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秦时颂乔松 > 第124章 王诏连连惊百官

秦时颂乔松 第124章 王诏连连惊百官

作者:毛豆佐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1:15:38 来源:书海阁

今日的大朝会似乎是故意的,劲爆的事情一个接着一个,这边公输越刚刚获得国匠之称,王绾又来了放大招了。

“王上有旨,传儒家掌门伏念先生上殿!”

身在咸阳的官员还好,多少听闻二公子回来的时候,儒家掌门也入秦了。但是,常年戍守边疆的将领以及那些郡守县令可就不知道了,纷纷露出了吃惊的表情。

“蒙武,你家两个小子一个当了咸阳令,一个在王上身边听候差遣,消息灵通,可知儒家掌门什么时候来我大秦了?”

谁啊,敢这么直呼你达额滴名字!信不信额今儿捶死你!

蒙武一回头,脑袋顿时缩了缩,没辙——王翦!

自打父亲蒙骜在秦王政七年病逝之后,上将军之位一直空悬。本来王上有意桓齮老将军,但老将军推辞了。不过王翦常年领兵在外,镇守边疆,因此呼声最高。

而如今的大秦军方之中,除了以桓齮老将军为首的老迈派之外,少壮派便是以王翦为首。

“听犬子说,是二公子请来的。”

“儒家?嘿,这倒奇了怪了,儒家不是一向看不惯我大秦吗,竟然也来入秦了。”

“这我就不知道了。蒙毅那小子,嘴严,一巴掌打不出三个屁来,什么都问不出来,就知道这么多。”

“屁!你个莽夫,娃娃这是做得对。再像你嘴巴没个把门儿的,迟早要出事儿。”王翦鄙夷的瞥了眼蒙武,心眼子比腚眼子还要浅的憨货,还在这儿点他呢。

这明里是埋怨蒙毅嘴巴紧,实际上是在这儿提醒他王翦,不该打听的别打听。

他王翦是什么人?顺着这货的话就捧了几句。

两个老狐狸相互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于是就又悄咪咪的嘀咕了起来。

看的旁边的王贲一阵的腻歪,忍不住撇过了头。

“嘿嘿,老夫倒是想瞧瞧这群满口仁义道德的穷酸书生想来干嘛。”

武将末尾几个白发苍苍的老头面露不屑。

武将一侧,几个大将怀着看笑话的心情准备看伏念来干嘛。

然而,最前方的几个武将——王翦,王贲,蒙武,蒙恬,李信等人却不苟言笑,反而眼中满是慎重之色。

他们不是末尾那几个蠢才,一把年纪了还混不到前面来。到了他们这个层次,已经无所谓文武之别了,这些人全都是能文能武,只不过是有所侧重罢了。

二公子不远千里请儒家入秦,足以见对儒家的重视。而且王上刚刚推出了纸张,这会儿又抛出了儒家,这背后的缘由值得深思。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大多如此,交头接耳的低声议论着。

悄无声息间,一股怪异的气氛逐渐弥漫开来。底下的一些地方官员时不时地看一看吕不韦,眼神中满是奇怪的神色——今日接连两道王诏,相国大人之前可是一点儿都没提起过啊。是相国大人保密,还是说相国大人根本就不知道呢?

若是前者还好,说明相国大人行事周密,可若是后者……

嘶……

一时间,许多人心中不由得后悔自己怎么如此心急,竟和吕不韦这老匹夫如此快的结交。

伴随着内侍的传令,一身华服的伏念迎着一众官员或是好奇,或是友好,或是鄙夷,或是不解的目光,一步步踏入了这座曾经对儒者来说唯恐避之不及的秦国朝堂。

能坐在大殿之内的,至少都是一郡之首,而类似县令一级的官员,基本上只能在章台宫之外有个软垫了。

这会儿天气已经很凉了,冷风呼呼的吹,这些人在外面可是遭老罪了。

尽管已经有一大部分官员只能坐在章台宫之外,此时的章台宫中依旧坐了三百余大小官员。

好在这对于宏伟的章台宫来说,并不显得拥挤。

伏念身为儒家掌门,年轻一些的时候也曾效仿先贤周游列国,曾有幸去过六国中几个国家的议政大殿,但从未有哪一国的大殿能给他以如此肃穆之感。

整个章台宫并无过多的装饰,只是以大片的黑色,给人以浓重的冰冷铁血,就仿佛一块顽铁,又冷又硬。

两侧秦国官员同样是一身玄色朝服,手持笏板,正襟危坐于两侧。尤其是前列的官员们,更是向他投来了审视的目光。

伏念压下心中的起伏,走到了大殿中央专为重臣秉明事务的软垫之前,躬身俯首行礼:“儒家伏念,见过秦王!”

嬴政也在打量这位儒家掌门,微微颔首:“早听闻伏念先生乃是齐鲁贤者,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秦王过誉,贤者之称,伏念实不敢当。”

“哈哈,今日寡人得见两位大才,皆是如此谦虚。”嬴政不禁哑然失笑,感慨道:“也许这就是贤德之人的共通之处吧。”

“寡人年少时便读史,以了解我秦国历代先君之艰苦奋斗。读史之时,寡人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自先孝公时起,我大秦便重视山东学子,以六国之人才,兴大秦之基业。

孝公与商君,惠文王与张子,昭襄王与范睢,先王与吕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此诚彰显我大秦对人才之重视。

然,寡人观史之时却有一个疑问:为何此等惊世大才,却并非出自我秦国?是我秦国文华不兴,以致培养不出此等人才吗?是我秦国之土壤太过贫瘠,养不出此等绚烂之奇葩吗?

