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霸魏 > 第2章 谁是真智囊?

霸魏 第2章 谁是真智囊?

作者:老周不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2:45:58 来源:书海阁

他灵机一动,跪倒在地,额头贴在了地上。“臣无状,失君臣之礼,请陛下惩处。”

反正要被灭族了,在天子面前认个罪没什么损失。

虽然把司马懿拉下水的可能性几近于无。

看着跪倒在面前的桓范,曹芳嘴角的弧度更高。

不愧是智囊,这反应真快,一点就透。

曹芳在一旁的大青石上坐下,手掌轻抚膝盖,却不叫桓范起身。“大傅兵变,大司农不在城中静观其变,冒险出城,为的又是哪般?”

桓范又磕了一个头。“臣身为魏臣,当为陛下尽忠,不可以个**福趋舍。”

曹芳轻轻吁了一口气,欠身轻扶桓范。“桓卿快快请起。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你我不仅是君臣,还是乡党。如今天下多事,还望桓卿不弃,为朕谋划。”

“唯。”听到曹芳改了称呼,桓范如释重负,又拜了一拜,才起身。“臣愿竭驽钝,尽微才,助陛下纡困解难。”

曹芳指指对面的石头。“坐下说话。”

“唯。”桓范看了看那块石头上的灰,神情犹豫。他是一个讲究的人,做不到这么随便。

曹芳看在眼里,将手里的手绢轻轻铺在石头上,又伸手示意。

桓范看在眼里,不禁百感交集。

虽然他为曹爽出了很多主意,算是得曹爽敬重,但曹爽的敬重很多时候只是敷衍,谈不上言听计从,也从来没有像天子这样无微不至。

仅此一端,就可以看出高下有别。

桓范自责不已。

以前怎么就没留意天子,只将注意力放在曹爽身上了呢?

说到底,曹爽只是权臣,天子才是真正的君,近曹爽而远天子无疑是舍本逐末。

我自恃聪明,却有眼无珠,舍本逐末。

桓范就坐,向曹芳拱手致谢。

这一次,他的致谢多了几分真诚,还有几分自责。

曹芳看在眼里,知道桓范心神渐定,便不再拐弯抹角,单刀直入。

“桓卿是如何劝说大将军的?”

提起曹爽,桓范不由得长叹一声。

我真是瞎了眼,怎么会选择辅佐那头猪?

“陛下,太傅虽奉太后之诏,得公卿之助,兵威赫赫,实则不过虚张声势。中外诸营,皆奉大将军号令,如今中外隔绝,一时无主,只能按兵不动。太傅禁之于城中尚可,率其出城与大将军战,则无益于自寻死路。是以太傅命司徒高柔据大将军营,命太仆王观据中领军营,却不能授以甲兵,驱之以战。所能用者,不过其部曲与司马师所率之死士尔……”

重新找到了目标,桓范心头的绝望和沮丧渐渐散去,恢复了智囊本色,分析得头头是道。

曹芳静静地听着,不时问一两句细节。

在感慨桓范之智、曹爽之蠢的同时,他又为历史的滤镜而感慨。

后人讨论历史往往倒果为因,把很多偶然看作必然,实际当时的情景并非如此,甚至可能是大相径庭。

比如眼前的高平陵之变。

司马懿看似一举占据了主动权,从此拉开了三马同槽、司马氏代魏的大幕,实际上却是一场孤注一掷的豪赌。

与其说他是谋定而后动,不如说是退无可退,迫不得已,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对手的愚蠢上。

事实上,对曹爽的准确判断才是他最高明的一招。

桓范最大的失误,也在于高估了曹爽。

他怎么也没想到曹爽会不战而降。

实际上,只要曹爽不怂,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司马懿看似控制了洛阳城,但他能用的兵力有限。城中的禁军只是被他关在城中,并不一定会听他的号令,他连武器都不敢发放,真正能放心使用的人除了他的私人部曲,以及司马师募集的死士。

以武库之兵武装起来的三千死士,才是司马懿父子真正的胜负手。

“桓卿,这些死士是从哪儿来的?”曹芳问道。

他知道司马师有三千死士,却不知道这三千死士从何而来。

史书上没记载,只说司马师阴养死士三千,散在民间,一朝而聚,众人莫知所出。

这就很神奇,也很恐怖。

三千人不是三十个人,怎么可能藏在洛阳城里,一点风声也不走露?

