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敛财人生[综]. > 第1126章 悠悠岁月(143)五合一

敛财人生[综]. 第1126章 悠悠岁月(143)五合一

作者:林木儿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03:39 来源:书海阁

悠悠岁月(143)

去火星呆上三天还得去太阳上?

能去吗?

上物理课的时候老师好像让计算过, 从地球到太阳以光速好像需要很多个光年的。但是多少个光年,这个已经不记得了。光年到底是多少年也不知道。

她就说:“……怕是这趟不行呢。赶在明年中考前能回来不?”

清宁对着电话:“……………………”这到底是谁啊?没事跟自己逗什么闷子。她就说, “还要赶中考的时间啊, 这估计够呛。不过你要真想去,咱给教育部下个文件,改改考试时间就行了。”

“真的啊?”哎呀妈,老厉害了!原地蹦了一下才又懊恼, “那也不行, 肯定得错过我家收麦子的时间……”

清宁:“………………”越发来劲了还!

那边清收一下子把电话给抢走了,然后迅速的挂了电话。清宁一直就糊里糊涂的,也不知道这神经病是谁。

闲的蛋疼啊!

没看见姑奶奶连年假都没有, 就在家里过了一个年三十, 然后又守在实验室了吗?

清收那边说杨美丽:“你都准备嫁给我了,你还管考试时间,你还管什么你家收麦子……”

前头那句还行, 后头那句叫坐在里头听外面说话的老杨越发心里不欢喜了。虽然没听到对方电话里说啥了, 但根据自己孩子的反应, 这都能猜个**不离十。

心里本来就老不是滋味了。

一样的孩子, 自家孩子长的事一脸灵性相, 谁知道脑子就是有点笨。

看人家那孩子呢,现在长啥模样他也不知道,不过小的时候从镇上过的时候还是见过的嘛。金老二的老娘抱着的孩子, 光溜溜的大脑门, 怎么看怎么丑。你说人家咋就那么出息, 那是真能上天啊。

正不是滋味呢,然后就听到那小子说了那么一句,行!要嫁人了,不用管考试的事。再说,就那脑子,你就是管考试的事了,又能咋?但凭啥不叫我闺女管我家收麦子的事。

别人都种果树,老杨呢,另辟蹊径,在黄河滩地上承包了一百亩,种小麦呢。

这种大面积的耕种,种小麦其实也是有赚头的。

对杨家来说,一年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收麦子。前头两个姑爷,那是再忙,也得腾出十天的工夫帮老丈人家收麦子。有时候自己上阵还不够,还得叫上自己的亲朋好友。人家没空,你就花钱雇人。反正得照看的老丈人家的粮食颗粒归仓。

没儿子的人,心里本来就有些不得劲。姑爷肯搭把手,老杨在外头也有说头,就说你看我们家的姑爷,那真是一个女婿半个儿。比有些人家的亲儿子还强些。

结果外面那小子还不是自家姑爷呢,就撺掇着姑娘不要爹妈。

不要爹妈都行啊,但至少我得预见我家姑娘跟着你得有好日子过吧。

然而迄今为止,并不能!

老杨头就不乐意了,叫闺女进来:“美丽啊,进来,咱回家。”

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这事今天说不消停,改天再说都行。横竖不能当着自家这傻孩子说。

清收拽了拽杨美丽的袖子,低声道:“你爸怕你错过农时,不想叫你跟我……”

然后这姑娘进去就说她爸:“我年年都收麦子,明年就少我一个也不行?”然后拉清收,“那明年我要是不在,你叫他去。他替我总行了吧。”

清收咧着嘴笑,朝他爸他妈得意的挑眉。

但是,老大两口子真跟吃了苍蝇似的,这跟他们预想的差的太远了。

之前还信誓旦旦的说要跟清宁一样造飞船呢,转眼就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去收麦子。

儿啊!你说你叫爹妈咋接受。

两口子之前是只要一想到将来有一天,自家清收那是比清宁还出息,半夜都给笑醒了。

如今这样,叫人情何以堪。

行!咱就是不能跟清宁比,但至少得跟清辉差不多吧。

你说你又不比谁少了啥,凭啥就得娶这个一个不够数的媳妇?

然后李仙儿就说杨美丽,特别的轻声细语,就好像被怼的差点吐血的事压根不存在过,她说:“好我的娃儿哩,你可别听清收给你瞎说。他哄你哩!那天上真不是谁都能去的……”

“咋不是?”杨美丽对李仙儿没有丝毫的好感,她一说话就觉得假惺惺的不是好人,就说:“他二姐都说这一趟打算是太阳上哩……那还不算是上天?”

叫人苦笑不得不是!

清宁咋这么促狭呢。

老杨就气的,心说你金家人怎么这样呢?一点也不厚道!欺负我家笨孩子干啥。

他就赶紧拉闺女:“不敢人家说啥你就信啊。那就成了瓜娃子咧。太阳离咱们那么远,到了夏天都热的不得了,你还到太阳上去?”

“爸,你不懂就别说话,省的丢人现眼。”杨美丽这姑娘气道,“是你上学还是我上学?是你听课了还是我听课呢。要是不能到太阳上去,我物理老师叫我们算从地球到太阳需要多长时间是脑子有毛病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老杨:“……”是啊!又去不了,算这个干嘛?

脑子也不够数?

