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 > 第140章 教辅13 宋朝黑暗 4k更新

【宋朝虽然富庶繁华,但是赋税极重、官员贪污受贿中饱私囊者不在少数。

而普通的平民,黄州小民,贫者生子多不举,初生便于水盆中浸杀之(《东坡志林》)

多止育两子,过是不问男女,生辄投水盆中杀之《韦斋集·戒杀子文》

东南数州之地……男多则杀其男,女多则杀其女,习俗相传,谓之薅子,即其土风(《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不举子,也叫“生子不举”,即生了孩子不养育,把婴儿溺死或扔掉。这种现象在宋代形成了普遍的风俗,主要存在于当时的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地。

土地兼并严重,沉重的赋税、丁钱太重,遂有不举子之风(范成大)

“湖州丁绢最重,至生子不举。”(《宋会要辑稿·食货》)

“民生子必纳添丁钱,岁额百万,民贫无以输官,故生子皆溺死”(《生生四谛》)

宋朝本身就是积贫积弱的,但土地的兼并一直没有停下来,而且还越来越严重。

农民手中的土地日益集中到士绅豪族手中,许多农民几乎面临无地可耕的境地。

农民是以土地为生的,没有了土地,农民的生活可想而知,一定是很贫困的。

可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宋朝政府仍然要征税、征兵。他们巧立各种苛捐杂税的名目,诸如人头税“丁赋”、“经总制钱”、“月桩钱”、“版帐钱”等。

其中人头税成为了压垮农民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许多底层农民溺婴、弃婴的直接原因。

因为农民本身就已经无地可耕,如果再生下孩子,一来要交税,可税交不起,二来也没钱养。

所以陷入绝境的农民只好将多生的孩子残忍地溺死或抛弃。

清朝入关后便废除了人头税,将其并入土地税中,所以清朝也是人口大户,为历代之最,人口达到四亿人。

而新中国改革之后人口爆炸性增长来到13亿。】

……

各朝各代的皇帝都坐不住了。

先不说清朝、一个蛮夷外族能统一中原近三百年,人口居然有4亿之多?

秦朝。

秦始皇很快翻找出和清朝有关的记录,神女在下期预告中说“三亿汉人被满人创立的满清统治三百年”。

秦朝如今人口多少?绝不超过一亿……甚至可能不足五千。

秦始皇思索着问道:“神女之前说过,可向贵族收税,此时推进如何了?”

顿时朝堂上下大臣一愣,神女确实有一回提到了不必向农民收税……但是因为神女出现的太过频繁,并且每次都会带来一大批新的消息和神物……此时当然是暂缓了…,

而当今主政的,谁家里没有一点家底……若要让他们自己向自己收税…真是无异于杀了他们。

冯去疾说道:“朝中未有讨论,此事正在搁置。”

秦始皇听完之后毫不迟疑道:“那边尽快拿出一个章程来,朕想看看,你们忠于秦朝的决心。”

……

汉朝。

汉武帝刘彻酸了,四亿人口?十三亿人口?这是什么概念?这都是钱啊。

刘彻叹道:“第一茬神种已种下,若真能亩产千斤,日后赋税再薄一倍又何妨?取消人头税又何妨?”

卫青激动道:“陛下英明,如此便等秋收之事了!”

刘彻笑道:“神女赐下如此多的神物,汉朝必定富强。”

汉武帝不愧是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反正不管自己怎么治理,王朝三百年魔咒,自己死后是否会出现昏君都是问题。

就算自己给朝堂之上安排好人手,自己西去后,又会有怎么样的变故呢?少不得遏制新皇。

所以还不如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反正朕在位的时候可是有神女降临的!这正是上天对朕的嘉奖!

