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崇祯的崛起 > 第一百四十三章 选择性执法

崇祯的崛起 第一百四十三章 选择性执法

作者:水金书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2:29:56 来源:书海阁

只听咚的一声,脑浆迸裂,那人立时断气。

“朕不是商纣王,你也不是比干,至于胆识和热血,朕希望众位爱卿用来对抗外敌、兴复大明,而不是整天挑毛病。”赵君虎有些无奈,他不想杀人,事实上他连这人名字也不知道,不过这股歪风邪气必须得压下去,要不然以后永无宁日。

朝堂上鸦雀无声,赵君虎接着教训群臣,“朕即位以来,总有些混蛋正事不干,只想着窃取个人名声,每日高谈阔论,全是些空话连篇的道德文章,于国事毫无用处,此风不改,这南京也是和京城一样的下场。”

一众臣子不少言官被说皇帝说中了心思,神色讪讪。

张松陵却不服气,出列道:“听陛下所言,难道道德都不要了吗?”

一众臣子为他捏了一把汗,赵君虎没有发火,耐心解释道:“道德当然是要的,但是只有道德毫无用处,”又觉得这话有些空洞,想想道:“假如张爱卿生病了,一个书生跑过来要给你看病,你觉得如何?”

张松陵一愣,也不知道皇帝想问什么,老老实实回道:“微臣自然不让他看,他只是个书生,又不懂医术。”

赵君虎道:“可是这个书生温良恭让,从来没有害过人,道德高尚,左右四邻都夸他是个正人君子,张爱卿如何忍心拒绝他?”

张松陵道:“那也不能让他看,微臣需要的是大夫,不是书生。”

赵君虎点头道:“如今大明就像张爱卿一样是个病人,而且病得不轻,朕希望,众位爱卿能做个有用的大夫,而不是看不了病的书生。”

一众臣子方知皇帝的意思,只觉皇帝这话十分生动,也陷入了沉思。

跪在地上的那群言官大惊,短短几十天,皇帝居然像换了个人似的,虽然语言直白,却是无人能反驳。

史可法经常跟着皇帝,对皇帝行事风格也熟知一二,心里更为震动。

他胸襟广阔,并不遮掩自己的过失,出班奏道:“陛下之言句句在理,微臣之前时常想着如何效法先贤,拼死一搏图个青史留名,却忘了做臣子的职责。死很容易,难的是守住半壁江山,为陛下分忧。”

赵君虎赞赏道:“史爱卿闻过即改,正是各位效法的榜样。”

一众臣子拜服,“微臣谨记陛下教诲。”

赵君虎方才说正事,“京城失陷,朕和诸位爱卿都脱不了干系,可是这其中却有一人在大明危急存亡之际,故作惊人之语,恶意播弄是非,害得太子落入李贼之手,要不是朕有上苍保佑,险些也被李贼擒获,后果简直不堪设想。众位爱卿,此人为了一己私名罔顾大义,该不该杀?”

一众臣子不敢做声,暗自猜测这个倒霉鬼是谁。

史可法道:“此人自然该杀,只是不知此人是谁?”

赵君虎怒喝一声,“光时亨何在?”

“微臣在此。”正是刚才带头劝谏之人。

“光时亨,京城危在旦夕,你为何极力劝阻南迁,又以唐肃宗灵武故事,挑拨朕与太子的关系,阻止太子南迁?你知不知道你害得大明差点亡国?”赵君虎怒不可遏。

大明亡国的原因有很多,崇祯和太子没有南迁是最直接的原因。

历史上,朱由崧的弘光王朝被清军灭掉后,唐王朱聿键、鲁王朱以海、唐王之弟朱聿鐭、桂王朱由榔先后在福州、绍兴、广州、肇庆即位或就任监国,坚持反清复明,史称“南明”。

这其间,郑成功、张煌言和李定国等牛人一度势不可挡,差点让形势逆转,满清最后也觉得雄踞中原是不可能的事情,打算划江而治。

奈何太子和永王、定王在乱军中下落不明,南明政权因为没有合法继承人陷入内乱,多次错失反清复明的良机,直至被满清腾出手来一一收拾干净,想来也是明朝气数已尽,命中使然。

赵君虎每每读书都到此处,总是扼腕叹息。没办法,清朝末年的印象——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惨痛和屈辱——实在让人印象深刻。

理论上没有南迁这个锅应该崇祯来背,但是赵君虎无法找崇祯算账,只能迁怒于光时亨。

光时亨隐隐觉得有些不妙,辩解道:“微臣也是为了陛下的名声着想,我大明没有逃跑的君王,陛下应与京城共存亡。”

“与京城共存亡也要看时候,你这厮分明为了自己的名声,置江山社稷于不顾。要不是朕说过既往不咎,马上便砍了你的脑袋。来人,将这厮革去一切官职,逐出朝堂。”

光时亨不敢再辩,跪地道:“多谢陛下不杀之恩。”他不知道自己的幸运,历史上他以阻止南迁的罪名直接被处斩。

两名大汉将军将光时亨拖了出去,赵君虎的脸色仍然阴沉,“朕开银行,原本是为大明筹集资金,前几日银行开业,众位爱卿都很支持,多的存了几万两,少的也有几百两,为大明尽了一份心,不过总有些人把朕的话当了耳边风,这都好几天了,连银子的影子都看不见,不知是何居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他忽然将御案上一本名册重重一放,怒喝一声,“御史熊千里,你怎么解释?”

