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霸魏 > 第398章 智者自悟

霸魏 第398章 智者自悟

作者:老周不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2:45:58 来源:书海阁

看着羊耽,夏侯玄除了无语还是无语。

一方面,他不齿羊耽的虚伪;另一方面,他又觉得惭愧。

天子对羊耽的器重也许是假的,可是对他的器重却是实打实的,只是被他自己毁了。

想想也是,天子如果想为难司马兰姊妹,当初就不会将她们放出来。

是他本末倒置,激怒了天子,以至于闹到这个局面。

他倒不是担心司马兰姊妹——即使是进了辎重营,她们也不会受多大的罪——而是担心改制受到影响。

在他看来,形势已经很严峻,不能再拖了。

他来见羊耽,就是想探探口风,看看天子有没有改主意。

他当然可以去找钟会,但他实在看到钟会那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至于曹羲,上次被天子喝斥过后,曹羲无论如何也不肯自找麻烦。

无奈之下,他只能来找羊耽。

来之前,他已经想好了说辞。可是真正见到羊耽,他又说不出口了。

见夏侯玄神情纠结,羊耽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夏侯玄的来意,不由得嘴角轻挑。

原来夏侯玄也会患得患失,还以为你真能宠辱不惊呢。

看到羊耽的表情,夏侯玄顿时面红耳赤,拱手告别。

羊耽始而惊愕,继之以大笑,最后化为一声叹息。

——

夏侯玄缓缓而行,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九泽岸边。

看着水中央的凉亭,想着那日与天子相见的情景,又回想起羊耽的笑声,他百感交集,心中如有惊涛骇浪,久久不能平息。

见有几个匈奴少年在戏舟,他一时心动,举手招呼,请他们载他到凉亭小坐。

那些匈奴少年见他是汉人,穿着又与常见的禁军将士不同,高冠大袖,飘逸不俗,顿生好感,一起拥了过来,争先恐后的要载他。其中一个还用稍显别扭的洛阳官话和他打招呼,让夏侯玄平生好感,便与他多聊了几句。

见夏侯玄语气和善,那个匈奴少年越发胆大,问道:“先生是刚来的吧?以前没见过你。”

夏侯玄笑道:“怎么,行在的人,你都认识?”

“虽不敢说全都认识,至少也认得大半。就是天子,我也远远见过几次的。可是先生面生,从来没见过。”那少年一边撑船,一边打量了夏侯玄两眼。“观先生气度不俗,想必是中原名士。不知是否有幸,敢问先生高姓大名?”

夏侯玄眉毛轻挑,原本沉重的心情突然轻松了许多。

他拱拱手。“谯国夏侯玄,敢问小友高姓大名?”

那少年吃了一惊,停住手中撑船的木棍,回头打量着夏侯玄,眼神疑惑。“你是……夏侯太初?”

“你听说过我?”

“大魏的征西将军,哪个不知道。只是……”少年再次打量了夏侯玄两眼。“只是没想到足下竟是如此秀气,一点也不像行伍中人。”

夏侯玄闻言,有些尴尬。

这个匈奴少年说得没错,他的确不是行伍中人。他能成为征西将军,只是因为他姓夏侯,又与曹爽有着他人难及的亲戚关系。

他的母亲德阳乡主就是曹爽的姑姑。

如果没有这层关系,他这辈子恐怕也不会成为征西将军。

况且这几年的经历也让他明白,他也许这辈子都不会成为一个称职的征西将军。不仅不能和征东将军毋丘俭、征南将军王昶相提并论,就算是和征北将军程喜相比,他在功业上也是自愧不如的。

“你是……”

少年回过神来,连忙做了自我介绍。“家父呼延彪,家姊呼延药,是护军将军的妻子,我叫呼延垂,今年十一岁,这次是来兹氏做客的。”

夏侯玄打量着呼延垂,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呼延垂有六尺高,身材敦实,看起来至少有十四五岁,怎么也不像十一岁。

这孩子长大了必然高大魁梧,是一名猛将。

“你读过我们汉人的书?”

“我姊姊爱读,我也跟着学了一点,也就是点皮毛罢了。”呼延垂嘿嘿笑了两声,继续撑船,将夏侯玄送到凉亭上,又主动对夏侯玄说,他就在岸边,什么时候夏侯玄要走了,招呼他一声就行。

夏侯玄再三致谢。

呼延垂撑着船走了,半路上几次回头打量夏侯玄。

他非常喜欢夏侯玄,很想多和夏侯玄聊几句,又担心打扰了夏侯玄。

夏侯玄坐在凉亭中,看着沙地上隐约可见的残迹,想着那天与天子论道的情景,不由得想起了嵇康,以及嵇康要做的实验。

他转身,向刚离开几十步的呼延垂挥手。

呼延垂连忙赶了回来。

“你知道嵇康嵇叔夜么?”

呼延垂想了想,伸手比划道:“是不是一个比你还要高一些,长得和你一样好看,和我姊夫护军将军差不多年纪,也不怎么喜欢说话的男子?”

“正是。”

“我知道,还向他请教过问题呢。”

“你能去将他请来么?就说我在这里等他。”夏侯玄说着,从腰间解下一块玉佩。“你将这个给他看,他就知道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不必。”呼延垂推辞道:“嵇君和夏侯君是同道中人,不必信物。再者,君子无故,玉不离身。此佩制作精巧,想必是难得之物,更不可轻易与人。”

说完,他撑船离开,向岸边而去。

夏侯玄越发惊讶,盯着呼延垂仔细看了又看。

他听何晏说过,钟会的新婚妻子呼延药虽是匈奴人,却知书达礼,不逊于许多汉家女子。当时还有些不信,现在看到呼延药的弟弟呼延垂,他有些信了。

匈奴人在太原待了三十多年,浸染汉人文化,已经不能全然当作蛮夷看待。

天子此时提出化胡为汉,着实是明智之举。

与其碍于华夷之辨,拒人于千里之外,树立强敌,不如顺势引导,化胡为汉。

五部匈奴不过十来万人,不及太原一郡的户口,更不能和中原数以百万的汉人相提并论,加上双方文化的差距,融合起来并不难。

就算慢一些,用上两三代人,也能看到一定的成果。

一旦这些人服膺教化,成了大魏的子民,朝廷管理起来就容易多了。

想到这些,他又不免想到自己在关中的经历。

关中也有很多蛮夷,以羌氐为主。

相比于匈奴,他们与汉人走得更近,有汉姓,与汉人联姻的比比皆是。

毕竟凉州划入大汉疆域已经有三百多,很多羌人、氐人和汉人接触的时间远比匈奴人更远。他们也没有单于,各自为政,不少人都与汉人联姻。

但是,他和那些羌氐相处了四五年,却从来没想过要教化他们。

和天子一到并州就推行教化相比,这见识真是天壤之别。

喜欢霸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霸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