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宋泼皮 > 第458章 【朕欲往泰山封禅】

大宋泼皮 第458章 【朕欲往泰山封禅】

作者:很废很小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2:40:06 来源:书海阁

事情谈妥后,耶律大石只觉浑身上下充满干劲,问道:“此去中原路途遥远,一来一去怕是得大半年,消息如何传递?”

马扩自信道:“辽王宽心,本官自有手段将情报传回去,接下来这段时日,便待在可敦城,也好与辽王及时商议。”

密谍司麾下大部门探子,都安插在金国之内。

外加斥候营的斥候,人数不下千人。

上京、中京、西京、东京皆有分布。

此来可敦城,韩桢早就考虑到路途艰险,来回不容易,担心延误战机,于是将金国境内密谍司的人员信息,都交给了他。

通过密探,最多十日,就能将情报传回东京城。

“如此也好。”

耶律大石点点头。

宴会结束后,耶律大石派人将马扩送回馆驿,同时吩咐麾下官员,不得对齐国使节不敬,并尽量满足对方一切要求。

接着,耶律大石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伐金之事,同时派人联系李乾顺。

……

随着韩桢一道令下,火药工坊以及工科院下辖的军工作坊,全力运转。

一门门野战炮,从各地作坊被运往军中。

新下水的五支神舟战舰群,正在紧锣密鼓的试航,争取在二月之前,投入作战。

整个朝堂,都笼罩在一片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之中。

但齐国治下的百姓们,却在青州日报的宣传下,没有丝毫察觉。

只是偶尔会有百姓抱怨,粮食比之前几个月,稍稍涨了几十文。

这段时间,韩桢一直与韩世忠、岳飞、刘锜等将领频繁往来书信,推演战局。

这是他的习惯。

每战之前,将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推演数遍,并想出应对之法。

虽然真实的战场上波诡云谲,变幻莫测,但有准备和没准备是两回事。

时间匆匆而过,一晃来到正月十五。

“马扩好样的!”

垂拱殿内,当看到小虫送来的密报,韩桢面色大喜。

闻言,小虫忙问道:“韩二哥,耶律大石答应了?”

韩桢轻笑道:“耶律大石但凡不是傻子,都会答应,这是他此生唯一的机会。”

所以,马扩只要成功抵达可敦城,双方结盟是必成的。

耶律大石那边敲定后,接下来的计划就能顺利推进了。

韩桢笔走游龙,迅速写下一份手谕,递过去道:“派密探尽快送到马扩手中!”

“俺这就是去!”

小虫点点头,匆匆离去。

待小虫离去后,韩桢吩咐道:“宣麻允迪入宫觐见。”

不多时,麻允迪迈步走进垂拱殿,躬身见礼道:“臣见过陛下。”

韩桢开口道:“朕欲往泰山封禅,麻卿让进奏院配合宣传。”

“啊?”

麻允迪一愣。

这个消息实在太过震撼,让他脑子一时反应不过来。

泰山封禅可不是小事,并非皇帝一拍脑门,就能决定的。

可问题是,最近几次朝会,陛下压根就没提过这一茬。

而且,眼下去泰山封禅,多多少少有些厚颜无耻了。

宋真宗虽也离谱,可好歹那会儿赵宋的疆域比之齐国大了一倍不止。

念及此处,麻允迪隐晦地提醒道:“陛下,泰山封禅乃是大事,还请三思啊。”

“怎地?”

韩桢皱眉道:“赵恒去得,朕就去不得?”

“这……”

麻允迪面色一滞,硬着头皮道:“微臣敢问陛下,可有内阁批文?”

要知道,当初宋真宗去了一趟泰山,一直被嘲笑到了今天,估摸着后世人还会继续嘲笑。

他深受君恩,绝不能让陛下沦为天下人的笑柄。

韩桢眼中闪过一丝笑意,说道:“这是泰山封禅的折子,你帮忙送去内阁罢。”

“微臣这就去。”

麻允迪接过折子,转身离去。

这会儿的内阁,也就是中书门下,还不是明清时的应声虫,权利极大,面对皇帝无理的要求,会直接驳回。

宋朝文人软骨头多,但硬骨头也不少。

当年宋真宗怯战,寇准可是直接硬拽着宋真宗来到河北前线。

出了宣德门,麻允迪来到御街右侧的内阁公廨。

“谢相,陛下想去泰山封禅,您快且劝一劝罢。”

将折子放在堂案上,麻允迪面色焦急的说道。

闻言,谢鼎面色如常的接过折子,提起朱笔迅速准批,口中说道:“此事内阁批了。”

“批……批了?”

