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求生记 > 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

大明求生记 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

作者:拉拉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0:19:28 来源:书海阁

阙门下的动静内宫早就知道了,朱祁镇也有点急了,因为有内官报,阙门外不光是学生,还有许多朝臣不下百位,也在声援,不时只听见登闻鼓响起,随后有内官手捧阙书而来,此疏痛陈门达一切纳贿情状,要求皇上斩之。

锦衣卫本就是检察百官的机构,所以做官的无不痛恨,加上门达的作为,更加难以容忍,这一次学生上阙,得到了百官的支持。

午门口三法司正在断案到了最后关头,也听到了登闻鼓又响起,明知道袁彬一案不可信,不敢报告皇上,更别说李贤接受大臣陆瑜的贿赂,助其升任刑部尚书。纯属无稽之谈。可是朱祁镇颇感疑惑,以至于在半年内都没有下达陆瑜升官的诏命。

朱祁镇正头痛着登闻院外这批学生该怎么办时,又闻听登闻鼓响起,朱祁镇火大了,到底出了什么事,快快报来,有内官连滚带爬前来道:“贡院大火!”

原本游行伏阙的一帮子书生,看到一个衙差火急火燎地直奔登闻鼓,双手轮番连续敲了起来,随即一扔鼓锤道“贡院大火”,登时人群就炸了,把那些游行用的小旗、横幅全扔地上,一哄而散,前去贡院看热闹去了。

午门口也一样,刚判为乃坐袁彬绞输赎,杨埙论斩。很明显三法司畏于门达而不敢有所表示,在向皇帝做报告时,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又听到登闻鼓连续地急响,有人喊道:“此判不公,三次鼓声在鸣冤。”正有了登闻院的一出闹剧,最终报请朱祁镇以杨埙监禁、袁彬贬调南京收尾,而李贤得以保全。

天顺七年的这场贡院大火,造成了非常巨大的损失,也给士大夫阶层的内心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大家悲痛万分的绝不是贡院被焚毁,而是那些应考的举子,寒窗苦读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本来有机会科举高中一展宏图,为国为民做出贡献,谁知竟顷刻间灰飞烟灭,焉知其中会不会有杰出的人才,而今却尸骨无存…… “回禄如何也忌才,春风散作礼闱灾。碧桃难向天边种,丹桂翻从火里开。豪气满场争吐焰,壮心一夜尽成灰。曲江胜事今何在,白骨棱棱漫作堆”。

贡院发生火灾。御史焦显锁其门,烧杀举子九十余人。朱祁镇命下礼部左侍郎邹干、郎中俞钦、主事张祥、御史唐彬、焦显于狱。

在沉痛悼念之时,诏命是年八月补行会试,并赠被焚之贡士皆赐进士出身。赐所有遇难的考生以进士的功名,并由朝廷出资,在朝阳门外修筑坟冢,立起“天下英才之墓”的墓碑。也是不得不为之,要不然文人要造反了。朱祁镇只能安抚。

发生了如此重大的悲剧,礼部相关的负责官员却继续尸位素餐,不肯改造贡院或加强防火措施,《茶余客话》记载,正德三年再一次“贡院火起”,好在这次火灾发生在会试完毕之后,没有引起人员伤亡,而更为奇葩的是,“二十七日又火”,不仅把贡院内的至公堂烧塌了一半,而且居然还把考生的档案也给烧没了……可能有人会问,贡院内为什么会如此容易着火呢?其实这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是贡院内的物品:搭建考棚的木板和芦席就不必说了,都是易燃之物,而会试是在农历二月举行,这时天气依然寒冷,贡院里为了取暖,每间考棚里都要设置火盆,整个会考期间,考生都要住在考棚里吃喝拉撒,所以在考棚周围设置有烹茶热饭的炉灶,明代考生又多有抽烟的嗜好,晚上写卷子还必然会用到蜡烛,这一切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火种”,兼之京城的农历二月依然是大风肆虐的时节,一旦起火就是“火烧连棚”。

据说直到正德年间,由于张居正上疏,才将贡院彻底翻修,原料改为砖瓦结构以防火,从此以后,贡院的火灾事故就很少出现了。

说到贡院里屡屡出现的火灾,还应该考虑到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八股文对知识分子的束缚和压抑,科举制度又存在着很多的徇私舞弊和不公正现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每一次考试都是对自由思想和思辨精神的阉割,这就造成了参试的士子们或许应试水平都不低,但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人格乃至精神上的障碍。比如《涌幢小品》中就有这样一则记录,两个看上去平时交情甚好的考生,在参试的前夜同榻而眠,某甲等某乙熟睡后,蹑手蹑脚地打开某乙的行囊,取出他的笔,“悉嚼去其颖”,就是把毛笔上的毛都咬掉,然后依旧套上笔帽。等第二天开考时,某乙“抽用已秃尽”,不禁大吃一惊,找隔壁考棚的考生借笔,遭到拒绝,“恸哭欲弃卷出”……由此可见不止某甲,整个应考的群体都把其他考生视为有你无我的“仇敌”。在这种应试氛围下,一旦有考生答不出试卷或者觉得自己今科无望,精神疾病发作,举火**,也极有可能造成殃及整座贡院的大火灾!

