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霸魏 > 第408章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霸魏 第408章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作者:老周不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2:45:58 来源:书海阁

曹芳不想做秦始皇或者雍正,因勤政而死,以还政三公为名,将最为繁琐的民政交给了司徒,监察任务则交给了司空,只是牢牢把握住兵权,让太尉成为一个协助性的半闲职。

但三公之中,最让他为难的偏偏就是司徒桓范。

桓范是老臣,也是功臣,更是大魏的忠臣,信得过。

但桓范也有桓范的不足之处。

固执,自负,还有点倚老卖老。

他对新政一向颇有微言,只是碍于君臣体面,没有说出口。如今不顾京师正是年底总结的重要关头,以送粮为名,亲自赶到行在来,自然是觉得忍无可忍,有必要见驾直谏。

曹芳甚至能想到他会说些什么。

但他不想和桓范辩论。

实事求是的说,辩论解决不了问题,谁都无法从道理上说服谁。

但实践可以。

自古及今,但凡新政都会遭到反对,概莫能外。但最后说服对方靠的不是讲道理,而是实践。

商鞅帮助秦国一振颓势,证明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

赵武灵王凭借不断的胜利,证明了胡服骑射的价值。

虽然商鞅、赵武灵王都未能善终,但他们的政策却得到了延续。

他要想说服桓范,也不能靠嘴皮子,而是要有肉眼可见的成绩。

蒲子就是他选定的经济特区。

之所以选择蒲子,除了一些特定的优势之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蒲子县很小,户口不多,就算失败了,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可若是成功了,却能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

小,还有另一个好处,可以将工具做得更细,适合新手。

卫瓘、吉利的调查能在半个月内完成,他能在几天时间内对重点区域进行复核,都是因为蒲子县足够小,毋须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

有这些工作铺垫,面对桓范时,他才能从容应对,做到有理有据,也能让桓范相信他有这样的能力做好这件事,而不是心血来潮。

九月初,桓范赶到蒲子。

两人进行了一番长谈,桓范翻阅了曹芳准备好的资料后,接受了曹芳的观点,同意曹芳在蒲子进行试点。

但他提出了一个要求:蒲子的试点可以交给其他人,曹芳本人应该尽快回洛阳。

原因有二:

一是粮食运输太困难,消耗太大。

既然并州军已经重建,征北将军也换成了更称职的刘馥,北疆的安全有了保障,禁军就没必要驻扎在这里,应该回洛阳,减轻负担。

二是豫州不安,可能要出事,急需天子和禁军回洛阳坐镇。

曹芳听完,盯着桓范看了好一会儿。“豫州能出什么事?”

桓范也盯着曹芳。“陛下,豫州不能乱啊。”

曹芳歪了歪嘴,垂下了眼皮,把玩着案上的铜镇纸。“豫州再乱,还能比鲜卑人入侵的危害更大?朔风将至,秋防近在眼前。刘馥、王广、邓艾等人能否胜任,尚未可知。为了豫州那么点事,我急急忙忙的赶回去,没有必要吧?”

桓范很无奈。“陛下想逼反汝颍吗?”

“桓公何出此言?”曹芳“惊讶”地看着桓范。“他们要反吗?”

桓范哭笑不得。

他原本还只是怀疑,现在看到曹芳这副表情,已经确定无误。

曹芳不怕汝颍人反,甚至希望汝颍人反。

汝颍人反了,他才有理由出兵镇压,顺便杀掉一批人。就算不能将汝颍世家连根拔起,也足以让他们元气大伤,再也无法兴风作浪。

“陛下抑豪强,禁兼并,自然是好事,但凡事不可急于求成,急则生变。自武皇帝兴兵讨董起,汝颍才俊就襄赞其事。建安以后,更是蜂拥而至。至文皇帝即位,朝堂之上,半为汝颍,至今三十年,又岂是一朝一夕可以清除?且天下三分之际,宜记功忘过,不宜追究前事,以免为敌所趁。荀顗入仕,正是汝颍俯首之意,陛下又何必着急?”

曹芳不解。“我怎么急了?”

“陛下不急,又何必任贾充为豫州刺史?贾充一到任,就严令汝颍各家交出侵占的土地,并补足十年所得。稍有不从,便派兵清剿,已经有不少人被迫入山为寇,如今淮水南北,伏牛、桐柏诸山,皆有盗匪,就算豫州刺史兵再多,也鞭长莫及。”

曹芳的眉头渐渐皱起。“豫州的情况这么复杂,为何行在却没收到消息?”

“陛下何不问问贾充?”桓范叹了一口气。“刺史兼有军事和监察之职,可以受太尉和司空管辖,唯独不受司徒府控制,是以臣也不能直接过问。臣的消息,是从各郡太守那里听到的。”

曹芳打量了桓范片刻,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桓范的话只能信一半,真实情况如何,还要向相关人员确认之后再说。

但桓范不希望豫州生乱,应该是真的。

豫州世家之间关系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罪不至死的前提下,对汝颍世家大开杀戒,会让很多人有兔死狐悲之心,从而对朝廷的政令阳奉阴违,甚至与那些为盗为寇的人互为表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处理不好,的确可能引发朝堂内外的动乱。

作为老臣,桓范不希望看到这一幕,也是可能理解的。

但理解不等于赞同。

他不相信豫州能乱到哪儿去。

俗话说得好,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汝颍虽出人才,可是在军中的不多,与军队没有直接的联系。就算他们反了,也就是逃到山里落草而已,掀不起太大的风浪。

与他们有联系的诸将或许会剿匪不力,但支持他们造反,还没这样的胆子。

借这个机会,看看有哪些人愿意与汝颍人站在一起,不仅对朝廷有好处,对汝颍人也有好处。

也许事实会让他们清醒一点,别真把自己当作意见领袖。

但是桓范不远千里的赶来,曹芳也不能一点表示没有。

他和桓范商量,抽调一部分禁军回去,协助燕王曹宇,保障洛阳安全。

必要的时候,可以进驻豫州,协助贾充剿匪。

见曹芳执意不回洛阳,桓范也无计可施。

他本想立刻赶回洛阳,却被曹芳留住了,在蒲子多住了几天,参观了附近的几个煤矿。

曹芳让他想想办法,为大批的煤进入洛阳做好准备,尽可能充分发挥这些煤的价值,而不是成为负担。

桓范不愧是负责民生的大臣,他稍微了解一些情况之后,就明确了这些煤的用途。

供普通百姓取暖、煮炊。

现阶段的煤还不能和木炭相比,有钱人未必愿意用,但普通百姓可以用,而且消耗量会比较大。

前提是价格不能太贵,否则普通百姓用不起。

量大,还要便宜,就只能选择水运。

当务之急,就是想办法让这些煤能够安全通过砥柱。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州的煤不仅可以进入洛阳,甚至可以在整个山东出售。

要解决这个问题,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说难,是因为砥柱一带水流湍急,礁多滩险,极易倾覆。

说不难,是可以只运货,不运人,不用船,改用桶,顺水自流一,不怕倾覆。上游放,下游收,就算有一部分会触礁沉底,影响也不会太大。

曹芳听完,顿时眼前一亮。

喜欢霸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霸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