在卧室里偷听的清安把头塞到被子里,不行了,要笑死过去了。

学校里的物理老师真是该被千刀万剐。你看把你闲的!算毛算!算出祸患了吧。回头过不好就找你去。

然后物理老师成了罪魁祸首。

反正是这次谈话,在金家杨家的家长都不愿意的前提下,暂时结束了。

可这事却结束不了。为啥?

因为杨美丽同学到家后就偷跑出来了,去了金老大家,住下不走了。哪怕老杨过来说:“走!闺女,爸现在就带你去京城咱花钱看长城去。”

那也不去。坚定的觉得在天上看长城一定更美。

你想啊,一个村里就那么大点的地方。好事的人无事还想掀起几尺浪呢。更何况出了这么大一个事。

柳成他姐简直把金满城家的事编成了评说,出去见人就说。

这么一大姑娘住家里来,你说这啥说头都没有,可传出去不好听啊。这将来清收说媳妇怎么办?不清不楚的,这就成了二婚了。

就总有那些闲人,爱管人家的家事。都觉得自己有道理吧,就上门劝。

不光是劝金家,就是杨家那边,也有热心的人帮着张罗。

跟金老大两口子说:“你看俩孩子都这样了,不管怎么说,给孩子操办起来。这婚事还是得说了。这杨家的姑娘,说人家不够数,那都是人胡说八道的。你看人家孩子像是个傻的吗?才多大年纪的人对不对?家里娇惯一些,性子直一些。看起来憨,还是年龄小的缘故。不知道做大人的教她,不就完了。如今这情况,至少娶进门省了大钱了。要不然你说你咋办?”一副为他考虑的样子,说,“你算一算现在娶个媳妇的代价。你这一院子都给了你家大儿子。如今小的结婚,你怎么着都得一个院子。现在一个空院子啥都不带,没有一万下不了。咱给院子上好歹得盖点房子吧,也不多盖,就盖三间正房带个厨房,以现在的砖瓦沙土费,人工费,我跟你说,没有两万五六绝对盖不下来。光院子加房子就得三万五六。然后房子不粉刷吗?你得给简单的粉刷的能住人吧。咱不多算,大不了将来咱叫几个熟人,自家就把这活干完了。但材料得买,把门窗玻璃这些都算上,又是三四千。这都四万了。然后娶媳妇,你不能房子空着,指靠娘家嫁妆把房子填满吧。最基本的家具你还得值班,就是最简单的床柜子沙发这一套,没一万下不了。这就五万了。就这连电视都没算在内。看将来媳妇的陪嫁里能不能有。”

这位为了别人家的事,那也真是操碎心了。他算的自己都把自己愁住了,摊开两手,“就这还没算人家女方要的彩礼钱。现在娶媳妇,别的先不说,现拿三万是底线。至于什么几金几银的,四季衣裳的……这都先不说了。就这些……加在一起就是八万!你还得有钱办婚礼吧。怎么也得再准备两万。你看,这一个媳妇娶下来,没十万都不行。”

金满城两口子压根就没算过这账。

家里迄今为止还背着债呢,如今家里能凑出的数也就两三百。

李仙儿给幼儿园做饭嘛,日子一天一天的就靠着偷拿点吃的东西和一天七八块钱过呢。

十万,那真是个谁也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这位闲事主任就说:“你们自己算算,看看我哪里算错了。这还是一般的情况下。这要是不跟杨家结亲,以后咱家孩子这婚事可真不好找了。谁都知道有姑娘不清不白在咱家住过。人家好好的姑娘就不怎么愿意咱这婚事了。要么找个二婚的,带个孩子进门。要么呢,就得从钱上取齐。看有没有爱钱的爹妈,愿意把闺女嫁过来。到那个时候,就不是十万能打发的事了。但是反过来算一笔账,就是老杨家,姑娘这都不明不白的住过来了,他那些条件是不是能降低点,暂时没有房子没有院子行不行?肯定是愿意通融的。人家要三万的彩礼,给他一万这事就能搁的住。完了他那边再一陪嫁。咱家一点亏都不吃还白得一媳妇。这个媳妇娶的划算的很。”

光是钱数的前后对比,就足以叫两人心动了。

就听这位闲事主任又说:“说人家有毛病的,那纯属胡说八道。你看人家杨家那俩大闺女生的孩子,有啥问题?人家不是一样的上学,考试,也没见谁说人家孩子哪里就傻了?我跟你们说,这人的嘴最是相信的不得。”

好像也是有些道理的。

然后杨家那边也有人在老杨面前念叨了:“……你说这事都出了,不嫁过去怎么办?就算是你想给孩子招赘一个。可好的不愿意招赘进来,不好的孩子能愿意?孩子心里不得说,我明明能找个身体健全的,为啥还要给我找个残缺不全的人。一旦过的不好了,两口子叨叨了,这心里是不是就会这么想。越想越是委屈。再就是咱美丽的性子,人家说个啥好话,一哄就跑了。现在年纪还小,跑了顶多人家就说一句年少不知时。等到结婚了,你给找个老实的女婿上门来了,然后再叫人给哄跑了。老杨啊!那才真是丢人丢到家了。那就是不是年少不知时,那就成了跟别人私奔,是寡廉鲜耻了。大人跟着丢人不丢人的这都不说了,你就说那女婿,心里能不犯膈应。你活着,他不敢翻起啥浪花。可你能千年万年的长到世上?等将来你们两口子都走了……好我的老杨啊,这娃儿的苦日子才算是来了。”说的老杨把刚掏出来的烟都揉成沫子了。

