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宋泼皮 > 第136章 【钱袋子】

大宋泼皮 第136章 【钱袋子】

作者:很废很小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2:40:06 来源:书海阁

北宋军中铠甲的名字很杂乱,什么钢铁锁子甲、连锁铠甲、明光细网甲、金装甲、长短齐头甲、黑漆濒水山泉甲、明举甲、步人甲……零零总总足有几十个。

不过按照兵种,大致能分为三类。

既,马、步、弩!

其中排在首位的便是步卒的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重达58宋斤。

注意,这58宋斤只是基础重量。

如果遭遇重甲骑兵这类强敌,还可以在甲胄上额外安装甲叶,以此来提升防御力。

最高可达89宋斤!

据聂东说,步人甲并非是想象中那样笨重,实际上采用了卷帘式的折叠设计,穿戴极为方便,且不会对士兵的行动造成太大干扰。

这种制造工艺极为复杂,哪怕有设计图纸,普通官营作坊的匠人,也无法立刻仿制,至少得研究个一年半载。

其次便是弓弩手的重甲。

是的,北宋边军之中弓弩手的铠甲,比骑兵的要重,重达54宋斤。

弓弩手着这么重的铠甲,似乎有些匪夷所思。

但这是没法子的事情,面对西夏时,骑兵处于劣势,一旦被西夏铁骑突入阵中,那弓弩手就只能变成待宰羔羊。

因此,在与西夏多年交战中,弓弩手也渐渐开始着重甲,如此一来,便不惧骑兵冲阵。

南宋时期,岳飞便是凭借着手下的重甲步兵,依托沟堡垒密集阵型,多次击败金人王牌骑兵铁浮屠。

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重甲步兵行动迟缓,哪怕击败金军,也无法趁胜追击,扩大战果。

这导致没办法对金军造成致命的打击,使其伤筋动骨。

这也是为何,在岳飞、韩世忠等名将的指挥下,南宋初期明明打了不少胜仗,却一直处于守势的原因之一。

骑兵的重铠,反而是三类兵种中最轻的,只有44-52宋斤。

韩桢自然不想以重步兵为主,所以只定制了三百幅步卒重铠,剩下的都以轻步兵为主,保证军队的机动性。

说白了,两宋选择重步兵,那是因为骑兵太拉垮的无奈之举。

要知道,在宋初时可没有什么重步兵,因为北边的静塞铁骑够猛,能正面硬钢辽国王牌骑兵铁林军而不落下风。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错!

是汉骑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这句话说的便是静塞铁骑。

最辉煌的战绩,是以三千铁骑,重创辽国八万铁林军!

只是随着檀渊之盟的签订,宋辽议和之后,静塞铁骑这支源自唐朝藩镇后代的骑兵逐渐没落,宋朝的骑兵质量也一落千丈。

咣咣咣!

水锤砸在熟铁上,发出一阵阵沉重的声响。

比起传统作坊,水力作坊的优势在于流水线作业,以及日夜不停工。

只要小东河的河水还在流动,水锤便能一直挥舞。

两相叠加,效率自然要比传统作坊高出数倍。

巡视完一圈,韩桢满意地笑道:“不错,你等这段时日辛苦了,稍后可去县衙簿厅,每人支取五十贯赏钱!”

五十贯!

袁工匠几人顿时双眼一亮,连连作揖道谢。

这笔赏钱不可谓不丰厚,心头对韩桢充满了感激。

拍了拍袁工匠的肩膀,韩桢鼓励道:“好好干,若是能提前完成差事,还会有赏赐!”

还有赏赐?

袁工匠深吸了口气,神色郑重道:“县长宽心,我等必当全力而为。”

韩桢叮嘱道:“工要赶,但也需保证质量。”

“俺省的。”

袁工匠连忙点头。

又交代了几句后,韩桢出了作坊,骑上战马后,又赶往小王村。

一路疾驰着来到山寨前,只见寨墙上站着几名身背弓箭的乡勇,远远见到韩桢,立刻高喊道:“来者止步!”

还别说,颇有几分气势。

见韩桢并未停下,乡勇们立刻取下背上弓箭,拉弓搭箭。

“县长?”

待到走近之后,一名乡勇认出了他。

闻言,其他人立刻放下弓箭。

那乡勇唤人打开寨门后,神色忐忑道:“县长恕罪,方才隔的远,俺们没认出来。”

“无事,你等干得不错,往后就如这般。”

韩桢微微一笑,架马进了山寨。

负责乡勇的都头迎上前,鼓足勇气道:“县长,俺们何时才能去军营?”

前阵子应召了乡勇后,他们还为此开心了许久。

虽然只是乡勇,但往后却能直入军中。

结果昨日便得知扩军的消息,小王村不少人都被选上了,这让他们心头一阵失落。

韩桢晓得他们的心思,不由画饼道:“莫要急躁,你等先打好底子,趁着现在清闲,多识些字。到时入了军中,只需表现好,很快便能升迁。”

“俺晓得了!”

