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团宠之蒋家小女会仙法 > 第92章 雷厉风行

团宠之蒋家小女会仙法 第92章 雷厉风行

作者:三月含芳菲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2 20:03:29 来源:书海阁

十月的肃州已经很冷了。

蒋文渊在理清了府衙的一干事情,做好安排后。

仅带着一个车夫和小厮阿平并两个随从外加不放心的他的宝贝女儿,布衣轻车的出了肃州府城,外出巡查去了。

当官的,不能总坐在公堂里,得经常走到百姓中去,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看看百姓们吃什么,缺什么。

肃州下辖17县,府城位于中部地区。东南平地以种植小麦为主。中部除了少量小麦和棉花之外就是青稞。

北部全是草原,有少量牧民以放牧为生。西北边境之地更不用说了,全是大片的戈壁滩,不毛之地。

虽说整个肃州都干旱少雨,却有一条自西向东贯穿全境的大江连江,因此并不缺水源。

连江源自连源山,乃是连源山脉的雪水所化,水量丰沛。其下支流无数,养育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的无数生灵。

蒋文渊决定先往西边防护。第一站就是登永县。

沿途是大片大片的荒草滩子,只有村庄附近开的有田地。蒋文渊让停下马车,仔细查看田土,果然十分贫瘠。

几里之外,就有一条河流,看样子该是连江的支流。只是离田地甚远,又无甚可靠的引水灌溉措施,光靠人力担水,足可见生产力有多么低下。

这里的地势过于平坦,显然不适合拦河筑坝。得想一个什么法子能把河里的水源源不断的抽上来就好了。

有了,水车。

这玩意儿是抽水浇地的利器。医院住院部的小花园里,就有用水车做的园林造景。那里也是病人们最喜去的地方,甚至还有不少在那留影的。

等晚上回去就弄。

中午,蒋文渊牵着她敲响了一户农家的院门。开门的是一个老婆婆。她操着一口浓重的方言问:“你们是谁啊?”

听说只是路过,进来讨碗热水喝的。老婆婆十分热情的招呼他们进屋,一面唤家人给客人们拿热水来。

屋里的都是妇孺,每个人都拿着筷子,显然正在吃午饭。见到这一群陌生人进来,赶忙站起来让座。

桌子中间放着一个小碗,碗里是颜色很深的酱菜。每个人的碗里都只有一个小儿拳头大小的窝窝头。

老婆婆见蒋禹清一直盯着饭桌,以为她想吃。可,她们家里每人都只有一个,已经没有再多的了。

婆婆尴尬的手在破旧的衣服上擦了擦后,把自己的那个窝头,没咬的那半边掰了下来,递给了蒋禹清。

蒋禹清微一顿,便双手接过,真诚的说了声谢谢。

这时蒋文渊递上来一个包袱道:“老人家,我们带得有干粮,可否请你的家人帮我们热一热,我们会给银钱的。”

婆婆道不过热个干粮而已,哪里就要银钱了。打开包袱一看,见满满的一包袱白面馒头,不禁愣了。

她的儿媳主动接过包袱进了厨房。

重新蒸过的馒头,宣软又带着精粮特有的清香,馋得孩子们直流口水,看得眼睛都直了。

蒋文渊拿出自己人的份,剩下的都给孩子们分了。婆婆很不好意思,直说占了他们的大便宜了。转身又去厨房切了一碟子酱菜过来。

蒋文渊就着酱菜边啃馒头边同婆婆说话,问家里孩子都在做什么营生。家里都种了什么,收成如何。

婆婆道:“我的三个儿子都上肃州府城找零活去了。我们这地方气侯不好,每年也就种点青稞,棉花。

今年老天爷给面子,下了几场雨,青稞收成还算不错。棉花却是不行了,生了虫,结的棉桃又少又小,卖不了多少钱。”

婆婆又道:“后生,我听你的口音不像我们肃州人,你又是打哪儿来的。”

蒋文渊笑呵呵道:“我是零州人,来肃州给人干活来着。我家里也是种田的。”

婆婆就笑了:“零州是南边吧。南边多好啊,气侯也好,还产大米呢。

你怎么想不开跑到我们这地儿来干活来了,肃州这么穷,时不时的还有匈奴鞑子来抢,哪里有什么好活哟。当官的都不愿来!”

蒋文渊意味深长道:“肃州现在穷,以后未必就穷。我喜欢肃州,肃州挺好的。”

婆婆笑的很开心:“后生,你是第一个说我们肃州好的外地人。”

蒋禹清也哽着脖子把那半个窝头咽了下去。

是泡发的干野菜混着少量的青稞面做的,差点没把她给噎死。灌了足足一碗水,方才吞下去。

就是这样的食物,他们每天也只能吃两餐。中午吃干,也就是这干野菜青稞窝头,晚上干脆就是半碗野菜青稞糊糊。

像白面馒头这种东西,只有过年的时候,每人能分到一个。平日里,想都不敢想。

其他的孩子都抱着馒头狼吞虎咽的时候,坐她旁边的小姑娘却把馒头放了起来,继续啃窝头。蒋禹清问她:“姐姐,你为什么不吃呀。”

女孩儿小声道:“我想留给爹爹。”

蒋禹清愣了一下,继而笑了,把自己没咬的那半个馒头掰了下来给她:“姐姐,我吃不完,你帮我吃点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女孩儿羞涩的接过,感激的朝她道谢。

吃饭完,蒋文渊便告辞离开。婆婆带着几个孙儿一直把他们送到门外。转回头便听见儿媳说:“娘,刚才那位贵人好像掉银子了。”

婆婆看到儿媳手心里的那个小银元宝问:“在哪里捡的?”