那边人家还都嘚嘚着呢,“……可这把这个闺女嫁出去,这就不一样了。你想啊,如今娶媳妇多难,娶进门了得跟先人似的供着,就怕一不高兴拍拍屁股走了。咱家孩子嫁过去,金老大家两口子……看着吧!鳖是啥他是啥。嫌弃金家那小子不走正道?这有啥啊!当年那金怪是走正道的人?你看看人家现在,谁有他的日子过的牛。是!他家老四肯定帮衬了。但这清收跟金老四也不远,亲侄儿呢。随便搭把手,那日子就不是咱羡慕的来的。你看老三家的那小子,听说在京城混的可好了。开个啥公司,还从咱这镇上村里找人。说是四十岁的妇女都要,一个月还不少赚。一样的侄儿能两样对待?他就是个刘阿斗,不也是有人把他扶到了皇位上了?是不是?到时候你就等着好日子过吧。”这个人替人家想的相当全面,“不就是想招赘吗?这个招赘不了就嫁过去。你不是还有俩外孙吗?抱来一个在家养着,不管是大姑爷二姑爷,哪个肯过来跟你们过,家里的房子啥将来就是谁的不就完了。再说了,往后这世道,都是独生子女。那只生了一个闺女的人家,人家还不过日子了?就看你是为孩子想的多还是为你自己将来想的多了。”

这话说的,不把闺女嫁过去,自己就成了自私自利了。

反正两家是不得消停,亲朋好友邻居乡亲,反正是这个说一句,那个说一句。人人都觉得是为了这两家人考虑到了。

把金满城两口子和老杨说的啊,这心里越发不得劲了!

难道我当初的想法是错的。

更有媒人主动上两家的门:“放心,俩娃的事包在我身上了,觉得对说的妥妥当当的。”

李仙儿才说:“叫我们再寻思寻思……”

对方就一脸的你不知道好歹的表情,没两天,谁都知道到了这份上了,李仙儿选儿媳妇还特别挑剔。

有些人背后就说:“日子过成那怂样子了,如今有姑娘肯嫁过来,就该烧香拜佛了。还故意拿捏呢,好像他家有啥了不起的一样……”

你看,好的坏的,全叫人给说了。

还有人专门跑到老二和英子那里,跟这两人说呢:“你们当叔叔婶子的,得管。不能看着你们家老大这么作……”

谁作了?

清平就特别不能理解这些人,没人了在家跟她妈嘀咕:“这人的咋就这么清闲呢?不寻思他自家的日子咋过,倒是把别人家的账算的这么清。”

英子就说:“一个村祖祖辈辈住这一块,谁家不知道谁家。你问问去,咱家一年收入是多少,咱巷子里的人都帮咱们算着呢。不说十成准吧,但也八|九不离十。就是有这么闲的人,有啥办法呢。”

还有人跟老二和英子说:“该跟老四和桐说一声,孩子的婚事是大事。”

一个个的都是好心,都特别热心的给人家建议呢。

你还不能就这么直白的把人怼回去,当着人家的面,老二和英子就是那种不管对方说啥了,他们都‘是是是’‘好好好’,等人走了,不过‘嗤’一声,然后该干嘛就干嘛去了。

这事掺和不了,想帮老大家两口子当家做主,谁都没那份本事。

老二说:清收那小子就该打断了腿。

但人家两口子听了吗?闯了那么大的祸回来了,气就气了呢三五分钟,过后还不是该怎么着就怎么着了。连一句重话都没说过。

清平跟徐强都准备寒假收假回京城的事了,然后自家大伯和大伯娘来了,是来通知一声的。

跟杨家的婚事定下了。

打算二月二订婚,然后六月六办婚礼。

连日子都选好了!

李仙儿还挺高兴的,跟英子说:“……你不知道,人家杨家只要一万块钱的彩礼钱,说好了,将来陪送电视洗衣机。”

人家两家都愿意且说定的事,谁还说啥。

等这两口子走了,英子就说老二:“不准再给钱了。清收从强子那里拿了五百,老大两口子黑不提白不提,就当没这事。但咱能当没这事吗?”完了又给清平叮嘱,“一码是一码,得给人家还了。”

清平应着。

英子又给桐桐打电话:“……还从严格那拿了五千呢。他们再找你借钱,就不要给。还没完没了了!自己的日子自己过去!”

老三借口给清涓办上学的事呢,花费很大,也说没有。

李仙儿就跟人说:“娶媳妇这么大的事,我家这些人,没一个肯帮衬的。”

别人心说:就你家那媳妇娶的,跟白捡的似的。连房子院子这事都不说了。还抱怨啥呢?

然后金满城这人的信誉又不咋好,借是借不来的。

两人给清丰打电话,要一万块钱,“你好歹是当哥的,你兄弟结婚,你一毛都不拔?”

花花当然不答应:“咱孩子花了那么多钱,他们还是当爷爷奶奶叔叔的,谁不是亲的?他们咋就不管呢?干的就不是人事!这会子想起来咱是亲的了,那会子扔咱家孩子的时候,咋就想不起咋是亲的呢。要一万,咱能拿的出来。但我宁愿把那一万拿去给那些可怜的看不起病的孩子,也不愿意拿给她。我还明白的告诉你,金清丰,你要是敢偷着补贴你爸你妈你弟弟,咱俩就别过了。反正到现在连个结婚证都没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清丰吭哧了半天才道:“不给就不给,你看你说那些有的没的干啥。”

反正是这一万块钱也倒腾不过来。

咋办呢?

老大家两口子把自家的地,租出去了!