桓范显然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不假思索的说道:“陛下,臣虽无确凿证据,却大致能猜出一二。这些人能如此迅速聚集,必然离宫城不远,十有**就是禁军之中的将士。”

“禁军之中?”曹芳倒吸一口凉气。

“司马师任中护军数年,刻意收买人心。不论德行如何,只要能为其所用,便不惜重金拉拢。陛下登基之初,太傅奉遗诏辅政,亦曾统兵三千,更值殿中。后太傅赋闲,这些人多受排挤,心中想必是有怨气的。见司马师招揽,自然趋之若骛,如百川之归海。”

桓范扼腕叹息。“中护军掌武官选举,极为重要。当初大将军听信邓飏等人谗言,遣夏侯玄去关中,由司马师接任中护军,臣便不赞成。今日果然生此祸端,真是……真是……”曹芳吁了一口气,缓缓点头,头皮却一阵阵发麻。

总算解开了一个谜团,可是心里的恐惧却更浓。

司马师这手段也太吓人了,居然在对手的眼皮子底子大变活人,而且一变就是三千人。

这禁军还是朕的禁军吗?

曹爽这头瞎了眼的猪,居然将这么重要的位置让给了司马懿。

他死有余辜,却害惨了老子。

“大将军不听智者之言,受制于人,实乃自食其果,怨不得人。”曹芳淡淡地说道:“桓卿,事已至此,当如何处置为好?”

桓范自信满满,将他为曹爽谋划的方案再次拿了出来。

他的方案很简单:去许昌。

许昌曾是汉帝之都。魏代汉之后,许昌就成了魏国的五都之一,更是对孙吴用兵的基地。不仅屯有粮食,还有武库,存放了大量的兵器,可以用来武装屯田兵,再传檄四方,下诏州郡勤王。

有兵有粮,何惧司马懿之有?

听了桓范的话,曹芳笑而不语,甚至有些不以为然。

事情如果真这么简单,曹爽就算真是一头猪,也不会在纠结了半夜之后选择投降。

看到曹芳这副表情,桓范心中忐忑。

天子这是什么意思?

是笑司马懿弄险,还是笑我想得太简单?

真是越看越不懂啊。

见桓范疑惑,曹芳不得不提醒道:“兵法有云,未算胜,先算败,桓卿不妨再说说为难之处。”

“为难之处?”桓范抚着胡须,眼神闪烁。“臣愚钝,不知陛下说的为难之处是……”

曹芳脸上的笑容淡了些。

不管桓范是装傻还是真傻,他都不满意桓范的这个回答。

“许昌有兵有粮,有将吗?大司农以为谁能指挥大军,与太傅对阵?”

他这半天可没闲着,除了练刀,就是在宿主的记忆里搜索相关的信息,谋划方案。

虽说宿主是个小透明,没什么存在感,毕竟他是皇帝,多少参加过一些朝会。再结合后世的历史,他对眼前的形势大概还是清楚的。

如果他不出面,由着司马懿整曹爽,就算按桓范的建议赶到许昌,结果也不会有什么质的变化。

在司马懿和曹爽之间,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司马懿,不会选择曹爽。

原因很简单,曹爽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辅政大臣。

他不仅自身不干净,做了很多荒唐事,还不会做人,得罪了很多人。

尤其是那些老臣。

以蒋济为首的三公为什么会支持司马懿?

朝中百官为什么作壁上观?

还不是因为曹爽把人都得罪光了,所有人都盼着他倒霉,由司马懿主政。

在洛阳城中如此,到许昌就好了?

想多了。

没有人帮忙,就凭曹爽兄弟,他们能打败司马懿父子吗?

