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109章 人心向背,昭然若揭

舍弟诸葛亮 第109章 人心向背,昭然若揭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1:11:36 来源:书海阁

诸葛瑾跟麾下三将交代完后一阶段的战略方针后,六月下旬剩下这段时间,豫章和丹阳方向的汉军,便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消化战果阶段。

毕竟一场大战下来,刘勋桥蕤固然是损失过半,汉军也一样有不少伤亡,至少一两千人的规模。

战死者和重伤不治者,加起来六七百人,轻伤上千人。

死者需要抚恤,伤兵需要调治,俘虏需要改造,降军需要整顿甄别,战场缴获的船还得拉回去修一修。

每一项工作,都能忙上至少十天半个月。

不过,诸葛瑾虽然没有新的动作,但对面袁术的地盘上,却是发生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首先,刘勋和桥蕤并不是随着这场战败,就瞬间认清形势的,他们还没这个智商和觉悟。

所以决战惨败之后,他们只是放弃了“再次发动决战”的念头,却没有放弃“依然试图控制长江制江权”的念头。

他们始终还在用老思维考虑问题,觉得“只要我认怂、不再去找诸葛家的麻烦,应该就没事了吧”。

虽然大战我打不过你,但皖口和濡须口周边江段的航行安全,应该还是由我庐江军来守护、维持当地秩序吧?

按朝廷法度,就靠你那点走舸配备的弓弩箭矢,怕是都不够追击战果之数吧?而且我看你泊位调度、提前将粮船泊靠于江边民用泊位,期间种种作为,都有偷懒违度之嫌……”

鲁肃倒也不含糊,随手指着院外一囷:“既如此,东边那囷粮食,公瑾尽管支用,留下西囷给我族人果腹便是。”

“那我也不兜圈子了,子敬,你多次以钱财助我,我今日也当给你指一条明路,不说是报恩吧,至少是各取所需。

“桥公,你也不想那些疑点,被人注意到吧?”

周瑜笑了,不置可否。他如果想表现,早就表现了,袁术这种看重门第之人,对于祖、父两代出过太尉的人家子弟,会不重用吗?

长江已经不是他们能自由航行的地方,他们只配在皖水、濡须水、淝水、巢湖这些小水沟里开开。

桥蕤连连摆手,示意不要声张:“你们懂什么!以后会客时不许你们再在屏风后偷听!”

厨就是指本身没什么德行本事,但是仗义疏财、成全其他道德君子的人。

鲁肃被周瑜点破,倒也不再隐瞒,大大方方认了:“淮泗之间,不幸出了个袁公路,不治民生,竭泽而渔,一年不如一年。田卖光了,没有牵挂,留些浮财在手,也好良禽择木而栖。

汉朝豪强普遍对于田产占有欲极强,一旦一个人开始持续性卖田,那就好比后世人把北京上海的房子逐渐卖光,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打算移居了。

几十年前、党锢时期,天下流行品评名士、搞“月旦评”那一套,当时就评过天下名士有“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

周瑜:“并非就近投敌,我已与那鲁少君约法三章,让他去芜湖、牛渚,寻丹阳孙伯符。桥公,伱与伯符也有旧,伯符也是陛下旧部,去他那儿躲避战乱,总不算逃民吧?”

甘宁截杀得兴起,甚至嚣张起来,弄了一匹大红蜀锦摊开成条幅,把“袁军敢入长江者死”八个黑色大字写在上面,很骚包地挂在桅杆顶上。

周瑜拿到放行符传,这才潇洒拱手,飘然离去。

周瑜见桥蕤依然前怕狼后怕虎,心中也不由微微有气,他觉得,如今之计可不能一味软弱求告,便换了个语气:

前些日子濡须口的惨败,让庐江郡上上下下都不好过,而压力最先便传导到了居巢。

太史慈也截杀了两批敢从濡须水驶入长江的小规模桥蕤船队。

他先把自己如何努力办差、多么不容易、全靠有义士鲁肃慷慨解囊,前后原委仔细说了。

“大军都已经败得人马折损过半,还要筹粮,莫非是摆出强攻姿态演给袁术看?”