寡人不解,但寡人自认为,我大秦从西陲小国一路拼杀,到今天已成问鼎中原之势,想来,我秦人是不弱于山东列国的!

故此,寡人一直便想建立属于我大秦的稷下学宫,兴我大秦之文脉。”

嬴政此话,实际上是有失偏颇的。秦国本土并非没有人才,比如上大夫甘龙,严君樗里疾,公子华,白起等……

但秦国重视列国人才,不惜予以高位也是事实。再加上嬴政乃是秦王,他开口之时,一众文武自然不会开口打自己大王的脸,故此也就没人站出来了。

“恰逢公输先生首创纸张,此乃文事大兴之关键。”

说着,嬴政看向了退回去的公输越一眼。公输越连忙起身,向嬴政一礼。

他这一起来,却吸引了伏念的注意。伏念连忙俯身行礼,这是身为一个文人对纸张创造者的敬意。今后,只要公输越不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为诸子百家所尊敬。

小胖子脸上的表情肃穆,但心里可就荡漾开了:哎呀,美滴很,美滴很!!

儒家掌门都向我行礼了!这可是儒家啊!

小胖子此时恨不得冲回公输家,向那帮曾经鄙视过自己的老顽固大喊一句:还有谁!

嬴政向公输越微微压了压手,示意他可以坐下了,然后继续说道:“故此,寡人在咸阳建立太学,欲培养我大秦之惊世大才!

今日,寡人特请伏念先生为太学祭酒,不知先生可愿否?”

祭酒?

本来怀着看笑话的人纷纷正襟危坐了起来,想看看这位儒家掌门如何回答。

几个派系的大佬们则是惊疑不定的看着伏念,时不时地隐晦的瞥一眼端坐在王座上的嬴政,眼神中泛起了思索的神色。

伏念拜服于地:“王上遣公子不远千里盛情相邀,伏念感激涕零,愿为祭酒,以兴大秦之文事。”

“善!”嬴政微微颔首。

王翦和蒙武两人相互对视了一眼,纷纷皱起了眉头:王上到底意欲何为?当真只是为了大兴文事?

文官一侧,昌平君,昌文君亦是同样的表情。

而御阶之上,吕不韦却是脸色微微一变。该说不说,到底是相国,其眼光无可比拟。瞬间就意识到了王上的用意,恐怕伏念为祭酒并非杀招,那纸张才是!

一想到这里,吕不韦的呼吸有急促了几分。

纸张啊!

天下出此奇物,本相竟一无所知!

就是不知王上引儒家下场,究竟要在这纸张上作何文章。

嬴政命人端来了太学祭酒的官印。

王绾宣读诏书:

“今有贤者伏念入秦,其学识渊博,品性高洁。

寡人考校之后,特命其为太学祭酒,赐大学士职,位在博士之上!

太学乃国之要事,望尔尽心尽力,勿负寡人期盼。”

大学士一职乃是乔松提出来的,和博士类似,都是文职,没有实权,相当于君王的智囊库,用来提出方案的。

也就是说,只拿俸禄不管事的职位。

“臣伏念,谢王上!”伏念双手接过诏书以及官印,再度拜下。

嬴政微微颔首,示意他起身,然后再次抬了下手。王绾再度从宦者令捧着的托盘中拿出了今日的第三份诏书。

众臣只觉得心脏都在猛然跳动,今日这诏书是一份比一份劲爆啊,这一份不知又是什么事。

“王诏:

纸张乃大秦文脉之关键。以纸张之利,旧之竹木简牍,将成过往。

今命太学将秦之文书以纸张悉数抄录,以取代竹木。

自即日起三月之内,大秦上下,均需逐步淘汰竹木简牍,皆采用纸张书写。

各级官吏,务必将过往公文以纸张抄录存放。

大秦上下原有竹木简牍,将陆续收归国府存档封存,以备后用。

为方便民间学问传播,今成立刊印司,隶属于奉常之下,主管书籍刊印一事。

刊印司设大夫一人,秩比两千石,主簿两人,秩比一千八百石!”

刊印司?

这是什么?

刊印大夫秩比两千石吗?这可是封疆大吏级别的啊,即使是隶属太常,也是不是有些太高了?

九卿之一的奉常更是一脸的茫然:什么情况啊,这咋不声不响的,老夫屁股底下就多出来了一个部门呢?王上,你咋连个招呼都不打呢?

看看周围其他的太仆,典客,治粟内史等官员一脸要吃人的模样。这分明是羡慕嫉妒恨啊。

可奉常愣是死活高兴不起来。

朝堂中的大人物心中纷纷一惊,王上这是要以国府之力,推行纸张取代竹木简牍啊。

此虽好事,但是否操之过急?

想到这里,一群人纷纷在笏板上记下,打算一会儿再提醒王上。可别心太急,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喜欢秦时颂乔松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时颂乔松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