一名官员颤颤巍巍出列道:“回陛下,微臣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家中并无浮财,实在没银子可存。”

“是吗?”赵君虎冷笑一声,又拿起一本厚厚的名册,大声念道:“熊千里,山西大同人,本朝三年进士及第,本朝八年任都察院御史,本朝十二年任右佥都御史;

本朝十三年三月负责考察武昌府的官吏,利用职权收受贿赂白银一万二千两,字画三幅、玉器若干;

本朝十五年五月曾弹劾保国公朱国弼家仆行凶伤人,收了八千两白银后,弹劾便不了了之,还要朕念下去吗?”

一众臣子大惊,谁能想得到皇帝掌握的情况如此详尽,看那本名册的厚度,十有**自己的名字也在上面,这些时日王承恩一直不见踪影,想来便是忙这个。

朱国弼听见自己的名字,十分尴尬地站着,不敢抬头,高弘图这才明白那日皇帝不高兴的原因。

熊千里冷汗涔涔,跪地道:“微臣知错,朝会之后马上去存银子。”

赵君虎冷冷道:“晚了,朕已经给过你机会了。”

熊千里瘫软在地,忽然像抓到救命稻草一般,大声叫道:“吏部侍郎吕大器也收过银子,还有总兵陈洪范,这些都是微臣亲眼所见。”

他每喊一个人的名字,那人便如朱国弼一样,像点了穴一般呆立不动。

赵君虎扬了扬名册,微笑道:“这些人虽然收过银子,但在银行存了不少,朕决定不予追究。”

熊千里傻了眼,忽然又道:“微臣检举御史杨洪英,他也没有存银子。”

杨洪英的背心已沁出冷汗,正欲驳斥,想起皇帝手上的名册,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

赵君虎打开册子看了看,“杨洪英的确没有存银子,不过他收了三两四千两银子,你却收了十二万七千六百两,在不存钱的官员中贪得最多。朕只好借你的头一用,以作警醒,来人,将熊千里拖出殿外即刻斩首,其家产全部抄没。”

在熊千里的惊叫声中,大汉将军将熊千里拖了出去,咔嚓一声砍掉了他的头颅。

外地来的官员更是大惊失色,皇帝突然就变得如此凶残,不,说凶残好像也不合适,手上拿着这么贪污的证据也没有大开杀戒啊!

赵君虎杀鸡吓猴,“下次朝会,应该不会再有熊千里这样的人出现,是不是,杨爱卿?”

“微臣担保,绝没有这样的人。”杨洪英侥幸逃过一劫,恨不得抽自己几巴掌,为何不听皇帝的话,又盼望着赶紧下朝,早点去银行。

一众臣子回过神,想起那本要命的册子便如坐针毡。

赵君虎忽然笑了,“各位爱卿大可放心,只要真心为大明办事,这本册子朕就当没看见。不过朕劝各位还是见好就收,不要贪得无厌。尤其是朕的银子,千万千万不要动手。”

没有人说话,皇帝的笑容让人毛骨悚然,把柄被人捏着的感觉不好受。

赵君虎又道:“朕的事情已经处理完了,各位爱卿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良久,史可法出班道:“陈铭扬之事闹得满城风雨,如今陈铭扬已被抓,是杀是放,请陛下及早定夺,免得有小人趁机中伤陛下。”

徐弘基也出班道:“史大人所言极是,陈铭扬在南京有些声望,锦衣卫抓人总要有个说法,如果引得南京一众商人惶惶不安,恐怕于社稷无益。”

马士英却不做声,他知道与皇帝作对没一个有好下场,就算与陈铭扬有些交情,也犯不上去趟这趟浑水。

赵君虎早有准备,“这是自然,朕岂会滥杀无辜?陈铭扬勾结朱由崧行刺于朕,证据确凿,今日便是他的死期。”

徐弘基吃了一惊,他听到的消息是锦衣卫拿陈铭扬毫无办法,是以才做个顺水人情,便道:“朱由崧早已被抓,陈铭扬又怎会勾结他行刺陛下?”

喜欢崇祯的崛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崇祯的崛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