但我今日得了兄这几千石粮,暂且忍了这口气,先去交差,自然会寻机跟桥公分说,让他到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届时所虑者,唯有刘勋的巡查水军。

不过周瑜此来并不是专门夸奖鲁肃的,所以夸完后立刻话锋一转:“子敬兄,你既如此慷慨,不以在庐江治产业为念,愚弟度之,恐怕也不会安于久留在此吧。”

这才称帝一个月,就被人这样摁在地上摩擦,能有前途?

他本来就不想帮袁术收拾烂摊子,最近都是出工不出力。

然后立刻让人取来笔墨和大印,当面给周瑜办理。

周瑜毕竟是高门大户之后,其祖、父两辈都出过太尉,也算是“两世三公”,他叔父也当过丹阳太守,全族在庐江有部曲数百,私兵过千,家眷无数。

然后每天在河口巡逻,搞得北岸沿江的百姓都能看见,极大地打击了袁军的士气,彻底当起缩头乌龟。

“痛快!我就喜欢跟聪明人说话,”周瑜为鲁肃的豁达喝彩了一声,

也正是出于这些顾虑,周瑜在孙策跟袁术正式翻脸之前,始终不敢贸然违抗袁术,唯恐自己误了孙策的大事,成为袁术和孙策之间的导火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两人分宾主在正堂坐定,桥蕤吩咐侍女给周瑜上了葱姜花椒茶汤润喉,周瑜喝了两口,就开始谈正事。

五支巡逻队、十条艨艟、三四十条走舸、一千七百多名水兵的损失,终于让刘勋和桥蕤彻底清醒、认识到时代变了。

随后周瑜就话锋一转,单刀直入道:“桥公既通情达理,有些话我也不藏着了,想必桥公也能理解,让人仓促捐出千石粮食,若说毫无所求,那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周瑜历史上前后投过两次孙策,第一次发生在两年多前,当时孙策在渡江攻打牛渚,随后破丹阳郡。那次周瑜是以“孙策同僚、同为袁术部下”的身份,公事公办去助拳的。

周瑜年轻气盛,办事倒也干脆,一想到这点,他立刻让人备马出城,直奔城东一处庄园。

对于这种不合时宜的想法,诸葛瑾就需要甘宁和太史慈用日常巡逻的办法,提醒提醒敌人:时代已经变了,那天决战之后,双方水上力量强弱已经彻底扭转,再不安分,就只有死路一条。

周瑜连忙重新盘算了一下计划,并且重新组织好措辞,顺水推舟道:“子敬真是慷慨义士,若是早三十年,可不得名列八厨。”

所以历史上后来孙权为了北上,才会在合肥死磕那么多次。(江淮在东线还有一条连通航道,就是广陵郡的邗沟运河)

桥蕤最终不得不彻底放弃,颓然坐回坐榻上,表示这就为鲁肃一族、出具一份从濡须口出江的符传。

“我何不找个没有官身的、跑了也不会引人注目、不会导致袁术震怒的小人物,先过江去打探伯符心迹呢?”

而你只要愿意去丹阳,但凭我与伯符兄的交情,我手书一封由你带去,立刻便可得重用,不知子敬兄意下如何?”

周瑜连着指出桥蕤此前数次战败的失措之处,以及战果的疑点,然后才图穷匕见道:

好在周瑜脑子还是好使,思前想后,终于想到了一条计策:

是桥蕤的意外加急催逼,引发了一些蝴蝶效应,导致周瑜提前忍不住了。

“公瑾今日何以有暇光临寒舍。”

真要较真起来,桥公,我也算略懂水战,半月前濡须口被劫寨那一战,贵军追击半夜,号称杀伤敌军三五千众。可依我后来观察水寨残骸,当时你的大船都被堵在了濡须水内,无法出江追击。

“半个月前濡须口那批军粮被甘宁劫了,这也得我们给他善后?重新筹措?明明都足额交付、竭泽而渔了,还到哪儿给他搞粮食去!”