租十年!租金两万!

他们手里一共要六个人的地,算上清丰家三口的都给租出去了,七亩二分地,十年!给两万!

当初两口子在农场是没地的,后来四爷和桐越走越高,村上不会为了两人的地不给人面子。所以后来给他们补上了。就连花花没结婚证,孩子还没上户口这事都没计较,村里把地给分了的。

按说有七八亩地,只要不是懒的身上长跳蚤的人,普通的日子还是能过的。

结果呢,把地租出去了。一租还是十年!

老二忍不住骂老大:“你脑子叫猪给吃了!你就是你庄稼人,你把地租出去了,完了你吃啥!”

人家在外面打工的,确实是能挣的到的,为了不叫田地荒废,租出去就租出去了。可你们一家,就指着一个女人给人家做饭一天挣那几块钱维持生计呢,你也敢把地租出去?

老大还有他的道理呢,“我给清收把媳妇娶进门,我还有啥事可操心的?剩下的事,看他们兄弟俩咱弄。还能看着我跟你嫂子饿死?在家当我的老太爷就行了。”

才四十来岁!当什么老太爷!

老二就跟英子说:“真是三岁看老。老大这一辈子啊……年轻的时候,是靠爹妈。当时为了他,叫爸妈做了多少难。如今呢?他折腾的一屁股烂账没打扫干净呢,就准备啥也不干了!给娃娶个媳妇连地都租出去了。完了还当甩手掌柜!年纪轻轻的就想叫娃们养活他……”

英子就想起早些年李仙儿说的话,不由的就笑:“……人家早都说了,穷也罢,富也罢,至少肉甜……”

人都懒到这份上了,还有啥要说的?

至于清收跟杨美丽,这俩孩子之后考啥谋生,对不起!好像跟他们就真的毫不相干了一样。

英子就说老二:“虽然李仙儿也不是东西,但至少比你大哥好了太多。靠你大哥种地,好家伙,睡到日上三竿才起,起来才悠闲的烧水泡茶,喝两壶茶之后才下地。到地里干不到一个小时,就得回家。”她说着,就学金满城的语气神态,“不行不行,我这身体不行,太阳太毒了,晒的人头晕。”

清平就捂嘴笑,自家大伯真就是这样的。

本来趁着天凉,大部分人都是早上五六点下地,干到十一点左右。回来做饭吃饭,然后歇晌,到了下午三点多,热气开始慢慢的退了,又下地,一直到晚上七八点,天黑下来确实是看不见了才回家。

谁像他似的,下地都九点多十点了,然后十一点准时跟大家一起回家。晚上六点下又下地,然后七八点钟回家。

这么伺候庄稼,庄稼能有收成吗?

他是年年种庄稼,年年赔本的一个。

反倒是李仙儿,早上四点起来去幼儿园,要赶在七点半给孩子们把早饭做出来。那么多人,吃完了还得收拾碗筷。收拾完又是第二顿饭。反正是一天几乎是没有清闲的时间。直到下午五点半吃了晚饭,孩子们放学,她收拾利索厨房。回到家就是六点半七点左右,偶尔还趁着天没黑透下地帮着干上一会子活儿。

夏天最热的就是厨房,冬天是起的早,半夜三更就爬起来敢夜路。反正一到冬天,那脸蛋就生冻疮,手就更不能看了。

别管性格怎样,人品怎样,这至少是想办法养家糊口着呢。

英子就跟清平为李仙儿说了一句公道话:“……人家都说你大伯母爱个小偷小摸,她不偷不摸,该咋活。家里那爷俩指着她养活呢。真有钱了,稀罕那三瓜两枣的?一把米,二两醋的,给你妈我,我都嫌费事,懒的拿。谁没事偷那个干啥?说到底还是穷!你大伯是不争气,才四十多岁,你就是给养猪场拉大粪去,抽空一个月也能挣七八百,还把家里的地照看了。”

清平听了一肚子的是是非非,她觉得她把这些都收集起来,将来就写一本小说,叫做《我们村的那点事》。

然后到了京城,又坐在沙发上,跟清宁和小姨,说这些八卦。

把清宁听的乐的不行,“……我当时还以为谁故意跟我捣乱呢。谁想到会有这么一出。”

反正等到二月二订婚那天,谁都不可能赶回去。

礼金桐桐跟英子说,随他们的溜子上礼就行了。

但也有为难的事,比如,这是弟弟结婚,你说这当哥哥姐姐的,是不是得也得上礼金。

这把清宁和清平给难住了。又打电话给清辉,问他:“你上礼不上礼?”

清辉哪里知道?

你们都不懂,我就更不懂。

清平就说:“当时清丰结婚的时候,咱们是啥也没给的。”

清宁就说:“但那时候你不是没订婚吗?现在你订婚了,就是大人了。而我这边……那时候我还不算是大学毕业,但现在虽然没毕业,但是读研了,咱老家那边的人都说我是造飞船的,还不定都在传我一个月挣多少钱呢。一分都不往出拿,好看吗?”这么说也有道理!

对于他们自己来说,谁爱说啥去就说啥去,老家跟他们的生活离的远了,谁在乎?

可他们不在乎,但是家里的长辈在乎啊!

别为了这点事叫人家讲究咱的不是。

然后清宁就问她妈:“你说我跟我姐这样的,咋办?”

林雨桐就说:“你大伯给你打电话了吗?”

嗯?

什么意思?

