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于红楼末年 > 第208章 谷贱伤农(二)

重生于红楼末年 第208章 谷贱伤农(二)

作者:陕甘总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0:31:49 来源:书海阁

玉田县的这次骚乱不太成功,也没有引起社会层面的广泛关注。

那些愤怒的土豆种植户们,说到玉田县衙诸多尸位素餐的官员时,他们无不咬牙切齿,但若真是让他们和这些官员们对着干,打生打死,性命相搏,他们又变得有些犹犹豫豫,前怕狼后怕虎。

真可谓是,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最终,他们趁着夜黑风高之时,在玉田县城纵火,烧毁了许多家店铺,也趁此机会浑水摸鱼,发了一笔不大不小的横财,便逃之夭夭了。

而更多的土豆种植户们,还是选择了忍气吞声,要么向人借贷,要么卖田卖土,先把夏税对付过去了再说,或许等上一段时间,情形便会转好呢?

然而情形并没有好转。随着新收土豆大量涌入市场,土豆零售价格一日三跌,已降低至一石三钱银子,照这个趋势,还有继续往下跌的可能。

大兴县内诸多土豆种植户们,这时候也纷纷改变了口吻,来到紫檀堡出售土豆的时候,对周进县令、彭念县丞、高基典史、傅检主簿等人,赞颂之声不绝,阿谀之词不断,甚至还有人扬言要给周进县令立生祠,吓得周进浑身一哆嗦,差点吓出尿来。

“这些鸟人,既贪婪又愚蠢,这是想把我架在火上烤是吧?”周进心中郁闷道。

他洞烛机先,率先解决了大兴县内诸多农户的土豆销售问题,这在大周朝的官场之中,本来就遭到庸人记恨了,要是他还被人立了生祠,怕是要被言官们群起攻之了。

周进一再告诫那些农户们,谁要是敢乱来,大兴县衙户房便将他从本县土豆种植农户名录中除名,再也不收购他们家种植的农作物了,这才算是很好地制止住了这股歪风。

周进这才放下心来,剩下来的时间,他便可以安心数钱了。

大兴县衙负责这次统销统收,从县内农户们手**计收购土豆八十余万石,再根据预售合同,转卖给其他州县粮商、土财及北平城中各大书院、酒楼及风月场所,实现利润将近十万两银子。

按照当初的预售协议,大兴县衙可以从每石土豆中,赚取三钱银子,八十余万石土豆,至少可以实现二十四万两银子的毛利润。

但因为那些粮商、土财、山长、掌柜、老鸨等客户,私下里串通起来,集聚在大兴县衙,向周进、傅检等人讨要一个说法,说他们被周进、傅检等人骗得太惨了,一致要求大兴县衙下调土豆出售价格。

周进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话说回来,他一个人也顶不住那么大压力,一通好说歹说,将土豆销售价格调低了一些,在原有基础上打了一下折扣,即便如此,纯利润也相当惊人了。

不仅周进、彭念、高基、傅检、张应华等这些有品级的官吏,拿到了数百两银子到数千两银子不等的劳务费,参与统收统销的诸多衙役、县学生员、保甲长等,也都有数吊钱到数十吊钱的额外收入。

连大兴县巡检武大,不过是被邀请过来看场,实际上并没有参与此事,但也分润到了三十两银子的好处费,他手下那帮兄弟,也不算白来,混到了好几顿酒肉,个个都吃得腰粗肚子圆,逢人就说周进县令的好。

以前,因为周进对于他那个便宜小舅子赵乐勾引马蓉一事知情不报,让武二头顶青青草原,拖累了家族良好声誉,导致武大心生不快,但是看在这三十两雪花银的面子上,武大便决定这件事情还是既往不咎好了,年轻人还是应当向前看不是?

况且,自从马蓉被拘禁在家之后,便老实了许多,如今更是怀了身孕,马上就要替老武家这一支开枝散叶了,再纠结这些陈芝麻乱谷子也没有什么意义嘛?

