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于红楼末年 > 第195章 大兴学案(一)

重生于红楼末年 第195章 大兴学案(一)

作者:陕甘总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0:31:49 来源:书海阁

陈耀北来到顺天府衙门,在同僚们面前露了几次脸,还特意凑到顺天府学教授周万林身边主动请缨,好歹任劳任怨、用心任事了一些天。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周进颇有微词,说了许多阴阳怪气的话。

陈耀北认为,周进这厮强力推进大兴县衙搬迁一事,手段太粗糙,动作太激烈,势必会引发他人反感。

他只要把自己和周进不和的风声传出去,不愁没有人上门联络,大家群策群力,还拿不下一个署理大兴县令?

很快如其所愿,大兴县丞刘顿找上门来,说起了他和周进之间的矛盾,扬言在这个大兴县境内,他不把周进赶走,决不罢休之后,陈耀北的心思便又有些漂浮了。

周进这厮,刚上任没多久,真要等到他接替周万林,转任顺天府学教授,骑在自己头上拉屎,若是一年半载,那倒也罢了,可要是拖延一个三年五年,那对于他陈耀北的仕途而言,还有个什么意义?

反过来说,如果能逼迫周进请辞,无论是大兴县令这个空缺,还是接任顺天府学教授,都有着巨大的操作空间呀。

想到这里,陈耀北便刻意拉拢刘顿,两人都曾在周进的手底下没有讨到好,吃了不大不小的亏,存在着共同的经历,便有着同样的话题。

刘顿更是开诚布公,将他和周进的矛盾一一道出,“今年上半年,春闱结果刚出来不久,有传言说周进这厮有可能来大兴县衙任职,我作为大兴县丞,又是举人出身,他周进上门来拜访,我也接见他了。虽然语气有些淡淡的,但场面上也说得过去。他却因此怀恨在心,拉拢了那个典史高基和主簿彭念,联手来对付我,弄得我在大兴县衙,一点儿分量都没有。我也是一时气急,便公开反对大兴县衙搬迁,也是想给周进这厮一个教训。结果周进这厮,一点都不按套路出牌。原本他应该出面和我恳谈一番才是,结果他不但没有做我的思想工作,还当即将大兴县衙一分为二,说我既然想留在北平城中,就不应当再去紫檀堡了,说是担心影响其他人办公,将我彻底冷藏了起来。不仅如此,周进还针对我,搞了一个什么在任审计,查出了一些财务上的漏洞,硬是让我赔偿了三百两银子。这个周进就是个卑鄙小人,我刘顿和他不死不休,不共戴天。”

既然双方的目标一致,都是要把周进拖下水,属于天然同盟,陈耀北和刘顿的友情,自然是一日更胜一日。

陈耀北书房中的那个俏丽丫头,就是刘顿送过来的。

两人暗中搜集了周进的一些事迹,惊世骇俗之论确实不少,但都感觉作用不大,唯独在周进指示下,傅检发动大兴县学师生下乡宣传时,才总算抓住了周进的一次痛脚。

县学是供生员读书的学校,以备参加科举考试,这是县学成立之根本。

现在周进因为他自身引导不力,大兴县境内土豆种植推广工作进展迟缓,便不顾生员学业,强令他们下乡开展土豆种植宣传,这不是胡乱开整吗?

他周进考虑到了县学生员们的学业发展了吗?

可以想象,这种事情一旦抛出来,所有读书人都会义愤填膺,因为读书人有理由怀疑,一旦县学生员下乡宣传成为惯例,那以后是不是县衙所有事情,都可以交由县学生员们来承担了?

长此以往,整个大周朝,还能否放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呢?

