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宋泼皮 > 第126章 【两面下注】二合一

大宋泼皮 第126章 【两面下注】二合一

作者:很废很小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2:40:06 来源:书海阁

“嘿!”

说起这个,谷菘可不困了。

一边赌咒发誓,一边将那日猎杀野彘的情况,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遍。

刘锜听得一愣一愣,看向韩桢的目光已彻底变了。

就连一旁的朱吉都目光惊骇,语气感慨道:“俺听闻唐末李存孝有五马之力,本以为是以讹传讹的民间故事罢了,不曾想竟真有这般天生神力之人。”

又把玩了一番手中的马槊,刘锜神色复杂的插回地上。

他这个年纪,正是爱好幻想的时候。

今日见了韩桢百骑破万敌的雄姿,一时间心潮涌动,否则也不会深夜来投。

可惜,他体魄虽远超同龄人,但和韩桢一比就差太远了,这马槊他用不了。

见状,韩桢微微一笑,指了指其中一拨正在歇息的骑兵,问道:“你觉得他们如何?”

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刘锜正色道:“彪悍奋勇,当为精锐,比之西军都不遑多让。”

“那你可知,这些士兵前几日还是拿着锄头的农夫。”

“这不可能!”

刘锜下意识的反驳。

他乃将门之子,自小便随父出入军营,甚至见识过与西夏人的战斗。

在他看来,今日冲锋的骑兵,比之西军中的精锐也不差多少。

现在韩桢竟说前几日是耕田的农民,这让他如何相信。

事实上,韩桢的话确实有夸大成分。

他手下的士兵,本就是精挑细选,胆气、体魄都是上上之选。

而骑兵又经过一轮筛选,不说百里挑一,但也是从几十号人中挑选的精锐。

一日三顿干饭随便吃,三日一顿肉食,加上有功必赏,接受的也都是西军操练之法,有此战力不足为奇。

一旁的聂东看出韩桢有招揽之意,故意配合道:“怎地不可能,我军中有一门道法秘术……”

“聂东!”

韩桢佯装发怒,大喝一声。

“县长恕罪。”

聂东赶忙抱拳,而后转身离去。

见到这一幕,刘锜顿时双眼一亮,好似发现了甚么不得了的秘密。

老实说,他们两人演的有些刻意了。

若是换成谢鼎与常知县这样的人精,一眼就能看穿。

刘锜毕竟年少,哪里经得住这种套路。

主要是这个时代,道教在民众心中形象本就玄妙,远的不说,就说那陈抟老祖请山神作保,与宋太祖对弈赢得华山的神异事迹,而今都还在民间流传,被百姓们津津乐道。

哪怕是宋徽宗,也照样沉迷修仙之法。

所以,一听到道法秘术,刘锜心下便已信了八分。

剩下两分,靠着他自己脑补给补上了。

刘锜默默吃着米粥,心中打定主意,一定要学会这门道家秘术。

吃完夜宵,韩桢下令继续出发赶路。

刘锜骑在马上,故意落在后面,找聂东搭话。

他觉得聂东此人只是个军中粗汉,没甚心眼,想来三两句便能套出话来。

这一幕被朱吉看在眼里,想笑又不敢笑,憋的脸都红了,肩膀一阵阵抖动。

这傻小子!

刘锜拱手道:“这位将士如何称呼?”

“某家名唤聂东。”

聂东挑了挑眉,眼中闪过一丝戏谑。

“聂大哥以前应是禁军罢?”

方才吃粥时,借着篝火的映照,他便发现聂东等少数骑兵脸上俱都有刺字。

虽看不清刺的是什么字,但刺字的位置、颜料以及手艺,乃是禁军中的手法。

聂东答道:“某家原是小种相公门下。”

西军?

刘锜心里顿感亲近,好奇道:“既是三种门下,怎会在此?”

聂东愤愤不平道:“还不都是童贯那个奸贼,纵容贪官污吏抢夺我等战功,克扣军饷赏钱。轻敌冒进,导致西军大败。”

“童贯这个狗贼当真是该死!”

刘锜一拳砸在腿上,义愤填膺的附和道。

他父亲便曾被童贯抢夺过军功,如今又被针对打压。

聂东趁热打铁道:“刘相公的威名,某家也有所耳闻,心中敬佩的很。据说收复河湟,劝降吐蕃本该是刘相公的功劳,结果却被童贯这狗贼抢了去。”

“嘿!”

说起这个,刘锜更加来气,怒道:“东京城里的皇帝也是昏庸至极,明知童贯抢了我父军功,竟还如此纵容这个阉狗。”

三言两语间,两人便同仇敌忾,变得亲近起来。

聂东也在不知不觉间,掌握了主动,问道:“小衙内不在边军,怎地来了山东?”

