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于红楼末年 > 第359章 朝廷公祭

重生于红楼末年 第359章 朝廷公祭

作者:陕甘总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0:00:26 来源:书海阁

清军主力退回到锦州一带以后,高台堡、前屯几处地方的关宁守军,像是难民一般,疯狂逃向山海关。

在朝廷没有补充足够兵力之前,不可能再让这些人坚守高台堡、前屯等处地方了,要不然,到时候这些人投降清军,反而麻烦更大。

能收拢数万人马,加强长城沿线的防守力量,也不能说是一件坏事。

至于辽西大片领土,只能让清国占去了。

好在清国在这次国运之战中,先后有镇江堡、盖州这两处地方失守,在山海关城下又遭到了登莱水师的炮火洗地,自多罗巴彦贝勒以下,有十余名高级将领或者皇室重要成员阵亡,死伤高达数万人。

清军主力忙于修整,也急于消化锦州、塔山等处新占领的城池,暂且无意于继续攻打山海关,倒是让大周朝廷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喘息机会。

国运之战落幕,大周主力尽失,这在大周高层人士中间,已经是众所皆知之事,但对于普通老百姓的宣传口径,却不能这样如实讲述。

要不然,普通老百姓得知大周主力全军覆没,对于朝廷的敬畏之心便会荡然无存,到时候还不知道要闹出什么乱子。

尤其是盘踞在豫省的李鸿基部,他们若是得到消息,蠢蠢欲动,朝廷短时间内,还能从哪里调集一队精锐兵马,压制住李鸿基的狼子野心?

因此,大周朝廷对于此次国运之战的宣传基调,就只能是报喜不报忧,把丧事当做喜事来办。

礼部堂官钱敬文便在金銮殿上言道,“这次大周获得小胜,从台面上来讲,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众所周知,此次国运之战,分为东、中、西共三条战线,东线镇江堡、中线盖州,都是大周获胜。至于西线,虽然大周主力在松山之战中落败,但后来关宁士卒知耻而后勇,借助于登莱水师的帮助,取得了山海关大捷,沉重打击了女真诸部的嚣张气焰,双方可以说是打了一个平手。综合来看,还是大周占据了相对优势。”

忠顺王陈西宁迟疑道,“可是大周主力十七万人马,仅有三五万人退回到山海关接受整编,其余十多万人马,要么死于战场之上,要么被女真诸部俘虏,如果这也能看作是大周获胜,岂不是要让全天下的人嗤笑?”

“谁敢嗤笑?”钱敬文咄咄逼人地说道,“只要朝堂上下统一口径,谁若敢怀疑,便是不安好心,便是存心破坏大周和平稳定的大局。少不得要请周大人出马,将这些人投进监狱便是。”

德正帝蹙着眉头,看了刑部堂官周少儒一眼。周少儒被迫点了点头,表示他明白了。

此后几天,北平城中陷入一片狂热之中,都在为大周在这次国运之战中所取得的“巨大胜利”而欢欣鼓舞。

国子监和顺天府学,以及桃李书院下设崇文堂,还因此放假一天,以示普天同庆。

作为桃李书院崇文堂副堂主,桃李书院在北平城中的话事人贾芝,还被礼部堂官钱敬文邀请到了状元楼,参加北平各界庆祝山海关大捷的盛大酒宴。

因贾芝乃松江伯府一系成员,松江伯又在这次山海关大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钱敬文还特意点名贾芝,让他在这次庆功宴上,向大家述说大周边军必胜、山海雄关不摧的道理,引得众人纷纷拍手叫好。

可等到返回家中,贾芝想起他在锦乡伯韩老三那里所听到的关于辽西战况的只言片语,不由得将信将疑。

“你不是刚去参加山海关大捷的庆功宴吗,这么早回来做什么?而且你酒也喝了,肉也吃了,还做出这样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给谁看?”张含亮见丈夫贾芝很不开心,不由得好奇地问道。

张含亮和贾芝已经结婚数年,先后给丈夫生下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被贾代儒视为他这一房人丁兴旺的头号功臣。因此,张含亮在家里地位很高,虽不至于和贾芝动手动脚,但也是有什么说什么,一点儿都不害怕。

而且,张含亮还是书香门第出身,她父亲张应华,历任大兴县学训导、松江府学训导、登莱府学训导等职,是松江伯周进的手下能吏,即便贾芝现在混得也不差,但对于张含亮也不敢过分轻视。

相反,碰到一些难解之事,贾芝还会主动和张含亮商量,以便解答心中疑惑。

比如说现在,贾芝便神神秘秘地小声说道,“你说这次大周获胜,这里面究竟有什么猫腻没有?”

