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魏芳华 > 第六百四十四章 易惊之兽

大魏芳华 第六百四十四章 易惊之兽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0:53:15 来源:书海阁

戚宇之子叫戚茂。他找到魏军时,魏军主力正沿着金牛道行军、刚到梓潼郡城不久。

梓潼城位于梓潼水的东岸,城南是梓潼水与一条溪水的汇流处。在剑阁之南成片的山区中,难得有一片较大的河谷平地,郡城便建造在此。

秦亮骑马过浮桥,到了梓潼水西岸,遂让中军护卫在道旁等候;自己带着几个随从、来到了北侧的山坡上,然后叫人把戚茂带来见面。

此地还能看到对岸的梓潼城,离城池不远的河流两岸、远远看去尘土弥漫。许多魏军将士在挖沟造墙,在那里修建营垒工事,隐约还能望见人们忙碌的身影。

梓潼城内的蜀军不多,不然也不会缩在城池里。而且前锋陈泰部的斥候细作、亦已打探清楚,大股蜀军往涪县方向而去,并未留在梓潼!

秦亮也曾派人去城楼下劝降,但守军不降。魏军一时半会也没有攻城器械,只得留下一些兵马、在此构筑营垒看着,防备那些守军出来、袭击金牛道上的辎重。

等了一会,几个将士果然带着一个人来了。只见那人头戴斗笠,把马留在下面、沿着山坡小路步行了上来。

前天刚下过雨,此时天已放晴,又是那种晴一阵阴一阵的天气。秦亮见来人戴着斗笠,情知他不想让太多人看见,秦亮遂面向南边,让戚茂背对着道路方向见礼。

戚茂取下了头上的斗笠,上前与秦亮等人揖拜:「汉中人士戚茂,拜见大将军!」

秦亮还礼,只见此人是个阔脸年轻人。戚茂这时也抬头,看了秦亮一眼。

有时候世事就是这样,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初在汉中,戚宇曾上过贺文、欲送其不甚美貌之女,秦亮对他没怎么上心;却未想到,关键时刻,竟是此人送来了成都的详尽情报!

彼此寒暄了两句,戚茂便细说成都的情况。司马师等人回到了成都,竟然要劝刘禅迁都!

不过戚茂刚说完,钟会、贾充便最先开口,认为蜀国主不会迁走。

戚茂便道:「家父见过益州士人领袖谯允南,谯允南亦称,大多朝臣不同意姜伯约之计。但谯允南一时也不敢断言,乃因蜀汉兵马、目前在姜伯约手里,还有一些荆州人、东州士人正在劝说国主。」

秦亮心情比较复杂,不置可否地说了一句:「不得不说,姜维很有些想法。」

以空间换取战场上的有利条件,某些时候确实是个办法!但魏国人对于益州百姓来说,并不是异族;蜀军放弃大片地盘、拉长战线,不见得就有利。

果然钟会也道:「如果蜀汉朝廷那么做,确实给我军增加了困难,然同样也会影响蜀军的军心!」

戚茂道:「谯中散等人在朝,也曾用这个理由劝诫国主。」

情报差不多说清楚了,秦亮便说道:「我先让人把卿带去陈都督那里,卿暂且留在前军营中,不用告诉别人身份。」

戚茂拱手道:「仆愿听从大将军安排。」

目前的进军序列,陈泰变成了前锋。原因很简单,剑阁关之役后,中垒营等部人马在休整,陈泰部先走。

秦亮又道:「汝父子有功,朝廷定不会亏待。」

戚茂道:「家父曾言,仆等愿为大魏效力、不因贪功,是不想看到诸夏军民、长年累月自相残杀,只愿早日平息战乱,百姓安宁。但若遇异族入寇,吾等乡民愿冲杀在前,保土安民!」

秦亮赞道:「卿等识大义也!我大魏将士不远千里用兵,正是为了一统河山,结束连年争战。」

戚茂深揖告退。

秦亮站在山坡上,没有立刻离开,又观望了一会周遭的地形。

目力所及、这梓潼水仿佛是一条分界线。东边全是连绵不绝的

山,金牛道也是从一条山谷中延伸过来的;而西面的山脉,仿佛忽然要小一些了。

而只要过了前方的涪县,地形又会有一个变化。之后是分栋岭(龙泉山)北麓的绵竹关,过去便能进入成都平原!

征程貌似已接近目的地,现在秦亮当然极其不愿意看到、刘禅跑路!

钟会仿佛察觉了秦亮的心情,他的声音道:「今早陈都督还禀报,姜维部依旧在涪县那边。」

秦亮「嗯」了一声,缓缓点头回应。

刘禅应该不会跑!但只怕万一、他真的被人成功忽悠,丢下成都平原跑路了;那么攻灭蜀汉的标志**件,要拖延到什么时候去?

秦亮站在山坡上,转头眺望来时的山谷,很容易就能想到,北面有米仓山、秦川。如果他远离洛阳朝廷、在益州这地方呆得太久,恐非什么好事!

