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霸魏 > 第294章 千年基业

霸魏 第294章 千年基业

作者:老周不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2:45:58 来源:书海阁

曹芳与宗室的见面非常愉快。

他事实上解除了将宗室圈禁在邺城的诏书,增加了他们的食邑,让他们从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可以充裕地从事学术、文艺研究,不再每天提心吊胆,生怕有无妄之灾。

除了暂时没有让他们当官。

这是为将来准备的,现在还不具备条件。

凡事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奢望一步到位。

但他的诚意很足,宗室很满意。

见了宗室,跟着接见乡党。

比起宗室,乡党的成份更复杂。

除了姓曹的,还有姓夏侯的,姓桓的,姓丁的,乌泱泱的几百号人。

台上已经坐了宗室,空间有限,只有少数人能够登台,绝大部分人只能站在台下,依次接见。

可是对曹芳来说,接见乡党比接见宗室更容易。

对宗室的使用是一件很考验水平的事。既不能不用,以免政权的根基动摇,又不能给太多的权力,以免有人生觊觎之心。重用乡党,则没那么多顾忌,选择范围更广,用起来也更灵活。

他为什么可以放心使用夏侯绩、曹兴等人?

因为他们不是曹操的子孙,没有帝位继承权,权力再大也威胁不到皇权。

而且这个时代地域观念重,天子重用乡党是天经地义的事。生在龙兴之地就是命好,其他人可以羡慕,可以眼红,甚至可以妒嫉,却不会有人觉得天子这么做有什么不对。

换了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曹芳命文钦父子站在台下,许仪站在台上,什么也不用说,意思就很很明白了。

只要你们有能力,不管是文才还是武艺,朝廷都会用,而且是重用。

在无数来请见的乡党中,曹芳特地接见了几个人。

其中就有许仪的从兄许仁。

身为将军之子,许仁不习武,却选择了学文,很有代表性。

一方面,这是家族的选择。

文官比武将安全,死在战场上的可能性小得多。

学文也比习武轻松,不用与士卒一起吃苦。

另一方面,则是社会风气导致的结果。

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使得世家权力大涨,有家世就可以做官,谁还愿意吃苦。吹吹牛逼不好吗,非要流血流汗,去拼命?

何况流血流汗的还不如吹牛逼的有排面。

总而言之,九品中正制的出发点或许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实际推行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

好在现在积弊还不算深,没到病入膏肓的地步。

曹芳以许仁为典型,做了一番政策宣讲,对九品中正制进行了侧面批评。

你喜欢读书,是你个人的选择,这没有问题。

但是,想凭着读几本书,能拽几句子曰诗云就可以做官,甚至平步青云,那你就想多了。

读书修心润身,只是为你将来从事其他事务打好基础,并不能代替专门的技能学习。

你要从文,就要通晓吏道。

你要从武,就要通晓武艺、兵法。

坐而论道,吹枯嘘生,是后汉衰亡的原因之一,大魏不能重蹈覆辙。

许仁被说得有些尴尬,却也不敢反驳,只能唯唯喏喏的应了。

曹芳没有再说什么,以免许仁下不了台。

他相信,文钦父子立功受赏,许仁一无所获,足以说明他的态度,谯县乡党会有所反应。

就他而言,他还是希望谯县能出更多的名将。

天下未定,名将才是根基,武力是最后的保障。

只要基数够大,不仅会出名将,还会出文武兼备的名臣。

——

一天的接见结束,曹芳筋疲力尽,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说了太多的话,嗓子也有些沙哑。

但他还是第一时间召见了毋丘甸,询问费祎遇刺的情报。

毋丘俭拿来了张缉送回来的消息原件。

张缉的消息很简单,字迹甚至有些潦草,看得出是的匆匆忙忙的情况下完成的。

曹芳让张华、郭深等人拿来地图,以及之前收到的公文,按顺序排列,尽可能将事件连贯起来,推演其中的真相。

毋丘甸之前已经做了不少准备,很快就拿出了结果。

从时间节点来看,费祎遇刺是在他退回汉中之后,姜维还在陇右,但已经突破了邓艾的阻击,狼狈撤退。虽然没说刺客是谁,可是从张缉的语气中,有可能是姜维派来的使者。

至于是不是张缉安排的郭氏子弟,就不好说了。

不过这不重要,就算与姜维无关,费祎遇刺,姜维也会受到怀疑。

张缉会设法将他拖入其中。

姜维有一个致命软肋:好养死士。

养死士这种习惯非常不好,会让人感觉到不安全,不是图谋不轨,就是睚眦必报。就算没有矛盾,也会保持三分警惕,生怕莫名其妙的被他干掉。

所以养死士通常都是悄悄的,司马师如此,姜维也不例外。

但姜维养死士的秘密早就被张缉掌握,只等爆雷。

一旦这个消息公布,费祎遇刺的责任自然会落在姜维头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看完简报,曹芳沉吟良久。

这是一个好消息,但后面如何发展还不好说。

除非一切都朝着他希望的方向发展,否则短期内对蜀汉用兵的可能性不大。

而北疆的问题却必须立刻解决。

“召中护军来。”曹芳拍了拍膝盖。

——

仪式结束之后,等候宴飨的空闲时间里,钟会被一群年纪相当的人众星捧月地围着。

作为颍川钟氏子弟,天子信任的中护军,又是这次东征少有立功封侯的文职人员,钟会当得起这个荣誉,也成了无数少女仰慕的对象。

围着他的人有请教问题的,也有提亲的。

王浑也在其中。

他有一个疑问,天子接见宗室时,鼓励他们从事文艺研究,是否妥当?

他没敢直说,只是隐晦的提到了汉灵帝的鸿都门学。

鸿都门学招收的生员就是擅长书画琴棋之类小道的人,后来不少人都成了官员。因为没有经学背景,个人品德也不行,引起了不少争议。

据说当年武皇帝和这些人接触不少,但这并非大道。天子处处效仿武皇帝,让宗室去研究这些小道,是不是买椟还珠,倒置了本末?

听完王浑的担心,钟会放声大笑。

他抚着王浑的肩膀,意味深长的说道:“处道,子云: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其理一也。我等有家室之累,只能学而优则仕,以求俸禄养生。宗室衣食无忧,连仕都可以免了,不用来治学,岂不可惜?夫子名垂千古,难道是因为他官至鲁国大司寇吗?”

王浑一声叹息,眼神复杂地看了钟会一眼,语带钦佩之意。

“还是中护军明悉天子深意。以学问为根基,方能福泽绵长。世家如此,朝廷亦然。有那么多宗室子弟从事学术,将来大师辈出,大魏国祚焉能不久。”

喜欢霸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霸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