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宋泼皮 > 第293章 【道观真没钱了啊!】

大宋泼皮 第293章 【道观真没钱了啊!】

作者:很废很小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2:40:06 来源:书海阁

“诸位说的都有道理,纸币需精美,最好一眼便能吸引人,制式要与交子区分开,尽可能的斩断与交子一切关联,以防商人抵触。同时,防伪也是重中之重,关于纸币的制作,便交给工科院。”

韩桢看向袁工匠,吩咐道:“袁院长,挑选一批匠人,严格保密。”

“微臣明白。”

袁工匠面色凝重道。

制造纸币之事可马虎不得,他不由打起十二分精神。

“至于如何商人引导,我有三条对策,其一舆论引导,进奏院配合宣传。其二,广陵等几处盐场,往后大宗交易一概只收纸币。”

韩桢话音刚落,就见刘宓担忧道:“县长,如此强硬做派,是否会引得一众盐商抵制?”

毕竟,盐乃是韩桢治下主要的创收来源,不能出岔子。

“刘尚书多虑了。”

不待韩桢回答,苏昭德便主动解释道:“那些盐商每月动辄购买数万斤精盐,大宗铜钱运输十分不方便,还需花高价雇佣镖局运送,防止强梁匪寇半途劫道,成本颇高。前阵子不少盐商来找过本官,希望商务院能发行盐票,方便他们采购。”

“所以,盐场推行纸币,那些盐商只会拍手称赞。”

闻言,刘宓轻笑道:“如此本官便放心了。”

韩桢继续说道:“第三,往后官员俸禄与分红,一律只发纸币。官员以身作则,士绅大户与百姓见了,自然也会纷纷效仿。”

“臣赞同!”

赵霆哪里会放过这个机会,第一个跳出来表忠心。

刘宓等人也不甘于后,纷纷开口附和。

韩桢目光又落在苏昭德身上,吩咐道:“苏院长,回头写一份折子呈上来,户部多多配合。”

“臣领命。”

刘宓二人齐齐应道。

赵霆趁势提议道:“县长,既然发行纸币,钱币是否也一齐发行?如今市面上铜钱繁多,大铁钱、小铁钱、各朝铜钱杂乱不堪,许多奸商以此坑蒙拐骗,糊弄百姓。”

毕竟纸币只是为了方便大额交易,而百姓家资少,日常交易还是以铜钱为主。

如今市面上的铜钱种类,不下十几种,甚至连汉朝的五铢钱都还有人在用。

“不妥!”

谢鼎出声反对。

苏昭德疑惑道:“为何?”

发行钱币,他也早有打算,准备过阵子上奏县长。

谢鼎正色道:“发行钱币本意是好的,惠及百姓,但眼下时机不对,原由与奢侈税大同小异。如今我等与赵宋商业互通,钱财自然也会在两地流通,纸币尚且无妨,因为有多少钱粮印多少纸币,不会伤及根本。但如果发行钱币,必然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届时只会为赵宋做嫁衣。”

纸币是无本买卖,只关乎信用。

如果赵宋商人也接受了纸币,那对韩桢来说,有益无害,如果他心黑一些,甚至能发动金融战,利用纸币收割赵宋。

纸么,想印多少印多少,规模化以后,成本只需几文,价值却高达成百上千贯。

但钱币不同,不管是铜还是铁,又或是其他贵金属,那都是实打实的钱。

而且,必然会引发劣币驱逐良币。

苏昭德恍然大悟,拱手道:“下官受教了。”

韩桢问道:“关于纸币的名称,你等可有建议?”

闻言,一众官员立刻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刘宓说:“不若就叫商卷,朗朗上口,又简单明了。”

王委中摇头否决:“不妥不妥,商卷太过市侩。”

苏昭德提议:“不若以圣贤之名,如何?”

谢鼎沉思片刻,抚须道:“《尚书·禹贡》曾言:海岱惟青州。青州乃上古九州之首,又是县长龙兴之地,本官以为,可取青字为钱。青钱,又通青币,乃隋唐春祭之献礼,寓意祥福。”

青钱?

众人咀嚼一番后,纷纷表示赞同。

韩桢也觉得不错,寓意好,且又朗朗上口,于是拍板道:“好,就叫青钱!”

袁工匠问道:“县长,青钱的面额该如何定?”

韩桢沉吟道:“面额暂时定为六种,千、百、五十、二十、十、五。每一种面额印制几何,由商务部调研后,再行决定。”

至于五贯以下,也就没必要用纸币了。

“臣明白了。”

袁工匠应道。

大事议完了,大殿中的气氛也变得松快了不少。

礼部侍郎王委中起身道:“此次锁厅试已结束,按照礼制,县长该设琼林宴款待登科补官才是。”

以前是草台班子,眼下正规了,该有的礼制不能缺。

韩桢点了点头,吩咐道:“琼林宴定在明日,一应礼制交由王侍郎承办。”

