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宋泼皮 > 第237章 【黑山贼精锐?】

大宋泼皮 第237章 【黑山贼精锐?】

作者:很废很小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2:40:06 来源:书海阁

韩桢问道:“后方可有援兵?”

探子如实答道:“并无援兵!”

闻言,韩桢双眼一亮,又问:“西军辎重多否,行军速度几何?”

“辎重车队约莫百辆,民夫三万人,并无爬犁等工具,因此行军缓慢,一日约莫三十里。”探子估算道。

“西军斥候范围几何?”

“五里!”

“再探再报!”

吩咐一句后,韩桢命人叫聂东、魏大等人唤来。

将西军之事说了一遍后,众人一个个双眼发亮,跃跃欲试。

刘锜迫不及待道:“县长,西军孤军深入,乃是天赐良机啊!末将可遣骑兵营,百里突袭!”

“刘营长不可冒进。”

聂东赶忙劝道:“西军有步人甲,有神臂弩,且应对骑兵极为熟练,若列成战阵,纵使能拿下,也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韩桢拍板道:“狮子搏兔有尽全力,再者这乃是我青州军首战,不但要拿下,还得打的漂亮。”

这段时日,青州的百姓以及官吏们,应当无比煎熬。

韩桢需要一场漂亮的首胜,安定民心。

其次,此前他们并未与西军交过手,对方到底有几斤几两,根本无从得知。

所以,出于上述两项思虑,韩桢选择更稳妥的方式。

取出舆图展开,聂东指着一处大山说道:“末将以为章丘山多水密,西军辎重粮草繁多,只能走官道。我等可轻装上路,先一步赶到胡山,以逸待劳,阻击西军!”

胡山位于章丘城外约三十里处,他们如今的位置,距离胡山不过六十里而已,完全能够抢在西军之前达到。

魏大盯着地图沉思良久,点头道:“末将附议。”

刘锜也赞同道:“此计可行,我军有爬犁在手,放弃辎重粮草,可日行八十里。胡山正好有大片平原山谷,可供骑兵冲锋。”

韩桢思量片刻,朗声道:“好,全军即刻出击!”

“得令!”

聂东等人面色兴奋,齐齐抱拳应道。

一时间,整支大军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战前准备。

每名士兵除军械、火器、医疗包之外,均只携带两日干粮,辅军与辎重粮草部队原地扎营。

负责运送辎重粮草的爬犁和牛马,则用来运送士兵。

兵贵神速!

一个时辰后,一万一千名步卒,外加四千五百重甲骑兵,直奔西军而去。

骑兵依旧是一人四马,急行军的同时,最大限度保存骑兵与战马的体力。

而步卒则乘坐爬犁,奔驰在雪地中。

如今,原本地面两尺厚的积雪,只余下薄薄的三五寸,但却被冻的无比坚硬,踩在上面咯吱咯吱作响。

这种雪地,正适合爬犁行进。

爬犁是个好东西,一经推出后,立刻便得到聂东等人的一致好评。

此刻,爬犁的用处再次彰显。

三匹驮马或两头牛,便能轻松拉动二十名士兵,且行进速度比平里日更快,更省力。

当然,大军并没有这么多牛马与爬犁,不过却难不倒韩桢。

步卒分成两拨,轮流换乘即可。

既保证了行军速度,又能节省士兵体力。

……

爬犁在雪上滑动,发出一阵阵悉悉索索的摩擦声。

寒风呼啸,但士兵内心却一片火热。

辛苦操练了这么久,终于到建功立业的时候了。

莫要以为,青州军只操练了三五个月,战力就不行。

事实上,古代士兵的操练强度,是与饮食直接挂钩的。

就以西军举例,每日七分饱,肉食油水几乎见不着,补充蛋白质全靠大豆与豆腐,这种情况下,一天能操练几个时辰?

操练强度几何?

反观青州军,一日三顿干饭,三日一顿肉食,并且不吃肉食的时候,饭菜中也会保证有一定的油水,以及大量豆腐。

每日操练足有五个时辰,且强度极高。

很简单的道理,吃不饱,哪来的力气操练?