“整,这次要好好地整他一整。”陈耀北忍不住激动地说道。他眼冒金光,激动得难以自已。

为了确保行动万无一失,陈耀北和刘顿二人,还在大兴县学诸生之中,收买了两个生员作为内应,让他们将大兴县学师生下乡宣传的书面材料、主要内容以及活动经过,都详细地禀报过来。

这天一清早,得知周进、傅检一行人的目的地是马场镇之后,陈耀北和刘顿二人,便安排人手,提前赶到马场镇潜藏起来。

当周进、傅检、张应华等人联袂拜访大兴县马房掌房太监赵公公的时候,那两名被收买的县学生员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将他们所领到的宣传材料送到联系人手里,再由这个联系人冒着鹅毛大雪,快马加鞭返回到北平城中。

眼见证据确凿,陈耀北和刘顿二人便不再犹疑。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陈耀北出面,前往礼部告状,斥责傅检不务正业,动摇了县学成立之根本,以此作为隔山打牛之策,剑指周进。

按道理,陈耀北作为顺天府学训导,即便他再看不惯大兴县学教谕傅检,他也还有许多正常渠道向上面反应,比如说,向署理大兴县令周进或者顺天府学教授周万林反应这件事情。

但傅检这次行动,是受周进所指示,顺天府学教授周万林即将高升,他又是一个老好人,既然明知道他们二人会包庇傅检,陈耀北也不会自讨没趣。

为避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干脆把事情捅到礼部那里,让礼部处理这个难题。

礼部侍郎钱敬文在周进手里吃过亏,礼部主事张有为更是对周进恨得牙直痒痒,如果得到了这么一个由头,他们想必也不会无动于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陈耀北认为,这件事情可大可小,但如果礼部感觉到了巨大压力,则必然会向傅检这个大兴县学教谕问责。即便拿周进没办法,但拔掉周进的一个爪牙,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胜利了。

至于礼部的压力从何而来,则要看刘顿这个大兴县丞如何操作了。

刘顿这一路,则先后去了顺天府学和国子监。

刘顿虽然也是举人老爷,但对于顺天府学来说,每一届科考,都必定是有数人甚至数十人考中举人或进士,一个担任大兴县丞的举人老爷,自然不会让人高看两眼。

而众人对于刘顿的耸人听闻,也反应平平。

说起来,傅检这个教谕确实做得不地道,竟然驱使大兴县学生员做事,这读书人的体面,还要不要了?

但顺天府学的生员们考虑到,真要因为这件事情,闹上一闹,惹得周进这个署理大兴县令不高兴,害得人家怀恨在心,貌似也对自己没什么好处?

万一周进果真如传闻所说,很快调任顺天府学教授了呢?到时候还怎么在人家手底下混日子?

鉴于此,顺天府学的生员们,听说了大兴县学师生下乡宣传一事后,都只是随口骂了几句,便不关心此事了。气得刘顿直跳脚,反而唾骂这些生员们缺乏正义感,都是一些目光浅薄之徒。

不过,等刘顿到了国子监,再来提起傅检组织生员下乡宣传一事,国子监生员们的反应,就有一些符合期待了。

国子监生员们的待遇优厚,由朝廷负责供给,他们也极为看重自己的身份,以天下为己任,习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看谁不顺眼就喷睡。

周进虽然在京城之中也有不小名气,但周进这种名气,以风流韵事居多,诸位生员早就看他不惯,恨不得咬他一口。

尤其是那个颇有名气的张圆圆姑娘,居然也成为了他屋中侍妾,这让诸位生员如何能忍?

还有一些人是家中嫡子,上一次周进、傅检二人,在北平城中掀起“吾孩生母,永不为奴”的活动,给这些嫡子们的利益,造成了一系列潜在影响和极大的损失,更让他们以往在家中同龄人中间说一不二的地位摇摇欲坠。

他们对周进、傅检二人,更是心怀恨意。

如今听说有人要给周进使绊子,穿小鞋,他们当然也乐意从中推波助澜,把事情尽量搞大一点。

当然,更多的人,主要还是因为周进、傅检这种做法,这种动辄驱使生员的行为,开了一个极为不好的先例,要是这件事情成为了惯例,以后会不会也拿国子监生员顶缸,让国子监生员们冲在前头?

比如说,关宁前线形势危急,兵部组织国子监生员们集合起来,奔赴前线抗击敌军?

