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宋泼皮 > 第185章 【二郎,你要不要去看大夫?】

大宋泼皮 第185章 【二郎,你要不要去看大夫?】

作者:很废很小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2:40:06 来源:书海阁

两人相交多年,韩桢很清楚刘勇的为人。

任职都头时,干过不少欺压百姓、敲诈勒索之事,为私盐贩子保驾护航,收取分红,那都是家常便饭。

作为一名胥吏,这也是他谋生,养活一家老小的唯一手段。

同时,刘勇心底还存着一些良知和底线,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会对孤寡老弱额外照顾一些。

人就是这样,拥有着两面性。

最难得的是,刘勇有自知自明。

当个一县县尉,便已经到顶了,再高的位置,没那个能力。

强行为之,反而是害了他。

念及此处,韩桢点头道:“既如此,你便留在临淄县罢!”

“嗯。”

刘勇笑着点点头。

转过头,韩桢看向常知县,吩咐道:“临走前我会给县衙库房留下五十万贯钱,这笔公款不用省,该囤粮囤粮,该修路修路。”

临淄县如今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加上连月大旱,粟米收成铁定会受到影响,到时别说收秋税了,官府说不定还要发放救灾粮,好让百姓熬过冬天。

但只要熬过了今年,明年便好了。

要知道,单单是这两个月,在韩桢与常知县的努力下,周边农村的百姓开垦出了数万亩荒田。

再加上小东河下游的千亩水田,不求明年风调雨顺,只要不遇到大灾,便能迎来一波大丰收。

闻言,常知县顿时大喜,抚须笑道:“县长当真是及时雨,周边村落的道路年久失修,如今天气干旱倒还好,可到了雨雪天气,便泥泞不堪,人畜皆难通行。有了这笔钱,吾便能广招民夫,以工代赈,一举两得。”

至于贪污……

如今,他早已经不屑于用这样的手段敛财了。

就在前几日,朱吉送来了八月的分红。

足足价值八万贯的白糖!

关键是,这笔分红拿的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何需再提心吊胆的去贪污呢。

韩桢点头道:“你看着办就行。”

常知县的能力毋庸置疑,处理民政是一把好手。

又聊了几句,交代了事宜后,韩桢起身离去。

临出大堂时,韩桢忽地顿住脚步,转身拍了拍常知县的肩膀,意味深长道:“高托山坚持不了多久,最多两个月,西军便会南下。”

说罢,韩桢大步出了县衙。

刘勇眨了眨眼睛,面色茫然,他不明白韩桢为何突然要说这样一番话。

但常知县却听出言外之意。

西军南下,往哪来?

自然是山东。

届时,韩桢势必会趁势起兵。

方才这番话是在提醒他,留给他思考的时间最多只有两个月,是去还是留?

……

……

相比起前段日子,小王村又有了些变化。

首先是多了数条宽大的水渠,将数百米外的河水,引到村子各处。

既方便灌溉农田,也方便了生活用水。

毕竟,整个村子只有三五口水井,而人口却暴增到了七八千人。

这么多人,水井自然不够用。

其次,便是集市更加繁闹了,商铺也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冒出。

细数之下,足有十八间。

而早晚摆摊的人,更是数不胜数,繁闹程度丝毫不输于县城中的东西市子。

数道滚滚浓烟,如同一条条黑龙,直冲天际。

田间随处可见辛勤劳作的农夫。

如今大旱,粟米每日都要浇水灌溉,否则就过上两个月,就真的颗粒无收了。

更何况,还要开垦荒田。

开垦的荒田,三年免税哩。

严格意义来说,小王村已经不能算做村,而是镇。

事实上,常知县也有此打算。

今日与韩桢闲聊时,便提出建议,将小王村设为镇,以镇辖村。

古时的县镇便是这么来的,比如某个县城遭了水灾,没法子住了,一众官吏便将县衙搬迁至下辖内某个人口密集的镇子上,然后进行上报。

时间一久,这个镇子也就变成了新的县城。

原本往上数几百年,临淄县还是整个山东的经济与政治中心呢。

结果,随着时间与政权的更迭变迁,没落成了青州境内一个不起眼的中县。

下午,是一天中集市最清闲的时刻,不少店铺都关了门。

位于集市位置最好的杂货铺子,同样大门紧闭。

只是若凑近些,隐隐能听到一声声小猫般的呢喃。

“你……伱这死鬼,到底……积攒了多少火气,怎地这般猴急。”

安娘伏在柜台上,额头上浸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韩桢一边推着磨,一边答道:“从去郡城,一直到今日。”

“你在郡城没找小娘子?”