林雨桐就说:“这上礼不上礼,是有讲究的。人家专门跟你说了,通知你了,那你这事非行不可,除非想断道。要是人家没专门通知你,那你就不用管。你没结婚也没成家,跟严格也没订婚这些仪式,他应该不会给你说的。”

清平问英子,英子也是这么说的。你们没成家,就不算是大人,凭啥给他走礼。

然而过了两天,金满城还真的给俩侄女打电话了,说的很正式:“你们现在都是大人了,不给你们说吧,又怕你们怪罪。今儿打电话就是专门跟你们说一声……”

这姐俩都懵圈了,都这么说了,咱能不上礼吗?

清宁正嘀咕呢,严格打电话来了:“……那什么……咱们那边订婚姻亲都是咋走礼的。大伯给我打电话,说清收要结婚的事。还说不知道我爸我妈的联系方式,叫我跟他们说一声,到了日子去喝喜酒。”

他虽然也在县上呆过,可也没现在这么深切的体会到那地方守旧过。

真的!都什么年月了,这姻亲牵扯的还这么远。

自家亲堂哥头一回娶的那个嫂子,娘家人长的是圆还是扁都分不清楚的。

可到了清宁的老家,老规矩特别重。

像是这种姻亲,是实实在在的亲戚。

他就亲眼见过清辉把清宁和清平的大舅叫大舅。最多跟别人说起的时候,称呼为‘林家大舅’。以此类推,管李仙儿的弟弟,金家的孩子都称为‘李家舅舅’。

在城里已经很少见到这种亲戚套亲戚的模式了。

清宁就皱眉,这种事麻烦自己行,但是再牵扯更多的人,她就彻底烦躁。

就说:“你别管了,他说了,我这边替你走礼就行了。”

然后回家就跟爸妈抱怨:“我大伯也真是的,我还没嫁出去呢,攀的啥亲。”

而徐强那边,徐天打电话说了,是老大家两口子登门说的。礼肯定得正儿八经的准备。

这就是没办法抱怨的事,当初徐强的妈死了,金家这边一共五房,都是按照姻亲的礼数准备的。就是压根没关系的吴达吴双,也都没落在人后。

因此,徐强跟清平说了,清平就点头,当初就是当姻亲来往的,这事没啥可抱怨的。

唯一不合适的就是,给徐家说了,就不该再专门跟她说。她大学还没毕业了,虽然靠文字赚了点钱,但到底不算是走到社会上自力更生了嘛。

不管怎么说吧,二月二是没人回去的。

清宁就问他爸:“六月六你们回去吗?”

林雨桐就翻日历,“六月六……得回去一趟,都回去。”

不是为了清收的婚礼,而是因为老师,今年是老师的八十大寿。

这些年也是忙,很少回去。老师秦国呢,一直在县城住着。医院有专门的专家每天给老人家检查身体。

师兄一直在那边照看。

虽然每次通电话都说,沾了自己的光了,如今他的待遇高的不得了。在这县上,说句话,谁都给面子。

可叫林雨桐说,心里还是有所亏欠的。

前几年就说要接他到京城来,可结果呢,说什么都不来。又是嫌弃春天的风沙太大,又是嫌弃夏天太热。到了秋天呢,又说秋太短,还没怎么着呢,就冷的出不了门了。

总有理由!

说到底,不过是不愿意给自己添麻烦而已。

她越是明白老人家的心思,心里的亏欠就越大。也不怕谁说闲话,今年自己牵头,就是要好好的给老师过个八十大寿。

过生日过的是农历,老家定亲说的日子也是农历。

老师是六月初八的生辰,得提前回去准备的话,六月六那时候该是在县城的。

林雨桐就跟清宁商量:“你看能不能调整你的时间,跟我们回老家一趟。”他指着日历,“农历的六月六就正好是阳历的七月二十六。清远早就考完了。不牵扯啥的。就看你的时间。”

给师公做寿,小辈不去不好看。

清宁就说:“我跟导师说说,到时候把时间给空出来。”

然后林雨桐就真特别上心,把老师这些老关系,都列了单子出来。

各行各业的,都有,什么人要请,什么人不请。这也不是一天能完成的事。

但还得提前至少一个月给人家发请柬,好叫人家安排时间,其实算起来,时间还是很紧的。

更有好些老关系,如今究竟是个啥情况,林雨桐也不是特别清楚,难免得打电话回去问老师,还不能说做寿这件事,所以就得变着花样的套话。

最后把老人家给套烦了,不耐烦的很:“你就说吧,你到底像干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别看八十岁了,但人特别精神。早晚打太极,晚上还能沿着人工湖小跑。如今不光是身强体健,关键是思维特别清晰,老被当成老糊涂套话就不是很爽。

被烦的不要不要的!

林雨桐:“……”她愣了一下才道,“就是想你了嘛,叫你来住你又不住。”

“我嫌弃命长啊!”老人家狮子吼的功夫越发深厚,“你看京城那沙尘暴,还能瞅见人不?”

