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 第764章 中国,绝不应该是这样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764章 中国,绝不应该是这样

作者:此间人雄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4 14:23:21 来源:书海阁

梁向第一个将《时代周刊》拿到手里,心中同样震惊。

对于《时代周刊》的大名,他不仅了解,相反还知道的很深。

从1949年到现在,能够登上人物封面的都是些什么人?

那是一个个名留史册的人物。

上则各国元首,下则国际精英。

无一不是为当地或者是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物。

可现在,邵维鼎却成为了九月份的封面人物。

虽然说登上时代周刊,并没有什么实质奖励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说明美国上层人士以及精英界对于邵维鼎的重视,再次拔高了一个水准。

“啧啧。”

梁向心中暗赞一声,抬起头便将杂志递向了方协文的手中:“方总,你会英语,和我们说说上面都写了什么。”

方协文也不客气,拿了过来直接看了起来。

开篇便是一段采访,对于采访的问题并没有太多稀奇的地方。

无非就是重组之后的鼎峰娱乐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鼎峰控股在布局通讯和家电行业,是否会和欧洲日本等国进行竞争。

凭借港岛这一岛之地,如何和欧洲大陆众多西方强国以及日本这个GDP世界排名第二的国家进行比较。

采访中邵维鼎说出了答案。

【背靠中国大陆,俯瞰东南亚】

方协文目光凝重,继续看了下去。

接下来的内容,除了鼎峰娱乐这个特别的板块之外,其他关乎产业布局的回答,无不将中国大陆的重要性提到了最高。

“鼎少对于内地的期许,还真是大啊!”

“但是不是太过看重了?”

方协文有些迟疑,国内人口虽然多,但人均收入很低。

这是他亲自过来看到的。

即便是改革开放了,但是发展肯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在他看来,现如今最值得押注的市场反而是日本以及美国,这两个世界经济排名第一第二的国家。

毕竟他们国民的消费能力太过惊人了。

美国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日本人正在扫荡着欧洲各国的奢侈品。

无论是屈臣氏的制造零售路线还是斯沃琪的奢侈品路线。

都得依赖这两个市场。

时代周刊中的访谈记者也问了一个类似的问题。

方协文移动目光,他想看看邵维鼎是怎么回答的。

可当他看到回答的文字内容后,整个人都懵住了。

梁向在一旁看的眼热,见他的表情,询问道:“方先生,怎么了?上面都写了什么?”

“方先生应该也被邵先生的一番言论震惊到了。”

东山友太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方协文,缓缓说道。

“震惊到了?”

梁向更好奇了。

此刻方协文也反应了过来,看了一眼东山友太,再将目光看向梁向:“梁市长,有纸笔吗?”

“我直接把译文写下来吧,你看完之后就明白了。”

梁向听到这话,连忙向秘书招手。

他预感到《时代周刊》的这篇采访报道非同一般。

方协文从秘书手中接过一根英雄牌钢笔后,便在笔记本上快速对照着周刊内容,翻译了起来。

他没有全翻,而是只翻译了后半部分邵维鼎的回答文章。

梁向很是好奇,方协文在前面坐着翻译,他就站在后面看。

第一段话。

【中国,绝不应该是现在这样】

这开篇的标题,便让梁向浑身一震。

【1981年,我去过一趟广东,当时我在田间地头看到佝偻身躯的农民、在工厂车间见到锈迹斑驳的机器、在街巷中目睹衣衫褴褛的孩童时,内心的震撼与痛楚几乎无法言说——我清楚的知道,这绝不应当是中国的模样。

五千年前,我们的先民在黄河流域播撒下文明的种子;两千年前,秦直道与历代长城昭示着工程技术的巅峰;一千年前,大唐万国来朝,就连汴京的市井繁华都让马可·波罗惊叹为“人间天堂”;六百年前,郑和的宝船舰队横跨印度洋,彰显着东方大国的气度。

