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军事 > 大国军舰 > 第三百八十九章 中芯国际

大国军舰 第三百八十九章 中芯国际

作者:华东之雄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4-05-12 20:10:57 来源:书海阁

返程的车上,倪老依旧在感慨着。

“秦总,您这真是大手笔啊,要投入几个亿,眉头都不眨一下,如果换做其他的部门,根本就做不到这么高的效率啊。”

“倪老,您也说了,芯片产业里面有个摩尔定律,十八个月就是一代,如果我们磨蹭的话,那引进了就处于落伍的边缘了,所以,我们要么不干,要干就必须要迅速果断。”秦涛开口说道。

“是啊,咱们的908工程,才刚刚完成审批,还没有建厂,就算是建设起来了,肯定也是落后的。”倪老提起这个项目来,脸上满满的都是惋惜。

繁冗的手续和流程,让这个原本还是先进的计划,建成就处于落后别人四五代的尴尬局面啊。

到时候,国家看到了失败,还能继续在这方面投入资金吗?

“秦总,我带队搞芯片设计没问题,但是如果说建设芯片厂,恐怕我没有这个能力,毕竟,我也没有接触过西方先进的技术。”倪老又担心起来。

“倪老,您这是同意离开L想,加入我们明州集团了?”秦涛笑呵呵地问道。

“秦总,您肯出几亿来发展我们的芯片产业,我还有什么说的,这个项目,我是一定要搞的,而且搞成了之后,还能利用咱们的生产线来生产,0.35微米的工艺,这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

和后世一样,很多公司可以设计芯片,比如最着名的华为,但是,他们没有芯片的生产能力,所以,设计出来之后,要交给专门的代工厂。

而现在还没有那种代工厂,芯片公司都是自己走完整个流程的,这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所以,秦涛说要邀请倪老来研发先进的处理器,倪老是有些担心的,但是现在,看着秦涛和三行电子达成了合作意向,这还有什么犹豫担心的?

设计出来之后,交给明州集团下属的电子厂生产就可以了!

而且,还是最先进的工艺!

秦涛笑了笑:“0.35微米根本就不算什么,以后用不了多久,就会过渡到0.18微米了,咱们在建厂之后,要抓住这来之不易的宝贵机会,尽快过渡到0.18微米的工艺上。”

什么?

倪老又惊呆了,秦总的野心这么大?

“来之不易的宝贵机会?”

秦涛点头:“是的,趁着巴统已经解散,新的组织还没有建立,这个空窗期,咱们赶紧把电子工业发展起来。”

虽然秦涛对电子工业不是很熟悉,但是基本常识还是知道的。

在冷战时期,西方有一个最着名的巴统组织,用来限制向某些国家出口高技术,随着红色帝国的崩塌,巴统组织已经没有必要存在了,所以,在94年的时候,这个组织正式宣告解散。

也就是因为这个组织没有了,所以,国内才会在95年的时候,决定实施909工程,大力发展电子技术。“秦总已经有了人选?”

“没错,倪老,想不想跟我去一次德州?”

这个德州,当然不是卖扒鸡的那个德州,而是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在这里,有一个着名的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

这个公司,很多外行的人没听过,但是实际上,在很长的时间里,它都是仅次于英特尔和三行电子的全世界第三的半导体公司,它主要开发、制造、销售半导体和计算机技术,比如说,它是全球最大的DSP制造商。就连神盾系统里,很多DSP芯片,都是通过特殊渠道,从德州仪器进口的。

此时,秦涛要带着倪老去德州,让倪老立刻兴奋起来:“你要去挖人?挖谁?”

“你猜。”

倪老摇头,他可不知道。

“张汝金。”秦涛说出来了这个巨人的名字,可以说,他是靠着一己之力,将中国的半导体制造水平提高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关键人物。

当年,908工程已经进行到了第七个年头,落后西方四五代的技术,他们反复折腾,才搞到了月产八百片的水平,张汝金被请来,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把生产线给搞定了,当年终于实现了盈利。

再然后,张汝金决定在华亭建立芯片厂,但是没人没钱没设备。

没有人,他就去四处演讲,带回了一百多名在美国的华人,回到自己的祖国,又从对面带回来三百多骨干,把厂子支撑起来。

没有钱,他就四处游说,强调自己的公司是一个国际化的公司,和政府没关系,是看中了华亭的人力成本优势和东方的市场,忽悠别人投钱。你今天投一笔钱,明天就会拥有一个十几亿人的大市场!