“猫腻?”张含亮下意识地否定道,“不会吧?军国大事,谁敢造假?而且我听说,松江伯前几日刚送来了一个小太监给忠顺王使唤,据说这个小太监名叫岳乐,乃清国多罗巴彦贝勒最心爱的小儿子。如果大周没有获胜,怎么可能在战场上诛杀女真贝勒,把清国皇室成员捉过来当太监?”

“松江伯的战报,当然是没有问题的。”贾芝分析道,“但上次京营指挥韩奇,应邀前往关外支援,带去了数千人马,当时我还出城给他送行来着,可这次大战结束后,他仅带了几名亲兵回来,脸色也很不好看。如果真是大周获胜,他的功劳必然不在小,又何至于耷拉着脑袋,躲在房中闭门谢客?”“你这样一说,倒也有一些道理。可胜就是胜,败就是败,朝廷在这个问题上撒谎做什么?”张含亮睁大着一双美丽的眼睛,略带迷惘地说道。

“是啊,在这个问题上撒谎做什么呢?”贾芝也有些迷惑不解道。

次日,便是朝廷公祭兵部堂官兼蓟辽总督王自如大人,表彰其为国尽忠,绝食而死。

为了郑重其事,德正帝下令辍朝三日,赐祭十六坛,并在?正阳门西侧为王自如建立专祠。

德正帝还特意向众人解释道,“松山之战失利后,王自如想必早就以身许国。为了感恩他这份民族气节,朕特地写了一份祭文,以示悼念!”

祭文内容如下,“维大周德正十九年三月,皇帝遣官致祭于故兵部堂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子太保、蓟辽总督王自如之灵前而告以文日:呜呼!劫际红羊,祸深黄龙。安内攘外,端赖重臣。昊天不吊,折我股肱。朕以薄德,罹此蹇剥,临轩洒涕,痛何如之!……”

这份祭文由礼部堂官钱敬文当众诵读。钱敬文的文化功底很好,抑扬顿挫,十分富有感染力。

钱敬文自己也非常得意,能代替德正帝宣读祭文,这说明他本人简在帝心,深受皇帝信任。

钱敬文心想,你们这些人打死打活有个毛用,以前的九省都检点王子腾已经死了,蓟辽总督王自如也死了,都不如他钱敬文躲在北平城中,安全无虞,渐获信任,以后飞黄腾达也不在话下。

如果说以前,钱敬文对于入阁辅政不敢奢望的话,这几日他替皇上操办公祭一事,让他大出风头,对于自己在朝堂之上更进一步,也有了更多的信心。

这个时候,经常在德正帝身边服侍的夏守忠太监,脸色难堪地走到皇帝身边,对着德正帝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德正帝的脸色由黄变白,他突然“哇”地一声,吐出了一口鲜血。

“皇上——”夏守忠太监悲呼道。

其他许多王公大臣,看到今上身体不便,都连声呼叫道,“太医,太医,快传太医。”

钱敬文也停下了诵读,他呆呆地站立在高高的祭台上,手足无措,不知道接下来如何是好。

德正帝却制止众人道,“放心,我还死不了,让钱大人先把祭文读完吧。”

钱敬文便继续宣读祭文,但此刻,他再也没有了先前的自傲心理,反而还担心德正帝会不会迁怒于他。

以至于钱敬文对于死者王自如这厮也深感厌烦起来,都是王自如擅开边衅,挑起国运之战,要不然大周朝的局势,又何至于沦落到如此境地?

他一边想着,一边毫无表情地读完手中祭文最后一段话,“呜呼!卿虽死矣,死而不朽。死事重于泰山,豪气化为长虹;享俎豆于百世,传今名于万年。魂其归来,尚飨!”