武大决定拿出十两银子,让武二去市面上买一只银簪子送给马蓉,也好让那个不守妇道、贪图财货的弟妹在家中安心过日子。

马蓉是不是能够安心在家过日子且不说,但大兴县学训导张应华一家人,却是开开心心地过起了小日子。

在周进没有到任大兴县令之前,张应华一家人在吃穿用度方面极为节省,即便如此,也只能保证不断炊,日子过得极为清苦,他老婆从娘家带来的那些金银首饰,都差一点儿被她给全部当掉了。

周进到任之后,张应华先是积极参与下乡宣传,拿到了五两银子的津贴,年底县衙封印及年初县衙开印,又各有一笔不大不小的福利,合起来又是十多两银子,有了这大约二十两银子打底,张应华一家人这才算是从生活窘迫的泥潭之中爬了出来。

去年腊月时,为了过好这个春节,张应华的老婆沈氏,不仅为家里人都添了一件新衣裳,还一口气买回了五斤牛肉,五斤羊肉,鸡鸭各一对,黄酒一坛,过了一次幸福年,不仅张应华、张含光父子俩吃好喝好,沈氏和她女儿张含亮也不顾形象,吃得满嘴流油。

以至于张应华喟然感叹道,“这才算是人过的日子啊。”

为此,他带着儿子张含光,亲自上门给周进拜年,父子俩规规矩矩地向县令大人磕了三个响头。吓得周进连忙把张应华搀扶了起来,“孩子给我磕头,我便勉强接受了,但你我也算是同僚,可千万别折了我的阳寿啊。”

这次统收统销之策,张应华虽然不太理解,但也算尽心尽责。

傅检外出开展商务洽谈时,他便主持大兴县学工作,还带领县学生员们,不辞辛劳,协助县衙户房开展土豆种植户的名单录入工作。

等到夏收过后,农户们前来出售土豆,张应华还带着县学生员,帮忙过秤、计数、出纳,忙起来时,甚至还帮着装货、卸货,可谓劳苦功高。

他的这些表现,周进完全看在眼里,在发放劳务费时,虽然没有把他抬高到傅检那样的福利标准,却也给了他三百两银子的好处,让张应华喜出望外,一时间情难自已,差一点儿就要泪洒当场。

张应华深感自己跟对了人,他的这一番付出不算白费了。

三百两银子到手,张应华和他老婆沈氏,对这笔钱的用途有过好几番商议。

沈氏的意思是,张含光、张含亮兄妹俩都有些大了,最近这几年便要陆续开始谈婚论嫁了,如今全家人都寄居在大兴县学,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不如拿这笔钱买一套房子。

“不拘是买在北平城中,还是买在紫檀堡万柳园,我都心满意足。我跟着你张应华颠沛流离,也吃了许多年的苦了。我本人倒也就罢了,但你不能让未来的儿媳妇也跟着咱们寄人篱下吧?”沈氏哭诉道。

“这是什么话?”张应华呵斥她老婆道,“我是大兴县学训导,我便住在县学里面,这也是理所当然之事,怎么在你嘴里变成了寄人篱下?你这话也太不中听了。”

张应华是一家之主,他大喝一声,把她老婆沈氏镇住是不难,但张应华心里也清楚,不买一处房子,确实也非长久之策。

别的不说,单说以后儿媳妇进门,总要给她预备一间婚房吧?

想到这里,张应华便叹了一口气道,“行行行,这件事便依你。不过这是一笔意外之财,也不能保证以后就一定还有。因此买房可以,但不能把这些银子全部拿来买房,至少要留下一百两银子作为家用,以备不时之需。”

“这我省得。”沈氏喜滋滋地说道,“那您拿个主意,这买房子,究竟是买在北平城里好,还是买在紫檀堡万柳园好?北平城中的房子保值,但万柳园离你的工作地方又近,开会点卯都方便。关键是,那万柳园的房子修建得是真好看,里面的园林绿化,就像是城里高官显宦之家的后花园一般,让人看了真眼馋啊。”

“瞧你这出息,一些花花草草就把你的眼睛蒙住了。”张应华没有好气地说道,“要是按照我的本意来说,当然是把房子买在紫檀堡万柳园好了。此处大兴土木,儿媳妇进门后,说不定还有机会能在纺织厂做女工,这便是一笔收入,而我本人上班点卯也好,还是躺平摸鱼也罢,都比较自由。但是我也不知道,我这个大兴县学训导的职位还能干多久,周进县令答应过我,若是他今后高升,临走前必然要向上面推荐我,届时我就不知道要去哪里任职了,房子若是买在紫檀堡万柳园,反而还是一个累赘。”

