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宋泼皮 > 第404章 【定国号!】

大宋泼皮 第404章 【定国号!】

作者:很废很小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2:40:06 来源:书海阁

封赏结束,便来到议事环节。

新晋太宰谢鼎上前一步,朗声道:“陛下,而今前线战事稍定,登基大典之事是否该提上日程了。”

“可。”

韩桢点点头,吩咐道:“监天司挑选一个好日子,礼部负责筹办。”

“臣领命。”

吴敏躬身应道。

登基大典仪式繁琐复杂,至少要筹备一个多月,且还需提前通知金国、西夏、赵宋、大理、交趾、高丽、倭国等一众番邦,邀请这些番邦邻国来参加登基大典。

来不来是一回事,请是一定要请。

事关正统,马虎不得。

谢鼎继续说道:“定都之事……”

“暂定汴京!”

关于都城,韩桢早就想好了,那就是燕京!

北方汉人离开中原王朝的影响太久,定都燕京,能让北方的汉人重回汉家怀抱。

但现在的问题是,如今的燕京太过贫瘠,人口匮乏,水网稀疏,只能依托海运。

想要定都燕京,最起码要十几二十年之后。

所以,目前只能暂且定都汴京。

而长安和洛阳,则不在他的考虑范畴。

如今已不是唐时了,随着时代的变迁,长安、洛阳周围水系,不足以支撑这两地作为国都了。

这时,赵霆出声道:“人有姓,然国有号,臣请陛下定国号,如此治下百姓方能归心。”

“臣请陛下定国号!”

一众朝臣高声应道。

国号之事,重于登基大典。

历代开国君主定国号,基本都遵循一个规律,即龙兴起家之地。

刘邦、曹操、司马炎、杨坚、李渊、赵匡胤皆都是如此。

刘邦称帝前是汉王,曹操是魏王,杨坚是隋国公,李渊受封唐国公,赵匡胤则是归德军节度使,而归德军又称宋州。

就算是辽国,也是取辽水之名。

当然,也有另类的开国皇帝。

比如南陈的开国皇帝陈霸先,便是以自己的姓氏为国号。

赵宋是个分水岭,宋以后的王朝,国号便与封地、龙兴之地无关了。

韩桢沉吟道:“我自青州临淄起事,打算定国号为齐,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臣等并无意见。”

谢鼎等人自然没有意见,定国号为齐,也算是遵循了先例。

“不妥!”

就在这时,大殿中传来一声反对声。

在一众附和声中,显得格外刺耳。

一众文武官员循声看去,发现反对之人,正是黄裳。

黄裳却不紧不慢地解释道:“赵宋乃是火德,然齐字属金。陛下揭竿而起,以有道伐无道,本应水德立国,所以微臣认为,定国号为齐不妥。”

闻言,一众朝臣面色各异。

这个时代,五行始终说极为盛行。

不少文人都是五行始终说的忠实拥趸。

刘宓思索了片刻,赞同道:“陛下,臣以为黄院长所言不虚。”

“臣附议。”

赵鼎出声附和:“陛下可以本姓为国号,韩字属水,对应水德。”

有人赞同,自然有人反对。

陈东冷笑一声,语气讥讽道:“一派胡言,若这般说,辽国也是以火德建国,金国属金,为何能逆伐灭辽?西夏为金德,这些年也没被火德赵宋覆灭,反而赵宋岌岌可危。五行始终说,简直荒谬至极。”

有人怒斥道:“五行始终乃天道轮回,岂容你这黄口小儿污蔑。辽国与金国乃蛮夷也,哪里懂得五行始终。”

陈东反驳道:“既如此,秦为水德,那为何汉高祖定国运为火德?”

“哼,不学无术。汉高祖不承秦朝,而认楚怀王,因此定为火德,至汉武帝时,才改为土德。”

“既是国运,又如何能随意更改?”

眼见一帮朝臣吵得不可开交,韩桢朗声道:“肃静!”

话音落下,一众朝臣顿时偃旗息鼓,闭口不言。

韩桢不容质疑道:“朕定国号为齐,不必争执了!”