“这个先例不能开。”这是国子监生员们的集体看法。

当日因为下雪,很多人都怕冷,积聚在礼部门口的国子监生员倒也不多,仅有数十人。

但他们高喊着口号,要求严惩大兴县学教谕傅检、向署理大兴县令周进追责时,还是惊动了礼部诸位堂官。

虽然国子监生员们对周进、傅检这些人的做法不满意,但礼部官员也不会第一时间就插手,他们也想要看一看,周进、傅检这些人,究竟有多大的背景,能不能抗住国子监生员们的这一波集体抗议?

这种事情,其他人还可以能躲就躲,但钱敬文大人作为礼部侍郎,当日恰好负责值守,无论是追究周进、傅检等人的责任也好,还是安抚这些激动的国子监生员们也好,都只有他出面最为合适。

所以礼部堂官们经过会商,便将这个事情交给钱敬文大人处理了。

钱敬文大人也不敢自专,他会同顺天府尹王允、顺天府学教授周万林等人,带着前来告状生事的陈耀北、刘顿二人,以及国子监生员数人作为代表,连夜出城,赶往京郊马场镇,查明“大兴学案”真相。

傅检是在半夜时分,被人给叫醒的。他本来还想发一通脾气,是谁这么大胆,敢来影响他的睡眠?

要知道,受制于经费所限,大兴县学师生并没有入住客栈,而是在关帝庙内打起了地铺,条件很是艰苦。

傅检和张应华,虽说是县衙官员,享有一些优待,比如他们二人的地铺,麦草放得厚实一些,被褥也重一些,但也仅限于此了。

傅检睡在地铺上,辗转反侧了许久,刚睡得迷糊了一会儿,就被人叫醒,当然心情很不高兴了。

不过,当他听说是礼部官员前来牵头调查时,顿时睡意全无。

傅检心想,周进这厮怕不是早就布局好了,就等着陈耀北和刘顿二人咬钩呢?

随后,傅检还见来者身份显赫,居然是礼部侍郎钱敬文大人和顺天府尹王允大人,顺天府学教授周万林大人也一同前来,更是喜出望外。

这个事情闹大了才好,要是闹得不大,有个什么意思?

钱敬文大人的脸色很不好看。一路上,他冒着严寒,冻得嘴巴都歪斜了,本就心里不高兴。偏偏还有那一帮国子监生员代表,和陈耀北、刘顿等人,在一旁叽叽喳喳,怂恿他故意刁难周进、傅检等人,说无论事实真相是什么,都必定是要告御状的。

他们认为,周进不死,大周朝就不会安宁。

钱敬文很是生气,我上次在周进那里吃了亏,这次若是没有处理好,岂不是成了挟私报复的小人?

王允大人也没有讨到好,有人内涵他,说亲亲相隐,王允大人和周进这厮有着师生之谊,肯定会偏帮周进这厮。

气得王允大人怒喝道,既如此,反正我去调查也没什么用,你们都会认为我偏帮周进、傅检,那我今天就不去了,你们另请高明就是。

若非出于必要,陈耀北、刘顿二人,倒也不想得罪王允大人。毕竟他们俩的目的,是想把周进、傅检等人从大兴县衙赶走,以便自己上位,就他们二人目前的段位,是没有和王允大人针锋相对的本钱的。

因此,陈耀北和刘顿二人,也及时服软,说众目睽睽之下,必然真相大白,相信钱大人、王大人一定会秉公处理,给众多学子一个交代,云云。

王允大人冷哼道,钱敬文大人是不是会秉公处理,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顾虑,我不太清楚,也懒得去计较。但既然我王某人在场,这件事情事无巨细,我都会向朝廷禀报。我王某人将近三十年的宦海生涯,竟然在你们嘴里变得一无是处,你们拿着朝廷供给在国子监里读书,就学会了一个公然攻讦、污蔑朝廷官员了吗?

王允大人发作过后,众人才算是彻底沉默了下来。而这个时候,夜色中的马场镇,也开始缓慢呈现在众人眼前。

听到看门兵丁们禀告说,钱敬文、王允、周万林等人都一同过来了,掌房太监赵公公不由暗叹了一声,“好快。” 「感谢秋风、陆仁贾等书友的打赏。」

喜欢重生于红楼末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重生于红楼末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