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我在古代打辅助 > 第三零八章 妙招

我在古代打辅助 第三零八章 妙招

作者:修仙呢没空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1-10 14:32:17 来源:书海阁

接着他又道:“不瞒你说,有一批布是我写信给武七爷,压着他高价买走的。”

“你们当地织坊很多吗?是农户自己合组的还是士绅乡绅开的?”沈小叶得问清楚,她现在隐约明白此前武七爷邀她来这边的意思,并非处理什么田产,大概是想借自己的名义,进大批量的布。

谭知县道:“都有,乡绅无需我多费力气,他们有自己的门路,只要协调他们别再私下压农户的价就行。

索性这些人出身本地,收棉时压价也不敢压的太过。”

他喝上一口鲜汤又道:“农户能组成的合伙生意极其少,多是散户,而且国朝初期太祖大力推广种棉,并准以棉布折抵税粮。

肃宁的粮食收益不如棉布,自然棉田大盛。

加之他们又非常能干,之前布商们先提供织机后收银子,使得不少家有了织机。

如今他们的布也比从前织的更好,就是外边的大商行不知道有这么个地儿。

当初武家的德润布行,若能好好经营,不带头串联别的布商死命克扣,实是两利的事。”

他朋友冷哼:“你呀,净是为他们操碎了心,身为堂堂县尊应召到府城议事,还不忘给下边农户找货主。

你可知肃宁缙绅都把状告到知府那里去了,说你鱼肉士绅。”

“从来只闻鱼肉百姓,怎么还有鱼肉士绅的说辞?”林二牛听的一愣。

沈小叶示意他倒酒,定是知县打压当地豪绅,真给下边的小民们办实事,比方说扶持县学、兴修农户的水利、清理小民冤狱等。

这时,常老镖头举杯说:“敬县尊,为我等黔首张目。”

沈小叶应合举杯:“您是真干实事的官。

我明日到肃宁一观,只要布匹可买,绝对给出合理价位。”

谭知县欣然饮下,直与他们聊完一顿饭,言说明早派自己的长随给他们引路,双方也算尽兴而归。

第二天大早,谭知县的长随就找来大车店,跟着沈小叶他们前往县城,并且着重介绍了哪些村舍织布的散户多。

听他说完,沈小叶就觉得分散织布的农户,会逐渐被织坊取代,这是竞争力不足的原因。

肃宁距离府城仅仅六十里,当天下午晚些时候,他们就进入了县城。

别说,这大街上的布店较之别处多一些。

巧得是经过一家布店时,她还看到了苗东家。

对方没想到她也来了,笑吟吟走出来招呼,大家都是来找布源的同行,抬头不见低头见。

而且,说不定自己还要找沈家染布。

沈小叶亦是同样想法,谁都想进的货价低卖价高。

所以他们十分合谐的你来我往之后,相互告辞。

但苗东家透露一个消息,武七爷手下一个掌柜也在肃宁出现。

沈小叶知道武家是不愿放弃这边的货源地的,想必也和苗东家一样,选择从士绅手里拿货。

只是她没想到,武家的消息也很灵通,几乎在他们一行人被知县的长随安排住下后,她曾在通州打过交道的武管事,就登门拜访。

且一见面就说:“七爷传信说,他此时在京脱不开身,无法与您细说,但沈姑娘定然会过来这边。

果然,今天就看到您的车队进城。

沈姑娘,我们能坐下来好好谈谈吗?”

“自然能的。”相较来说,她对武七爷这一枝的人手是信任的。

武管事直抒来意:“是这样,去年大房的掌柜在城南七八里的河西村打伤人,致使那边在建的织坊停工至今。

我找了过不少当地富户,希望可以合作起来,武家出钱不出面,但最后都因分利而告吹。”

“您或者德润布行任何一位管事,去过伤者家里道歉么?”沈小叶只问这个。

武管事颔首,“有去,但因为有一位伤者的老母,事发当天听说打起来时心急儿子跑去,结果失足掉进河里没救过来。

那个村里的人,是坚决不许我们的人进去吊唁,但这事儿真就是意外。

而且河西村的人从我们仓房抢走一两千匹他们收过钱布,后来少主都不让追究的。”

她心道,就你们给的价,是个人都得急,哪怕扣抵租卖织机的利息,也不能那么低,“武管事,且不说打架冲突,这中间隔着人命呢。

在你说的河西村,咱们不可能合作。”沈小叶断然拒绝,这是个极讲孝道的时代,且村里宗族观念强,作坊不论以谁的名义开起来,当事人都可能采取极端行为。

而且人家抢回的布,也怪你们布行当初收的极低,不然也不会打起来。

武管事十分诚恳的问:“您拿四成也不行吗?”