是!这两年沙尘暴特别厉害。

春季风多,窗户白天基本是不开的,要不然晚上回来,家里就好像落了一层灰的。

一旦出门了,回来就得洗头。要是用盆子洗,看着吧,盆子底下倒干净水剩下的一定是沙子。

林雨桐是一边顾着工作,得闲了张罗老师大寿的事。但更多的关注点,则放在清远的身上。

高三生嘛。

开会除非不得不去的,剩下的一些事情能躲就躲了。孩子一辈子就高考一回,这算是孩子一辈子遇到的第一个大事,必须得陪着。

四爷原计划第二轮的巡查都不去了,换了另一位副部,他也是尽量的回家来。

清远跟清宁不一样。清宁是各种竞赛得奖放着一堆,拿出来都是加分项。但是清远呢,他没那么些竞赛奖,只有一个是国家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一等奖。加分不加分的,现在还不知道。

倒是能争取个优秀学生,不过这事,林雨桐和四爷没说,他自己就放弃争取了。

放弃的原因不得而知,问他了,他比较中二的说:“我不需要借谁的光。”

林雨桐不能相信自家的孩子性情上有这么中二的一面,但是也没追根究底。得允许还是有自己的秘密不是?

最后的两个月,林雨桐这当妈的终于拿出晚上的时间,给孩子突击数学了。

他的数学不差,但一百五的满分,想拿到一百四以上,还是有些吃力的。

林雨桐帮孩子专攻压轴题,每天晚上五道题。

然后他爸呢,吃饭闲聊的时候就把历史地理这些知识点,给他溜了一遍。然后这种训练日复一日,一下子就连贯的训练了两个月。

临到考试的前半个月了,就彻底给他放松了。

林雨桐就跟孩子说:“放心考去吧,就是砸了,也应该比大部分都要好的多。”

四爷跟孩子的说法是:“放心去吧。绝对砸不了。该复习的咱都复习到了。绝对没有任何知识盲点。”

但清远能真的放心吗?

紧张的进了考场,当然了,一见卷子,啥紧张的情绪都没了。被训练的见了考题就忘我,除了考试啥也没有了。

答题一路顺畅到不行。语文文言文,对大家来说不知道哪里来的节选,但这文章自己熟啊,小学都会背了。数学一路不打磕巴的做完,竟然没有觉得最后一道压轴题有任何难度。里面牵扯到的任何一个知识点,自家老妈都讲过了。比老师讲的还清楚。

总之考完之后,清远就面色奇怪的看他姐:“我觉得我也是可以争取一个状元的。”

状元?

到了顶尖的学府,碰见的个个都是状元。学校的状元、区里的状元、市里的状元。省里的状元……反正是人人头上都带着状元的光环。

清宁就说:“你这心态不行。你千万得记准了,你就把你当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个人,甚至谦虚的就把自己放在那种需要先飞的‘笨鸟’那个档次上,你的心理或许会好受一些。”

给清远刺激的差点直接报一个汉语言文学算了。他觉得就这个专业他肯定是能听懂的。

严格回来的时候,清远就说严格:“你是怎么忍受我姐的。”

换一般人,早打死她一万遍了。

都属于科学家预备役了,整天还觉得她自己属于笨蛋那一类。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矫情。

严格倒是理解,“……她所处的环境越来越精尖,在那么一群人中,你姐压力也大……”

而这种压力,就不是咱们这种凡人能懂的了。

林雨桐把娃伺候到高考结束,就不管了。想学什么专业,那是他自己的事。又不是对大学对各种专业一点都不了解的孩子,还需要大人帮着引导。他是啥都明白,那她跟四爷就没多事,由着他自己吧。

她忙什么呢?忙着把给老师寿诞的请柬发出去。

却没想到,这请柬一出去,迅速炒热了。

有些没收到请柬的人,托关系走门路到林雨桐这里,想要一张请柬。

更是有人找到收到请柬的人,只为带他们去参加寿宴的。

老人家教过的学生多了,有那鼻子灵的,急着走门路呢。有些老人家的老同事,人已经不在了,但是后辈子孙没接到请柬的,就打电话给老人家,表示一定要去的,千万不要拒之门外云云。

然后秦国就把电话打过来了,吼林雨桐:“我才八十岁,急着做什么寿!等我一百岁了,你再这么铺排也不迟!”

林雨桐哭笑不得,还没说话呢,那边‘生气’的就挂了电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然后挂了电话了,秦国坐在沙发上,一手紫砂的茶壶,一手手机,跟电话那头的人说话呢,“……哎呀……我事先一点都不知道……我刚才骂她了,太高调了,太张扬了……”

那边就说:“也就是你,逮住个大部|长张嘴就能训,谁有你体面?如今这把老骨头了,下面还有几个不争气的学生……”

倒不是给他自己的儿子孙子走关系,是为了他的学生的。

提携学生这样的事,老爷子还没法子拒绝了,“那就带来吧。我可说好了,啥都不要带。我啥也不收,我家这个丫头呢,啥肯定也不收。你要是叫人带东西来了,你就是没拿我当自己人……”

周扬就偷着给林雨桐打电话:“老师不爱张扬是真的,但你不避讳大张旗鼓的给他做寿,老师心里还是高兴的。正显摆呢。”

老人家上心了,林雨桐就更用心了。

六月初三,一家四口就回老家。严格专门请假,也跟着去了。再加上回去准备参加清收婚礼的清平和徐强还有清辉,这一行,可谓是浩浩荡荡。

县城的房子,英子已经帮收拾好了,吃的喝的都把冰箱塞满了。

也有好几年没回来了,如今的县城变了很多。

初四在家里见了一些老朋友老同事,初五就跟酒店商量这些菜品等事。

倒是初五晚上,清宁清远还有严格,回了镇上。

老二老三都先一步回县上了。这结婚的头一天,都有的忙呢。晚上更是要人气旺,新房里不能空,越多的人在才越好。

清宁和清平去转了一圈,然后就回来了。

宁肯在家里看电视剧,也不愿意在那边呆。

尤其是清宁,别的不说,就是那大伯就够人烦的。一听说自家老爸回来了,就不停的追着清宁问:“你爸你妈啥时候过来?”

