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秦时颂乔松 > 第111章 得偿所愿拜荀子

秦时颂乔松 第111章 得偿所愿拜荀子

作者:毛豆佐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1:15:38 来源:书海阁

一句话,让伏念心中不由得生出了惭愧之感。师叔已经七十有余,还要为儒家奔波,甚至还要搭上身家性命。

“你从曲阜回来一趟,何故变得如此游移不定?老夫就见不得你这瞻前顾后的迂腐之态!”

荀夫子从伏念脸上的表情推断出了他心中的想法,无视了伏念儒家掌门的身份,当场便训斥了起来,一点儿都不给他留面子。

荀夫子是个文化人,骂起人来引经据典,贬的伏念一无是处。

偏偏伏念还无法反驳,只能连连苦笑。

看伏念一副低头认错的摆烂模样,荀夫子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这要是韩非在跟前,恐怕还要和他反驳几句。

想起韩非,荀夫子顿时没了心情,冷哼了一声。

乔松一番话,几乎注定了韩非的下场。荀夫子很清楚,以当今韩王的性格,交出韩非是必然。而自己这个最喜欢的弟子根本不可能为秦国效力,如此一来,他入秦之后的结果,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一想到这里,荀夫子哪还有心情训斥伏念。

“师叔,既然您已经收秦公子为徒。那么,纸张之事,我儒家是否可以就此入场?”伏念询问道。

荀夫子眉头紧皱:“老夫收徒,乃是私事。儒家是否入秦,乃是公事。岂可因私而废公?”

伏念微微蹙眉,沉思了起来。

此次他返回曲阜,为的就是和儒家各脉商讨纸张一事。正如那日他表现的一样,当他将那日秦公子留下的纸张拿出之后,儒家各脉无不怦然心动。

可也正如师叔顾虑的那样,儒家也有人看出了这背后潜藏的危机。

在经过了一番激烈的征讨之后,大致分为三个派别:

其一,危机危机,危险背后往往是巨大的利益。纸张亦然,此乃独掌天下文事,发扬光大儒学之机会。正所谓当仁,不让于师。儒家该抓住此次机会,入秦以光大儒学。

其二,则与第一类看法相反。认为秦国此举用心险恶,在于挑起儒家与诸子百家之斗争,从而坐收渔利。儒家该严词拒绝,如此可保万全。

其三,则认为纸张之事的确大利于天下。然,此事风险太大,儒家单独一家不足以应对危机。故此,该与秦国合作,得到纸张之后想办法抽身而退,随即再以儒家为主导,邀请诸子百家共同执行。

此三种方法,伏念都不甚满意。第一种太过激进,第二种太过保守,第三种看似聪明,兼具二者之利。然而,伏念却以为,此法最蠢:此种想法无异于得到秦国纸张之利之后,从而背弃与秦国之合作。

先不论此种方法与儒家理念不符,单单是得罪秦国之后果,伏念便不会采用。

尤其是在听过今日秦国公子关于天下的见解之后,伏念更是深知,儒家无法承担彻底得罪秦国的后果。那对儒家来说,将会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但其他人的想法,对于伏念也是一种启发。

综合儒家各脉的想法,伏念心中已经有了一些打算。

听到师叔不愿在此事上多加干预,伏念便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因此,向荀夫子躬身一礼,便告辞离开了小院。

待伏念离开之后,荀夫子放下了手中的笔,轻叹一声,不再言语。

他若入秦,以后必然无法像如今一般庇护儒家。伏念太过年轻,为人古板守礼,在荀夫子眼中只能算中人之姿,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故此,还需要多加磨练磨练。

……

何为束修之礼?

束修之礼原指古代君王或贵族进行祭祀、宴请、会见等重要活动时所使用的一种礼仪,后经由儒家先师孔子,演变为弟子拜师之时给老师所献之礼,通俗一些理解,也就是——学费。

不过,演变自周朝贵族之间礼仪的束修之礼仍旧是一种非常正式的礼仪,其要求十分严肃庄重,充满礼仪感。

在进行束修之礼时,要求参与者穿着整齐、端庄,行动规矩,举止大方。

具体来说,束修之礼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束发:在进行束修之礼时,参与者需要将头发束起来,用修带绑起来,以示端庄、整洁。这种束发的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体现,代表了一种尊卑等级制度和文化传统。