曹爽应该就是这么想的。

他清楚自己没这本事,与其退到许昌再投降,不如现在就投降。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桓范的主意最多不过争取一点时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听得曹芳再一次换了称呼,桓范心里一紧,身体下意识地绷紧了,原本坐得很稳的屁股也抬了起来,双手拱起,眼珠转了转,沉声说道:

“陛下所虑极是。若说为难之处,当在于将。”

曹芳微微颌首,示意桓范接着说。

桓范拱拱手,眼中闪现出异样的光芒,连声音都洪亮了些。

“若由大将军出面,这件事的确不好解决。可若是由陛下出面,这件事就容易多了。比如镇南将军毋丘俭,他是先帝东宫旧臣,对先帝和陛下至忠至诚,绝不会坐视陛下遇险。又如征南将军王昶,亦蒙先帝厚遇……”

曹芳斜睨了滔滔不绝的桓范一眼,嘴角微挑。

智囊就是智囊,只要解决了思维盲区的问题,没什么能难得住他。

曹爽这个大将军解决不了的问题,曹芳这个皇帝可以解决。

司马懿搞曹爽,那是大臣争权。

搞他曹芳,那就是谋逆了。

那些人可以看着司马懿和曹爽争权,甚至支持司马懿夺权,却不会支持司马懿谋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群之子陈泰。

司马懿收拾曹爽时,陈泰出面劝曹爽投降。等到司马昭杀曹髦,陈泰却和司马师翻了脸。

再比如毋丘俭。

高平陵事变时,毋丘俭屁都没放一个。等司马师露出不臣之相,毋丘俭立刻起兵讨伐。

如果将事情的性质由司马懿、曹爽争权转化为司马懿有不臣之心,形势会立刻逆转。就算那些在心里支持司马懿的人,这时候也会站出来支持他这个皇帝。

至少名义上如此。

这时候就有大将可用了。

但是,这还不够。

毕竟司马懿掌兵多年,又擅长收买人心,这十年装病,看着曹爽作,也积攒了不少同情分。就算有人愿意勤王,来保护他这个天子的安全,也未必会和会司马懿拼命,看着司马懿倒霉。

除非将这件事向前推一步,坐实司马懿父子的谋逆之罪。对他来说,这真不是栽赃。

司马懿本人怎么想且不说,司马师肯定是有不臣之心的,否则不会有养死士三千这样的大手笔。

除此之外,还要有更靠得住的武力。

毕竟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桓卿刚才说,司徒高柔据大将军营,太仆王观据中领军营?”

“正是。”

“没有其他人?”

桓桓很认真的想了想,坚定地摇摇头。“没有。太傅勒兵洛水,其弟司马孚与长子司马师据司马门,次子司马昭据太后宫,能用的人都用上了。”

“若曹羲潜回洛阳城,是不是就可以夺回中领军的兵权?”

桓范愣了一下,随即说道:“王观本书生,与军中素无往来,绝非中领军对手。可洛阳十二门都已经被太傅接管,禁绝出入。臣亏得跑得快,再慢一步,也跑不出来。”

曹芳笑了。“如果太傅在此,而你们手中又有天子手诏呢?”

桓范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那倒是有机会,至少值得一试。”

曹芳拍拍膝盖,打断了桓范,轻声说道:“桓卿去许昌招兵勤王。曹羲去洛阳,寻找机会入城。朕在这里等太傅。”

桓范又惊又喜。“陛下,太傅统兵多年,如今虽老,却愈发谨慎,怎么肯来这里?”

“放心,朕有分寸。”曹芳站起身来,看着不远处的高平陵。“朕与太傅的君臣缘分起于先帝托孤。如今朕还要在先帝的陵前,与太傅做个了断。是福也好,是祸也罢,都请先帝做个见证。”

桓范眼前一亮,不禁暗自叫好,看向曹芳的眼神多了几分狂喜。

要对付司马懿,还有比高平陵更合适的地方吗?

稳了。

但凡曹爽有天子三分智勇,何至于此?

有君如此,大魏何愁不兴?

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陛下十年不鸣,这一鸣只怕要惊天地,泣鬼神。

喜欢霸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霸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