刘锜丝毫没有察觉,反而大吐苦水:“我父遭童贯打压排挤,担心连累我等,便将俺送来舅父身边,弃武从文,读书科举。”

“小衙内有名将之资,若是不做将军,太浪费了。”聂东吹捧了一句。

“着哇!”

刘锜心中大喜,激动道:“俺也是这般觉得,念个劳什子书,上阵杀敌,保家卫国方为好男儿。”

一路闲聊下来,他已将聂东引为知己,不过好在他也没忘了目的。

瞥了眼队伍最前方的韩桢,刘锜压低声音道:“聂大哥方才说所道法秘术,可是真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自然是真的!”

聂东点了点头。

刘锜赶忙问道:“有何神异之处?”

聂东添油加醋道:“此法若练至大成,举手投足间,便能催动全身气力。小衙内天赋异禀,虽比之县长差了一些,但也是人中龙凤,若是能学成,以一当百,不在话下!”

“当真?”

刘锜又惊又喜,音调不由抬高。

“某家从不诓人。”

聂东拍着胸膛保证,配上一脸憨厚的表情,让刘锜不疑有他。

“俺可能学?”

“这……县长说凡我军中弟兄都可学。”

“那俺也参军!”

刘锜没有任何犹豫。

此时,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学成之后,在战场上大杀四方的神勇雄姿。

聂东不敢做主,说道:“参军之事,还需县长点头。”

“县长?这是个甚么官职?”

刘锜还是头一次听到这奇怪的称呼,面色疑惑。

“县长么,便是一县之长。”其实聂东也不清楚,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释。

“可一县之长不该是知县么?”

“那俺就不清楚了。”

刘锜看向韩桢的背影,若有所思。

他虽年少,但并不是傻子。

生于将门世家,眼界自是不凡,他隐隐察觉到韩桢这伙人,好似有些问题,不过倒也不是寻常匪寇和反贼。

而且,不管是韩桢还是聂东,都让他心生好感。

左右都已经逃出来了,且先到了临淄县再做打算也不迟。

……

一路走走歇歇,直到天光放亮,众人终于临近临淄县。

沿途没有发现敢炽军的踪影,这让韩桢心中不由松了口气。

若是敢炽军打来,有五百多步卒守城,县城肯定不会被攻破,但周边的村落就不好说了。

到时村中百姓被裹挟走,对韩桢而言,也是巨大的损失。

路过军营,韩桢下令道:“聂东,领步卒将战俘先押至军营。”

“得令!”

聂东领了差事后,指挥着小武将战俘统统押入军营里。

这些战俘走了一整夜,一个个双脚酸软,肚子里空空荡荡,进了军营后,一个个立刻瘫坐在地上。

刘锜倒是没去军营,反而跟在韩桢身边。

见状,韩桢也不在意,领着长长的商队来到县城。

县城大门紧闭,城墙上人影绰绰。

“是县长!”

“县长回来了!”

城墙上响起一阵欢呼。

紧接着,厚重的城门缓缓打开,张和领着一队士兵迎上来。

韩桢问道:“昨夜可有敌军来袭?”

张和答道:“禀县长,昨夜风平浪静!”

闻言,韩桢吩咐道:“此次押送回来一千余战俘,你领士兵们回军营,接替聂东等人看管。”

“得令!”

张和抱拳应道。

进了城,韩桢径直来到县衙。

“县长!”

“县长!”

站在门口值差的衙役见到韩桢,立刻拱手行礼,神色恭敬。

见到这一幕,刘锜心中愈发好奇了。

观其言,察其色,他发现这帮衙役对韩桢是发自内心的敬畏。

这就很有意思了。

他父亲曾任过边境知州,舅父又是一县知县,所以他对州县衙门极为熟悉。

一县之尊乃是知县,其次是县丞、主簿,再次是县尉。

但这个所谓的县长,他却闻所未闻。

眼前这些衙役,却又表现的理所当然。

难道说,朝廷又设立了新的职务?

倒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当今官家轻佻,给一块石头封侯这般荒唐的事儿都能干得出来,设立个新的职务,似乎也就能说得通了。

翻身下马后,将马缰交给衙役,韩桢迈步走进县衙。

常知县端坐在大堂之内,神色萎靡,看样子昨夜并未睡好。

“大哥!”

朱吉快步走上前。

见到自家小舅子兼挚友安然归来,常知县长舒一口气,庆幸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此次多亏了韩二郎及时驰援,当时情形危急,若是反贼杀进城,只怕是凶多吉少。”朱吉心有余悸道。

“韩二郎,多谢了!”

