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宋泼皮 > 第246章 【舆论战】

大宋泼皮 第246章 【舆论战】

作者:很废很小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2:40:06 来源:书海阁

“梁方平跑了?”

韩桢神色怪异。

斥候点头道:“没错,据仇都头传回的消息,梁方平未战先逃,与辛兴宗率领一万步卒,外加三千骑兵连夜逃回禹城!”

老九撇嘴道:“竟被这厮歪打正着了。”

原本韩桢的计划,是拿下张俊后,分兵攻占禹城,这根钉子扎在西军后方,足以让杨惟忠寝食难安。

同时,还可袭扰西军后勤辎重部队。

加上于军镇守界首镇,阻断东平、袭庆两府入济南府的通道,南方的粮草也很难运过去。

没了粮草供应,西军自会崩溃。

结果,没成想梁方平这厮竟带兵跑回了禹城。

歪打正着,搅乱了他的战略意图。

“县长,虽战略意图被搅乱,但对我们而言,并非都是坏事。梁方平带走了一万步卒,以及仅有的三千骑兵,如今驻扎在历城的西军只有不到五万,以及**万战俘。”

张和眼中透着炽热的战意,语气自信道:“如今魏都统已经拿下章丘,只待整顿好西军战俘,便可集合兵力,南下历城与西军主力决战!”

闻言,韩桢陷入沉思。

其实在最初制定的计划中,他并不想过早的与西军主力决战。

双方实力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大规模军团正面交战,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拼的就是纪律性和士气。

哪怕有火器在手,想要吞下西军主力,韩桢也会付出惨重代价。

所以,最理想的情况,是尽可能拖延决战时间,利用西军粮草辎重补给为诱饵,迫使西军与自己打小规模遭遇战,尽可能的消灭西军有生力量。

有斥候营的优势,有重甲骑兵在手,又有火器这样的大杀器,小规模遭遇战,西军没有丝毫胜算。

待到西军兵力和士气消磨到一定程度后,再一鼓作气,拿着西军主力。

如此一来,能够最大程度的保存实力。

毕竟,赵宋立国已有一百六十余年,底蕴深厚,可不止这十万西军,宋徽宗要是真急眼了,顷刻间便能在全国各地凑出几十上百万的军队。

真到了那时候,即便打退了西军,手下也只剩三五千残兵,如何能挡住几十上百万的大军?

不过,战争就是这般波诡云谲,变幻莫测,哪里会按照最理想的情况进行。

若真是这样,那还打个甚么仗,双方将领直接在沙盘上互相推演,一决胜负就行了。

杨惟忠并非庸才,就算没有梁方平来这么一出,他也会意识到禹城的重要性,从而派兵驻防。

小武见他沉默不语,提醒道:“县长,若能将西军拉到小规模遭遇战中,自然是最好的。可是,黑山贼能否撑那么久,谁也说不准。一旦被西军拿下历城,立刻就能与禹城形成相望之势,届时战局就会陷入僵持。”

韩桢深吸了口气,点头道:“你说得对,此战不能拖!”

兵贵神速!

他们打的就是闪电战,核心就在于一个快字!

在赵宋这台国家机器彻底运转之前,一举奠定胜势。

否则一旦慢下来,陷入持久战,韩桢必输无疑。

因为持久战,比的就不仅仅只是军队战力了,而是战略纵深、人口总数、粮食产量、铁矿、煤矿等战略物资储备。

赵宋军队死一个士兵,立刻就能强征来十个,百个。

集青、淄二洲的物力人力,如何能耗得过整个赵宋?

辽国都被宋国耗死了,西夏也快了,更遑论只有两州之地的韩桢?

所以,韩桢一定要快。

在赵宋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击溃西军,拿下山东。

只要拿下山东,他才真正拥有与赵宋掰手腕的资本。

另外,造成了既定的事实,宋徽宗就算再愤怒,最终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届时,是谈是打,主动权都握在韩桢手中。

理清思绪后,韩桢下令道:“你等这几日加紧备战,另通知聂东,拿下张俊后,整编西军战俘,立刻南下与我汇合。”

张和问道:“新市镇中的黑山贼若不降怎么办?”

“无关紧要!”

韩桢摆摆手,冷声道:“待击退了西军,我有的是时间收拾他们!”

“得令!”

众人齐齐高呼。

……

……

却说梁方平连夜逃回禹城后,还没舒坦两日,传口谕的中贵人便来了,让他再呈一份战报,务必详实。

这让梁方平有些摸不着头脑,前几日不是才刚呈了捷报么?