吃了韩桢画下的大饼,都头立刻露出笑容,整个人干劲十足。

青州军想要升迁,需得会识字算术,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如今,小王村的夜课,上的人也越来越多。以至于,小王村又延生出了两项新的产业。

黑板以及粉笔。

纸墨笔砚太贵,寻常村民负担不起。

但粉笔和小黑板就很便宜了,一文钱能买十几根粉笔,足够用好几天了。

有聪明的村民,花钱采购石灰窑的熟石灰,自己在家做粉笔,然后在集市上售卖。

黑板也很简单,会些木匠伙计的,都能做得出来。

而制作黑板,又需要生漆……

简简单单的两个小产业,却带动了一大批就业岗位。

小王村是韩桢的根据地,也是试验地。

小王村若能成功由小农经济逐渐转向商品经济,往后便也能在别的县镇套用。

……

不远处的小王村,数道滚滚黑烟直冲天际。

相比起工厂创造的利润,这些浓烟带来的些许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沿着黄土小道进了村子,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西北角落的一片巨大工棚。

这片工棚,便是韩桢的钱袋子,制盐厂。

猴子知晓他今日要来,早早便等在工坊门外。

“韩二哥!”

如今的猴子,身上多了一股沉稳的气息。

这其实很正常,有过管理数千人的经验后,心态上会渐渐发生变化。

翻身下马后,韩桢问道:“开工了么?”

“已经开工了!”

猴子点了点头,示意道:“韩二哥,俺领伱去看看。”

走进工棚之中,入眼便是四个阶梯状的大盐池。

每个盐池,都有三四十号工人操作。

最高的煮盐池将盐水煮开后,立刻有工人打开竹管,盐水自动灌入二号盐池。

一桶石灰乳被倒进盐水中,工人们拿着竹竿不断搅拌,使其迅速发生反应。

待到石灰乳沉淀之后,反应过的盐水,再次灌入三号盐池。

负责三号盐池的工人们,用风箱不断朝盐水中打入空气,进行二次反应。

再次沉淀后,盐水灌入四号盐池。

经过前三道工序,盐水中的水分蒸发了不少,随着盐水浓度提升,四号盐池不需加热,池子里便自动析出洁白的精盐。

工人用大木勺捞出来后,放在木框中晾晒,最后装袋。

整套制盐流程有条不紊,如同机械运转一般。

“韩二哥,这盐池太好用了,昨日俺让工人试着烧了一遍,半天便产出了上千斤精盐。”

猴子语气兴奋地继续说道:“俺学着石灰窑那边,把工人分成三班,日夜不停工。如此一来,一个月至少能产十五六万斤。”

眼下朱吉与谷菘打着赵霆和刘宓的名号,不断在外开拓渠道。

这些精盐产出之后,并不会堆积在小王村,而是立刻会被运送至各地。

换成黄灿灿的铜钱,以及粮食、粗盐、生铁、牛皮牛角、牛马驴骡等物资牲畜,再运送回临淄县。

如此一来,省去了大量的时间。

韩桢压低声音,正色道:“制盐厂的保密工作莫要落下了。”

“韩二哥,俺省的。”

猴子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俺准备设立巡逻队,日夜在厂中巡视,负责揪出心怀不轨之徒。”

“不错!”

韩桢微微一笑。

巡视完制盐厂,已时值正午,韩桢与猴子在厂里食堂对付了一口。

“猴子,制盐厂就交予你了,帮我好好盯着。”

“韩二哥放心!”

猴子心里明白,韩桢在历练自己。

只怕等待制盐厂稳定下来后,又会安排新的差事。

忽地,猴子似是想到了什么,说道:“对了,韩二哥,你先前说那甚么水泥,石灰窑那边好似烧出来了。”

“烧出来了?”

韩桢心下一喜。

他自己对烧制水泥也是一知半解,只知道要在石灰石中添加黏土和铁矿,但具体比例以及煅烧时的温度,就完全不知道了。

当时石灰窑增设窑口之后,他便单独留了一个窑,让工人们闲暇之余,试着烧制水泥。

谁若是能烧出来,便赏赐五十贯钱。

重赏之下,工人们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试试呗。

“我去看看!”

告别猴子,韩桢骑上马匆匆来到石灰窑。

见到他,石灰窑的管事立马迎上来,笑着唤道:“县长!”

他本就是小王村村民,也是最早一批招工的工人。

韩桢开门见山地问道:“听说有人烧出了水泥?”

“对!”

管事点了点头。

韩桢吩咐道:“去把他唤来。”

本章完

喜欢大宋泼皮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宋泼皮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