常知县行了一礼,面色感激。

韩桢笑着摆摆手:“伱我二人何须这般客气。”

常知县这时才注意到一旁的刘锜,好奇道:“这位小郎君倒是面生的紧。”

韩桢介绍道:“他名刘锜,其父是泸川军节度使刘仲武,舅父谢鼎在千乘县任职,此番特意来投奔于我。”

投奔你?

常知县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面上却不动声色道:“原来是刘将军之子,当真是虎父无犬子。”

“见过常知县,舅父对常知县的才干颇为欣赏,时常在俺面前提及。”

刘锜拱了拱手,说起了漂亮话。

亲眼见到常知县对韩桢的态度后,他已经不怀疑韩桢的身份了。

只觉得自己猜对了,官家果然又设立了新的职务。

“你且先坐一会儿,我与常知县谈些政务。”吩咐了刘锜一句后,韩桢与常知县一路进了书房。

一进书房,常知县便迫不及待的问道:“你怎地把这个小衙内拐来了?”

“此事与我无关,他自个儿半夜来投奔我。”

韩桢接过福伯递来的茶水,抿了一口。

闻言,常知县不由哑然失笑,而后神色肃然,压低声音道:“他父刘仲武在边军颇有威望,舅父谢鼎出自富阳谢家,乃是士林中的标杆。你若想成大事,需得把此子抓牢。”

韩桢冒险驰援千乘县,救了朱吉,他自然要投桃报李。

除此之外,他也存了一些小心思。

他已经能够感觉的到,乱世将至。

以往也有农民造反,但都不如眼下这般密集,整个北方烽烟四起。

北方如此,南方也好不到哪去,前两年遭方腊那么一闹,江浙四路元气大伤,方腊残党也并未死心,一直借助摩尼教四处作乱。

国内烽烟四起,外有西夏、金人虎视眈眈,大宋风雨飘摇。

所以,他打算在韩桢这里下了一注,给自己留条后路。

万一……万一真成了呢?

若真成了,有今日这番掏心窝子的话在,韩桢怎么也得念及一些情分。

若是不成,他也没甚损失,自去东京城当他的富家翁。

不管韩桢赢不赢,总之他永远不会输!

两面下注,从来都是世家门阀的基操。

世人只知诸葛孔明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又有几人知晓,诸葛亮的两位亲兄弟,分别投了江东和曹魏呢?

三面下注,不管哪一家最终能一统天下,诸葛一族都是赢家!

韩桢摇头道:“没那么容易,听说刘仲武子嗣众多,刘锜只是其中一个,而谢鼎只怕也不会为了一个外甥,将整个富阳谢家拖下水。”

常知县意味深长道:“眼下自然是不会。”

韩桢听出他的言外之意,点了点头。

眼下以他现在的实力,刘、谢两家自然不会投资,但往后若是势大,那就说不准咯。

两人心照不宣的喝了口茶后,韩桢说道:“对了,此次我还带回来一千五百余战俘,其中性情彪悍的战俘,会挑选出来充入军中,剩下的便交予你了。”

果然,只见常知县双眼一亮,抚须笑道:“眼下正愁人手不够用,这些战俘交予吾便是,保证妥善安置。”

“县中粮仓粮食可还够用?若是不够,我先还一部分。”

此次购置的粮食足有一万二千石,解了韩桢的燃眉之急,让他手头宽裕了不少。

“粮仓里还余下不少,这些粮食先紧着军营和小王村用罢,等南方采购的粮食到了,再还也不迟。”

常知县摆摆手,而后问道:“昨日赵霆又给你来信了,他怎地说?”

说起这个,韩桢不由冷笑一声:“他是真把我当成了冤大头,每套军械只少了几贯钱而已。我懒得和他掰扯,稍后回一封书信,不成便算了!”

“……”

常知县一阵默然。

连他都觉得赵霆这番操作,实在有些离谱。

……

大堂外。

刘锜百无聊赖的坐了一会后,便起身出了大堂。

他发现临淄县的县衙中,胥吏格外的多,仅是在县衙中站岗的皂班衙役,就足有二十余人。

隔壁簿厅的书吏与税吏,更是高达百人,不断进进出出,好不热闹。

且,这些胥吏一个个脚步匆忙,似乎每个人都忙碌的很,一副干劲十足的模样。

这可就稀奇了。

相比之下,千乘县衙里那些个胥吏,则永远是一副没睡醒的惫懒样子。

好奇之下,刘锜迈步来到门外一个皂吏身旁,好奇道:“县衙里怎地这般多人?”

