你谈。

你都不需要当面向我们这些臣子认怂道歉,够给你面子了吧?

刘启太自信了,觉得三年时间足够安排一切了。

但事到如今他才发现,没有功臣集团的配合,他压根什么也玩不转!

他只能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求自家母后。

希望能凭借母后的威望和能力,让功臣集团配合。

为此,他愿意做出妥协。

太后窦漪房叹了一口气,道:

“母后已经和他们谈过了。”

“他们的条件很简单,只要杀了晁错就行。”

“什么?”刘启身心俱震,惊愕开口:“杀了晁错?”

晁错,可是刘启最为倚重,最为信赖的心腹智囊!

杀了晁错,就等于刘启自断臂膀!

刘启忙道:

“母后,儿臣可以让他们当宰相,可以免去晁错的官职,可以……”

窦漪房摇了摇头,打断了刘启的话:

“杀了晁错,让那些儒家和法家的蠢货们滚出朝堂上的重要职位,继续坚持黄老治国。”

“皇帝,这是唯一能解决办法的方式。”

刘启心沉到了谷底,但还是努力地想要争取希望:

“母后,杀了晁错,朕就等于是向刘濞他们认怂,朕皇帝的颜面何在啊!”

“朕的意思是……”

窦漪房突然怒了,厉声道:

“皇帝,现在你的皇位都要保不住了,还想着什么颜面!”

“老身坐在这里和你谈,而不是陶青周亚夫他们在这里,让你和他们道歉,就已经足够给你颜面了!”

“为了区区一个晁错,你难道连皇位都不要了吗!”

刘启身体摇摇欲坠,脸色煞白,完全说不出话。

窦漪房深吸一口气,冷冷开口:“老妇已经让窦婴带着袁盎入宫了,你应该知道袁盎是代表谁来的。”

“去见一见袁盎,做出你的决定吧。”

镜头一转,刘启坐在皇位上,面无表情地看着眼前的袁盎。

袁盎曾经奉西汉朝廷指派当过一段时间的吴国丞相,对吴国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这位臣子也并不在意刘启的冷淡态度,躬身道:

“陛下,为今之计,只有杀了晁错,才能表明陛下不愿意和刘姓宗亲开战的决心,争取大义。”

“若是晁错死后,刘濞等人依旧进军,就足以证明刘濞等人就是为了造反篡位。”

“届时,天下臣民都看清了刘濞等人的真面目,一定都会团结起来,帮助陛下迅速平定这场叛乱的!”

刘启脸颊明显抽搐了一下。

这些家伙……

明明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借着这次机会逼迫朕自毁长城,停止用儒法取代黄老的改革。

居然还特地给朕找了这么一个光明正大的借口?

呵呵,以为朕这样就会感激他们了?

刘启袖子中的拳头,握得紧紧的。

他恨不得立刻让人杀了面前的袁盎,然后再把陶青、周亚夫那些功臣集团的领袖们一网打尽。

可是……

不行啊!

刘启当然可以这么做,只要他下旨,长安城中的军队不用半天就能做到。

可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大汉朝廷彻底散架,叛军将势如破竹地攻入长安,杀掉刘启!

良久之后,刘启平静地开口。

“朕明白了,那就杀了晁错吧。”

【事实上,儒家和法家此刻已经察觉到了不对,发动了各种力量希望能改变局势。】

【但这个时候的儒、法两家和开国至今就一直屹立在朝堂上的功臣集团来说,实在是太嫩了!】

袁盎入宫后不久,一份奏折就送到了刘启面前。

这是来自三位“三公九卿”级重臣的联名奏折,其中弹劾了晁错各种罪状,要求将晁错处斩!

刘启目光幽深地看着上面联署的三个名字。

丞相陶青,大汉开国功臣开封侯陶舍之子,袭爵开封侯。

中尉陈嘉,大汉开国功臣复阳侯陈胥之子,袭爵复阳侯。

廷尉张鸥,大汉开国功臣安丘侯张说最小的儿子,其兄长张奴袭爵安丘侯。

“好,很好。”

这些功臣集团的家伙,明明是他们逼迫刘启杀掉晁错,但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出面过。

他们甚至找来了一个曾经是儒者,并非功臣二代、三代的袁盎来献策杀晁错,就是不出面当这个恶人!