贡院的大火似乎把门达的袁彬案忘记了,也把国子监磕阙的闹剧给忘了,当然也把查重庆公主的谣传忘了,来的快去的也快,可是朱祁镇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原因是整日纵欲不止。共有在册妃子二十名,生有儿女十七名,还不包括出身后夭折的,可谓是人丁兴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朱祁镇病了,病情很快加重,到正月初六的时候已经无法上朝理政,只能让皇太子朱见深于文华殿代理国事。

章子俊深知皇上得病后,不就将会驾崩啊,赶紧跟岳父大人姚夔商量婚事,要不然得三年后迎娶了,这个变数太大了,到时儿子都能打酱油了。

姚夔跟李贤一样,满脑子君君臣臣的忠君之道,你怎么知道皇上会一病不起?你怎么知道接下去会出现两宫?你怎么知道太子即位后会立皇后再废之,独宠万贵妃?

反正在姚夔眼里这些全是瞎子算命,无稽之谈。

章子俊很无奈,摆事实讲道理显然行不通,还招人厌,那就说点狠的道:“岳父大人,不是小婿急着要成婚,急不急也只是多等一个月,小婿是担心皇上挺不过这一关,到时婚期必将推后,而前阵子陈师母嫁女不成,万一婚期推迟,到那时又来纠缠,可就不要怪罪小婿了。”

姚夔一听也烦了道:“按你之见该什么时候成婚适合?”

章子俊道:“越快越好啊,最好明日成亲,六礼已完成了五礼,差一个迎亲礼,现在两家住的近,到时只要小婿到岳父这里的祖庙行拜见礼,之后才用花轿将新娘接出门也就百十步。在小婿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洞房,此礼就算完成,在这个节骨眼上,门达爪牙遍布,也不要讲什么排场,也不用广发名帖,自愿来贺的好生招待就成。”

姚夔是拧不过章子俊的死缠烂打,听起来挺有道理的模样,就答应了,不过不是明天,而是三天后宜婚嫁。

皇城后宫朱祁镇也在亲自为皇太子朱见深选皇后候选人有三名,分别是吴氏,王氏,柏氏。朱祁镇还没有正式确定选谁为太子妃,自己病情加重。

太子朱见深一直希望立万氏为自己的皇后,无奈英宗不允许也不会认可一个比自己儿子大十七岁的宫女为皇后,此事作罢。

朱祁镇对于当年太监建议废后之事记忆犹新,也非常清楚这件事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只是一直以为自己能够永远将妻子保护在自己的身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死会在了前头。非常担心周皇贵妃将要报当年之仇,借儿子的势欺凌钱皇后,甚至于废除她的皇后名位。

于是,在口授遗诏叮咛之后,朱祁镇还特别面嘱自己的继承人皇太子:“皇后名位素定,当尽孝以终天年。” 这样说了之后,仍然觉得不放心,怕儿子终会屈服于生母的意志。于是又紧拉着大学士、顾命大臣李贤的手,反复叮咛:“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李贤流着眼泪退出英宗的寝宫,将这句话添在了遗诏册上。

这时的朱祁镇虽然已是油尽灯枯,心里却很明白。对于自己的王朝没有什么不放心的:皇太子已经成人,自己也给他选定了足以承担母仪之责的皇后,还留下了得力忠诚的辅臣班子。唯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死后,妻子钱皇后的处境。

朝堂上自有许多大臣鉴于后宫的复杂状况,要求另立太子,进言离间皇太子于朱祁镇。

原因是太子朱见深的生母是周皇贵妃所出,而钱皇后没有子女,周皇贵妃必将报复钱皇后,建议朱祁镇另立德庄王朱见潾为太子。

皇上听其言,颇为疑惑,在便殿召见大学士李贤将离间事告李贤,说道:当前庶事平定安宁,惟社稷根本之事,反有不安,将如何处置?

在李贤思想里废立本身就有违圣人之道答称:皇太子之废立为朝政大事,望皇上三思。朱祁镇说:我今病体如此,似应传位于皇太子吗?李贤立即回答:如此则宗社之福,大明之幸。朱祁镇即于同月初六日,令皇太子朱见深摄事文华殿。从此离间谗言引起的议论不平自息。

喜欢大明求生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求生记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