麻允迪以为自己听错了。

谢鼎略有深意道:“麻院长,陛下去泰山封禅乃民心所向,进奏院多多配合宣传。”

麻允迪一个激灵,他虽资质平庸,可到底当了两三年的官儿了,开了窍儿。

立刻从中品出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谢相虽是陛下一手提拔,但绝非阿谀奉承之辈,这其中定然隐藏了他不知道的意图。

压下心头翻涌的思绪,麻允迪应道:“谢相说的是,下官这就去办。”

第二日。

韩桢要往泰山封禅之事,顺着青州日报传遍大江南北。一石激起千层浪,雪花般的奏疏从四面八方涌来,堆满了内阁的堂案。

有委婉劝韩桢放弃封禅的,有大骂韩桢好大喜功的,也有弹劾内阁的……

但张叔夜、何栗、赵鼎等一众朝中大臣,却诡异的保持沉默。

就连性情刚烈的陈东,都没有任何反应。

民间百姓与文人对此亦是议论纷纷。

……

金陵。

皇宫内,大太监李彦手捧一份青州日报,快步跑向书房。

“太上皇,太上皇,今个儿的青州日报有大事儿。”

赵佶虽禁止小报在民间流传,但他自己却每日都要看青州日报。

该说不说,伪齐的青州日报办的是真不错,版块多样,内容丰富。

前几日,农学院上官舟刊登的一篇关于嫁接之法的文章,让他大受启发,茅塞顿开。

如今,他已经养成了习惯,每日都要看。

“何事慌慌张张?”

此刻,赵佶正在书房中翻阅书籍,亲自规划新皇宫的建造图纸。

这厮书法、绘画、天文、农业、建筑……样样都懂,且样样都精通,不当皇帝,简直就是个全才。

若赵佶没有继位,只是端王的话,后世还不知道会怎么吹他。

偏偏他是个皇帝,以上这些统统都成了负分项。

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

李彦神色怪异道:“伪齐皇帝要去泰山封禅!”

“嗯?”

赵佶挑了挑眉,赶忙接过报纸。

待看完之后,他忍不住大笑道:“韩桢小儿当真可笑,竟敢前往泰山封禅,殊不知即将大祸临头了。”

李彦帮腔道:“韩桢小儿狂妄自大,好大喜功,连太上皇这等文韬武略,文治武功不输汉祖唐宗的帝王都没有去泰山封禅,他也配去?”

赵佶被这通马屁拍的很是受用,欣喜道:“如此也好,韩桢小儿要封禅就让他去,届时三国伐齐,定能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一想到传国玉玺即将落入自己手中,他的心头就不由一阵激动。

那可是传国玉玺啊。

至于丢掉北地的故土,算不得甚么,金人蛮夷矣,嚣张不了多久,等往后再夺回来就是了。

李彦眼珠子一转,提议道:“太上皇不如上表一份贺词,拱一拱火。”

“不错!”

赵佶觉得有道理,点头道:“朕再添一把柴,让那韩桢小儿不去也得去。”

……

在进奏院的大力宣传下,韩桢要前往泰山封禅的消息,如同一股飓风,迅速席卷各国。

一时间,成为了各国百姓乃至官员茶余饭后的谈资。

襄阳。

一间府邸之内,一名青年手捧青州日报,满脸不屑道:“这韩桢好大喜功,也不过如此,父亲因何如此推崇?”

此人名唤宗颖,乃宗泽次子。

“不对劲。”

宗泽眉头紧皱,神色凝重。

宗颖疑惑道:“甚么不对劲?”

宗泽沉声道:“我观韩桢从起事之初到如今,乃步步为营,胆大心细,然封禅之举明显反常。况且,常玉坤如今官至内阁次宰,以他的为人,不会不劝诫。”

闻言,宗颖明显没放在心上,笑道:“父亲多虑了,人是会变的。纵观古今,多少豪杰一旦坐上那个位置,立马就变了一个人。况且父亲派出去的细作也传来消息,开封与山东确实在筹备封禅之事。”

“但愿罢。”

宗泽叹了口气。

泰山封禅乃是规制最高的祭礼,当初宋真宗封禅,耗时数月,糜费数千万贯,随行官员与禁军高达八万余人,从开封前往泰山的道路,皆是黄土垫道,净水泼街,沿途所修行宫馆驿数不胜数。

而细作传回的消息,也确实如此,开封与山东正在召集民夫修路。

他之所以叹气,是不满联金伐齐之事。

两国去岁才在扬州签订盟约,结为兄弟友邦,结果转头就联合金国,攻打友邦,且还是不宣而战。

罔顾天道啊!

自古罔顾天道者,必受天谴。

一如当初联金伐辽,陛下不听种师道、张叔夜等人的劝诫,一意孤行,撕毁澶渊之盟,结果到头来,落得个南逃的下场。

但他身为宋臣,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

宗颖却不管那么多,兴奋道:“父亲,此番伪齐举国封禅,不正是我等收复故土的好时机么。”

本章完

喜欢大宋泼皮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宋泼皮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