能维持正常身体机能运转就不错了,还操练。

至于体能训练,就更别提了。

青州军这三五个月的操练效果,都能抵得上西军操练三五年了!

韩桢坐在爬犁上,与聂东等人商议阻击的具体细节。

斥候营的探子,每隔一个时辰,便会传递回西军的动向。

那支西军的一举一动,彻底暴露在了韩桢的眼中。

当初韩桢花费了大量精力,组建斥候营,甚至连前世当兵时的各种训练方法,都给整出来了。

聂东等人起初还不理解,在他们看来,斥候而已,凑合用就行,没必要投入这么多的精力。

然而经过上次讨伐张万仙,他们终于明白斥候营的重要性了。

在信息传递方式落后的时代,一支精锐的斥候营,能让敌军变成瞎子,同时让自己如同开了全图挂一般。

傍晚时分,韩桢率军成功先一步赶往胡山。

刚刚吩咐士兵扎营,便有斥候来报。

“报,西军距离我军二十里,于程家庄扎营。”

“再探再报!”韩桢说罢,带上聂东与魏大等人,开始紧锣密鼓的战前筹备。

……

……

夜晚。

熊熊篝火燃烧,驱散了一丝寒意。

在冰天雪地中赶路了一天,西军们身心俱疲,此刻缩在篝火前,脱下靴子,将冻僵的脚凑到篝火边。

一栋青砖红瓦的宅子里,刘光世端坐在大堂内,披着熊皮皮裘,正享用着肉粥。

三个火炉散发出阵阵热浪,屋外寒风呼啸,屋内却春暖如春。

刘家乃是党项蕃官,保安军刘氏。

虽祖上为党项人,但到了刘光世已经是第四代,彻底被汉化。

此刻哪怕行军打仗,都还用着金碗银筷,尽显奢华。

出身将门,刘光世以荫补入官,累升领防御使,郎延路兵马都监。

宣和三年,跟随父亲刘延庆镇压方腊起义,凭借战功升领耀州观察使、鄜延路兵马钤辖。

去岁征辽之际,升领奉**承宣使。

这个职务可不低,实打实的进入了高级武官的行列。

结果在突袭辽国南京城时,刘光世畏战违约,导致郭药师兵败,连带着导致北征失败。

宋徽宗大怒之下,将其贬官。

因此,这一次平定叛乱,刘光世格外重视,想尽一切办法捞军功,企图翻身。

攻打章丘,便是他从一众将领手中抢来的。

章丘城内驻扎的反贼只有两三千人,几乎是白捡的功劳,谁不想拿?

有镇压张迪之功打底,外加平定黑山贼等一系列军功,想来应该可以官复原职,说不得还能更进一步。

念及此处,刘光世心情不由好了些。

用完晚饭,交代了一番事宜后,他回到后宅里屋,美美的睡了一觉。

翌日。

在程家庄休整了一夜的西军再度启程出发。

今日天气不错,太阳高挂。

只是阳光照射在身上,却丝毫感觉不到暖意,寒风如同长了脚一般,直往铠甲的缝隙里钻。

赵葫紧了紧身上的衣袖,只觉得整个人快被冻僵了,有心想要生一堆篝火暖暖手脚,却又担心暴露自己。

就在他犹豫不定时,不远处传来一声提议:“葫芦,咱们点个火暖一暖罢。”

西军探子向来三人一组,如此即便一人遭遇不测,另外两人也能及时传回消息。

说话的人叫拓跋狗蛋,是党项人。

拓跋乃是党项大姓,姓拓跋的没有十万,也有八万。

比如刘光世的祖上也是姓拓跋,汉化之后,改姓为刘。

闻言,赵葫一阵意动,嘴上却推脱道:“生火的烟雾容易暴露。”

“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连个鬼影都没有,暴露个屁。”

另外一人搓着手,冻的直吸凉气。

拓拔狗蛋催促道:“就是,赶紧捡些柴火生火。”

赵葫嘟囔道:“若是都头怪罪,俺可不管。”

“若都头怪罪,俺一人担着,总行了罢?”另外一人不耐烦的说道。

“这可是你说的啊!”