火药、造纸、指南针、活字印刷——这些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创造,都镌刻着华夏智慧的烙印。

然而近代以来,这个曾引领世界的国度却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跌落。

1840年的炮声轰开了闭关的国门,此后的百年间,我们经历了列强瓜分的屈辱、山河破碎的苦难。

但即便是如此,中国仍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作为战胜国挺立,用四万万同胞的血肉之躯证明:这个民族从未丧失尊严与韧性。

今天的中国,人均粮食产量不足400公斤,钢铁产能仅为美国的七分之一,各项技术或许都落后发达国家二十年。

日本新干线以210公里时速飞驰时,我们的绿皮火车仍在蒸汽中喘息;当韩国开始筹建半导体产业园时,我们的工厂还在为生产一颗合格螺丝钉发愁。

但这不是宿命,而是历史的误判】

梁向看到这里的时候,后背都发凉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不是宿命,而是历史的误判。”

这句话在他的脑中反复回响,如同洪钟大吕。

方协文下笔如飞,梁向目不暇接。

不仅是他,陈康、东山友太等人也在身后。

文字激昂处时,陈康情不自禁的一句一句念了出来。

那些本来应该去宿舍休息的一百二十名预备工人,男男女女,刚刚高中 毕业不久的他们。

听着这些内容,彻底移不开脚步了。

从来没有人和他们说过这些,他们接受的教育,都是说这个国家如何贫穷如何落后。

【黑格尔说,中国没有真正的历史,只有朝代的轮回反复。

但我要说,这是错的。

我在伦敦学的是世界历史,可是我翻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都再也找不出一个像中国这般璀璨,而生生不息极具韧性的民族。

因为她不管跌倒多少次,总能回到她该回到的位置。

去年,我亲眼目睹了深圳的发展,当这座小渔村的灯火还如萤火般微弱时,我就看到了未来蛇口工业区吊塔林立的图景。

哪怕是今天,北大清华的实验室依然设备陈旧。

但我很清楚,杨振宁、李政道这些人无一不是华人的骄傲,无数个钱学森们还在纷至沓来的路上。

这样一个民族,这样一个国家。

就注定了她不可能继续贫穷下去,注定了大多数人不应该一辈子弯着腰,在地里刨食。

或许在不久后的将来。

我就能看到,浦东的稻田上将崛起的亚洲金融中心,陆家嘴的玻璃幕墙倒映着长江的波涛;

青藏铁路将穿越生命禁区,把雪域高原与中原大地紧紧相连;

农民的孩子会走进清华学堂,用代码编写属于东方的操作系统;

我们的航天器将登陆月球,而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将在新一代长征火箭的烈焰中重生。

这不是幻想,而是历史的必然。

当十亿双手共同推动时代的齿轮,当五千年智慧与现代科技碰撞融合,中国终将证明:我们既能创造辉煌的古代文明,也必将缔造一个让世界仰望的现代奇迹。

1982年的中国,贫穷但充满希望,落后却蓄势待发。

此刻的困顿,不过是凤凰浴火前的短暂黑暗。

我深切的知道,没有一个民族能永远领先,但也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这样,总能在跌倒后以更骄傲的姿态站立。

因为我们的血脉里,流淌着万里长城的坚韧、大运河的包容、都江堰的智慧。

这样的中国,不应当,也绝不会止步于此】

方协文的笔停下来了,陈康吟诵的声音也渐渐没了声音。

但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气吞山河的野望,所倾倒。

这样的中国,这样的未来,怎么能不让人为之倾倒?

(先一章,今天看了一个短视频,内容大概是:今天的中国不该是今天这样,中国的发展速度是违背常理的,中国经历了百年屈辱,建国时期一穷二白,理应贫穷落后弱小。看到这,我就想到,如果真有人回到1980年代的中国,会不会感叹一句:中国,绝不应该是现在这样。)

喜欢重生港岛,家大业大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