“不如还是买在北平城中好了,可以作为一个长久产业,即便是往外转手,也能卖得快一些。”张应华沉声道。

“北平城中好是好,可就是太贵了,稍微好一点的二进四合院,就得二三百两银子,低于二百两银子的房子,又各有各的问题,只怕住起来也不舒心。”沈氏犹豫道。

张应华道,“这倒是无妨,不一定非要买二进四合院,普通的一进四合院,只要房子不破旧,四周没有恶邻,也不是不能考虑。我们一家子四个人,即便张含光娶了媳妇,也不过五口人,足够我们住下了。”

沈氏本来想说,张含光娶媳妇,看似只多了一个人,但他们夫妻俩若是生儿育女,等到了那些孙儿孙女一个个都长大成人,怕是这个一进四合院就不大够住了呀。

但她转念一想,一代人只管一代人。儿孙自有儿孙福,管那么多做什么?况且过几年张含亮也要嫁人,还真不能说一进四合院住不下他们这一家子人?

讨论完买房的问题之后,张应华夫妇俩又开始讨论起了两个孩子的婚事。

提到婚事,沈氏就来气,“那个孙财源,不过是个酿酒师傅,他却仗着家有余财,看不上咱们家张含光,说是他们家可以给长女陪嫁二百两银子的财货,不怕找不到一户富裕人家,他们孙家的意思,就是嫌咱们夫妇俩家无余财,是个穷光蛋呗?”

“那是他们孙家鼠目寸光。我好歹也是大兴县学训导,若不是看中他们家陪嫁多,我根本就不会让媒婆居间说合。”张应华气急道。

不过话说回来,或许也正是因为他们夫妇俩急功近利,眼馋那些陪嫁的心情太急切,孙家人才不愿意这门婚事吧。看来以后在儿女婚事上,还是应当更加平和才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但现在也不是纠结这些的时候。张应华叹了口气,打破了屋内的沉静:“不管怎么说,含光、含亮的婚事,不能再拖下去了,趁着现在手头还有一些活钱,是时候该给他们张罗张罗了。”

沈氏点头说道,“是啊,含光都已经十五岁了,含亮也有十三岁了,再拖下去,好人家都要被挑完了。”

张应华揉了揉太阳穴,说道,“含光的婚事,我倒是不怎么担心。他面容英俊,性格又沉稳,虽然不是读书的那块料,考不上一个功名,但他在庶务上却有一些天份,这次县学诸多生员,便是被他组织在一起,全程参与了大兴县衙的统收统销之策,甚至还获得了周进县令的首肯,这种好名声传出来以后,不怕没有好人家的女孩儿嫁过来。只是含亮,她一直跟着你在家中做活,性格文静老实不说,咱们能给的陪嫁也不多,我担心她将来在婆家会吃亏啊。”

“哎,要是能再发一笔三百两银子的财就好了。”张应华有感而发道。

他心想,要是再有三百两银子,房子便能再买大一些,含光的婚事也能办得更加风光一些,宝贝女儿张含亮能有一份富足嫁妆,在夫家便能更有底气一些,不用担心会被公婆所轻视。

“你想得是真美。有这一笔意外之财,就算是祖坟冒了青烟了,你还想再发一笔财,不是做春梦是什么?若是真有这种好事,我便牺牲一下自己,让你躺着享受一回也行。”沈氏大大咧咧地说道。

想着他们夫妇俩人到中年,为了家中生计日夜忧心,平日里连那些床笫之欢都无心提及,如今家中经济条件略有好转,是不是便应当饱暖思淫欲,可以稍稍纵情几回了?

沈氏媚眼如丝,一张老脸涨得通红,而张应华也察觉到异样,有所意动的时候,窗外忽然传来了一声呼喊,“张训导,快去万柳园周进大人家中,说是县衙诸位大人又要分银子了。”

听声音,好像是县学教谕傅检,看来此事定然不虚。

“还有这种好事情?”张应华夫妇俩面面相觑,简直有些不敢相信。

喜欢重生于红楼末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重生于红楼末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