而且益州盆地、不只有这里是山区,除了分栋岭(龙泉山)以西的成都小平原,盆地内其实全是山区与丘陵地带。境内还有无数的河流,行军没那么容易,并非北方平原那般、骑兵可以四面纵横。

秦亮收起眺望的目光,转头随口道:「我军既已突破剑阁关,处境再怎么也比起初好。」

大伙纷纷附和道,「是阿,大将军攻灭蜀汉,只是时间迟早!」「最险还是绕行剑阁关之时。」「看姜维还能跑到何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秦亮呼出一口气,「走罢!」

其实秦亮不想再去回顾了,那时的煎熬与忧虑。在剑阁关以南的几天、着实压力最大;而焦虑的心境、大概在洛阳时就有了。或许人都会本能地抗拒不确定因素。

所以这次突破了剑阁关,定要一鼓作气拿下蜀汉国!如果一不留神吃了亏、面临只能退兵的境地,下次再想突破剑阁关,估计比今年更艰难!

数日前亮一直在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心态不能浮躁,如今看来也是对的。

形势依旧不甚明朗,有时候为了实现目标,确实不能怕麻烦!

没一会,秦亮等人便走下了山坡。各部人马仍然沿着金牛道,向西南挺进。秦亮派人去前方,命令陈泰时刻注意涪县的动静,有任何军情、应立刻报于中军。

蜀汉军在历次战役中,基本没有受到重大损失,估计蜀军还有约十万之众,其中的主力应该还在姜维手里。那股大军仍是一头野兽,却仿佛变成了一头易惊之兽!

如果它忽然受了惊扰,离开涪县、沿着涪水往江州方向去了,那事情或将变得更加复杂。

……司马师等人在成都没呆几天,他们很快就返回涪县了,不过张翼留在了成都、返程没有随行。军情已到了燃眉之急的程度,朝廷自然不能商量太久,终于作出了决策。

姜维的方略,并未获得支持!朝廷作出了折中的决定,不迁都、也不议和,要姜伯约凭借汉军主力拒敌!

诏令姜维率军抵御曹兵,不得弃守涪关,置涪县百姓、将士家眷于不顾。同时调诸葛丞相之子诸葛瞻、前往绵竹关驻守。

这倒是最不让人意外的结果,成都各种主张的人都有、时间又紧迫,大概也只有折中,才最不容易立刻引发内乱罢!

姜维卷起帛书,递给了董厥。一旁的司马师道:「谯周等人有说辞,使陛下生出了顾虑。」姜维看向司马师道:「如此也好!」

二人拱手,跟着姜维走出了房间。他们走到夯土台基上,径直进县寺阁楼厅堂。

一群将领已然等候在此,纷纷向姜维执礼。姜维道:「陛下有诏令。」

众人这才分站两边,站好了队伍。董厥走到北面,展开了帛书,大伙纷纷跪伏在地、行稽首之礼。

尚书仆射读完诏令,姜维随后起身,走

到前面、开口断然道:「汉军与曹军历经大小战役无算,杀敌不知其数。诸位亦曾追随于我、几番北伐,两国打了那么多年。投降者之身家性命,将全在贼人一念之间!必定没有好下场!」

诸将沉默不语,堂上一时间鸦雀无声,仿佛掉根针都能听见。

姜维遂接着说道:「涪关近左,山水纵横,贼军远道而来、人困马乏,又有轻敌之心。而涪县本是北伐时的大本营,军械、战车一应俱全,我军主力重兵已聚集于此,有地形之利、以逸待劳,只要将士用命,胜算极大!」

大伙这才陆续开口,「军中士卒沮丧,诸位须得尽快鼓舞士气。」「国家存亡,就看此役了!」

又有人站出来抱拳道:「曹军粮道险远,只要无法获胜,或将自行退兵。我军何不坚守涪县城池关隘,使其知难而退?」

司马师毫不犹豫道:「秦亮不可能知难而退。」

姜维也道:「曹军突破剑阁关,是靠出其不意的偷袭,若是时间差错旬日、一旦我军援兵至,秦亮便无法成功!如今好不容易得逞,秦亮岂会轻易退兵?」.

他稍微停顿一下,继续说道:「涪关不是剑阁关,只是防守无甚作用。曹军只要在城池附近、选择地形构筑工事,我军反而会被限制。那时秦亮再分兵绕道去成都,如何应对?」

人们听罢,纷纷赞同姜维的判断。

涪县这边、虽然也是山地,但周围的地形已不险峻,如果守军只是坚守不出、敌军要绕行总有办法。

还有后面的绵竹关、凭借分栋岭北麓的山势,看似扼守住了金牛大道,却也不是什么险关;敌军放弃大路、便很容易绕过去。

不过涪县的汉军还能四处活动,曹军想用马队绕过去、则太过冒险!敌骑既无攻城器械,粮道亦无,成都那边没有种牧草,战马要吃粮、消耗数倍于步兵,对粮道的依赖远胜步军。汉军主力尚在,若能先击退敌军骑兵,反而能增加战胜的信心!

姜维道:「只要在此击败曹军,我军尾随追击,便可夺回剑阁关,乘胜收复汉中三郡、进逼陇右关中,也不是不可能!」

他说罢挥拳慷慨道:「背水一战,此役必胜!」诸将无不振奋,呼道:「必胜!」

喜欢大魏芳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魏芳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