【宋朝远比唐朝弱小,可是官员数量却远多于唐朝,唐朝鼎盛的玄宗时期,官员有人左右,而宋仁宗时官员数量达到人,是唐玄宗时代的三倍有余。

宋朝官员不仅数量庞大,还要享受骇人听闻的高薪,开封府尹的年收入高达3.5万贯钱左右,另外冬春两季可分到13匹质量上好的丝绢,夏季可以分到1匹纱,秋季可以分到30匹丝绵。这个收入,与宋朝一个州的财政收入相当,真可谓是以万民之膏腴奉一人之身。

按史料记载的数据换算,唐太宗年间,一品官员的年收入约为170万元左右,而这只是宋朝相同品级官员一个月的俸禄。

唐朝那些开创了万国来朝雄风的赳赳干臣们,要是知道后来那些见了番邦就下跪的猥琐同行竟然拿这么高的俸禄,不知会作何感想。

在供养这么臃肿的官僚文人集团的同时,宋朝每年还要用大量“岁币”去朝贡辽、金、西夏,以获得苟安,因此财政支出极大。

可是数量庞大的文人阶层不事生产,不纳税赋,而且宋朝开国以来就鼓励士大夫“择便好田宅”,广置田产,又奉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了严重的土地兼并,结果这种财政压力最终都落在本已贫苦的百姓身上。】唐朝。

李世民惊异道:“宋朝如此……富庶?”

房玄龄也酸了……神女你快说说宋朝为什么这么有钱啊?

仗又打不过,天天躲家里印钱是吗?

但是房玄龄仅仅心动一秒就清醒道:“或许宋朝是农商并行?”

李世民道:“我为朝开启商业,降低了商税,只是自古以来商人地位低下,这些改变,都需要时间啊。”

房玄龄也说道:“应当是如此,看来这宋朝也不过是摘了我们唐朝的桃子。”

自从神女预言了三百年魔咒,还在一个章节大说特说唐朝灭亡之后,李世民已经能心平气和的和朝堂重臣议论政事了。

只是……自己不是开国之君吗?怎么张口闭口就是唐朝灭亡?

李世民很快抛下以后这些事,说道:“唐朝危机在于继承人的选择,明主对朝堂至关重要,朕已决议立贤不立长,而另一个问题就是后期藩镇军阀割据,房大人,你可有良策?”

房玄龄一下子就皱起了眉头:“此事……容臣想想。”

魏征道:“陛下能早日确定继承人,社稷为安啊。”

李世民眉头一跳:“朕好的很,社稷当然安。”

……魏征现在说话真是越来越晦气了。

【朝廷则通过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和滥发纸币(交子)来搜刮财富,地方官吏还要额外索求,中饱私囊。

普通百姓的负担之沉重无以复加,他们哀叹“终岁勤动,妻子冻馁,求一日饱食不可得。”

当他们实在无以为生时,便频频起来造反,规模比较大的就有王小波,方腊,杨幺等起义,规模小的更是不计其数,其中就包括人们熟知的宋江起义。

宋朝的刑法也极其残酷,像凌迟这种酷刑,虽然宋朝以前早已出现,但都属于法外之刑,或者存在于辽国这样的游牧政权刑法中。

在中原的汉族王朝中,第一个将凌迟纳入刑法的,是宋朝,而且是在以仁慈着称的宋仁宗当政年间,如果说一开始这种酷刑还只是用于罪大恶极之徒,后来就被滥用了。

《宋史》记载:“凌迟者,先断其支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盖真宗仁恕,而惨酷之刑,祖宗亦未尝用。”

据《通考·刑制考》:“凌迟之法,昭陵以前,虽凶强杀人之盗,亦未尝轻用,熙丰间诏狱繁兴,口语狂悖者,皆遭此刑。”

意思是,宋仁宗以前,凌迟之刑的使用还比较谨慎,但后来,连说话不小心,太过狂妄,也会遭凌迟。

可见宋朝对百姓刑罚之残酷。】

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刚惊叹完宋朝官员俸禄之豪奢。

下一秒又被震惊:“凌迟……?”

唐玄宗台下一众大臣顿时义愤填膺:“如此残酷的刑罚居然出自仁宗?这个仁宗未免有些名不其实!”

