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宋泼皮 > 第439章 【要打仗了?】

大宋泼皮 第439章 【要打仗了?】

作者:很废很小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2:40:06 来源:书海阁

大宋泼皮正文卷0439【要打仗了?】时间匆匆而过,一晃步入了十月。

十月初二。

北方的百姓开始准备秋收。

虽然齐国早在夏收之前,就在全境推行了摊丁入亩,并免除了诸多苛捐杂税,可百姓们手中依旧没有闲钱。

夏收的粮食除了交税之外,剩余的得留着,用以过冬和作为来年的种子。

古时种地,种子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一亩地,往往需要一到两斗的种子。

而秋收的粮食,一部分要作为储备粮,留待到夏收之前吃,另一部分才是可支配的钱财。

北方毕竟不如南方,按照人均二十亩地来算,哪怕掌握了轮种法,秋收也只有一茬大豆或高梁,最多收个三四石而已。

按照如今的粮价,折算下来一石不过才一贯多钱。

扣除来年的种子和储备粮,以及农具损耗等成本,最终能有两贯钱落在百姓手中。

注意,以上还是一整年风调雨顺的情况。

一旦遇到天灾兵祸,别说两贯余钱了,能保证有口饭吃就不错了。

这还是齐国治下,推行摊丁入亩以及轻徭薄赋后的百姓收入。

可想而知,在此之前赵宋治下的山东、河北等地百姓过的有多凄惨。

赵宋是富庶的,东京城是繁华的,但这些跟底层的贫苦百姓,没有一毛钱关系。

举一国之力,供养一城,焉能不繁华?

【老小丰年来就南,南人丰年无自食。】

这可不是韩桢说的,而是出自王安石的《河北民》一诗。

随着秋收将至,最忙的并非是各地官吏,而是督察处。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就是督察处官员冲业绩的好时机。

督察处官员想升官,就必须抓贪官,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这条规定一出,就注定了督察处与其他官员处在对立面,且没有任何调和的可能。

这位同僚,借你脑袋一用!

正因如此,文武百官偷偷给督察处的官员,取了个外号。

疯狗!

逮谁咬谁。

所有人都知道,督察处是官家手中的一把剑,用来制衡他们,但却没人敢心怀怨望。

惧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官家也确实在从其他方面给他们补偿。

除开俸禄之外,年底分红也能让他们过得滋润。

陈福是真定府西曹古铺的农户。

此地因与金国的蔚州接壤,饱受战乱,所以百姓并不多,只有不到一百户。

人虽少,可农户却没几亩地。

地呢?

都被西城所弄走了。

西城所全称是城西括田所,乃大太监杨戬设立,专门抄没没有田契的田产。

听上去似乎很合理,实则河北饱受战乱和黄河水患,许多百姓的土地是辗转转让,或为开垦荒地而来,哪里能拿得出田契,等同于明抢。

起初杨戬在时,吃相还没那么难看,收归的田产,继续由百姓耕种,所得收入与百姓五五分,等于将大批百姓变成了佃户,但好歹还能落得五成,勉强饿不死。

后来等到李彦上位,接手西城所,就开始肆无忌惮的敛财了,不止是百姓,就连许多大小地主的田产都被抄没。

而西城所,只是宋徽宗赵佶用来敛财的其中一个机构而已,类似这样的机构,大大小小足有十几个。

比如造作局、应奉局、人船所、行幸局……

应奉局由朱勔负责,在南方征收金银纲、花石纲。

造作局由童贯负责,主要制作牙、角、犀、玉、金、银、竹、藤、装画、雕刻、织绣等工艺品,所需的各种材料都直接摊派给当地民户,强迫民户供应。

应奉局其实倒还好,主要坑害的地主富商,士绅门阀,而其他机构,祸害的则是底层百姓。

自韩桢打进东京城后,吴敏、赵鼎、何栗等人第一时间联名上书,请求废除这些机构。

韩桢大手一挥,全部废除,并将田地等资产,全部返还给原先的百姓。

陈福家中五口人,分得了三十亩地。

虽说夏收时因金人来袭,导致田里一半的庄稼被付之一炬,可陛下也因此免了真定府的夏税,秋税也只收半成。

陈福背着一大袋子青贮,沿着黄土小路,朝不远处的军营走去。

军队是两个月搬来的,当时趁着农闲,他还去帮了几天忙,赚了百十文工钱。

可惜军营修的太快,否则光靠做工,都能过个肥年。

好在军营的军爷们心善,周边百姓可以用青贮租牛驴耕田,租一日,只需一斗青贮,牛驴饲料百姓自己负责。

牛驴饲料好弄,无非就是多割些草,算下来肯定是自个儿划算。

正走着,身后传来一阵车轮声。

转头望去,发现是隔壁东铺的马六。

马六赶着驴车,车上装着一筐筐蔬菜,问道:“大福,去军营租牛?”

