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宋泼皮 > 第442章 【猛火油!新年快乐!】

大宋泼皮 第442章 【猛火油!新年快乐!】

作者:很废很小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2:40:06 来源:书海阁

“陛下雄才大略,定能一统天下。”

裴怀这话可不是拍马屁,而是真心这般觉得。

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

其一是中原乃华夏腹地,政治性优越,华夏以黄河文化奉为主流,黄河是母亲河,而非长江。

手握大义,正达四方。

其二则是环境,广袤的华北平原只需好好经营,是不缺粮食的。

其三则是人才,南方虽经过这些年的高速发展,文人频出,可中原的底蕴深厚,读书人占比极高,人才极多。

因此,自古手握中原者,只要不是傻子,统一天下并非难事。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青州军那帮丘八是真能打啊!

北上伐金大胜,给一众文臣喂了一颗定心丸。

文官集团虽看不起武夫,但也不得不承认,开疆拓土,还得靠军部。

韩桢若有所指道:“少拍些马屁,多干些实事,常玉坤与谢鼎时常向朕抱怨,言说内阁政务繁忙。”

“微臣定当殚精竭虑!”

裴怀哪里听不出官家的言外之意,心头大喜。

画饼嘛,韩桢如今越来越熟练了。

说话间,在三百亲卫的护送下,龙辇驶入城中,一路来到行宫。

说是行宫,实则就是一栋府邸。

前岁拿下济南府后,不少府邸成了无主之物,最后落到官府手中,常玉坤扑卖了一批,用以充实府库,还留下了几栋地段最好,规模最大的府邸,以备不时之需。

将赵富金姐妹安顿在历城后,第二日,韩桢便率领两百亲卫,直奔界首镇而去。

当天傍晚,他成功赶到了界首镇。

“见过陛下。”

袁工匠早早等在镇中。

看着他黝黑的脸颊,韩桢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段时日辛苦你了!”

袁工匠心头感激:“多谢陛下关心,微臣不辛苦。”

界首镇自打落入韩桢手中后,常年驻扎着几百青州军,实行的也是军管。

只因这地方太重要了,乃泰山之门户。

一旁的监镇面色激动,哆哆嗦嗦的说道:“微臣备了薄酒,为陛下接风洗尘。”

“不急。”

韩桢摆摆手,先是去往军营,慰问了一番驻扎的将士。

得知官家来探望他们,将士们都很开心。

从军营出来的时候,天色彻底变黑。

一路来到镇中唯一的脚店,袁工匠满脸歉意道:“镇中简陋,还请陛下委屈一晚。”

韩桢摆摆手:“朕自幼贫苦,睡过草地,住过破庙,亦在战场上爬冰卧雪,没那么娇贵。”

翌日。

韩桢照例早起,洗漱完毕,用过早饭后,便率领亲卫出了界首镇,在袁工匠的带领下,顺着新铺就的水泥小路,朝着泰山深处行去。

马蹄踏在水泥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袁工匠神色感慨道:“陛下,这水泥当真是神物啊,省了微臣不少事儿,若非没有水泥,估摸修到明年,都不一定能完工。”

韩桢轻笑道:“科技是第一发展力,这就是为何,朕要糜费颇多,建造军工所的原因。只要能捣鼓出新东西,花再多钱都值得。”

华夏的底子厚,发展到宋时,各种科技遥遥领先全世界。

只要播下种子,开花结果是必然之事。

发展工业,并非只靠一个人,而是一代人,甚至数代人。

这一点,韩桢心里很清楚,所以才会创立工学院。

当红薯、玉米、土豆在中原大地上生根发芽,当五谷变为八谷,从农业转向工业的条件,也就即将达成了。

韩桢自信能等到那一天,他还年轻,过了今年年节也才二十岁。

架马走在水泥路上,每隔一里,都能看到一个哨岗。

水泥浇筑的寨堡不大,只有容纳三五名士兵。

这是明哨,看不到的地方还设有暗哨。

除此之外,还有负责巡山的士兵,确保不会有任何可疑人物,进入深山的军工所基地。

一直走了将近十里路,再度绕过一座山头,视野忽然变得开阔。

前方,是一片平坦的山坳。

一座小镇,坐落于山坳之中。

一条河水自深山而来,横穿小镇。

十多架高大的水车,矗立在河中,每一架水车都连接着一座工坊。

几道浓郁的黑烟,自高耸的烟囱直冲天际。

“火药工坊呢?”

环顾一圈小镇的布局,韩桢问道。

袁工匠解释道:“回陛下,火药工坊建造在了半山腰。火药太危险,必须远离小镇,否则一旦出现意外,整个小镇都没了。”

韩桢点点头:“你心里有数就好。”

顺着水泥小道,一行人进入镇中。

镇子不小,但却没甚么人,除开匠人以及家眷之外,就只有驻军。

袁工匠问道:“一路舟车劳顿,陛下是否歇息片刻?”