刘启甚至能想到,将来史书上的记载一定是自己这个平庸的皇帝被刘濞那些叛军给吓尿了,惊慌之下杀了晁错。

这些家伙,明明操控了一切,却依旧能躲在幕后,甚至连史书上都是清清白白!

甚至,他们如果平定了叛乱,还得是史书上的大功臣!

朕背了黑锅,还得捏着鼻子赏赐他们!

黑锅全是朕的,好名声全是他们的!

如果将来朕对他们下手,为朕今天的遭遇报仇……

那朕还会被史书记载是个心胸狭窄,打压功臣的混账皇帝!

这一刻,看透了一切的刘启简直恶心到了极致。

但刘启又能做什么呢?

刘启默然良久,终于提起了手中的御笔,批了一个“准”字。

“把奏疏送去给丞相吧。”

看着一旁的太监快步将奏疏拿走,刘启缓缓后靠在了坐席的斜撑上,脸上失去了所有表情。

【这是刘启人生至今,最为惨痛的一课。】

看到这里,汉初世界之中,刘邦哼了一声,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嫌弃表情。

“蠢材,连几个小辈都玩不过!”

刘邦话音刚刚落下,面前立刻几名大臣跪下。

周勃,张说,陈胥还有陶舍。

他们的儿子都是刚刚在金幕中出现过,或者是被提到过名字的功臣集团核心人物!

“臣等教子无方,还请陛下恕罪!”

这四个人,心中是真的慌。

金幕中的汉景帝刘启确实不算啥。

甚至就连金幕中刘启的老爹汉文帝,也不算啥。

可刘邦,那就不一样了。

功臣集团能在文帝、景帝两朝威风八面,的确是因为他们足够根深势大,连皇帝都忌惮,不得不退让。

但在汉高祖刘邦面前,功臣集团狗屁不死!

武力再猛,猛得过项羽?

打仗再强,强得过韩信?

算计再深,深得过吕雉?

上面这三个人,已经都被刘邦给弄死了。

是的,就在几天前,吕雉在冷宫中“自尽身亡”。

就项羽韩信和吕雉,刘邦想要谁死就要谁死。

萧何陈平曹参,在刘邦面前那也是服服帖帖。

周勃这几个对刘邦来说,又算哪根葱?

只要刘邦一句话,萧何曹参陈平这三位如今功臣集团的真正领袖都会直接出手,干掉周勃等人,以证明对刘邦的忠诚!

不是什么人都能收服韩信杀掉项羽一统天下的!刘邦平日不正经,不威严,是因为他压根就没必要用这种方式来树立皇帝的权威。

刘邦只要坐在这里,就是大汉最高的权威!

什么功臣集团,吕氏外戚,刘姓诸侯王。

对刘邦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

这些所谓的势力、集团,说白了不就是大汉的一部分吗?

刘邦,一个把大汉从无到有弄出来的缔造者,随时都可以剔除掉任何一部分,用其他部分取而代之。

人是会变,会成长的。

刘邦在没发迹之前,的确是个死混混街溜子不假。

但现在的刘邦,就是真正的皇帝,开创了华夏最鼎盛王朝之一“大汉”的汉高祖!

刘邦治下的大汉,确实不是最强形态的大汉。

但刘邦这个皇帝,绝对是最言出法随,最百无禁忌的大汉皇帝!

周勃张说等人跟随着刘邦打下江山,刘邦究竟有多厉害,他们亲眼见证,心知肚明。

他们甚至连给自己辩解一句都不敢,只能老老实实的请罪。

刘邦哟了一声,笑呵呵地开口道:

“行啦,都是自家兄弟,搞这种有什么意思?”

“说出去还以为朕在虐待功臣呢,史官说不定还要把朕记载成刘启一样的昏君呢,呵呵。”

周勃等人明显听出刘邦话语中的嘲讽,越发慌了。

“陛下,臣等真的知错了。”

“还请陛下降罪!”