公祭仪式结束后,德正帝在诸多王公大臣的护送下,迅速返回宫中调治身体。而另外一个小道消息,也开始在北平城中广泛流传。

许多人都说,德正帝之所以气得当场吐血,是因为王自如这厮没死,他已经向清国投降了。

想着德正帝刚赐给了王自如一个“文忠”的嗜好,还追封他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太子太保,可谓极尽哀荣,结果转眼之间,王自如却没死,反而还投靠了清国黄太吉,难怪德正帝会气成这个样子。

现在王自如的谥号已经公示了,对他的褒奖和追封也张榜公布了,木已成舟,德正帝除了捏着鼻子自认倒霉,还能怎么办呢?还能立即改过来不成?

德正帝只能当作王自如已经死了,他哪怕还活着,对于大周朝廷而言,也等于是一个死人。

原本,对王自如进行公祭之后,德正帝还要亲自主持王自如专祠的落成仪式,还要亲自来到王自如家中,对其家人进行慰问。

可眼下,德正帝哪里还有这种信心,要不是担心北平城中的老百姓议论纷纷,德正帝早就下令刑部将王自如全家人投入监狱,再将他们全部凌迟处死,方能发泄心中怨气。

德正帝目前还只能让五城兵马司的衙役,打着保护忠臣遗属的名义,将王自如全家人软禁起来,须得等到风波平息之后,再偷偷地给这些人治罪也不迟。

“皇上,您都已经一天没吃没喝了,也应该用膳了。”夏守忠小心翼翼地劝说道。

“朕不饿,也不渴。”德正帝生气地说道。

他问夏守忠道,“董贵妃已经被押送到冷宫去了吗?”

夏守忠斟酌着说道,“已经被押送过去了,奴才亲自盯着这件事,岂能有误?不过董贵妃的心情有些不太好,她又哭又闹,扬言要见皇上,我想着皇上您现在龙体欠安,便没有同意董贵妃的请求。”

“她还有脸见朕?”德正帝气愤地说道,“要不是她董贵妃巧舌如簧,我怎么会将王自如这厮看在眼里?短短几年时间,就让他从兵部司官的位子上,升迁为蓟辽总督,主持大周边防?董贵妃举荐失察,我没有立即砍下她的脑袋,已经是看在往日情分上了。要是她再敢哭闹,你便对她动用鞭刑,打死了拉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夏守忠太监心想,有皇上您这句话,奴才就好办事多了。总得拿捏董贵妃几次,将她历年来所积攒下来的那些金银首饰、珍贵玉石之类巧取豪夺过来,才好送她老人家上路。

德正帝又哀叹道,“王自如家中老小数十口人,都被安置在北平城中作为人质,我实在搞不懂,他难道不知道,一旦他向敌人投降,他全家人都要被满门抄斩吗?”

夏守忠太监道,“我早就觉得王自如这厮不是一个好人。他既然无情无义,辜负圣恩,如此心肠歹毒之辈,又如何会将其家人安危放在眼里?”

“你早就知道他王自如不是一个好人?”德正帝生气道,“那你为何不早说?”

夏守忠赔笑道,“大周祖制,太监不得干政,奴才又怎敢胡言乱语?”他心里想的却是,王自如当初提出五年平辽之策,忠顺亲王认为这不可能,还遭到了您的一顿呵斥,我又如何敢在王自如锋芒正盛的时候,给他上眼药?

王自如死而复生、继而叛降一事,虽然让德正帝感到十分被动,但钱敬文所提出的丧事喜办的思路,德正帝还是要继续推行下去的。

接下来几天,德正帝命令顺天府衙组织人手,将松江伯周进送到兵部计功的那些女真人头垒起一座京观,供全城老百姓观看,以便提振大周百姓的抗清信心。

忠顺亲王陈西宁也带着新收用的那名小太监岳乐,满城招摇而过,意在向大家表明,大周连女真贝勒的小儿子都能生擒过来,自然是打了胜仗了的。

只是苦了岳乐这厮,动不动就被人殴打,或者被扔树叶、土块,让他周边总是充满了快乐的空气。

忠顺王对此却从不干涉,让他满腹委屈,欲哭无泪。

喜欢重生于红楼末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重生于红楼末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