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宋泼皮 > 第331章 【辽国灭亡】

大宋泼皮 第331章 【辽国灭亡】

作者:很废很小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2:40:06 来源:书海阁

不得不说,赵宋真他娘的有钱啊。

玻璃制品以及白糖,一批批运往赵宋各地,刚运到,就被当地富商与士绅大户们哄抢一空。

对官方贸易商队来说,整个赵宋就像一个无底洞,好似永远填不满。

甚至有富商口出豪言:如此品质的琉璃器和白糖,有多少要多少,别怕俺没钱,就怕你没货!

不过猴子倒也没真信,采取了饥饿营销的模式。

某一地供一次货后,便停上一段时间,等到富商们多次催促后,才不紧不慢地继续供货。

否则的话,今年贸易商队的利润怕是会过亿。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琉璃器和白糖在短时间内膨胀。

但即便如此,也持续不了多久。

明年陆贸的利润,高不到哪去,能维持八千万贯就已经很不错了。

最多三五年,赵宋的市场就会彻底饱和,琉璃器和白糖的价格也会一落千丈。

毕竟,这玩意儿是奢侈品,而赵宋的财产都被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绝大多数百姓,是消费不起这两样东西的。

有钱人拢共就那么些,富商就算再喜欢,一个人买个十来件,也就顶天了。

不过韩桢倒也不担心,毕竟海贸才是主战场,那里有五十多棵韭菜,等着自己收割。

等明年海贸商队正式起航后,陆贸的地位就会一落千丈。

“商股多寡诸位心里都有数,我就不再多言了。”

在韩桢的示意下,杨树领着补官们开始发钱。

赵宋那边年终发钱,极为麻烦,官员需雇佣牛车,一车车往家中拉。

不但不方便,对官员来说,还很不雅观。

毕竟都是读书人,讲究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钱财乃身外之物。

现在这一车车的往家中拉阿堵物,面子上着实有些过不去。

韩桢这边就好了不少,发的都是青钱。

每人一个红包,红包上还有一句用梅花小楷写上的诗词,既轻便又雅致。

四千多万贯,两千多名官员分。

如主簿、县丞这类七品以下的小官,只有两三千贯。

算上俸禄,还真不如赵宋那边的多。

而像谢鼎、赵霆这类三品高官,拿到手的就多了,足有数万贯。

想多拿分红?

行啊,努力当差,干出政绩,争取早日升官。

这笔钱自打商务院定下商股后,比例就是固定的了,辞官或罢官后,手上的商股会被收回。

因为本就是给官员的一项福利,不是官员,自然也就没了分红。

一时间,整个大殿内的气氛极为热闹。

拿到红包的官员,一个个喜气洋洋,笑吟吟的互道恭喜。

有了这笔分红,足以让他们过上一个肥年了。

作为旅长,正六品的武官,韩世忠也收到了一份红包,他想拆开看一看,但又觉得不好意思。

左右看了看,却见刘锜已经拆开了红包,从中抽出一沓千贯大钞,在手中清点。

“一万三千六百贯,县长大手笔啊。”

数完钱,刘锜喜滋滋的收入袖兜中,而后问道:“你们的是多少?”

“下官还没看。”

韩世忠有些心痒。

而一旁的吴玠则不管那么多,见刘锜都拆了,他也忍不住拆开了红包。

数了数后,面色惊喜道:“竟有八千三百多贯。”

他在赵宋军中打熬了这么些年,只混了个不入流的忠训郎,一年到头,落在手中的钱还不足百贯。

韩世忠比他好上一些,虽然生擒方腊的功劳被辛兴宗抢了去,但有杨惟忠仗义执言,宋徽宗还是赏了他一个从八品的秉义郎。

可赵宋武官地位低下,待遇与文官天差地别,尤其是他这样的低阶武官,也就比吴玠多个百来贯。

一时间,吴玠与韩世忠二人心头感动。

钱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了尊重。

甭管是不是降将,也甭管是不是武官,统统一视同仁。

李南嘉和匡子新还是第一次参加朝会,有些不适应。

她对钱倒是不在意,当惯了匪寇,对金钱没甚么概念,好日子过得,粗茶淡饭也过得,因此拿了红包后便塞入怀中。

倒是一旁的匡子新,眼中带着兴奋之色。

感受着红包的厚度,他心里琢磨着,是时候该娶妻生子了。

一则是他年纪也不小了,二则是怕耽误自家四姐儿。

毕竟他不成家,四姐儿也没法嫁给九哥。

待分红发完,韩桢单手虚压。

见状,大殿内的文武官员立刻闭上嘴。

韩桢朗声道:“过两日就是年节,照例休沐七日,各部各院自行安排值差的官员和补官。军部与内阁一众官员留下,其余人散了罢。”

“臣告退!”