……

……

沂州。

沂蒙山脚下的万寿宫,响起一阵阵哭嚎。

一名身着紫色道袍的中年道士,此刻正苦苦哀求着面前的补官:“福生无量天尊,这位公差手下留情,观中数千亩田地已全部抵了税,贫道真的没钱了。”

道观外,矗立着百十名身着玄甲的青州军士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几十名道士一个个面色惊惧,双手抱头,跪在殿外的广场之上。

这些士兵神色冰冷,目光中透着杀意,令人望而生畏。

为首的押司却不管不顾,冷声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扣除八千五百六十六亩田地,你万寿宫还欠一万七千八百余贯的赋税。”

他对这些道士没甚好感,当初仗着赵宋皇帝崇信道教,在当地作威作福,视他们这些胥吏为牛马,呼来喝去,比之官员的谱儿都要大上几分。

如今韩县长对这些僧道下手,他自然拍手称快。

“恁多土地抵扣了,还欠一万七千八百贯?”

紫袍道人惊叫一声,愤恨道:“山中匪寇都没这般狠!”

“嗯?”

押司顿时双眼一亮,厉声道:“你方才说甚?”

“没没没。”

紫袍道人打了个哆嗦,谄媚的笑道:“贫道与郡城张家关系颇为亲厚,还望公差看在张主簿的面子上,高抬贵手。”

押司冷笑一声,不屑道:“张主簿?莫说只是一个主簿,便是知府来了,该补的税也一文不能少!”

“可观中真的没钱了。”紫袍道人哭嚎道。

指着殿中那些高达数丈的三清铜像,押司冷声道:“既然没钱,那就用这些铜像抵扣。”

“使不得,使不得啊!”

听到要用铜像抵扣,紫袍道人眼中闪过一丝慌乱,发出杀猪一般的嚎叫,上前扯住对方的衣袖。

挣脱对方的拉扯,押司狞笑道:“好声好气与伱说,却依旧冥顽不灵,那本押司也没法子了,只得唤外面的青州军将士,来亲自与你谈一谈了。”

话音刚落,紫袍道人顿时止住了嚎叫,眼中满是惊惧。

见状,押司轻笑一声,吩咐道:“来人啊,将万寿宫的所有铜像,全部拆解,运回府库!”

书吏们得了命令,立刻带领民夫开始拆解铜像。

眼见着数名民夫爬上道台,紫袍道人正要开口阻拦,却见押司目光冰冷的盯着自己。

又瞥了眼殿外的青州军,紫袍道人面色煞白,一句话也说不出。

就在这时,一名民夫高呼道:“李押司,这铜像好似是陶的,只刷上了一层铜漆。”

“假的?”

李押司看了眼紫袍道人,冷笑道:“给俺砸开!”

闻言,几名民夫立刻扬起大锤,朝着铜像的脑袋砸去。

啪!

铜像的脑袋竟如陶器一般,轰然碎裂。

紧接着,无数铜钱哗啦一声,从神像内部倾泄而出。

“完了,全完了。”

看着散落满地的铜钱,紫袍道人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失魂落魄的喃喃自语。

“哈哈哈!”

李押司仰天大笑:“俺就说你万寿宫放了这么些年的印子钱,怎会就这么点,原道是全藏在了神像里。继续砸,所有神像全砸开,一个不漏!”

只是目测一番,他便算出这一个神像之内,起码藏着数千贯。

而万寿宫大大小小的神像,足有几十个。

如此功绩,足以让他的当月考核上,得一个上甲!

补官想为官,除了参加锁厅试之外,还有一个途径,那就是凭功绩升迁。

这是为了照顾三班胥吏以及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书吏。

毕竟绝大多数三班胥吏,只是认得些字,时政策论一窍不通,根本没法参加锁厅试,这对他们来说不公平。

于是,韩桢与一众官员商议后,决定再额外增添一条上升通道。

若有补官能得到三次上甲的考核评级,便可晋升为官员。

当然了,上甲极其难得。

另外,为了避免补官贿赂上官,求得上甲的评级,韩桢采用了追责制。

给出上甲的原因,官员要详细记录在册,呈交督察处查验备份。

一旦补官犯事,督察处便会凭借这份记录,追责官员。

如此一来,官员们便多了一层顾虑。

一车车铜钱,从万寿宫被拉出,运往十几里外的县城。

李押司居高临下的看着紫袍道人,高声道:“县长令,往后僧道不再免除赋税,严禁放印子钱,同时香火钱交十抽八的税。所有宗教,归属宗教事务院管理。违法者,一律严惩!”

说罢,他挥了挥宽袍,心满意足的出了万寿宫大殿。

……

这番整顿僧道,一共回收了三十余万亩田地,以及上百万贯的钱财。

此外,还捣毁了三十多个淫祠,以及五处摩尼教窝点。

这些钱财和田地,韩桢让各地府县存留,用以安置下山的逃户。

配合刘锜清剿匪寇,以及各郡县扫黑除恶行动,整个山东之地,将会焕然一新。

不说夜不闭户,但治安要比先前好上无数倍,起码百姓走在官道上,不用时时担心被强梁匪寇劫道。

本章完

喜欢大宋泼皮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宋泼皮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