此刻周勃是最慌的。

之前金幕里,周勃在长安城外给汉文帝刘恒搞事。

现在,周勃的儿子周亚夫明显又算计了汉景帝刘启。

这是把刘邦的儿子和孙子一起算计了啊。

金幕事情发生的时候,刘邦早都死了。

可现在这个世界线,刘邦还活着!

这让犯事最多的周勃怎么不慌?

就在周勃等人连连求饶的时候,萧何忍不住看了一眼曹参。

曹参有些茫然的和萧何对视,随后又有些焦急地示意萧何出手。

救一下啊,毕竟都是功臣集团自己人。

作为功臣集团的领袖,如果就这么坐视,那将来其他功臣集团的小弟们怎么想?

萧何无语,又看了一眼陈平。

能不能救?

陈平思考了一下,微不可查地点头。

萧何见陈平想法与己一致,便对着陈平示意了一下。

陈平急了,看了一眼曹参。

他才是御史大夫,这事也不归我管啊,老萧。

萧何一瞪眼。

你不出面,让我出面?

我才是老大!

陈平无奈,只能站了起来,咳嗽一声道:

“陛下虽有爱护臣子之心,但周勃等人教子无方,挑衅大汉皇帝威严,的确应该受罚。”

“臣以为,可削去周勃等人一半食邑,以儆效尤!”

陈平和萧何是聪明的,也看出刘邦的意思了。

刘邦就是要给金幕里的孙子刘启出气!

金幕里,周勃等人的儿子不是逼着刘邦孙子认错吗?

那现在,刘邦就要逼着周勃这些当爹的主动认错、认罪、认罚!

可惜,周勃这些家伙脑子被恐惧塞满了,完全转不过弯来。

如果萧何陈平这些大佬们不帮忙转圜一下,这气氛要再僵持下去,可就不是认错认罚这么简单了。

刘邦是真有可能下狠手,甚至当场杀人的。

还是那句话,汉高祖百无禁忌,言出法随,不服也得服!

得到陈平提示后,周勃等人终于回过神来,连连开口。

“陛下,臣愿意削除封邑。”

“陛下,臣自请除去爵位!”

“陛下,臣自请流放巴蜀!”

一个态度比一个诚恳,一个态度比一个谦卑。

刘邦见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行了行了,都是自家兄弟,说这种话干什么?”

“唉,既然你们嫌自己食邑太多,主动上奏疏给朕……哦对了,奏疏呢?”

周勃身体一震,忙道:

“奏疏今日已经送上了,陛下应该是还没来得及批阅!”

其他几人连连点头。

“对对对,奏疏今日已经送上了!”

这意思是,他们回去马上写一份奏疏,立刻送进宫来。

刘邦嗯了一声,再次露出笑容:

“你们这些臣子,愿意为大汉献出八成的食邑归还朝廷,朕若是不批准,好像也对不起你们的一片忠心啊。”

周勃等人无比诚恳,铿锵有力地开口道:

“还请陛下务必批准!”

刘邦再度大笑起来。

“唉,朕有时候挺欣慰的。”

“大汉有你们这样的臣子,是朕的福气啊。”

“史官,史官!你他娘的记下来没有?”

听着刘邦的大喊,就坐在宫殿角落处的史官忙战战兢兢地开口道:

“陛下,都记下来了。”

刘邦呵呵大笑,老怀欣慰。

“这就很好嘛,总不能只记朕的蠢孙子刘启,不记朕的忠臣周勃这些,后人还以为朕是厚此薄彼呢!”

“好啦,你们都回去坐着吧,开心点!看看你们一个个都是什么表情,不知道的还以为朕刚刚差点就要动手杀了你们呢,哈哈。”

周勃等人身体又是一颤,竭力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再三谢恩,然后战战兢兢地起身回到坐席。

张说在起身时因为腿软还摔了一跤,让刘邦忍不住捧腹大笑。

萧何陈平对视一眼,都从对方脸上看到了无奈,以及浓重的危机感。

金幕中的七国之乱,功臣集团应该是能大获全胜。

可在金幕之外的汉初世界,功臣集团们这下可是要面临灭亡危机了!

一旁的刘恒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对自家父皇的钦佩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地步。

刘恒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当年父皇尚未发迹时说过的一句话。

“大丈夫,当如是也!”

喜欢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