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 > 第132章 教辅5 岳飞/王安石 4k更新

【岳飞接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愤惋泣下:“臣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

然而在朝廷高压钳制之下,岳飞不得不下令班师。

百姓闻讯拦阻在岳飞的马前,哭诉说担心受金兵报复:“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

岳飞无奈,含泪取诏书出示众人,说:“吾不得擅留。”于是哭声震野。

大军班师鄂州,岳飞则往临安朝见。北方忠义军孤掌难鸣,完颜宗弼回到开封,整军弹压,又攻取了被宋军收复的河南地区。岳飞在班师途中得知噩耗,不由仰天悲叹:“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岳飞回到行朝,不再像以往慷慨陈词,只是再三恳请朝廷解除其军职,归田而居。

赵构以“未有息戈之期”为由不许。

而岳飞死后,秦桧继续执政14年,赵构也活了46年,都是千年王八万年龟。】

宋朝。时间线是建炎四年。

宋高宗赵构心下大喜,自己居然还能活46年?

而当他抬头看向台下的时候,却突然发现,秦桧面色苍白跪俯在地。

而台下大臣也都一脸怒目而视的样子。

武将中韩世忠一马当先,愤怒质问道:“陛下怎能忠奸颠倒,残害忠良,屠诛无辜!?”

“这岂非要寒掉我们这些将士的心?”

毕竟神女可是亲口所说……岳飞给他通风报信,他才保住一命,长此以往,如何不心凉?

李纲,虽然仅仅为相75天,并且数度被贬,但是一心主战的臣子也愤愤不平道:“臣多次上书陈述抗金大计,难道陛下想在千百年后如秦桧一般背上骂名吗?”

“秦桧夫妇的雕像跪遍大江南北,这可是神女亲口所说!”

而张俊说道:“陛下只是被奸人蒙蔽……秦桧从金南归,听说曾受金人完颜昌重用啊!”

秦桧面色苍白恍然道:“陛下!微臣冤枉啊!臣历尽艰难才从完颜昌手下逃出生天,微臣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宋朝未来的安稳和平啊!”

“陛下万不可听……他人一言之蔽啊!”

而主和派的汪伯彦、黄潜善等人则均是一脸沉思的样子。

毕竟“秦桧的雕像跪遍大江南北”这件事对他们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眼前繁华固然很好,但若是一心主和……宋必亡,国破家安在?

汪伯彦犹豫一秒之后一意孤行道:“陛下,若只是牺牲岳飞便可以保得家国平安,想必岳将军也是愿意的!”

“天下苦战乱久矣,百姓都需要休养生息啊!”

李纲听闻怒道:“宋之后便是被元人统治!避、你能避战多久?宋朝道子子孙孙怎么办!?”

“你只在乎眼前的和平安宁吗!?况且还要用对国有义之士的命来换,你好大的胆子!”

黄潜善也迅速注意到高座上高宗脸上的喜色,他批判李纲道:“李大人明明是危言耸听,岳将军为国献身,当今圣上若所为不对,凭何在位46年之久!?这不正说明老天都支持圣上吗?”

一时间朝堂之上吵吵嚷嚷,竟如菜市场一般。

【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

宋廷乘机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韩世忠二人。

完颜宗弼给秦桧的书信中要求杀掉岳飞才可以和议。

宋金“绍兴和议”达成后,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其中包括被岳家军收复的唐、邓、商、虢等州;

和议虽已达成,但岳飞始终未能被释放。万俟卨等逼供不成,为了坐实冤狱,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所谓岳飞父子与王贵、张宪“有异谋”、岳飞曾口出狂言“指斥乘舆”、岳家军在援淮西时拥兵不进“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欲将岳飞一举定为死罪。

已赋闲的韩世忠因岳飞入狱之事质问秦桧,秦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岳飞受“拉胁(猛击胸胁)”之刑(一说为饮鸩服毒),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宋代史料并无“风波亭”的记载),时年39岁;

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宋朝,宋高宗赵构时期,续建炎五年。

主战派没想到神女都已经说的如此**裸,当今圣上未表明态度,居然还有主和派一力劝降。

“圣上态度暧昧不清……”

“宋朝的未来究竟在哪?”