……

懵懂无知的农夫、渔民,或许不会去关心这些事。但消息灵通的士家子弟,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担心袁术势力的前途了。

内屋很快闪出一个二十五岁光景的高大微胖长髯年轻人,姓鲁名肃字子敬,亲自上前迎候:

我其实也不欲久居袁术之下,想过江投奔义兄孙伯符。怎奈伯符原本一贯也是袁术部曲,我怕坏了他和袁术的关系,为他惹来兵灾,才迟迟不敢轻动。想等他正式与袁术决裂,我再设法走脱。

没错,此人正是周瑜。

“子敬!子敬可在?瑜有要事,特来拜访。”

桥蕤一边听,一边也附和赞叹。

鲁肃听完,这才再无疑虑,表示这就准备让族人收拾,最后还没脱手的屋舍,以及最后十几顷田,也尽快脱手套现。

她们立刻扶住神情委顿的桥蕤,气愤道:“父亲!刚才那人是何来历,看他相貌倒是不俗,没想到人品如此歹毒,竟然威胁父亲。”

周瑜离开桥府,拿到了符传,便马不停蹄又赶回居巢县,第一时间把符传送到鲁家庄,亲手交给鲁肃。

所以,我也需要一人,去丹阳郡为我打探消息,一旦确知伯符有与袁术决裂的心迹,哪怕尚未明发,也好先知会与我,让我有所准备,以免临行措手不及——子敬兄并无官身,过江也不会引人猜疑、注目,乃是最好人选。

周瑜心中挂着桥蕤的差遣,不由郢书燕说道:“嗨,这不是被桥公差遣所逼,四处想办法筹粮……连我本部人马的口粮都被上面征走了,逼得我们自筹军粮。”

只是周瑜自己低调藏拙,不想给袁术卖命罢了。

他也知道随着春谷县那场大败,水军损失太惨,已经没法掩护陆军发起新的攻势了。

此时此刻,又一封前方桥蕤那送来的催粮公文,让周瑜眉头紧锁,只觉这差事简直再也办不下去了。

他犹豫了几秒,反问道:“我虽无官身,但毕竟族中家眷、奴仆、护卫相加,也有近千人之多。从居巢渡江,必然要沿濡须水走水路,出濡须口。如此大动静,守将肯放我离去?”

……

在鲁肃看来,往南去投奔诸葛玄,或者往东南投奔孙策,抑或往正东投奔刘备,都是可以考虑的,需要再慢慢观察这几人的秉性。

周瑜这个提议非常突然,尽管鲁肃早有去意,但他毕竟还在观望,没想好到底去哪儿。

桥蕤吓了一跳:“过江去投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桥公没见过鲁少君,难道还信不过我么?我与他相知甚深,自愿为他担保。再说人家千石军粮都捐了,这点要求不过分吧?

……

临了,鲁肃还补充了一句,说西囷的粮食,等他的族人家奴搬运完行粮后,如果拿不动的,也归周瑜了。周瑜也不好意思再占鲁肃便宜,只说到时候会给他折价成马蹄金,便于他一路轻便携带。

半个时辰后,居巢城东,一座新收拾不久的庄园门口,周瑜潇洒地翻身下马,也不让人通传,直接就冲进门去。

公瑾也不必恭维我,我不过是觉得这等乱世,结交人情比囤积财货更有用。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我一介土豪,若离了根基,再无人脉,有钱也必遭人算计,还不如自己仗义疏财,多留门路。”

而事实上,寿春、合肥、居巢、濡须口,这四个节点的任何一个被敌人卡住,都足以掐断这条江淮水道。

现任居巢县令,是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面如冠玉,剑眉入鬓,论姿容俊朗,风度倜傥,竟还在诸葛瑾之上,仅次于其弟阿亮。