闻言,一众文官纷纷起身,躬身一礼后,迈步走出大殿。

很快,大殿内就只剩下赵霆、史文辉,以及军部下辖的一众武官。

聂东等人收敛起笑意,面色凝重的看向韩桢。

韩桢缓缓开口道:“天祚帝耶律延禧十五日前于应州新城外六十里被俘,如今正在被押解去会宁府的路上。耶律大石率领二百残部,逃亡西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尽管他们心里已经隐隐有了猜测,但此刻听到韩桢亲口说出这个消息,还是忍不住一阵恍惚。

耶律延禧被俘,意味着盘恒在北方二百一十余年的辽国,彻底灭亡!

至此,世上再无辽国。

后世的史书上,对此事可能仅仅只有寥寥几个字描述。

【保大四年,天祚帝被俘,辽国亡。】

但对于赵霆等人来说,一个庞大的王朝灭亡,所带来的冲击和震撼,实在太大了。

旁的不说,就说军部的一众武将,几乎所有人年少之时,都将北伐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视为毕生所愿。

尤其是韩世忠与吴玠,亲身参与过两次北伐。

那两次惨败,让他们刻骨铭心,暗暗发誓,一定会一雪前耻。

而现在,昔日的强敌忽然就没了,彷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在心头萦绕。

短暂的失神后,聂东出声道:“天祚帝被俘,金人南下的脚步恐会提前。”

刘锜点头附和道:“确实如此,我等该早做准备,提前备战。”

“金人要打,但赵宋也不得不防。”

韩桢顿了顿,继续分析道:“大名、应天、兴仁三府囤积了十五万宋兵,至少要留下三万兵力驻守边关,方能保证后方安全。也就是说,我们狙击金人南下的兵力,只有三万余,算上辅军也不过才四万。”

出兵伐金,是一早就定下的战略。

其一是唇亡齿寒,防止金人灭宋后,转头集结兵力,将山东拿下。

所以,必须在金人兵分两路时,断其一臂。

一旦打退自燕云而下的金兵,攻守便会瞬间易行,韩桢将手握这场乱战的主动权。

是进是退,全在他一念之间。

其二,则是掌握大义,为东进京畿造势。

其三,挟大败金兵的威势,东进之路会更加顺利。

韩桢高呼一声:“来人,上舆图!”

下一刻,两名补官抬着一扇巨大的屏风迈入大殿。

屏风之上,印着一副北地舆图。

韩桢对情报极为重视,这副舆图是斥候营的斥候们,近一年的成果。

大至山川河流,小至村庄池塘,都标注的一清二楚。

甚至,在军营的白虎堂中,还有一个巨大的立体沙盘。

韩世忠上前一步,抱拳道:“县长,金人骑兵强悍,且数量众多,铁浮屠、拐子马不下三万。我青州军虽也有骑兵,但数量处于劣势,因此阻击地点一定不能放在山东周边,否则金人必定会派遣骑兵,袭扰山东诸州,致使后院失火。”

“因此,末将认为,战场当选在塘泺防线,即便没有挡住金人,山东也有足够的时间应对。”

塘泺防线,又称水长城,乃是赵宋在河北之地的最后一道防线。

因失去燕云十六州,赵宋面对辽国,几乎无天险可守。

尤其是高梁河车神连续两次北伐失败,让赵宋朝野人心惶惶。

大臣何承矩上疏,提议在保定等地,修建水网。

所谓塘泺,是由沟渠、河泊、水泽、水田等所构成的一种水网的总称。

最终耗时三十年,修建了这条水长城。

整个塘泺防线西起西塘北京,东至泥沽海口津军粮城泥沽村,绵亘七座军州。沿途汇集了河流19条,淀泊30个,其全线分为了8个区段,设置堡垒26座。

该防线深不可度马,浅不可载舟,能够有效限制契丹骑兵南下。

韩世忠将战场选在此地,能最大限度的抑制金人骑兵,同时将野战炮的阵地战威力,发挥到极致。

“末将附议!”

“末将附议!”

聂东、刘锜等人纷纷表示赞同。

事实上,这段时日一众将领可没闲着,经常在沙盘上推演战局。

将战场选在塘泺防线,是他们共同商议的结果。

看着舆图,史文辉皱眉道:“若是选在此地,地形确实对我等有利,可弊端在于后勤补给将会被拉长,足有四五百里之遥。如此长的补给线,一则糜费过多,二则金人定然会派遣小股骑兵袭扰。”

四五百里的路程,运送十车粮草,路上最起码要损耗五车。

还得时刻防备金人骑兵突袭。

“补给之事不必担心。”

韩桢语气中透着自信,目光落在匡子新与李南嘉身上。

本章完

喜欢大宋泼皮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宋泼皮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