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辽东从军行 > 第二百九十一章 另类和亲

明末辽东从军行 第二百九十一章 另类和亲

作者:辽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3:46:04 来源:书海阁

有了土地和牲畜也就有了家,不管军还是民都成为了地主和自耕农,他们的心也会逐渐安稳下来。杨林就是要用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把人拴住,让他们今后上战场时知道为何而战。虽然这样有些残忍,但这是赢得战争的必要手段。

杨林还规定,如果有的家庭不想种地或者是不会种地,那么可以把土地以“包大户”的形式租给其他人。但是要上缴两成的租金给官府当税金。毕竟土地是官府发的,个人赚钱怎么着也得给分润分润吧。

杨林还规划了叆阳未来三年至五年的发展计划。首先是发展农业,粮食自给自足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后来的毛文龙之所以没有扯旗造反,最大的困境就是粮食不能自足,全靠关内输送。只要粮食一断立马完蛋。在这个年代没了粮食啥都白扯。

现在还没有后世的化肥和农药,辽东地区粮食亩产量根本没法和后世相比。但是预购的玉米、土豆和红薯的种子正在来往叆阳的途中,这一点阿尔弗雷多上尉和安东尼奥上士可是当着杨林的面,拍着胸脯对着上帝发过誓的。

杨林对这事也是极为重视,每日派出大批斥候出城百里进行侦察,就怕运送种子的人出什么意外。他深知只要这三样农作物推广种植开来,经过几年的适应栽培和种植,解决叆阳上万军民的温饱不是问题。

其实这三样农作物早在万历中后期就已经传入中国,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推广。而在辽东的沈阳,三样农作物中的玉米在万历三十八年左右就有少量种植。也许是没有掌握好栽培技术或者水土不服,这些少量种植的玉米纷纷夭折或是歉收。

杨林知道这三样农作物种植和栽培的方法,也知道如何防止它们产生病虫害。所以他才要大力推广这些耐旱、产量高的农作物。但必须要经过适应性种植,不是说只要种在地里一下子就会打出很多的粮食。这个时间的长短就看如何侍弄它们,让它们适应辽东的气候和条件。

农业发展起来后紧接着就是工商业。杨林计划要把叆阳的铁矿扩大,至少能满足军队的需要。还有银矿和沥青矿,都是亟待开发的问题。当然,军队绝对不能沾染商业,否则由此带来的贪腐问题将严重腐蚀战斗力。那么解决的方法就是由城中的商家们来操持这些事情。

杨林的计划是以承包和股份制的形式来开发矿产,官府是要占据绝对领导权的,但是管理权和经营权归商家。不能任由商家一家独大,也不能对商家放任不管。毕竟矿产带来的效益会比农税、土地等税大的多地多。

矿产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工业的发展,工业产出又会带动商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现在这个时代的工业还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而叆阳也是如此,不过这已经是了不得的“工业”了。周边的镇江、宽甸等城都要从叆阳采买农具、五金、铁锅等用品。而边贸贸易中这些产品更是抢手货。

杨林打算在叆河及其主要几条支流上兴修堤坝等水利设施,多建水车、风车以提高生产力。这样生产力提高后商品才有剩余价值向外输出。至于那些穿越大神们的神器——“蒸汽机”,说实话现在还真做不出来。只能等以后技术和工业能力积累到合适的程度了,才能打算试试。

叆阳地理位置较好商贾往来繁多,因此杨林不仅要把叆阳打造成军事重镇,也要打造成贸易重镇。届时不仅能吸引更多的人员来此贸易,还要发展为之配套的服务业。但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需要先投资。

杨林把手里所有的钱拢了拢,扣除官兵六个月的军饷,再变卖处理战利品。他还剩将近三万两银子。这些银子听着挺多,但是对于一个城池的运转来讲根本就不算多。好在叆阳的商家都能按时足额缴纳税银,这让府库还能充盈一些。

叆阳每月算上所有的税收也不过五六百两银子。听着不多,但是在辽东众多城堡中这已经是极为富裕的了。

根据《全辽志》记载,同时期各地城堡中有的税收仅有几十两或者十几两,甚至几两或者负数的也不算罕见。叆阳能保持这样高的税收离不开泰昌号孙家的支持。

杨林对于泰昌号孙家这样的商人肯定是要维护的,因此不少军政订单都是交给他们。至于孙家是否转包或者分包出去他不过问。因为不管那种形式都是在叆阳内部运行,都会让商家们受益。