那衙役方才听到了韩桢的介绍,知道刘锜身份不一般,于是答道:“好教小衙内知晓,县长与知县前段时日扩招了胥吏。”

“为何要扩招?”

刘锜心中更加疑惑。

衙役摇摇头:“这俺就不晓得了。”

刘锜又指了指隔壁簿厅方向,问道:“他们为何这般匆忙?”

“县长交代了差事哩。”

“这是个甚么道理?”

刘锜微微皱起眉头。

胥吏是个甚么德行,他很清楚。

俱都是些偷奸耍滑,欺上瞒下之辈,上头交代的事情,能拖就拖,实在拖不了也会敷衍了事。

倒是捞钱的时候,一个比一个积极。

指望胥吏用心办差,还不如指望母猪上树。

衙役解释道:“小衙内有所不知,县长与知县不但给俺们涨了俸禄,还重新定了规矩,叫甚末甚淘汰,总之就是做得好,便有奖励,若是做得差了,会被扫地出门。”

“据说若是连续一年评级得了甲等,便能参加锁厅试,考过了就可以当官哩。眼下县里还缺着主簿和县丞,那些六房胥吏一个个牟足了劲。”

嘶!

刘锜倒吸一口凉气,心中无比震惊。

胥吏也能当官?

这临淄县还真是处处透着怪异。

强压下心头翻涌的思绪,刘锜又问:“那这县衙之中,是县长大,还是知县大?”“这……”

衙役一愣。

很显然,这个问题触及到他的认知盲区了。

就在这时,韩桢迈步从大堂中走出。

见他朝自己招手,刘锜赶忙凑上去。

再次打量了刘锜一眼,韩桢问道:“聂东说你要参军?”

“对!”

刘锜连连点头。

“此事谢知县可知?”

“呃……俺舅父知晓。”刘锜眼神躲闪,讪笑一声。

韩桢也没戳穿他,确认道:“你可想好了,参军不是闹着顽儿,入了行伍,便是我青州军将士了。”

刘锜略微犹豫了一下,郑重地点头道:“俺想好了!”

“既如此,你随我去军营罢,往后唤我县长便可。”

韩桢说罢,迈步朝着县衙外走去。

刘锜赶忙跟上去,两人骑上马后,朝着军营行去。

路上,刘锜面色期待地问道:“县长,俺如今参了军,是否能学那道法秘术?”

“自然可以。”

韩桢强忍着笑,故意激将道:“不过那秘术极为玄奥,若无天分,只能习得些皮毛。如那聂东,修习数年,也只是堪堪入门。”

“俺定然能练成!”

刘锜拍了拍胸膛,语气无比自信。

军营里,此刻充斥着一股淡淡的米粥清香。

厨子正紧锣密鼓的为将士们,以及那些战俘准备早饭。

“先去吃饭。”

韩桢招呼一声,领着刘锜来到食堂。

此刻,食堂外早已排起了长龙。

看着草棚搭建的食肆中,一个个士兵捧着白米粥和炊饼吃的香甜,刘锜不可置信道:“大清早的便吃精粮?”

韩桢语气淡然道:“不吃饱,将士们哪来的力气操练?”

“……”

刘锜默然。

理是这么个理,可这也太奢侈了。

要知道,西军伙食已经算是北宋各军最好的了。

即便如此,西军也就能吃个七分饱,早上一碗稀粥,晚上一碗麦饭。

至于面粉、大米这种精粮,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两回。

“县长!”

见到韩桢,一名士兵立刻让开位置。

韩桢摆摆手:“不用管我。”

排了一会儿,很快便轮到他们两。

不消韩桢吩咐,厨子便装了八个炊饼,外加一大碗米粥递给韩桢。

一旁的刘锜见了,不甘示弱道:“俺也要八个炊饼,多来点咸菜。”

军中厨子做的炊饼又大又厚实,一般士兵吃上两个,再来一碗米粥就饱了。

哪怕食量大一些的,如聂东等人,也就只能吃三四个。

厨子看了看刘锜后,又将目光挪向韩桢,面色为难。

见状,韩桢提醒道:“军中有一项规矩,能吃多少随便吃,但绝不能浪费。一旦被发现,后果会很严重。”

刘锜不知道所谓的后果是什么,不过他倒是听出了韩桢语气中的森森寒意,以及身旁士兵们眼中的戏谑。

咕隆!

咽了口唾沫,刘锜果断认怂,讪笑一声:“俺刚才说错了,是四个炊饼!”

韩桢有些意外,他原以为刘锜会为了脸面,硬着头皮坚持。

能屈能伸,不难怪后来能成为一代名将。

本章完

喜欢大宋泼皮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宋泼皮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