于是,一年的时间里,他筹集到了十亿美元的资金,直逼举全国之力的909工程。

没有设备,张汝金也没有妥协,他硬是凭借一己之力,在“瓦森纳协议”上撬开了个口子。

现在,秦涛既然决定要进军这个项目了,那他当然要把张汝金这尊大神给请过来了。

自己一个人没有说服力,得带着倪老一起去。

当听到秦涛说出来的人名的时候,倪老立刻就兴奋起来了,都是在一个行业里面混的,他对这些人当然很熟悉了,只是他不敢相信,秦涛能将这种级别的人给挖过来。

“秦总,这个张汝金,是个建厂高手,他懂得芯片生产的所有流程,如果有他在的话,那工厂只要建立起来,设备安装到位,一两个月之后,就能完成调试,投入生产。”倪老说道:“只不过,您确信能把他带回来?”

“是的,我确信。不过,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去找一个人。”

“谁?”

“我们中国的半导体之母,谢老,请她写一封信。”

当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一大批华人科学家,就冲破了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钱老,邓老等等,也有不怎么熟悉,但是却在相关领域里做出了突出贡献的。

比如当时在麻省理工学院博士谢老,就带着半导体技术,回到了祖国,当时阻挠很多,她的行李被搜查,里面除了和爱人的信件之外,就没有任何物品,所有的知识,都在谢老的脑子里。

回来之后,她就在半导体领域里做出了突出贡献,包括大学使用的半导体教材,都是谢老编写的。几年前,她还在当华亭大学的校长,是祖国的第一个名牌高校的校长。

谢老这一辈子,都在为祖国的半导体事业贡献力量,而现在,秦涛和倪老去拜访谢老,则是为了祖国半导体事业新的发展。

谢老的精神状态还不错,她已经退休了,住在华亭大学的家属院里,当秦涛和倪老过去的时候,谢老的房间里,有一群叽叽喳喳的孩子。

“这些孩子的父母,都在大学当老师,有的还得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没有办法照顾孩子的,我就给帮忙照顾。”谢老笑着说道。

“能有您做儿童启蒙,真是一种幸运,他们之中,以后一定会出现科学家。”秦涛感慨。

“两位来找我,有什么事?”谢老笑呵呵地问道。

“谢老,我们求您一封信,邀请一个人回国建立我们自己的半导体工厂。”秦涛说道:“您大概也应该知道,我们现在的局面,和您当年回国的时候一样,百废待兴。”

国门打开之后,国内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半导体工业,都算是手工作坊,全国所有的芯片年产量,还不到岛国一个公司的月产量。

有了差距,就开始追,开始弥补,但是,这个差距却是越追越大。

局面真的和谢老回国的时候,有些相似。

听到了秦涛的话,谢老脸上的表情严肃起来了:“邀请一个人回来,就能改变我们半导体行业的困境吗?”

“只有一个人是不行的,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人,就是火种。”

“还是我来讲吧。”倪老迫不及待地把秦涛的计划说了出来,当听说一个明州集团要投入五亿美元建立和世界同步的先进半导体工厂的时候,谢老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好,我可以帮忙写信。但是,这个信也只是一个引子,这名小伙子是否能回来,还得看你们的劝说。还有,你们如果私下里接触,可能会引起某些人的注意,还不如大大方方地过去。”

秦涛点头。

一天之后。

德州第三大城市达拉斯市。

到处都是高大的建筑,玻璃幕墙反射出来的光芒,刺得人眼睛发疼,这座城市,看上去是那么的耀眼,那么的现代。

相比之下,德州仪器公司并不起眼,它的主体建筑,只是一片长条形的六层建筑,但是,这里却诞生了很多先进的技术。

1954年生产首枚商用晶体管,1958年 TI工程师Jack Kilby发明首块集成电路,1967年发明手持式电子计算器,1971年发明单芯片微型计算机,1982年推出单芯片商用数字信号处理器,也就是大名鼎鼎的DSP,到了1996年,更是推出了0.18微米工艺的Timeline技术,可在单芯片上集成1.25亿个晶体管。

在芯片领域里,这是一个强大的公司,这样的公司,比如离不开很多技术牛人。

比如,张汝金。

叮铃铃!

桌上的电话铃响起来的时候,张汝金正在对着墙上的世界地图发呆,他拿起电话来,里面传来了一个声音。

“喂,米斯特张,有一个从东方来的考察团,想要来考察一下我们的电子工业,有引进技术合作的意图,你会说汉语,又懂技术懂管理,你愿意当他们的接待者吗?你要是不愿意的话…”

“我愿意。”张汝金回答道:“他们在哪里?”

“十五分钟之后,就会到了,你刚刚出差回来,所以,公司才临时通知你的。”

“好的,知道了。”

十五分钟之后,张汝金站在了公司的门口,看着从汽车上下来的几个人。

一老一少,身后带着几名随从,那名老者,看上去有些眼熟。

“倪老?”