在明末时期因为后金频繁进犯和掳掠,再加上各地将门对商贸的垄断。辽商们根本就无法与晋商、徽商、浙商等商团相比。但杨林知道只要给辽商们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他们绝对不会比关内的同行差。因此他要扶持他们,让他们成为自己发展的助力。

杨林也知道,如果自己按照辽东各地将门的方式垄断商贸,那么就会涉及到军队经商的问题。这个问题会腐蚀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那么自己苦心训练打造的叆阳标营就会在金钱中迷失自己。尤其是自己手下这帮人,基本都是社会底层出身。一旦让他们沾染上铜臭味难保不会腐化堕落。对这一点他是清醒和绝不允许的。因此他才要借助商人的力量来发展自己。当然,还有那些士绅地主们,这些人也要拉拢利用起来。至于这些人在今后会不会反水出卖自己,这种可能性是绝对存在的。但是杨林的打算就是与他们进行利益捆绑。例如结亲、入股、给予优惠政策等等。

不要担心这些人不愿意,与官军有姻亲关系非常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再说了,杨林这位游击将军兼任军政“一把手”,要权有权要兵有兵,简直就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得罪这位大人不是明智之举。当然,他们更希望这位大人与自己家有姻亲关系。

不过杨林自己肯定是不会去当上门女婿的,手下一帮光棍儿汉是现成的人选。例如张魁武、马勇这些人,都是孔武有力、粗犷彪悍的军头儿。也都是朝廷任命带品级的武官,娶个商家或富家女儿不过分吧?

如果商家或富家老爷们不喜欢这些糙汉子,还有徐晋、孙广、杨雷这些白面书生在,保证符合各位老丈人的各种要求。甚至为已经有家室的邢云衢邢先生,在叆阳这地方给他纳一房妾室也不是不可以的。

杨林想到这儿脸上忍不住露出了一丝坏笑,对不起了弟兄们,本游击还没成年不宜过早娶亲。这等好事还是可你们先来。到时候本游击给你们包个大大的红包........

还有最重要一点,就是两次叆阳围城战的胜利离不开这些士绅富户和商贾们的支持。而后金方面是深知这一点的。扈尔汉、杜度、额尔德尼、达尔罕这些精英和权贵都死在叆阳城下,换谁做后金大汗都不能忘记这一点,其上下对叆阳军民恨之入骨。所以叆阳商家们想反水那得看后金能不能谅解他们。与官军结亲,可以保护自家的安全。

杨林看着眼前的账簿,感叹花钱容易挣钱难。账上的这将近三万两银子也不能一股脑的都花了,先可紧要的事情来。不过自己想的这种“另类和亲”的方法也是很适合现在的发展现状。让士绅、商家们把自己的手下们招为女婿,官府没钱了管他们借点儿花花没问题吧?也不是不还。再说了,他们以前不也是时常来劳军不是。

这就让他想起来在后世时玩的《红色警戒》、《命令与征服》等即时战略游戏。开局第一步是展开基地车建立基地,接着建一座电厂提供最低能源保障,紧接着就是建立矿场为后续发展提供经济来源。

现在权当叆阳是基地车已经展开,电厂在这个时代根本就不用提——建不出来。自己又不是全才大拿,象变戏法儿似的能把这些玩意儿变出来。

那么矿场倒是有,就是那座银矿和铁矿。储存量虽然没法和后世的那些大矿场相比,但是对自己来说已经足够了。完全可以支撑自己发展起来。

杨林还打算把军工业也搞起来,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叆阳的铁矿虽然不能铸炮,但是打造兵器铠甲没问题。并且经过以孙伯谦为首的寻矿、选矿行家们的确认,叆阳铁矿就是再挖上五十年都没有问题。这足以说明叆阳铁矿完全可以满足叆阳官军的需要。

后金为啥以能装备起大量的重步兵,还不是领地内有多处铁矿。没有这些铁矿他们就会与许多蒙古部落一样——铁器稀缺导致军队装备落后。装备落后的恶果就是与后金多次对战,都被人家按在地上暴打。后来的晋商们虽然也向后金输送铁器、铁料,但是对其影响有限。

喜欢明末辽东从军行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末辽东从军行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