清宁开始还不知道是啥意思,见自家姨妈英子在一边摇头,她就说:“说不好。来拜访的人要多了,也不好说见这个不见那个……”

老大还不死心,叮嘱清宁:“给你爸打个电话,叫赶紧回来。有啥大不了的人物,耽搁啥啊。亲侄子结婚,回不来就算了,既然回来了,就赶紧回来。”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清宁没言语。

等人走了,英子才说:“想叫你爸回来带着清收去杨家那头司先!”

司先是要给杨家的列祖列宗磕头的。

哪里来的那么大的脸叫自家老爸去?

清宁当时就恼了,这事就不说了,他打他的算盘,不搭理他他算个狗屁。

关键是吧,她觉得她回来之后连话都没法正常的说了。

到镇上之后,对话模式是这样的:

“清宁回来了……这可是咱的大科学家……”

“您客气客气,啥科学家啊,跟着老师打下手呢。”

“打下手是干啥呢?”

“打下手就是……就是……干点零碎的工作……”

边上的人自觉的理解了,然后还好心的解释,“就跟工地上的小工差不多。”

我?工地上的小工?

然后对方就觉得理解了,“他们是飞天的工程是工程,咱们那盖房子的工程也是工程,啥工程都是需要小工的……”

于是,清宁就成了传说中的那种在整个工程中打小工的。

关键是小工不是正式工,对吧?

这些人就说:“得叫你爸你妈赶紧找人,怎么也得有编制吧。”

清宁:“……………………好的!我会跟我爸我妈说的。”

这天就没法聊了!

电视上何书桓正跟依萍‘你无理取闹’‘你不可理喻’的吵架呢,清宁一边听着,一边跟清平吐槽,“以前觉得在村里也挺好的,放假还挺乐意回来。怎么现在已回来,就觉得这么别扭呢。不回来呢,偶尔还会想,可真等回来了,三天……最多三天我就烦……”

清平就笑,“也有人问我是不是要到大山里挖古墓去。”

不过习惯就好。

他们都没啥恶意,就是对外面的世界不了解。

清平就说:“我现在跟我爸都没共同语言了。现在还动不动就说我,工作还是铁饭碗好。到时候看学校怎么分配工作……别总指着你四叔和小姨……”

她现在连解释都已经懒的解释了。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到了第二天,姐妹俩九点才过去。

清丰两口子到现在都没回来,而清收的新房用的还是当初清收的那一间。

这回倒是礼仪周全,该请的先人都请回来了。

然后该接新娘子去了,金满城又可大的声叫清宁:“问问你爸你妈还回来不回来?不回来这就接人去了。”

清宁就说:“接你的人就是了。问我爸我妈干啥?不回来你们还不结婚了?”

她昨晚都已经跟自家妈说了自家大伯的打算,然后老妈说了:“不回去!”

就是不给这个脸面!

要是知道分寸,回去哪怕给对方敬个酒,也是个心意。但这么不知道分寸,那就一边呆着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面上糊弄住了,迷了人的眼,就算逑!

当着亲戚朋友这么多人的面,清宁把人给怼回去了。

金满城这人,就没有那种被怼的自觉。清宁声气一强,他就弱了,“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就是说回来就该开席了。有新亲戚呢。叫新亲等着,不好。”

“那就不要等嘛。”我爸我妈又没说要回镇上。

这就是说人可能不回来了。

村里的人就看明白了,金家的兄弟不愿意管金满城了。老二躲在外面招呼人,老三到现在都不知道窜哪去了。

几个妯娌啥事都不管,问啥都是说你问我大嫂子去,咱不知道。

反正新娘子来了,该热闹的,像是这些叔叔婶子都该给脸上擦锅底灰的,结果没一个人敢闹腾。

杨美丽进了新房,耷拉着脸,当着那么多人问清收:“你家连个新床都没买。”

用的还是你哥你嫂子的床。

清收正是轻狂的年纪,背后怎么哄媳妇那是另一码事,但在人前被这么撅面子,当即就不乐意,“都给了你家一万块钱了,你少在这里没事找事。”

然后围观的人见小两口叨叨嘴,就都出去了。

两人在家怎么吵的没人知道,清宁是刚坐在桌子前,就看见新房的门帘子一撩,新娘子一身大红的冲了出来,然后站在院子里,左顾右盼像是找人。

清平还问清宁:“这是找谁呢?”

清平还没说话呢,就听这新娘子尖着嗓子,“金满城!金满城!你出来!”

清宁目瞪口呆,满院子的宾客目瞪口呆,然后门口的客人也不坐席了,跑进来看热闹来了。

刚进门的儿媳妇叫老公公的名字,这真是难得的奇葩事。

老杨都快疯了,刚起身准备拦一下,结果就见人家人影一动,冲着一个方向就跑。

金满城满脸的愕然,还不知道发生了啥的时候,‘啪啪啪’三声,杨美丽扬着手,给了新上任的公公三记响亮的耳刮子。

谁家媳妇打公公?

谁家结婚当天的新媳妇打公公?

金满城挨了三巴掌,都不知道为啥的?

老杨脸都白了,起身赶紧把自家闺女拉到他身后,在这熊孩子背上拍了几下,“你这是干啥?”