张汝金很惊喜:“前些年,您发明了汉卡,成功地实现了让计算机输入汉字的目的,您为咱们国家普及计算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秦涛的心情顿时一阵放松,看来,把倪老给诳过来,还是有好处的,只要给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总是会被记住的。

计算机是外国人发明的,同时,字母也很容易存到计算机之中,所以,最早的计算机,都是英文的。

而想要普及计算机,那就得把本国的语言输入进去,早在1974年,倪老作为计算所代表参加了电子部主持的国家首个汉字信息处理工程——748工程会议, 79年,倪老带领输入组研制了“手写文字识别机”和“111汉字信息处理实验系统”。到了85年,计算机所成立了计算机公司,倪老作为总工程师,将汉卡技术实用化,成为了L想的主打拳头产品。

(有很多抹黑倪老的文章,什么汉卡很容易了,很多人都发明了之类的,这些文章刻意漏掉了时间,85年,L想汉卡就出来了,那些88年,甚至是90年才出来的,也好意思说是自己发明的?)

倪老的脸上带着笑容:“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对了,介绍一下,这位是明州集团的秦总,他来德州仪器考察,想要从这里引进先进的电子技术,建立电子工厂。”

明州集团,秦总?

张汝金在脑子里思考了很久,也没有想起在这个明州集团有什么电子技术,好像就不是这个行业里面的吧?

“请问,秦总你们生产什么电子产品?”

“张先生,您果然够直接,没有说久仰大名。”秦涛笑着说道:“我们是造船的,现在集团多元化经营,想要打造成为现代集团,三行集团那样的多行业,多领域的大型综合化集团。”

造船的!

张汝金看向秦涛的目光,有些复杂。

“秦总,这个行业和造船不同,属于高科技,如果要是没有经验,很容易投入巨资之后,血本无归。”

“是啊,我们知道是高科技,所以我们才会向这个领域出发,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集团发展壮大,成为我们新的利润增长点。我们在造船领域里,已经是最强的了,得有新的挑战才行。”

“你们是最强的?”

张汝金有些不可思议,这不是吹牛吗?

“是啊,军舰方面,我们能造航母,民船方面,我们能造天然气船,什么难我们就造什么。以后,我们涉足半导体行业,也要成为这个领域里最强的。”

航母,天然气船,都能造?

要成为半导体行业领域里的最强?

张汝金惊讶地睁大眼睛,看着秦涛。

“走吧,我们先去看看贵方的生产线,对了,附近有没有不错的中餐馆?我可吃不惯西餐。”

“当然有,等到考察完毕,我带你们去。”

之后,秦涛和倪老都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对这里的一切都感觉到新鲜和好奇,很多设备就连倪老都没有见过,当他看到一名技术人员捧起12英寸的硅片的时候,更是被它的尺寸震惊到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一天的考察就这样结束了。

当天晚上,小熊川菜馆。

“这家餐厅非常出名,以前的时候还上过华尔街日报,虽然很多菜肴已经入乡随俗了,但是,夫妻肺片,麻婆豆腐的味道还是比较正宗的。”

张汝金笑呵呵地指着桌子上的菜介绍着。

“这里的菜不管再好,也始终不是家乡的,张先生,您想每天都能吃到纯正的中国菜吗?”秦涛问道。

张汝金的手停住了。

秦涛这句话,显然是别有用意的。

“张先生,我这里有一封信,很抱歉,在这里递给您,可能会影响你吃饭的情绪。”

“谁写的信?”张汝金的呼吸急促起来。

“祖国的半导体之母。”

张汝金郑重地接过来信件,从前到后,仔细地阅读起来。

等到看完了一遍,他又重新回头去看第二遍,一直看到第三遍,然后才放下。

“秦总,国内的半导体产业,的确是相当落后的,就算是您肯投资,还会有很多问题等着,尤其是人才的问题。”

“人才的问题,都寄托在张先生的身上了。”秦涛说道:“您在华人的圈子里,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所以,我们希望您能号召一批华人专家回国,共同发展我们祖国的半导体事业。”

“目前,我们正在和三行电子谈判,计划引进八英寸的晶圆生产线和0.35微米的生产工艺,生产64兆内存,这只是我们事业的一个开始。等到以后,我们这个分公司将会成为重要的代工厂,为全世界的芯片设计公司生产芯片。”秦涛说道:“今天,我和您说,我们要成为这个领域里最强的,并不是在说谎,您的技术,我们的财力,都足以支撑我们进行这个项目。而且,这个公司的名字,我也已经想好了,就叫做中芯国际。”

中国的芯片,走国际化的路线,中芯国际四个字,意味深长。

张汝金听到这个名字,心念一动,但是,他还是不能立刻就点头。

“想要与世界接轨,成为这个领域里最强的,那是不可能的,等到公司强大起来之后,就会面临科技巨头的围堵。”

在这个方面,张汝金还是非常清醒的。

喜欢大**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舰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