桥蕤听说前天下达的新一轮筹粮令,周瑜居然这么快就办妥了,也是非常重视,连忙在自家正堂接见周瑜——

陆军不够你可以抓壮丁,但战船不够就是不够,短时间变不出来。就像遇到解不出来的数学题,哪怕极度愤怒,也还是解不出来。

周瑜一愣,他原本也就是随口一说,先找个借口,然后再说正事儿。鲁肃过于爽快,连他提的借口都答应了,一时让他不好展开。

周瑜想了想:“虽无万全把握,但今日子敬你指囷相赠,我倒是有了七八分把握——桥公令我再额外筹一批军粮,这本非我分内之事,我若抗争,还是可以和他打打嘴皮子官司的。

搞定鲁肃之后,周瑜次日一早便从居巢县南下,直奔濡须,到桥蕤的将军府求见。

战败的噩耗,汉军水军的嚣张,短短数日之内,便在庐江大地上传开了。

鲁肃这些年能有钱财粮食、周济他人,全是靠不断出卖庄中田地,是把家产底子都变现了,才勉强撑持。

周瑜郁闷得想直接弃官而去、过江投奔孙策。但又怕自己走得仓促,故旧部曲没法徐徐安置、一并调走。

淝水从寿春分叉出淮河,南流进入芍陂(que bei),再流入南淝水经合肥注入巢湖、再从居巢县流出巢湖注入濡须水,最后在濡须口注入长江。

历史上的第二次投孙策,原本应该发生在明年开春,而现在显然还没发生。

鲁肃随手一指送人几千石粮食,出手这么大方,可不得算作“厨”。

袁术占据的淮南地区,有一条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重要水道。北端连接淮河的口子,就是如今袁术建都的寿春。

谁让濡须口所需的粮食、但凡从后方筹集,最后一站都得经过这儿。

如果不想放弃这些东西,他在投奔孙策之前,就得先妥善打点、投石问路。

桥蕤跟孙策当然很熟,听了这话便支吾道:“若能保证是去投孙策,那倒也罢了。只恐这鲁肃未必有此坚贞,能矢志不渝。此去芜湖还要航行百余里,中途需经过逆贼诸葛瑾镇守的春谷县,万一他图省事直接投了诸葛呢?”

不过听说近日豫章甘宁猖獗于长江,刘勋的水军应该也不敢四处乱晃,只要出了濡须口,应该就安全了。甘宁似乎并不拦截民船,应该是诸葛家乐于见到淮南百姓南逃豫章,故意纵容。”

居巢县便是后世的巢湖市,位于巢湖流入濡须水的河口位置。

这位鲁少君所图,无非是觉得留在庐江,产业多半会被人算计谋夺,他想去一处太平之地定居,这才将存粮献出。我受人之礼,自当忠人之事,便请桥公届时开具一些过濡须口的符传,放他一行过江。”

门口的护卫倒也认得他,见是本县县令,并不阻拦,只是直接一溜小跑帮着引路。

其实桥蕤都没指望办成了,只是想做做样子,显得自己很勤勉。

贸然答应周瑜的话,就等于定死了投奔目标,不得不慎。

鲁肃经过这几日收拾,也把能变现的都变现了,不能变现的也都一纸文书送给周瑜,然后卷起细软直接润了。

周瑜走后,桥家正堂的屏风后面,才转过两个分别约摸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臻首娥眉,顾盼神飞。

……

一直怕担责任和稀泥的桥蕤,这才瞳孔巨震,忽然扭头死死盯着周瑜:“公瑾你还懂水战?早知如此,应该奏请陛下为你升官,助我一战才是。”

六月二十四日,庐江郡,居巢县。

偏偏这种事情是毫无办法的,因为海军建设周期比陆军长太多。

孙策打下丹阳郡后,两人名义上都还是袁术的手下,所以袁术把周瑜调回来,周瑜也不能反抗,只能乖乖从命。

十天之内,甘宁堵皖口截杀了三批次敢从皖水驶入长江巡航的小规模刘勋船队。

毕竟这里面有些操作实在侮辱性极强,传播力和话题度也就非常高。

喜欢舍弟诸葛亮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舍弟诸葛亮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