“不行,武七爷亲自来也不行。”沈小叶想了一下,又道:“建议你们放弃那边几个村,如果有可能,将棉田通过官府低价给村里。

如此也好挽回些名声,再选址重开。”

武管事苦笑道:“少主和七爷也商议过,这是最后的办法了。

那几百亩棉田,产出真的不低。”沈小叶斟酌着问出:“今年收成几何?”

“欠佳,附近村里故意截水影响了灌溉。”武管事也是努力最后一把,现在看来不成的,“我们只能转给当地乡绅,农户们买不起的。

价格太低的话,很得罪当地乡绅。

毕竟以后,我们打交道更多的是做大的织坊,而非散户。”

这点沈小叶承认,她总不能力劝别人舍本,待送走失望的武管事,一直作陪未插话的林表叔道:“以后,武家还会给我们布么?”

“会的表叔,而且河西村是德润布行的棉田,至于武七爷自己……”还应该有一块但不在他名下。

沈小叶似乎记得武七爷提过一嘴,当初相中肃宁的棉布,人家武七爷早留了一手。

家族生意就是这样,做大之后谁还没个私心。

这日的小插曲,一点儿也不影响沈小叶第二天的行动。

接连几天,她都在乡间游走,且与农家织户约定了价格和收布时间,最后去的反而是离县城最近的河西村。

值得一提的是,常老镖头在河西村见到里长时,认出他是去年沧州码头七十文卖布的人。

显然里长也认出了他,因为当时买布后,同行的外公沈善宥,详细打听了他们的地址,还给他留了名姓。

他表示:“还真找来了呀!沈老哥说话算数。

但先讲好,布再不可能七十文一匹卖,你是他孙女也不行。”

当初是特殊情况,每每想起在码头上,几个小子报价报脱成奸商压低收走的差价,他都后悔不已。

好在也就试水的三四百匹卖价七分,第二天的一千匹他们卖到一钱七八也被抢空。

“当然,我会看布的好坏,给出一钱一分到一钱四分不同的价格。”沈小叶自是从谭知县和武管事那里知道,这位里长担心武家再找后帐,组织村民到二百里外的运河码头卖了,外公和常老镖头当时是碰巧赶上了。

河西村里长皱起眉:“一钱一分也太少了。要知道一斤棉绒都三十文了,三斤出一匹布,多这二十文,还不如不织。”这和转手给乡绅的价一样。

沈小叶让二牛拿出自家织的不同等级棉布,抽出最好的三丈二标布,“您拿出您的比一比,这种在灵河县收一钱四分。”

“新织的?”河西村里长看过,又传给村里的织娘比较。

大家互相看看,小姑娘带的样布比她们织的紧密且平整。

有人出头问:“你说的灵河县是我们南边还是北边。”

沈小叶道:“北边,挨着京城,和你们的天时一样,冬天干。

看,这匹就是去年冬天织出的。”她又抽出几匹不同等级的给她们看。

林表叔拽拽左右的二牛和壮壮,让他俩盯紧别给谁顺手牵走布。

“爹,你瞧我们车队的人跟进来十多个,村民们不敢的。”林二牛一点也不担心,老兵们又不是摆设,如果不是小叶担心惊到村民,剩下村口那些也会进来。

当然,河西村的里长在此,没人敢起坏心,好容易来个靠谱的布商,大家指着卖高价呢!

“为什么你们的布如此密?我们夏天也可以织成这样,但是冬秋天不成。”村里织娘们特别奇怪。

沈小叶笑道:“自然是有妙招。”

村民们忍不住问是何妙招时,被里长喝斥住:“别人的秘法哪能外泄。”

“也不是不能。”沈小叶一开口,面前几十号人齐刷刷盯着她。

她道:“这样,等明天你们到县学门口卖给我布之后,我会请知县老爷一同给你们讲讲。”

村民们失望:“不今天收。”

“不收,拿去找懂布的给大家评评等级。”沈小叶这几天可不是白转的,她打听到十里八村特别懂行的人,邀大家共同参与评级,且有丰厚报酬。

这也是为了让农户们放心,她要特意等谭知县从府城回来后,再在县学外请懂算学的学子们帮算帐。

谭知县正在回来的路上,他与沈小叶约定好的集中收布,评级之后农户心里有了数,不会轻易被布商骗。

而把持商道的乡绅士绅们,就算不喜沈小叶将价格透明,但如果能得到冬天织出上品布的方法,也会忍下。

喜欢我在古代打辅助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我在古代打辅助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