“他儿子打我,我打不过他儿子,我打他!”杨美丽理直气壮。

原来是两口子吵嘴动了手,然后她打不过小女婿,冲出来打公公报仇。

老杨就赶紧打自己的脸:“对不起啊亲家,孩子没教好。”

英子就看着,看老大两口子怎么往下处理。

结果两口子屁都没放一个,婚礼该怎么往下办还是怎么往下办了。清收更是连新房的门都没出。

她直接就起身了,还吃啥啊。她都觉得没脸呢。

然后金家人就陆陆续续的都走了,连孟家那些当舅舅的,也觉得金满城太怂。也都没吃饭,直接走人了。

最后喜宴一半的桌子都是空着的。

清宁回家跟她妈学这事,“您是不知道,我当是都觉得脸红的不行。”尤其是严格就坐在边上的时候,觉得太给金家人丢脸了。

这边正说这事着呢,四爷的电话就响了,是金满城打来了,哭的特别可怜:“老四啊,你不在,哥这日子都没法过了。老二老三老五都指不上……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被儿媳妇打耳光,我还有啥脸面?出门了,没人把我的脸当脸了。谁也不管……”

四爷就问他:“你希望谁管?怎么管?”

清远撇嘴:你亲儿子都不出来管媳妇,指望谁去管。但凡你们谁说一句,今儿这亲不结了,那后面的事都好处理。可当时一个屁都不放,这个时候说啥啊?

你们才是亲亲的一家,亲儿子,亲儿媳妇,哪里有别人插话的地方。

金满城被四爷一问,抽抽噎噎的,“我……我这……我这不是……”

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从英子和林雨桐的角度看,看热闹的心态更多些。

英子就说:“她李仙儿不是能耐吗?当年敢跟孩子他奶打的满院子里滚,现在呢?”

是呢!

当年婆媳两个干架,金满城就在一边看着。

如今他挨了媳妇的打,他儿子躲在屋里没出来,如出一辙。

清平就说她妈:“你现在笑话人家,按照你说的‘报应’一说,是不是将来也有被人家笑话的一天!”

说者无心,听者也无意,母女俩一笑就过去了。

却没想到一语成箴!

人家这媳妇再不好,但好歹还能娶到媳妇。

可有些大好青年,在爹妈的眼里,就是娶不到媳妇的蠢蛋。

而清远和清安这两只还在这里评论清收这婚结的还不如不结的时候,压根就没想到,他们在未来会因为是单身狗而成为父母的‘耻辱’。

你看!你连清收都不如,人家好歹还有个媳妇。你们呢?

六月初八,烈日灼人。

一大早上起来,就感觉到了这暑气。

林雨桐自己先过去,早上五点老爷子起床之后就去了。带着亲手给老爷子绣出来的夏衫。然后又去了厨房,给老爷子做一碗长寿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奉上面,林雨桐规规矩矩的跪下,给老师磕了三个头,“您一定得长命百岁。”

秦国的嗓子一下子就哽住了,最朴素的祝福词,这一跪,却一下子就了重量。沉甸甸的!

“起来起来。”秦国拉她起来,“我最是不讲究这些……”

师徒俩面对面坐着,吃寿面。

老爷子说:“我没想到,当年收了一个养猪能手,却得到这样的福报。”

林雨桐笑:“您那时候还不乐意教我呢。”

谁说的?!

老爷子坚决不肯承认。周扬来的时候,两人又开始叨叨了。

等到寿宴开始,秦国饶是知道会惊动很多人,但也没想到会惊动这么多。

这里面有好些个都是当年在国外认识的朋友。之后他回国在国内教书,很多关系都淡了。就是当年给自己这学生这些人的名单,也是用最后一次人情。

可是如今呢?

这些人好些都是从国外赶回来的。没接到请柬的,就找老朋友把他们带来了。不仅来了,还都带着自家的后辈。

人人见了他都很客气,很亲热,都带着奉承的语气。

他高声说笑,全不是当年想办法打越洋电话,然后跟人家套近乎时候的样子。当年为了学生,他霍出过一次脸面。

而今,这孩子又把自己的面子给找回来了。

热热闹闹的,等晚上了,把老爷子送回去了,林雨桐蹲在他的身边:“老师,您还有什么要嘱咐的。”

老爷子摆手:“我没什么能教给你的了。”事实上早就没什么可教导了,不过说起嘱咐,“我倒是有一句话……”

林雨桐点点头,拉着老爷子的手:“您说,我听着。”

老爷子常常的叹了一声:“莫失本心……莫失本心……以后这么张扬的事情再不要做了……有这一次,今生足矣……”

林雨桐点头,“我记住了。”

她扭头看老爷子放在手边的书,是关于转基因的。

这叫他微微一顿,“您放心,对于食品安全,我会始终秉持谨慎的态度。”

老爷子这才笑了,“去吧!忙去吧!”

林雨桐点头,回家来却坐在沙发上发呆。

四爷从书房出来:“回来了?”

“嗯!”林雨桐常常舒了一口气,“老师心里明白。”

四爷就笑:“活到他这份上,该明白的都明白。”

这次祝寿,桐桐是真心的,是真心想给老爷子祝寿的。但过的这么大,这么张扬,却不是没有原因的。

她这是接着老爷子的寿诞,表达自己的态度呢。

对转基因,她持保留意见。

老爷子在这方面是权威,作为学生,在这种时候站出来为老师祝寿,一是声援老爷子。二是跟某些人表达态度。

在这事上,她的态度一直都是审慎的!

喜欢敛财人生[综].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敛财人生[综].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