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束发方式。

就比如乔松,他今年六岁。按理来说,应该是垂髫发型,也就是将囟门附近的头发留下,其余基本上剃光。不过,垂髫发型乃是古人为了防止儿童发间生虱子,引发病症所以如此做。

乔松虽幼,但心智成熟。

故此,早在两年前,他便开始有意蓄发,如今勉强能扎总角发型。

举个形象的例子,和哪吒的发型颇为相似。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周围人才会觉得,自家公子还是个小孩子。

第二,佩带修带:在进行束修之礼时,参与者需要佩带修带,修带是一种丝绸带子,用于悬挂玉佩或者系在腰间。佩带修带的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体现,代表了尊卑等级制度和文化传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第三,穿戴修衣:在进行束修之礼时,参与者需要穿戴修衣,修衣是一种丝绸衣服,与修带相匹配,用于显示贵族的身份和地位。穿戴修衣的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体现,代表了尊卑等级制度和文化传统。

乔松身为秦国王族,其修衣也有专门的要求。

秦国尚黑,但黑色多显压抑,故此多着玄衣,也就是黑里带微赤的颜色。尤其是在正式场合,更是注重这一点,今日自然也不例外。

将头发扎的整整齐齐的乔松身着修衣,在鼓乐声,以及诸位同门的见证下,由正门步入大殿。

此时大殿之内,荀夫子落座于中央,身后则是一副巨大的孔子挂像。伏念立于一侧,充当司仪。其余同门皆分列两侧,这些全都是满头华发的老者,其多为荀夫子或伏念同辈,乃是儒家各脉的执掌者。

在这些人之后,各脉儒家精英弟子站立身后,共同见证此次拜师。

这便是荀夫子的地位,即便他被儒家大多数人斥责为异类,甚至已经离开曲阜,来到这小圣贤庄。但他要收徒,儒家各脉依旧要来人见证这一幕。

在伏念这位司仪的宣告下,荀夫子先起身,带领儒家众人向孔子行礼。

随即,乔松手捧拜师贴向荀夫子行大礼参拜,献茶,并奉上六礼。

所谓束修六礼,乃是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和腊肉干。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

荀夫子以手抚须,命颜路为童子,收下六礼。老夫子往日那冷硬的脸上也有了一些微笑,进而命颜路捧来了一书一剑,亲自取来赠予乔松:“今日,老夫手你之束修,有一言相告。”

“恭请老师教诲!”

喝下敬师茶,乔松便可以改口,自此成为荀夫子门下第九位弟子。

荀夫子门下并非只有韩非与李斯两位弟子,只不过是此二人成就最高罢了。除此二人之外,还有毛亨、浮丘伯、陆贾、公孙尼子、张苍、陈嚣,此外还有一众曾在荀子门下听讲,但并未正式收徒的学子。

“为师门下若论年龄,当属你最为幼小。然若论学识,却并非如此。你之学识见识,以为师来看,已能与诸位师兄媲美。

此为尔之优点,亦为缺憾。

凡早慧之人,难免自持聪慧而生骄狂之心。

故此,为师希望你能时刻谨记,戒骄戒躁。

凡事,当以仁义为先。”

“谢老师教诲,学生定当谨记于心!”

荀夫子微微颔首,然后起身从颜路手中拿出了那卷书简:“为师今赐你劝学一卷,望尔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乔松双手接过书籍,躬身一拜!

“再赐你为师少年时长剑一柄,以护持己身!”

少年时长剑?

此言一出,在座的老者纷纷将目光集中在了那把长剑之上,脸上露出了吃惊的神色。

荀子年少时的佩剑,在儒家内已算是秘闻,只有各脉执掌者依稀听闻过。听说,荀子作非十二子一篇,引得诸子论战,其中不乏有自持无力者,但最终都被荀夫子手中三尺青锋斩落尘埃。

而那把剑……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记载:如芙蓉始出,观其纹,烂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于塘;观其断,岩岩如琐石;观其才,焕焕如冰释!

此所谓纯钧耶!

听闻此剑一直留在荀子身边,便是其最看中的两位弟子韩非与李斯出师之时都未曾拿出。不曾想,竟于今日赐给了刚刚收下的弟子。

剑入手,乔松便察觉到了不对,这把剑给了他一种十分奇特的感觉。

他下意识的抬头看向了荀夫子,老夫子却再次向他眨了眨眼睛,示意他不要声张。

乔松按捺下心中杂念,再度俯身拜谢。

伴随着伏念一声恢弘的礼成之音,乔松不远千里来齐,三次拜访的目的终于达成。自此,他便成为荀夫子座下第九位弟子……

喜欢秦时颂乔松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时颂乔松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