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宋泼皮 > 第329章 【有货么?】

大宋泼皮 第329章 【有货么?】

作者:很废很小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2:40:06 来源:书海阁

东京城。

西大街的一处胡同巷子中。

一只瘦弱的野狗在巷子口徘徊,企图寻找一切能吃的食物。

忽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受到惊吓的野狗,立刻机警的跑开。

一名仆役打扮的人,快步走进巷子。

沿着巷子走了十多步,来到一间门前,仆役神色警惕的四下看了看,见左右无人,这才伸手在门上敲了敲。

两长两短的敲门声后,木门被从内打开。

开门的是个小厮打扮的少年郎,模样机灵。

仆役压低声音问道:“今日可有货?”

“有!”

少年郎点点头:“昨日傍晚刚到的,保新保真!”

闻言,那仆役双眼一亮,赶忙催促道:“快,给俺来三……五份!”

说着,仆役从怀中掏出五十文钱递过去。

接过铜钱,少年郎迅速数了数,而后从褡裢中取出一沓厚厚的报纸递过去。

只见报纸封面上,赫然印着四个大字。

青州日报!

仆役接过后,立刻藏进怀中,匆匆离去。

不多时,敲门声再度响起。

“可有货?”

“有!”

“俺要二十份!”

“……”

……

却说那仆役出了胡同后,直奔对街的一间茶肆而去。

上了二楼,推门走进包间,还不待他落座,便有两人焦急的问道:“怎样,可买到了?”

这二人身穿绫罗绸缎,富贵打扮,一看便知非富即贵。

“阿郎,买到了。”

那仆役点点头,反身关上门后,来到桌前坐下,这才从怀中一沓纸。

见到报纸,两人双眼一亮,立刻伸手夺过一份,一边品着茶,一边优哉游哉的品阅。

年初时,宋徽宗便下令禁绝小报。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看惯了小报的人,忽然让他不看了,哪里能忍得住么。

贫苦百姓本身就逛不起瓦市子,更别提青楼、赌坊这等销金窟了,凑钱买一份小报,已是他们一天中难得的娱乐活动,也是他们接触外界信息的唯一渠道。

至于商人和读书人,那就更离不开了。

寻常百姓看小报,可能只图一乐,但商人却能在蛛丝马迹中,寻得一丝商机。

读书人原本看小报只是消磨时光,可自打青州日报横空出世后,便成为赵宋读书人必不可少的日常了。

只因青州日报特意开辟了一个专栏,刊登各个学派的文章。

不管你是秀才也好,大儒也罢,只要文章有新意,够尖锐,便有机会刊登,一旦成功刊登,还会有一笔稿费。

这等于是给了五湖四海的读书人,一个隔空交流的平台。

此专栏一出,立刻让天下读书人炸开了锅。

一时间,各地投稿无数。

有些人想借此扬名立万,有些则单纯是为了反驳上一篇文章。

为此,进奏院特意成立了一个审稿部,专门审核从各路州县投来的文章。

有时审稿部拿不定主意,还会去寻谢鼎、徐存、刘勉之等大儒过目。

本来,各地小报繁多,仅是东京城中便有二三十类小报。

算上其他州府的小报,不下百余。

但如今,这些小报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了,彻底被青州日报抢占了市场。

没法子啊,青州日报质量好,版面精美,内容也更加丰富。

花同样的钱,为啥要买其他小报?

除此之外,宋徽宗下旨禁绝小报,反倒间接帮了青州日报。

小报被打击后,销量大不如前,加上市场份额被青州日报挤占,不少小报纷纷倒闭。

本身小报就是朝中重臣搞出来赚钱的工具而已,如今赚不到钱了,自然也就停了,转头去搞其他赚钱的买卖。

而青州日报呢,则有韩桢雄厚的财力支撑,赚不赚钱根本无所谓,前半年每个月亏损都在上万贯。

此消彼长之下,导致赵宋的小报市场,几乎被青州日报垄断。

抢占了市场后,麻允迪开始想办法赚钱了。

首先是涨价,由最初的七文钱,涨到了十文钱。

同时,广告费也上涨了三成。

如今,进奏院从原先的每月亏损上万贯,变成了盈利数万贯。

……

包间中的两人,其中一人名唤吕大甫,乃是东京城内有名的富商,经营皮草和东珠生意。

手上三支商队,每年往返辽国两次,获利不下百万贯。

只是自打前两年,金人大举攻辽后,生意就不行了,一落千丈。

虽说年初时,商贸恢复了一阵子,可随着金人悍然出兵,攻下应、蔚二州,宋金的关系变得无比紧张,商道自然也就断了。

而且,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宋金两国必有一战,局势只会越来越恶劣。

因此,吕大甫已经在琢磨着换个行当了。

只是隔行如隔山,况且贸然经营其他行当,必定会触及其他人的利益,所以吕大甫很是谨慎。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今这个世道,哪个大商人没点背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保不齐就是朝堂上某个相公的白手套。

将青州日报摊开,吕大甫目光最先落在广告栏上。

【南山居玉坊】

硕大醒目的店名之下,是一篇软文。

店铺历史有多悠久,匠人技艺有多高超,玉石选材有多精美……

“啧!”