“如今比之五代十国……有何可比?不都是一样的暗无天日吗?”

而主和派有些即使是想清楚了,也没办法改口。

毕竟他们依附宋高宗而存活,而非依附于上天的神女。

但是当一个臣子看到身边的带刀侍卫眼里凶光一闪而过,他心里一咯噔。但是还是沉默的垂下目光,没说话。

而在开封府。

岳飞身边聚集着一群愤愤不平的人:“岳将军!当今圣上是为昏君!”

“我们弟兄们还要为这样的昏君打天下吗?”

岳飞一抬手拍了一下胡说八道的士兵:“我们是为保家卫国!何来为圣上……”

“可是…将军,值得吗?”

“我愿追随岳将军!侍奉岳将军!”

“岳将军!你还记得宗老将军临终前三呼过河吗!?”

“难道我们就此大败,永远归不了故都?”

“未来有崖山海战,十万军民的宁死不降,我宋朝男儿并不弱于他人!”

【而宋高宗赵构这个人,也是最先贬低王安石的,他下诏重修宋神宗时期的史书,要求“直书安石之罪”。

宋高宗还将北宋灭亡的责任推给王安石,“安石之学,杂以霸道,取商鞅富国强兵之说。今日之祸,人徒知蔡京、王黻之罪,而不知天下之乱,生于安石。”

除了宋高宗外,理学家们对抨击王安石也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原来王安石在世时,就与理学大家程颐、程颢兄弟针锋相对。

到了南宋,理学兴起,这些所谓的“理学名臣”自然要攻击王安石。

比如说朱熹,就批评王安石,“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奸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卒之**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罗大经也认为,“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宋朝,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时期。

欧阳修叹息着开口:“终究是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王安石赶紧说道:“得老师提携,安石感激不尽。”

宋神宗惊讶道:“王安石大人居然蒙受如此不白之冤?”

“新法为我一力促成,倒让王安石大人如此不平!”

“诸位大臣可还有何话可说?”

【北宋灭亡怪王安石,南宋偏安东南也怪王安石,在官方舆论的主导下,王安石的地位越来越低。

宋理宗因尊崇理学,被后世称为“理学皇帝”,他于1241年下诏,将周敦颐、二程、朱熹从祀孔庙,同时将王安石的排位从孔庙中扔出来。

宋理宗还指责道:“王安石谓天变不足畏、神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此三语最为万世之罪人”。

这种看法一直到清朝时期,有人甚至将王安石与王莽、贾似道并列,说他们“力任为必可行,而皆以扰民致乱”。

直到近代,随着思想的解放,人们才认识到王安石并不是“乱国奸臣”,而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王安石被诟病呢?前面已经有所交代。

其一是理学家们对王安石的攻击。

其二,王安石受到蔡京的连累。蔡京的弟弟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蔡京在宋徽宗时期担任二十多年的宰相,打着王安石的旗号,进行所谓的改革,搞得天下大乱。

所以在靖康末年,二程的弟子杨时就站出来,指责“京以继述神宗为名,实挟王安石以图身利,故推尊安石,加以王爵,配飨孔子庙庭。今日之祸,实安石有以启之”。】

苏轼开口说道:“王大人的变法固然很好,但是其中的青苗法是否损害了平民的利益?”

“宋朝如此之大,为何要与小民争利!?”

“即使如今神女说,新法是对的,但是是否应该保持劳力代役之传统?”

王安石没想到,就算神女为他洗清罪,还有一个苏怼怼。

王安石冷静下来试图和苏轼说清楚,毕竟此次可是连神女都肯定了:“吾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有何错何错之有?”

