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全网黑后,她穿梭大唐小渔村 > 第五章 晚唐静夜思

全网黑后,她穿梭大唐小渔村 第五章 晚唐静夜思

作者:青竹lin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2 20:11:29 来源:书海阁

等苏青青把一段《三字经》背完,兴奋的婆媳俩就拉着苏青青入席吃晚饭了,对她的态度比之刚才更加尊重。

许是因为天色已晚,屋里光线不好,这家又舍不得油灯,于是饭桌被搬到了门槛边,借着天空残余的暮色照明。

晚唐已经有了不少胡床、高脚凳了,这家里也是,大家吃饭倒不至于席地而坐。

苏青青默默观察,发现饭桌上摆在自己和小孩面前的那碗米粥略稠,张氏和其婆婆碗里的粥很稀。

桌上一共有五个菜,一盘咸菜,一碗打了鸡蛋花的野菜汤,一盆盐水虾,一盆螃蟹,还有一条清蒸青占鱼。

除了海鲜就是菜,果然是海边人家的餐桌。

张氏开口道:“请苏妹妹先举筷。”

苏青青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此时也顾不得客套,当即拿起筷子端起碗就吃。

接着是张氏婆婆动筷夹了一根咸菜进碗里,然后是张氏,最后是小孩。

看得出来,这家虽然穷,但还挺有规矩,主宾、长幼次序分明。

结合张氏还算斯文的谈吐,他们家应该算有点文化,可能是哪家落魄寒门吧。

张氏和其婆婆倒是想要与苏青青聊天,奈何她饿得发慌,只顾埋头干饭。

一碗粥就着咸菜飞快地吃完,张氏又给她添了一碗,而她们婆媳以及小孩都没有再添饭。

两碗粥配着野菜蛋花汤和几口咸菜下肚,一点油水都没有。

还好桌上虾和蟹的量相对较大,苏青青剥下的壳都在桌上堆了个小山,靠着海鲜混了个半饱。

这个月份的蟹瘦啊,吃不到什么精华。最肥的蟹,当属金秋九月、十月,所谓的“秋高蟹肥”。

现代社会,因为寡鲜廉耻的岛国人向太平洋倾倒核污水之故,现在太平洋的海鲜价值都大打折扣了,好多渔民都只能卖船转业。

苏青青已经很久都没吃到品质这般极品的太平洋海鲜了,即便螃蟹很瘦小,也不耽误她吃。

只是,还不够!还想吃!

但她也不好意思再要了,默默放下了碗。

饭后再聊天,苏青青拿腹中思虑过的瞎话搪塞,说自己以前跟着师傅隐居山林,后来师傅仙去,她才决定下山入世。

决定以山中隐士的身份行走江湖,主要也是考虑到大唐的三六九等阶级。

山中隐士还是受朝廷认可的,虽然不像贞观年间那么求贤若渴受重视。

如果回不了现代,苏青青想着自己起码得凭着现代的学识混个良民身份,不能以贱籍活着。

大唐现在缺上税的人口,所以山人、流民有时候都是能收编就收编的——只要交的起税,更别提有文化的隐士。

在这种世道,良民都很难被朝廷当人,基本就是韭菜的命运,一个农民头上有5个人要供,贱籍更是直接被官方规定“律比畜产”了。

无论如何,不能被归为流民贱籍。

苏青青摆着一幅往事不堪回首的黯然模样,只简略地说个大概。

遇到不好回答的细节,就沉默。

张氏婆媳并不怀疑苏青青的说辞,从她的着装与谈吐来看,她说的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何况饭前她还刚刚教他们家娃一段《三字经》,这些都是做不了假的。

因为苏青青“刚下山”无处可去,当夜自然就被热情挽留,住在田家了。

田家的五间石头屋,一间是张氏婆婆的卧室,一间是张氏和稚子共同的卧室(两张床),剩下三间分别是柴房、书房和正堂。

苏青青不愿意和张氏挤一张床,所以今夜她睡的是临时在书房铺的简陋地铺上。

能让她睡书房而不是柴房,也代表了田家确实对她很感激、很尊重了。

书房对于大部分的大唐人而言,就相当于宝库,轻易是不让外人进的,贵客才有这个待遇。

通过一晚上的交流,苏青青已经对这个世界以及这个家庭略有了解。

穿越前她是在现代的湘省省会潇湘,而现在脚下的土地,已经是岭南道循州归善县的小渔村了。

穿越的第一地点在哪片水域,她没有印象,但以古代的车马速度推算,距离这个小渔村怎么也不可能太远的。

也就是说,她从现代的潇湘,穿越到了晚唐的岭南道循州,这距离可真够远的。

这座归善县的小渔村,在现代对应的城市是哪里,苏青青没有什么概念。

但既然属于岭南道,那在大唐长安、洛阳这些老百姓的眼里,肯定就属于鸟不拉屎的蛮夷之地了,自古流放、贬官就爱弄到这里。

也好,离中央朝廷远一些,风波少一些。

苏青青穿梭千年,没有要去长安古城看看历史名人的执念。能好好活着,填饱肚子,才是她目前最想解决的事。

张氏的婆婆姓何,没名,人称何氏,壮年丧夫,老年丧子,也是个苦命人。

张氏的老公生前是个医官,原先是在县衙当差的。通俗点讲,就是个在大唐有编制的医生,主要给县里的公务员看病。

后来他病逝了,婆媳俩辨认和炮制药材可以,但行针治病就不行了。

失去了家里顶梁柱每月的工钱入账,仅凭孤儿寡母织布浆洗,在县城就难以为继,索性收拾收拾,退了租的房,回到了乡下祖宅,依托族人生存。

因为她们家跟田氏族长家还没出五服,加上张氏多少跟着老公学了一些简单的医术,可以给附近村民看个头疼脑热的,再采摘些草药卖给镇上的药铺换钱,婆媳俩带着稚童,倒也能在村里勉强度日。

苏青青贸然穿越到此人生地不熟之地,无权无势无合法身份,颜值还偏偏很高,其实境况不容乐观。

做的晚唐背调里显示,岭南道这地方人口买卖是非常严重的,说是重灾区都不为过。

即便大唐中央政府为遏制岭南地区的人口买卖现象,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也颁布了法令,但是收效甚微。

一方面岭南可耕面积少,瘴气遍布,恶劣的生存环境导致生产力低下,再加上本地豪族觊觎人口贩卖的巨额利益,以及山高皇帝远,地方官僚在原本税收基础上,又弄出来诸多苛捐杂税。

种种不利因素集合,岭南老百姓艰难求存,不得不卖儿鬻女。

想到此,苏青青对自己刚醒过来时就遇到被卖之事,也就了然了。

这里都已经把人口买卖做成产业链,遇到自己这样一个犹如浮萍的美人,可不就是值钱的货物?

财帛动人心啊!

喜欢全网黑后,她穿梭大唐小渔村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全网黑后,她穿梭大唐小渔村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