儿媳妇道:“就是那位贵客坐的板凳上。”

婆婆接过银子,两眼含泪:“你哈儿哟,这哪里是他掉的,这分明是看咱们家困难,故意留下来的。我们这是遇上好人喽。”

晚上,一行宿在小镇上唯一的客栈里。

蒋文渊去后院洗漱的时候,蒋禹清进了灵境,仔细的量了水车各部件的尺寸。出来后,趴在桌上画图。

蒋文渊回来的时候,她已经画得差不多了。她爹也没打扰她,只站在她身后静静的看着她画。

画完了,团子把图纸递给他爹,发现他爹的眼睛亮亮的,便知道,他爹已经看懂了。

“这个东西是用来灌溉的对吗?”

蒋禹清用力的点点头,调皮道:“知我者,爹爹也。

这个东西叫水车,把它架在河里相宜的地方,可以利用水流的冲击力源源不断的把河里的水抽到高处,可以节省很多人力。用在南方地方倒是合适。

但是肃州这里气侯寒冷,一到冬天河面会封冻,在河流上冻和来年解冻过程中,木质的风车板很容易受到损伤。

我在想我们能不能把它改改,让它变得更适合肃州这里的气候。”

蒋文渊道:“不必担心,回去后,爹爹就找水利和木工方面的专业人才来一起想办法。

再不济爹就用飞鸽传书,送回京城去让工部的大人们给参详参详。他们肯定行。”

团子又摸两样东西来,指着椭圆的果实道:“爹爹,这叫做土豆。亩产2000-3000斤,可当主食,也可做菜吃。

做菜的话,煎、炸、炖、煮都好吃。而且,易种易活易管理又耐旱,鲜土豆放地窖里,可储存好几个月,若是切片晒干,则可储存的时间更长。一年四季可种。

但是肃州的气候,四月中到五月初种植最合适。不过它也有缺点,发芽后的有毒,就不能再吃了。”

团子又拿起玉米道:“这个叫玉米,也叫苞谷。若是种在沿海或是内陆地区亩产会更高些,种在肃州,管理的好的话也有千斤左右的亩产。

嫩的时候,可直接煮来吃,味道鲜甜。老了以后,晒干脱粒磨成粉,可以煮粥或是贴饼子,都好吃。也是主食。”

蒋文渊听完后,整个人都呆了一呆。好久后,才把女儿搂进怀里,大头抵着她的小额头蹭了蹭,道:“乖宝,你一定是上天派来拯救万民的神仙。”

团子于是咯咯的笑起来,银铃似的。

蒋文渊问她:“这是也是你灵境里拿出来的吗?”

团了摇了摇头:“不是的。这两样是我在京城的时候,意外发现的。就在你们上京前不久。

有一个人的驴子吃错了东西中毒死了,他就把驴子拉到了我们和安医院,让我们救治。

我就问它驴子吃错了什么东西,他就告诉我是在一家种子铺门口吃了一种奇怪的根块。并且说了那种根块的样子长相。

我当时就起了疑心,顺着他指的地方,果然找到了仅剩的几颗土豆。又在那家种子铺里,找到了一袋玉米种子。

掌柜的不识货,白菜价半卖半送的都给了我。我拿回来后,就种在了灵境里,改良了一下。如今已经发展成了老大一片啦。

等明年我们就种在了肃州,以后,肃州的百姓们就再也不怕挨饿啦。”

“乖宝,爹爹代全肃州的百姓谢谢你!”

团子笑眯眯道“不客气呀!”

父女俩往西走,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做笔记。遇到不平事,该出手时就出手。

若是县里的父母官不作为或是知法犯法,蒋文渊半点面子都不给,说撸就撸,说拿下就拿下,端的是雷厉风行。

一时间,各县主官们听到风声,均是绷紧了皮子,纷纷自己察,自己有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儿。

若有,赶紧想法子给填平了,否则乌纱不保事小,严重的小命儿都得撩在这里,还得连累家小。

这位大老爷可不是什么好胡弄的主,人家捧着天子宝剑的,有先斩后奏之权。那身首异处的孙和就是前车之鉴。

又走了六七天后,一行来到了最西边的玉门县。玉门县是整个肃州最偏僻最穷也是人口最少的地方。

西出就是玉门关。

前朝末年,朝廷昏庸无道。匈奴鞑子时常犯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把中原百姓充作军粮,称其为“两脚羊”。

玉门县更是首当其冲,十室九空,被祸害的不成样子。

直到大夏建立后,朝庭派了重兵镇守此处,情况才好了些。即便如此,每隔几年,匈奴都会率兵犯境,偶尔也会有小规模的战事发生。

因此玉门县的百姓并不多,县城里或是周围邻近的地方住的大多是军营高级将领们的家眷,民风彪悍。

喜欢团宠之蒋家小女会仙法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团宠之蒋家小女会仙法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