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混在洪武当咸鱼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本堂月考

混在洪武当咸鱼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本堂月考

作者:火红的鸡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0:33:06 来源:书海阁

朱允炆也很激动,因为他押的也是生财有大道这题,而且是他母妃亲自为他写的。

事实上,吕氏三道策论都做了一遍,但重点让朱允炆背的则是第三篇。

因为按照她对于老朱的了解,以及朝廷现有的情况分析,老朱大概率会选择这道题。

老朱见所有人都开始埋头书写,也就百无聊赖地喝起茶,顺便从袖子里摸出两道比较长的奏疏看起来。

一般来说,这种现场出题是没法作弊的,大家全凭本事答题。

不过老朱本来也没对他们有啥指望,朝廷缺银子,打仗缺银子,赈灾缺银子,满朝公卿都没办法,自家这些养在深宫中的皇子皇孙就有办法?

哦,也不对……

老朱看向奋笔疾书的朱允熥,心里暗暗对其生出一丝期许,或许这孙子真能有点办法。

这孙子开书店都能月入上万两银钱,看来对赚钱一道还是很有天赋的。

只是做生意跟治国理政不同,朝廷的钱来源于赋税,来源于开源节流。若是真跟商贾一般逐利,那天下还不得大乱呀?

老朱见朱桂也一脸认真地答题,心下顿时生出几分疑惑,这老十三也会为君父分忧了?

老朱想想都觉得不可能,无奈地摇摇头就继续看奏疏了。

约莫过去一个时辰,老朱开始命人收卷。

朱植等一干人听到收卷无不哭丧着脸,他们连花钱还不会呢,怎么可能知道咋赚钱。

朱桂却是一脸的得意,感觉自己的第一已经是手掐把拿来。

朱允炆更是脸上写满了志在必得,不仅第一个交卷,交完卷还挑衅似的看了眼朱允熥。

只是朱允熥压根就没注意这边,而是默默地低头答题了。

老朱见大孙还没写完也不急着催,直至见他端起试卷,这才宣布考试时间结束。

黄子澄赶忙下去收考卷,朱允炆的肯定是要放在最后压轴的,朱允熥最近的表现也不错,也放在后边吧,让皇帝自己去比较去。朱桂写的也挺多,也放到了靠后的位置。

至于其他皇子、皇孙的试卷,则不论排序,一股脑全收上去了。

哪怕他每张试卷都只匆匆瞥上一眼,也知道这些人没一个靠谱的。

老朱拿过试卷,一目十行的扫过。

虽然他压根就没指望皇子皇孙们写出啥像样的文章,可看到他们竟如此费拉不堪,还是郁闷地皱起眉头。

这写的都是什么玩意?

有说卖粮食、卖布赚钱的,只是这些蠢货也不想想,粮食和布本身就是钱了吧?

咱要是有粮食,有布匹,还愁搞不到银子?

相对来说,朱植的策论还算靠谱,提议官买官卖。就是官府低价收购,然后再高价卖出。

老朱对于朱植能想出这种办法一点也不意外,因为他舅舅就是苏州织造,专门负责给皇宫提供织锦的。

而且对于朱植的提议,老朱也并不觉得新奇。因为维持了上千年的盐铁之利,实际上就是官买官卖的路子。

只是这东西可一可二而不可三,你总不能把老百姓的活路给断了吧?

老朱看到朱允炆的策论时脸色才好看点,但也没有觉得多新奇。

不论是加印宝钞,还是提高赋税、商税之类,都是朝廷大臣们早就提过无数次的建议。唯有节流方面有点意思,建议从宫中节省,缩减后宫和太子府开支,用以支撑朝廷北征。

虽说这办法不靠谱,但朱允炆能有此心,还是让老朱感到很欣慰的。

老朱提笔就在朱允炆的试卷上写了个甲,然后又低头看下一篇,见是朱桂那厮所作,他心里就是一阵膈应,这货能做出啥好文章?

老朱耐着性子看下去,只看了一段就气得胸膛剧烈起伏起来。

“王者欲取天下之财,唯权柄夺之而已。”

“曰赋税、曰巧取、曰豪夺之可也。”

“所谓赋税者,有正税、杂税、役税、商税、等凡数十种。”

“即使无之,也可临时现编也。”

“总之权柄在我,想收多少是多少!”

“所谓巧取者,有智取、骗取、索取……”

“官府可官办赌坊,引诱百姓戏之,谓之博彩也。此间获利巨大,顷刻间可聚敛百万之资……”

老朱看到这儿,当即愤怒地咆孝道。

“来人呀!”

“把朱桂拖出去,重打二十……不不,重打四十大板!”

“给咱重重地打!”

朱桂一听到这话都吓傻了,重打就已经很严厉了,重重的打还不得要了他半条命?

“父皇,儿臣写的哪里不好,能引得您如此生气?”

朱元章拿着试卷走到朱桂面前,直接把试卷摔在他的脸上。

“你自己看看,你写的是什么狗屁不通的东西!”

“官办赌坊,引诱百姓博彩,这么阴损的办法也亏你想得出来!”

朱桂一脸的不服气道。

“这办法不好吗?”

“我之前跟大侄子提过,大侄子都说这个办法好,还说只要搞出一套双色球球,然后定期开奖,拿出一部分奖励给百姓,就能引得百姓趋之若鹜!”老朱一听这话,当即恶狠狠地看向坐在一旁的朱允熥,把朱允熥吓得赶忙摇头。

“皇爷爷,你别听十三叔瞎说,我之前只是跟他说着玩的,谁知道他还当真了!”