安娘一愣,好奇地问道:“你那小嫂嫂也没帮你?”

“她倒是想,但没机会。”

韩桢将麻舒窈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闻言,安娘直笑的花枝乱颤。

啪!

韩桢抬手在丰润雪白上拍了一巴掌,顿时荡起一层层波纹。

安娘轻呼一声,转过头,那双桃花眼亦嗔亦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韩桢抱着磨盘,猛地加快磨豆浆的速度。

许久之后,杂货铺重归安静。

安娘趴在柜台上,微微喘息。

“过几日随我去益都罢。”

韩桢整理好衣裳,拿起一个陶罐,大口大口灌着凉茶,随后长出一口气。

舒坦!

去益都?

安娘面色犹豫,迟疑道:“若去了益都,村里的铺子怎么办?”

韩桢不由摇头失笑:“交予方三三就是,你若喜欢做生意,到了益都也能做。况且小豆子也不小了,到了该进学的年纪了。”

他当初开这些铺子,初衷是为了方便村民,压根就没想过赚钱。

在韩桢的认知里,整个临淄县和益都郡俱都是自己的家业,会在乎几间铺子的利益?

刘邦早年是个浪荡子,没有家业,时常遭父亲打骂。

后来建立大汉后,刘邦指着万里江山问父亲:父亲以前总说我是无赖,不如二哥会置办家业,而今我与二哥的家业孰大?

刘父羞愧的说,你的家业大。

从这件事就能看出来,家天下的思想,已经深深烙印在了每一个华夏人的心中。

“那好罢。”

安娘沉吟片刻,点头应下。

韩桢吩咐道:“今日你把事情交代一些,收拾收拾,明日便随我回益都。”

“好。”

安娘点了点头,无力的站起身。

看着缓缓流淌的豆浆,她先是白了一眼韩桢,随即想到了什么,面色担忧道:“二郎,奴家与闰娘服侍你也有段时间了,却迟迟没有动静……”

话没说完,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明确。

每次都毫无措施,这么久了,她和韩张氏的肚子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关键又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都没动静,况且她自己还有孩子,那么问题自然出在韩桢身上。

韩桢满不在意地摆摆手,笑打趣道:“怎么,你就这么想给小豆子添个弟弟妹妹?”

安娘在他腰间轻轻掐了一把:“你这死鬼,奴家和你说正事呢。”

韩桢安慰道:“放心,我的身子我自己清楚,好的很。”

这就是个几率问题,除开危险期之外,正常情况下,受孕的几率只有不到20%。

而他每次又都避开危险期……

主要是韩桢不想这么早就有孩子,一旦有了孩子,就需多分一份心。

孩子什么的,还是等稳定下来再说。

待到安娘整理好之后,韩桢这才打开杂货铺的大门。

半山腰的宅子里。

韩桢端坐在大厅首位,里长、朱正则、猴子、小虫以及一众书吏均都在场。

单是看阵仗,众人心头都知晓,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果不其然,只见韩桢缓缓开口道:“我与常知县商议过,准备将小王村升为镇市!”

在宋朝之前,是没有镇这个概念,只有郡县。

直到宋神宗时期,京畿周边商业过于发达,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镇市。

熙宁四年,宋神宗发布《天下州府县县地图》,这是一幅“镇”图,也是这一刻起,朝廷认可了镇市的存在。

当时,朝廷对镇市的定义是:其人虽不设郡县,但其所赋,则为镇,或受其管治。

代收赋税,帮忙管理下辖村落,这便是镇市的作用。

小王村不单单是人口多,最关键的是工商业发展迅猛。

众人心头一凛,目光期盼的看着韩桢。

由村升镇,说明他们很有可能也要往上升一升了。

环顾一圈,韩桢开始任命:“小虫任监镇,知全镇事,受知县节制。”

监镇,也就是镇市的一把手,这是一个很暧昧的职务。

是官,又不是官。

说它是官,是因为绝大多数监镇,都是由朝堂上被贬的文武官员担任。

说它不是,则是监镇之职不入流,未在九流之列。

哪怕是刘勇这个九流末位的县尉,都是正儿八经的流内官,可想而知监镇有多尴尬。

“多谢韩二哥!”