真让这帮朝臣吵下去,恐怕到明年都没有个结果。

官家都发话了,黄裳等人自然也就没有争执的必要了。

谢鼎又问:“敢问陛下建元年号是何?”

韩桢说道:“朕不打算用建元年号,改用黄帝历。”

年号几年一换,百姓哪里记得清,有些偏远地区,甚至连当今皇帝是谁都不知道。

甚至还时常闹出两百多岁老人的乌龙事件。

黄帝历则方便太多了,百姓不用记恁多年号,只记黄帝历便可。

“陛下英明!”

陈东第一个跳出来。

此举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有百利而无一害,他自然举双手双脚赞成。

赵霆微微皱起眉头,警惕的看了一眼陈东。

难怪此子能平步青云,拍马屁的本事,竟如此娴熟。

看来,此子是个劲敌!

“陛下英明!”

谢鼎等人齐声高呼。

韩桢继续说道:“此外,废除国讳,韩桢这个名字,我叫得,天下百姓亦叫得!不止本朝,前朝一切避讳,尽皆废除恢复。此事连同国号、年号,由内阁拟旨,昭告天下,进奏院配合宣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国讳这东西,就该扫进垃圾堆了。

除了给百姓和读书人制造麻烦之外,一点屁用都没有。

好好的老虎,改叫大虫。

无数百姓被迫改名,甚至改姓。

连带着诗词古籍,也得一齐改。

参加科举之时,更是小心翼翼,生怕犯了避讳,写了不该写的字,导致名落孙山。

“陛下英明!”

一时间,所有朝臣纷纷跪地,行大礼叩拜。

只因他们也都苦国讳久矣。

举个例子,大臣在进言上奏之时,每个字都要斟酌,因为不能犯了避讳。

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儿,有时候一字之差,传达的意思很可能就截然不同。

刘锜挑了挑眉,满脸敬佩道:“到底是官家,这份心胸和气魄,俺佩服的紧。”

“确实。”

韩世忠点头附和。

制定好国号这些后,接下来该商议内政了。

刘昌唱喏道:“各部院有事进奏,无事禁声。”

“臣,有本要奏!”

话音刚落,徐存便站了出来。

韩桢问道:“何事?”

徐存问道:“陛下,国子监受教育院统辖,该如何处置?”

韩桢心中早有腹稿:“国子监由上到下,开展科试,淘汰鱼目混珠的庸才,保留少数精英。同时,医学、农学、工学、算学四门学院从国子监剥离,成立单独学院。这四所学院,乃兴国之本,毕业学子由工科院、太医局、农学院进行对接。此事,教育院自行规划,写一份详细的折子,届时交由内阁审批!”

“其余学科取缔,并入太学之中。”

“臣领命!”

徐存躬身应道。

说起医学院,韩桢倒是想到了甚么,问道:“太医局提举孙旺何在?”

北宋的太医局是医政与医学分立,太医学归属国子监,为最高医学教育机构,负责培养医学学子,下辖大方脉、风科、小方脉等九科。

“微臣在!”

人群中钻出一名老者。

韩桢吩咐道:“太医局改为太医院,对接医学院,统辖治下所有医馆,开馆行医者,需通过考核,持证方可行医,防止庸医害人。广纳天下名医,愿献出药方,出书立传者,授予官职爵位。具体如何规划,回去后写份折子呈上来。”

还是老样子,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来做。

他只负责提一个大致方向,剩下具体细节,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孙旺面色为难道:“陛下,医馆考核之事,怕是不易。如今大夫稀缺,百姓能有医者治病,已是幸事,哪里会管是否持证。”

闻言,韩桢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些超前了。

正如对方所说的,这会儿大夫稀缺,往往一座县城里,只有两三家医馆,百姓看个病都得排号,哪里还会挑三拣四?

念及此处,韩桢点头道:“医馆考核之事暂且搁置,其他事情你多上些心。”

“请陛下宽心,微臣省的。”

孙旺心头大喜,看官家的样子,显然很重视太医院,往后的日子好过喽。

ps:不好意思,这两天家里宝宝病了,咳嗽的厉害,带去医院做雾化,所以更新晚了点,抱歉!

本章完

喜欢大宋泼皮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宋泼皮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