老朱狠狠瞪了眼朱允熥,随之冷哼一声道。

“咱一会儿看你的,你要是也敢这样乱写,就陪你十三叔一起挨板子吧!”

随着朱桂被拖到廊下,不多时大本堂外响起阵阵鬼哭狼嚎的惨叫声。

皇帝都说要“重重”地打板子了,哪个不开眼的敢留手?

只消一板子下去,就把朱桂打破防了。

大本堂内的一干皇子皇孙听到门外传来的惨叫声,一个个吓得大气都不敢喘。

虽说平时也经常打板子,但从未像今天这样恐怖过。

老朱重新回到座位上,拿起朱允熥的试卷看了看,见写的字数还不少,心里的怒气顿时小了一半。

别管这孩子能不能想出靠谱的办法,最起码答题的时候确实花了心思。

老朱带着几分期待地看下去,看到“开市舶”的字眼时,眼皮“突”地一跳。

对呀,咱不是还能重开市舶司吗?

虽说那玩意没多少钱,但一年几十万两银子还是能收上来的。

只是得跟地方官员打好招呼,外藩商贾来做生意可以,但想要朝贡一律免谈。

一年到头靠市舶司收的那点税银,还不够打发这些要饭花子呢!

老朱看到一条靠谱的建议,再看的时候就认真多了。

“重新厘定商税,优化税收流程,从货源地一次征收……”

“咦?”

“这孙子有点道行呀!”

虽说朱允熥所提的也是增加商税,但他更多的是建议从税收的方式方法上改进,而且很有可行性。

再之后就是官办作坊了,这个老朱并不陌生。

事实上,大明各地府县都有官办作坊,负责打制农具,以及兵器之类。

但老朱从未想过这玩意还能赚钱,他以前一直以为这是个赔钱货哩。

“大孙,你过来一下!”

“干嘛?”

“咱有几个词看不懂,你来给我解释一下!”

“哦!”

一旁陪着的礼部尚书赵勉,听到皇帝这话忍不住看了眼朱允熥。

他常年在朝堂上伺候老朱,太知道皇帝陛下的脾性了。这一看就是看到好点子了,想进一步打听的意思。

只是朱允熥才这么点年纪,真的能想出好点子?

“你来跟咱说说,这公私合营是啥意思?”

“回禀皇爷爷,就是朝廷和个人合办作坊,作坊的所有权归官府,但日常经营归匠人们自己把握。官府只需制定一个合理的收入红线,红线内的收入归官府,红线之外的钱由匠人平摊即可。”

“孙儿已经在银作局试验过了,匠人们劳作热情很高,不仅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朝廷指派的任务,还额外干了不少私活,每人都赚到了一大笔钱。”

“这……”

老朱听了后颇为心动,觉得这还真是个好办法。只是他这人谨慎惯了,总觉得要先去银作局那边看看再说。

“你先回去吧!”

“哦!”

老朱提起笔在朱允熥的试卷上就写了个“甲”,外加“上”字多一笔。

全部试卷看下来,也就这孙子的策论能称得上一个“甲上”,其他人最多给个“甲”撑死了。

只是老朱一想到还有诗文没测呢,就硬生生止住这个想法了。

他太了解那孙子,一旦让他知道自己得了甲上,保准不会好好写诗。

诗文这东西虽然不重要,但却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志向和意趣。

“黄子澄,把诗文题目亮出来吧。”

“诺!”

黄子澄早就用大字写好了,闻言直接将诗文的题目挂在架子上。

朱允熥看了看架子,只见上边也是三道诗文题,都是夏日里寻常景物。

比如说柳树、荷花之类的咏物题。

这种题确实不难,但想做好了也不容易。

其他皇子一看到诗文题目,一个个也都哭丧着脸。

相对来说,作诗还不如写策论呢。

因为策论可以瞎写,但作诗这玩意,总共就那么二三十个字,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可谓是一目了然。

只有朱允炆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因为这三首诗他母妃都给他量身打造过。不论是咏柳,还是咏荷,他都有现成的诗作,而且质量都不差。

然而,就在朱允炆要埋头作诗之时,大本堂内突然传出“呱”的一声蛙鸣。紧接着,一只墨绿的青蛙,蹦跶蹦跶直接蹦跶到朱元章的面前的桌子上。

朱植看到此等景象脸色都吓白了,这是他中午抓的那只绿将军,被他养在堂外的水缸中了,不知道怎么就跑了出来。

老朱一脸嫌恶地伸手去抓那青蛙,却不料青蛙的身手非常敏捷,只是蹦跶两下就逃脱了他的魔爪,然后一下跳到砚台里,溅起了漫天的墨汁。

朱元章气恼地擦了把脸上的墨点,刚想命人把这只该死的青蛙拍死,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何不以此“蛙”为题?

一来应景,二来也可防止有人提前做好了题目,就等着自己来考!

“等等!”

“架子上的三道诗文题作废,今天就以此蛙为题,各自赋诗一首。”

朱植整天跟青蛙打交道,对青蛙的了解比对父皇还深,现在见到父皇把题目换成青蛙,他脸上也露出狂喜之色。

这题他会!

朱允熥见到老朱临时换了题目,在脑子里搜刮了一圈,脸上也浮现惊喜之色。

巧了!

这题他也会!

喜欢混在洪武当咸鱼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混在洪武当咸鱼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