“是啊。”

陈福点点头。

马六招招手:“把草料扔车上,俺帮你带一程。”

“多谢六哥。”

闻言,陈福喜笑颜开的走过去,将背上青贮放在驴车上,自己跟着驴车走。看着驴车上的青菜,陈福羡慕道:“六哥,你每日往军营送恁多菜,怕是没少赚罢?”

“俺也就赚点辛苦钱,勉强糊个口。”

说起这个,马六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之色,完全不复方才的热心。

马六原先家里也过得艰难,不过他胆子大,头脑也活络,得知军营搬来后,主动去问要不要青菜。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一咬牙,将家里的田地都当卖了,买了辆驴车四处收菜,然后运往军营赚取差价。

每斤菜虽赚的不多,可架不住量大啊,而且每日都要。

一个月下来,能赚七八贯钱呢。

陈福撇撇嘴:“六哥嘴里没一句实话,前个儿俺还看到嫂子在市集上,买了一条獐子腿,定然没少赚。”

被当众揭穿,马六脸色有些尴尬,讪笑一声:“也就比种田稍多一些,那败家娘们,老子回去就锤她。”

自打军队搬来后,周边不少脑子活络的百姓,背靠军营赚到了不少钱。

毕竟三万多人,吃喝拉撒都要钱。

陈福叹了口气:“可惜俺脑子笨,也没本钱。”

马六说道:“俺这算甚么,真正发财的是豆腐坊和养猪那帮人。这帮丘八是真有钱啊,每隔三天,都要吃掉二三十头猪。”

“这么多猪,得多少钱啊!”

陈福吸了口凉气,满脸震惊。

马六满脸敬佩道:“不过这帮丘八虽吃的好,可打起仗也是真不要命。都说金人彪悍,可几个月前被青州军打的哭爹喊娘,据说砍下的人头,都堆成山了。”

陈福说道:“听说当兵一个月能有五百文俸禄,砍一颗脑袋还有四贯赏钱,也不知真假。”

“真的,俺们铺子就有一个猎户被招进去了,前阵子休沐回来的时候说,一天三顿干饭随便吃。”

“唉,俺身子骨太弱,不然也去应征了。”

“听哥哥一句劝,这兵能不当就不当,毕竟战场上刀剑无眼。如今官家仁义,给咱分了田,又免了恁多杂税,种田也能填饱肚子。”马六苦口婆心的劝道。

“这倒也是。”

陈福点点头,笑道:“俺家先前还欠着张员外家十几贯的债,结果官府来了后,直接就给全免了,张员外屁都不敢放一个。”

“当今官家念着咱们,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马头哈哈一笑,眼中满是对未来的向往。

说话间,黄土小路的尽头,出现一座军寨。

寨墙之上,一队队身着玄甲的士兵,不断来回巡视。

水泥浇筑的寨堡上,隐约能看到晃动的人影。

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尽管已经来过好几次了,但陈福还是觉得一阵心慌。

“军爷,俺是来送菜的。”

“俺……俺是来租牛的。”

一路来到军营大门前,两人战战兢兢的说道。

“进去罢。”

仔细盘查了一番牛车后,守门士兵摆摆手。

闻言,两人这才赶着驴车走进军寨。

哒哒哒!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远方传来。

陈福转头看去,只见三名玄甲骑兵策马狂奔而来,这些骑兵的头盔两侧,插着两根鸟羽。

“急报,朔州急报!”

临近军寨,为首的一名骑兵举起一块令牌,同时口中高喊。

“放行!”

看到令牌,守门的士兵神色微变,立刻招呼一声。

轰隆隆!

三名骑兵卷起阵阵烟尘,径直冲入军寨之中。

见到这一幕,陈福面色担忧道:“该不会是又要打仗了罢?”

“谁晓得呢。”

马六摇摇头,叮嘱道:“莫管闲事。”

“嗯。”

陈福点点头,朝着牛棚走去。

……

帅帐之内。

韩世忠端坐在主位上,正听着斥候营士兵的汇报。

“禀都帅,朔州发现金人大批骑兵,人数不下三千,直奔代州而来。”

“再探再报!”

韩世忠面色不变,吩咐道。

“得令!”

斥候营的将士高声应道。

于军冷笑道:“金人劫掠上瘾了,夏收来一次,秋收又来,真当我豫州军是软柿子!”

“都帅,末将请战!”

小武朗声道。

韩世忠看着舆图,思索片刻后,开口道:“给你五百轻骑,外加三千步卒,每人携带四枚火器,轻装上阵,务必在三日之前抵达五台山,伏击金兵!”

“末将领命!”

小武双眼放光,高声应道。

“于军!”

“末将在。”

“你领两千重甲步卒,跟在后方,随时驰援。”

韩世忠并非莽夫,做了两手打算。

就算小武挡不住金人骑兵,还有于军的重甲营。

喜欢大宋泼皮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宋泼皮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