赵葫心头一喜,屁颠屁颠的去捡柴火了。

他们所在的位置,位于一处小山的半山腰,此地视野开阔,加之今日天气晴朗,可俯视周围三五里的范围。

丛林中阳光照射不到,所以积雪很厚,一脚踩下去,直没大腿。

赵葫深一脚浅一脚的踩在雪地上,四下寻找枯枝。

冬日里不缺枯枝,掰下来就能烧。

不多时,赵葫便收集了一大捆。

“这些应当够烧两个时辰了。”

估摸着差不多了,赵葫转身准备回去。

就在他转身之时,脑后忽然传来一道劲风。

厚厚的积雪下,忽然窜出一道黑影,朝他扑去。

……

等了片刻,不见赵葫回来,拓拔狗蛋哈着白雾道:“这厮怎地还没回来,难不成掉坑里了?”

林中雪厚,且地势复杂,你压根不知道积雪下是土地还是坑洞。

“俺去看看。”

另外一名斥候说罢,沿着赵葫留下的脚印走进林中。

半盏茶后,拓拔狗蛋眉头不由微微皱起,心中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老五,老五?”

铮!

回应他的,是三声布帛撕裂声。

不好!

拓拔狗蛋面色一变,不待他反应,三根箭矢激射而来。

其中两根被胸甲挡住,第三根箭矢精准的射中喉咙,带起一喷血雾,透体而出。

砰!

拓拔狗蛋的尸体仰面躺下,发出沉闷的声响。

下一刻,三道身穿纯白披风的青州军斥候,从林中缓缓走出。

为首的一人沉声道:“老三回去禀报县长,老五与俺留守此地。”

“是!”

身后一人抱拳应道,很快便消失在密林之中。

下了山,斥候从藏匿处牵出马,骑上马一路奔驰回胡山。

“禀县长,西军外围探子已全部清理干净。”

“干得不错!”

韩桢微微一笑,转头吩咐道:“刘锜,率骑兵营埋伏于山谷外围两侧。”

“末将领命!”

刘锜神色兴奋的高声应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有聂东这些曾经的百战西军透底,外加这几日的观察,西军斥候的规律,已经彻底被他们摸清。

眼下这支西军,行军途中会设三道斥候。

每隔两里一设,最远一道距大军五里,潜藏于各方位的制高点,可观察十里范围内的动向。

斥候每三人一组,每隔三个时辰,就需向上一层传递消息。

也就是说,青州军在接下来两三个时辰内的大规模军队调动,对方完全不知晓。

目视刘锜离去的背影,魏大忍不住感叹道:“不曾想一个小小的斥候,竟有如此大用。”

闻言,韩桢笑而不语。

信息对于战争的重要性,早在楚汉相争时,兵仙韩信就已经给出过答案了。

世人皆知韩桢战无不胜,却很少知道,他战无不胜的法宝,就是对斥候的完美运用。

每一战之前,韩信都会派出大量斥候与密探,对敌军从上到下进行监视。

如何调兵,粮草辎重如何供应,士兵士气何如……等等,皆都了如指掌。

敌军在韩信面前,犹如脱光了衣服一般,没有丝毫秘密可言。

如此,方才能做到,战必胜,攻必克!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

时值下午,罗井策马狂奔而来。

“禀县长,西军已至八里外,傍晚之前便会赶到胡山。”

闻言,韩桢微微眯起眼睛,下令道:“全军备战!”

“得令!”

聂东与魏大抱拳应道,转身便开始最后的战前准备。

……

……

夕阳西斜。

刘光世骑在马上,面色凝重。

就在刚刚,斥候来报,设于最外围的斥候,并未按照约定时间来奏报。

若只是一个两个便也罢了,关键是章丘方向的五波探子,均都如此。

一旁的偏将王德提醒道:“都统,事出反常必有蹊跷,不可不防。”

此人乃良家子,自愿从军,报效国家。

起初任职于姚古部下,因作战彪悍,勇似夜叉,因此得了个王夜叉的诨号。

此前平定张迪时,为刘光世挡过流矢。

刘光世见他骠勇凶悍,又感念救命之恩,便将其招到自己手下,做了一名偏将。

“如今黑山贼主力被围困在历城与新市镇之中,章丘城内反贼不过三千之数,如何敢主动出击?”