一番打点过后,他这才从中贵人口中套出内情。

原道是有一小报刊登了西军大败的时闻,官家是来求证真伪的。

念及此处,梁方平心思急转。

接连两次大败,连王渊与刘光世这些将领都被俘了,瞒肯定是瞒不住。

但却又不能如实写,否则官家定会怪责。

思虑良久,梁方平玩了一出春秋笔法,将两次大败一笔带过,只是以受挫二字来形容,顺带将罪责推到杨惟忠身上。

同时,将战功夸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洋洋洒洒,足有上千字。

总结起来就几句话,西军确实受挫,但并非大败,都怪杨惟忠刚愎自用,好在他梁方平率兵驰援,及时止损。总体局势一片大好,历城马上就要攻下,突然冒出的青州军也不值一提,顷刻间便能镇压。

第二日,中贵人便带着这份战报匆匆赶回开封府。

当看到这封战报后,宋徽宗长舒了一口气,不由笑道:“爱卿说的对,这些个民间小报为了牟利,往往语不惊人死不休,夸大其词,信口开河。”

事实上,这段时间青州日报,每日都会刊登关于战事的时闻。

只不过李邦彦接到差事,对整个开封府卖报的小贩进行抓捕,因此东京城的百姓,包括宋徽宗在内,都被蒙在鼓里。

蔡攸也笑道:“商人逐利,本就无道义可言。”

“嗯!”

宋徽宗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而后转头看向李邦彦,问道:“李卿,打击小报之事办的如何了?”

李邦彦眼珠子一转,答道:“启禀陛下,已取得一些成效,目前东京城内已再无卖报的小贩,不过微臣得到消息,明面上没人贩报,但私下里却依旧在流通。”

自打得了这个差事后,他可没少捞钱。

短短几日时间,便已敛财数十万贯。

如此摇钱树,他怎会轻易放手。

宋徽宗神色满意,叮嘱道:“爱卿这段时日辛苦些,务必将小报一网打尽,彻底杜绝!”

“臣定当尽心!”

李邦彦高声应道。

宋徽宗挥挥手:“且退下罢。”

再过几日就是年节,每逢年节朝廷都会举行盛大的正旦大朝会,宋徽宗对此格外重视。

因为就在今年,他完成了先祖未完成的宏愿,开疆拓土,收复燕云之地。

他要在朝贺祭天之时,向上天表述自己的功绩。

宋徽宗不知道的是,随着邸报的宣传,西军接连两次大败,让各路州县人心惶惶。

虽然各路州县,也接到了朝廷下达杜绝小报的旨意,可哪里能杜绝的了。

哪怕明面上不能卖,私下里照样卖的欢。

韩桢的大名,也随着邸报的流传,渐渐被天下百姓所熟识。

并且,麻允迪受到苏昭德的启发,现学现用。

将一些神鬼志异,安在韩桢的身上,改编成一些小故事,刊登在邸报之上。

比如韩桢八岁那年,在山上放牛,结果遇到一个邋里邋遢的老道士。

那老道士看清韩桢面相后,纳头便拜,口说:“老道这一觉睡了百余年,没想到一睁眼,便撞见了真龙!”

这则小故事,放在后世,人们看了只会会心一笑。

可这会儿的百姓,却深信不疑。

而且,这故事编的还很鸡贼,故意没说老道的名号,偏偏又留下了线索。

一觉睡了百余年,又不修边幅,仔细想想,还能是谁嘛?

大名鼎鼎的睡仙,陈抟。

百姓有了参与感,对此更加深信不疑。

又说韩桢当年刺青之时,本想纹一头狼,结果纹完发现是一头斑斓猛虎。

韩桢大怒,准备暴打对方一顿,谁成想,那刺青的扎工却不慌不忙的说:两虎相遇,一飞冲天。

后来,韩桢一次前往山中,竟真的遇到了一头大虫,那大虫见到他,立刻跪地臣服,甘当坐骑。

类似这样的小故事,每日都会刊登一则。

百姓喜欢看这些,读书人则嗤之以鼻,他们更喜欢看邸报的时闻和文章版块。

尤其是文章版块,每日一期不同学派的文章,洛学、新学、蜀学换着来,一个比一个激进。

对于各地读书人的投稿,也是来者不拒,甭管多激进,你敢投,我就敢登。

最关键的是,还给稿费。

虽不多,但却让士子们心生好感。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青州日报凭借着低廉的价格,精美的版别,以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惊奇内容,成功从官报以及一众小报中杀出重围,脱颖而出,迅速抢占了三成的市场。

如今,青州日报的销量,每日高达四五万份。

千万别小瞧这四五万份,这会儿不同后世,一份邸报往往数十,甚至数百人传阅。

比如普通百姓,往往是几十号人,一人出一文钱,凑钱买一份小报,然后剩下的钱,请个读书人念给他们听。

一个几万人的县城,两三百份邸报就足以彻底覆盖了。

不好意思啊,今天我妹结婚,回来晚了。稍后还有一章!

本章完

喜欢大宋泼皮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宋泼皮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