小虫却不在乎,满心欢喜的道谢。

韩桢继续任命道:“朱正则任押司,掌文书赋税。王里长任户司,掌婚嫁诉讼。其余人等为两司书吏,一应俸禄待遇,与县衙平齐。”

“多谢县长!”

众人双眼一亮,齐齐拱手道谢。

先前,他们只能算临时编外人员,俸禄很低,一个月三五百文而已,外加早晚两顿饭。

这个待遇,两个月前确实很不错。

可到了现在,就不够看了,因为小王村随便一个工厂的工人,月俸就有三百文钱,同样管饭。

如今总算熬出头,转正了。

要知道,现在县衙的胥吏可是今非昔比了,一个个俸禄丰厚,逢年过节还有各项福利,外加额外的效绩奖励。

不说多有钱,起码能把一家五口人养活的很好,隔三差五还能吃顿肉,喝顿酒。

“小事自行决断,大事上报县衙。”

韩桢顿了顿,继续说道:“这几日你们另寻一处地方,仿造县衙的布局盖房,作为今后的办公地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总是占用这处宅子,也不是办法,毕竟还有杨父等人居住。

况且也不方便,真正能用于办公的,也就只有一个大厅。

小虫点头道:“俺晓得了!”

交代完任命后,韩桢转头看向猴子,吩咐道:“给你七日时间,将制盐厂安排好,随后去益都寻我!”

“好!”

猴子心知又有重要的差事交予自己了,神色郑重的应下。

韩桢站起身,画了张大饼:“好好干,往后未必没有做官的机会!”

……

出了宅子,韩桢翻身骑上战马,一路出了村子。

他并未回县城,而是直奔松山岭。

再次来到松山岭,巨大的变化差点让韩桢没认出来。

只见山脚下,开垦出了无数荒田。

数条水渠,自山上而下,灌溉在新开垦的荒田之中。

此外,原本狭窄陡峭的山路,也被重新修缮,变得平稳宽厚。

韩桢刚刚翻身下马,就见一队巡逻的乡勇,快步朝着他走来。

这群乡勇手持哨棒,腰间挂着手刀,虽还是略显瘦弱,但精神头却很足。

犹记得当初刚刚打下松山岭时,山寨中的逃户简直比乞丐都不如,一个个瘦的皮包骨头。

经过两三个月的将养,简直就像换了一批人。

“你是何……县长?”

为首的队正下意识的大喝一声,待看清来人之后,立刻改口问候。

其余人纷纷抱拳行礼:“见过县长!”

韩桢笑问道:“马三狗可在村里?”

闻言,那队正答道:“近日闹猪患,村长带人进山猎杀野猪去了。”

这会儿野猪数量还是非常多的,一度成灾成患。

野猪能吃又能生,几头野猪,便能将上百亩田地祸害干净。

尤其是山寨中已经没地方开辟荒田了,于是山寨中的百姓,便将主意打到山脚下。

可山脚下没有山寨保护,自然会引来大批野猪。

抬头看了眼天色,韩桢摆摆手:“你们继续巡逻,我去山寨里等一会。”

“得令!”

队正应了一声,领着乡勇们继续在附近巡逻。

韩桢牵着马,缓缓朝着山寨走去,目光不断打量着四周。

三狗倒是有些能力,把寨子建设的不错。

进入山寨,韩桢轻车熟路地来到白虎堂。

迈步走进白虎堂,迎面便撞上张益。

“县长?”

张益先是一愣,随即面露惊喜。

“这是要去哪?”

韩桢微微一笑,上下打量了一眼张益。

这个曾经的说书先生,如今已没了那股市侩的气息,多了一丝干练。

张益答道:“寨中有老人去世,俺代马村长去吊唁一番。”

“既然有事,那你先去忙罢。”

“县长稍待,俺去去就来。”

张益拱了拱手,匆匆出了白虎堂。

本章完

喜欢大宋泼皮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宋泼皮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