韩桢吩咐道:“不必了,领朕四处逛一逛。”

“是。”

袁工匠翻身下马,给韩桢充当马夫。

“目前整个军工所,共计十一二个工坊,各有所长,各司其职。陛下请看,这一处工坊,乃是负责研究改良冶铁炼钢之法。”冶铁炼钢是重中之重,乃军事以及工业发展的基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伴随着袁工匠的介绍,韩桢的目光落在一处工坊中。

迈步走进去,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数个高炉正散发着阵阵热气,一名大匠一边指挥,一边提笔在线订本上记录。

袁工匠正要上前,却被韩桢用眼神制止。

此刻,那大匠正指挥着匠人们,将石灰石倒入炉中。

石灰石作为冶铁时的溶剂,很早就开始使用了,作用是使铁水中的杂质附着在石灰石中,形成氧化渣,使铁水更为纯净。

直到这时,那大匠才发现韩桢等人的到来。

见到韩桢玄色常服上的龙纹,立刻躬身作揖:“微臣见过陛下。”

“免礼。”

韩桢嘴角含笑,问道:“进展如何了?”

大匠苦笑一声:“不敢隐瞒陛下,目前还没有头绪。”

闻言,韩桢温声安慰道:“慢慢来,切忌心浮气躁。”

“微臣明白。”

大匠心头一暖。

韩桢沉吟道:“朕虽非匠人出身,可也懂得一些冶铁的技巧,说来说去,不外乎杂质与温度而已。”

“陛下学究天人,微臣佩服。”

大匠心头惊讶,顺势拍了句马屁。

他没想到官家还真懂。

是的,冶铁炼钢的本质就是高温和剔除杂质。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韩桢继续说道:“朕有三点建议,你可试一试。”

闻言,大匠赶忙捧起纸笔,准备一字不落的记下。

韩桢一股脑将自己知道的说了出来:“其一,是往铁水中添加萤石。其二,改进风箱,朕曾命人做过一款鼓风机,你可研究研究,改用水力牵引。其三则是把燃料换为焦炭。”

往铁水里添加石灰石,自古有之,但添加萤石,则是明朝时期才发现的。

但具体是明朝甚么时期,且萤石添加比例几何,他就完全不清楚。

包括风箱和焦炭,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给个大概方向,剩下的让专业人士自己研究就行。

大匠记着记着,忽地停下动作,满脸疑惑道:“陛下恕臣愚钝,萤石和风箱微臣倒是明白,但这焦炭是何物?”

韩桢简略的说道:“焦炭乃煤炭闷制而成,选取精煤,碾碎成石子大小,用水反复清洗,洗去煤中杂质。待晾干之后,放进密封窑中闷烧,大约十日可成。具体如何,你等自行摸索。”

如何制作焦炭,他也不是很懂,只晓得大致步骤。

“多谢陛下,微臣记下了。”

此刻大匠双眼放光,恨不得现在就去实验。

韩桢最后叮嘱道:“朕有耐心,也有钱,别怕出错,放心大胆的试。”

大匠神色郑重的点头道:“陛下宽心,微臣省得。”

“嗯。”

韩桢微微一笑。

出了冶铁作坊后,在袁工匠的带领下,他又先后参观了军械、甲胄、火炮等工坊。

当来到最后一处工坊时,袁工匠赶忙拦住他:“陛下,您不能进。”

“为何?”

韩桢好奇道。

袁工匠解释道:“这间工坊乃是负责研究石油,前两日匠人们从石油中提取了一种黄油,极其危险,一旦点燃,火势迅猛无比,且若存放在罐中点燃,还会爆开,威力比之火药也不遑多让。”

石油,并非后世创造的词汇,早就宋时就有了。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均有详细记载:【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

鄜、延二洲,就是陕北地区,此地确实盛产石油,储量极其惊人。

宋人不但知道石油,并且具备了相对成熟的开凿工艺,对石油熟练运用,从中提炼出石蜡、沥青等。

石油更多的,则是被用于军事之中。

赵宋将作监,甚至为其专门发明了一种武器,唤作猛火油柜。

根据《武经总要》记载:猛火油柜,以熟铜为柜,下施四足,上列四卷筒,卷筒上横施一巨筒,皆与柜中相通。横筒首尾大,细尾开小窍,大如黍粒,首为圆口,径寸半。柜傍开一窍,卷筒为口,口有盖,为注油处。

将作监的大匠巧妙利用风箱的原理,制作出了以液压油缸作为主体机构组成的火焰泵,士兵用力抽动风箱,猛火油便能从铜管中喷涌而出,以明火点燃,便能形成一条条火龙。

那为何如今渐渐消声匿迹了呢?

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没钱。

钱都被宋徽宗拿去享乐盖宫殿了,哪还有钱当军费。

韩桢起事之前,赵宋军中绝大多数军械,都还是神宗、哲宗年间的存货。

“汽油?”

韩桢双眼一亮,面露惊喜。

袁工匠一愣:“陛下认得?”

“嗯。”

韩桢点点头,没有过多解释。

从袁工匠的描述来看,所谓的黄油应该是汽油无疑了。

黄色,火势迅猛,且密封环境下会爆炸,又是从石油中提炼而出,不是汽油还能是甚么?

汽油提取并不难,就跟提炼蒸馏酒没甚么区别,但却十分危险。

高压高温的环境下,稍不留神,就会引发爆炸。

这也是为何,袁工匠死命拦住韩桢,不让他进去的原因。

闻言,袁工匠敬佩道:“陛下知识渊博,见识广阔,微臣佩服。”

本章完

喜欢大宋泼皮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宋泼皮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