吕大甫啧啧称奇道:“南山居真是大手笔啊,连续刊登了八期招幌,花费怕是不下五万贯。”

随着青州日报的名气愈来愈大,广告费也随之水涨船高。

广告费根据版面大小收费,一千贯打底,最高五千贯。

闻言,坐在对面的富商笑道:“这钱花的值啊,连续八期招幌,整个赵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此人名唤严玉财,主营药材生意,利润虽不如皮草、东珠那般大,但摊子却铺的极大,整个京畿路,包括京东、京西的医馆,都由他供货,薄利多销。

端起茶水抿了一口,严玉财继续翻看着时闻版面,同时口中说道:“这韩贼倒是有趣,搞出个甚么高速公路,据说一旦建成后,百里路马车半日便可抵达,也不知是真是假。”

如今这个世道,马车一日走五十里,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一日百里,足足提升了一倍。

吕大甫说道:“或许有夸大,但应当比之官道更为快捷,否则岂不糟蹋了高速二字。”

“吕兄言之有理。”

严玉财赞同的点了点头,旋即深吸了口气:“海错真有壮阳之效?”

吕大甫摇头失笑:“这……俺倒是不晓得。”

忽地,他面色一滞,脑中迅速闪过几个信息。

即墨、胶州湾、高速公路、海错……

将这些信息组合在一起,吕大甫顿时明白了韩桢的意图,以及新的商机。

海错生意!

青州日报的杂谈专栏,向来是山东之地的风向标。

至于能不能看懂,就全靠个人领悟了。

比如前阵子的开海以及重建胶州湾,便衍生出了一大堆商机。

开海要重建码头,要造商船、货船,需要大量的木材。

这个时候,运一批质量上乘的木材前往即墨,绝对可以大赚一笔。

木材,还只是众多商机中的一项。

可惜当他得知的时候,已经晚了一步,山东富商们已经将即墨县能做的买卖,全给抢占了。

眼下,青州日报突然开始吹嘘起了海错,甚至就连华佗、孙思邈的后人都搬出来,实际上就是在透露一个讯息。

海错生意要兴起了。

以如今青州日报的销量,用不了多久,整个大宋的人都会知道,海错味道鲜美,且具有壮阳驻颜的功效。

甭管是不是真的,只要摊上壮阳这两个字,大把人抢着买。

三人成虎,等过几年时间,只要一提到壮阳,人们便会本能的想到海错。

这,就是舆论宣传的威力。

联想到方才的高速公路,吕大甫在心中默默计算。

高速公路,显然不会只修这么一段。

往后等益都到历城也修通了后,按照一日百里的速度,莱州湾产出的海错,只需两日便可送达历城,再经济水乘坐直达开封府,最多只需五日时间。

五日时间,若全程用海水养着,大概率不会死。

一旦活着达到东京城,海错的价格,立刻就能翻上十倍。

最关键的是,海错生意目前基本没人做,完全是一片空白的市场,且不用担心会得罪谁。

念及此处,吕大甫起身道:“严兄且坐,俺忽然想起家中还有要事。”

“嗯?”

严玉财一愣。

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了,似笑非笑道:“吕兄莫不是发现了甚么财路?”

见小心思被戳破,吕大甫打了个哈哈:“严兄想多了。”

一路出了茶肆,严玉财回到家中,准备一番后,立刻赶忙外城的济水渡口,乘船前往山东。

对商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慢慢悠悠,怕是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就在吕大甫动身前往山东之时,山东本地的不少富商,已经赶往各处海港,提前布局,与当地渔民洽谈收购价格。

现在不下手,更待何时?

等到高速公路修好时,再去洽谈已经晚喽。

最开心的当属渔民们,原本无人问津的海错,忽然就变成了香饽饽。

这边刚来了一拨商人,说五文钱一斤采购,下一拨商人就说七文收。

本章完

喜欢大宋泼皮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宋泼皮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