副都统陈涣略微顿了顿,迟疑道:“会不会是遭了山中匪寇袭击?”

“山东多匪寇,倒是有这个可能。”

刘光世沉吟道:“派遣斥候去胡山探查一番,大军继续前进,待进了山谷,再寻地方扎营过夜。”

事实上,他不认为有什么蹊跷。

即便真有黑山贼埋伏,等于白给他送军功,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不多时,大军继续前行。

与此同时,一队斥候架马冲出大军,直奔前方的胡山而去。

若从上方看,胡山山脉类似一个喇叭。

朝着西军的一方,是喇叭口,宽而阔。

再往里,则慢慢收紧。

一万一千青州军步卒,此刻位于山谷腹部,摆出阵型。

刘锜率领的重甲骑兵,则埋伏在喇叭口的两侧山中。

哒哒哒!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疾驰而来。

罗井站在半山腰上,目视着十几名西军斥候,直奔山谷而去。

见状,一名斥候皱眉道:“营长,俺们不用拦截么?”

罗井反问道:“为何要拦?”

斥候答道:“大军于山谷列阵,若被西军斥候发现,西军逃走怎么办?”

闻言,罗井不由摇头失笑道:“且不说西军会不会逃,就算想逃,一万士卒,外加三万战俘民夫,能逃得了么?”

如今的罗井,经过战火的洗礼,已不在是曾经懵懂无知的农家小子。

总计四万人的大军,相距不过数里地,怎么逃?

军械粮草辎重都不要了,撒丫子就跑?

若真是如此,那不需步卒动手,只需刘营长率骑兵营追击,便可将四万人屠戮殆尽。

没了军械的步卒,在骑兵眼中,与羔羊无异。

可若是带上军械辎重,那就跑不快,一定会被追上。

双方大军相距二十里,彼此之间才有回旋的余地。

二十里内,避无可避!

“原道是这样啊。”

那斥候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

眨眼间,十几名西军斥候已纵马进入山谷。

进入山谷的瞬间,这些斥候瞳孔猛地一缩,齐齐愣住马缰,一个个面色惊恐。

只见山谷腹地,一万余玄甲军摆出战阵,严阵以待。

清一色的黑漆山纹甲,在夕阳的映照下,反射出摄人的寒光。

整齐的盾墙后方,一杆杆长枪斜指向天。

彪悍的气息扑面而来,让这些斥候呼吸一滞。

一杆大纛,矗立与军阵之中,玄色旗面上书一个硕大的韩字!

“快,回去禀报都统!”

短暂的失神过后,十几名斥候立刻调转马头,策马狂奔。

此时,刘光世率领大军距离山谷已经不足五里。

“急报!!!”

为首的斥候一边高声大吼,一边架马奔向中军。

急报?

刘光世心中一凛,沉声问道:“何事急报?”

斥候急忙禀报道:“禀都统,山谷中有一万反贼伏兵,列阵备战,疑似黑山贼精锐。”

刘光世先是一愣,旋即皱眉道:“黑山贼精锐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斥候如实答道:“这……卑下不知,这些反贼军械精良,气息骠勇,不似寻常反贼,实乃精锐!”

一万人,军械精良,气息骠勇?

这他娘的是反贼?

刘光世不由转过头,与王德等人对视一眼,面色茫然。

国内的反贼什么样,他们还能不清楚么?

那就是一群扛着朴刀与锄头的农民。

强如方腊,麾下也不过数千幅铁甲,余者皆是皮甲和竹甲。

然而,这斥候竟然用了精良二字形容。

陈涣忍不住问道:“有多精良?”

“万余人,皆着玄甲,比之俺西军只强不弱!”

回想起方才所见的那一幕,斥候眼中闪过一丝恐惧。

啊?

这下子,刘光世等人更懵了。

真他娘的见鬼了,这大宋还有比他们西军军械更精良的军队?

本章完

喜欢大宋泼皮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宋泼皮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