“苏大人既然是站在平民身边,就应当知道,老百姓常有青黄不接的时候,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只能向大户和高利贷者借贷度过饥荒,但是大户人家利息很高,老百姓往往无力偿还,如此一个家庭的悲剧就发生了。”

“吾改革常平仓旧法,让官府组织利用常平仓和广惠仓的粮食低息放贷,这既能帮助老百姓度过难关,也能让朝廷财政有所收益,到底对平民有何不妥?”

苏轼说道:“可我听有高青苗法借贷的利息并不低廉,也有的官员强迫百姓借贷,搞得百姓苦不堪言。甚至有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拖延放贷的时间,而让老百姓承担更多的利息,老百姓深受其苦。”

“这又如何算呢?”

王安石冷笑一声:“苏大人,你这就要问问积极反对变法的司马光和韩琦大人了。”

王安石借机质问道:“司马光大人,作为当时朝廷的御史中丞,有着监督百官和对国家政策查漏补缺的责任,为何青苗法会出现如此情况?你知道吗?”

“韩琦老臣,领头反对改革措施,挤兑改革,挑拨其民怨沸腾的舆情,是以变法之路困难重重。”

司马光依然一意孤行道:“那当然是王大人的变法不好,不然又何能引起身后百年的骂名呢?”韩琦也说道:“王大人所说之事我从未做过,变法不尽人意,便能推倒我的身上吗?王安石,你真是太大胆了!你是仗着神女才如此肆意妄为吗!?”

愚昧的民众很容易听信“神”的声音,但是被触及利益的人可不会去听“神”的声音。

【那我们说说王安石的“熙宁变法”。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王莽新政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变革运动。

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却“夺穷民之铢累”,推进了军队建设却依旧“痛抑猛士”,由于用人不力及执行出现偏差,变法也带来一些负面效果,造成“民苦于役”,加之朝廷“新旧党争”,使得王安石变法受到不少朝臣的非议。

王安石被迫在七年、九年两次辞去相位。

其后,在神宗支持下,新法仍基本推行。

元丰八年神宗死,子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起用司马光为相,新法除置将法外,全部被废。

当时新法初推行,朝野震动,遭到了朝廷上下各级官员的普遍反对,王安石收到整个文官集团的攻讦,拉开了北宋新旧党争的序幕。

而一心反对王安石新法的司马光上位后,曾一度废除新法,但是,新法的敛财效果实在太诱人,以至于虽然几经反复,新法还是在进行了一些修改后被坚持了下来。

后来的章惇蔡京等人为相所奉行的,都是熙宁新法。

不仅如此,新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目的也完全达到了,到蔡京为相的徽宗时期,朝廷不仅没有财政赤字,而且富的流油,不断的大兴土木。】

……

司马光下一秒就被打脸,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苏轼阴阳怪气道:“原来司马光大人不支持新法是因为不在自己手中啊?”

宋神宗也怒道:“党争之斗比整个国家都重要吗?如今国家危机,你们居然沉迷党派斗争,朕实在是痛心疾首。”

韩琦说道:“臣不知陛下所说何事,臣绝不敢阻扰新法,只是王安石为了新法实行,大力扶持支持新法之人,这是否有些唯我独尊?”

司马光说道:“臣为臣民,自然是听从陛下的吩咐,但是若是其他人权柄过大,危及国家又该如何?”

欧阳修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两位朝中重臣说的好似王安石犯下什么大错一般,不过时新法不和你们意,便要如此阻扰攻坚吗?”

宋神宗说道:“神女都说了王大人的变法是对的,为何诸臣不全力支持推行!?司马光,监察全国各地,禁止滥用新法,这件事做好了,朝内上下必然焕然一新。”

“韩琦,你为北方大族领头人,若是你能接纳新法,新法有何不成?难道你们愿意为一己私利,留下千年骂名吗?”

宋神宗这话有些过分了,但是毕竟他是皇帝,还是被神女点过一句的皇帝。

此时,全力推行新法,宋朝的未来,绝不可畏战。

喜欢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