但是很快他们还是回到上一个俸禄之事上。

顿时朝中大批特批:“官员比唐朝多三倍有余,居然没有可说的名臣吗?”

“唯一能被神女所说的还是武将岳飞,最后居然被冤死。”

“宋朝……不过一小国偏安,如何比的了我盛世大唐?”

本来有些人还是有点羡慕宋朝的。

但是前面神女说的“文字狱”“凌迟”而且文人相轻,那还不如让唐朝传千万世……至少这样还可以发展一下家族。

“宋朝还学蛮夷之法?真是文人之耻……”

“外族野蛮血腥,这宋朝自喻繁华,对自己人举起屠刀倒是毫不手软啊。”

宋神宗时期。

王安石取得了司马光的倒伐、改革似乎就在眼前。

更何况神女可是亲口所说:“官僚集团臃肿,如不改革,如何让宋朝继续繁华富丽!?”

宋神宗也严肃道:“诸位大臣,国破家安在此回改革之事,诸位配合介甫推行新政,宋朝才有未来。”

台下大臣还是一脸不情愿的样子,毕竟如今他们高官厚禄,家里有的没的,小日子过的美美的,推行新政?

是吗?你说不推行新政就要亡国了?关我什么事。

这不是还没发生吗?一群大惊小怪的腐儒。

所以台下一时居然无人出声。

【宋朝给人留下了虽然软弱但也宽容温和的印象,可事实上,宋朝对文人确实是温软的,但对底层百姓的统治却很严酷,丝毫不见仁慈。

镇压造反时,经常一杀就是几万人,还筑起京观恐吓百姓,场面血腥恐怖。

宋军对外作战极其拉夸,可是镇压农民起义却极其凶猛。据《青溪寇轨》记述,方腊起兵时,事发非常突然,而且很快呈辽源之势。由于那时宋朝已经与金约好联合攻辽,军队都调到了北方。

在接到方腊造反的警报后,却并没有措手不及,而是迅速挥兵南下,动作凶猛,几乎以摧枯拉朽之势,不到两年就扑灭了起义,官军最终杀人达百万之巨。

方腊哪有这么多士卒,死者多数是无辜百姓。

为什么宋朝在攘外和安内两种场景下的表现大相径庭?只能解释为,文人们认定,外敌只是要钱要土地,无关根本,而农民起义会要他们的命。

所以对外投降,对内镇压是宋朝的国策,谁敢反对这一国策,不要说是普通百姓,就是文人士大夫,也是可以杀的。

对于文人来说,宋朝是从未有过的美好时代,称之为天堂也不为过,他们因而挥动如缘大笔极力讴歌,可是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百姓来说,则不啻是黑暗的地狱,

对于中华文明来说,汉唐以来创造的骄傲和荣耀被这个朝代断送,此后几百年里每况愈下,不断沦落,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才扭转了颓势。

宋往前中国都是世界第一强国,而宋之后则是逐渐落后世界。】

宋神宗看着台下安静,没忍住继续开口说道:“诸卿以为如何?”

富弼说道:“陛下不可妄行新法,当布德行惠,愿二十年口不言兵。"

“神女可是说了,王安石之法为亡宋之祸!”

韩琦说道:"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

而其他人也纷纷开口道:“安石之变法固然是好的,但是也要看如何实行。”

“陛下为了社稷必然不能轻易改革,朝中臣子都是为宋朝效命啊了”

宋神宗:……

早知道我家大臣无耻,但是无耻到这种程度的还是有点少见。

宋神宗头疼的按了按头:“都已经到了社稷存亡之际,诸位还要如此哄骗为吗?”

“陛下!臣绝无不臣之心……王安石才是真的想要动摇国之根本啊!”

宋神宗怒道:“住口!神女言之凿凿!诸位为何充耳不闻?”

“难道非要金兵兵临城下,百姓遍地造反的那一天诸位才准备悔改吗?”

“还是说,诸位早就想投奔金人了?毕竟听说金人对汉臣文人很是厚待。”

朝中一众大臣顿时一头冷汗,“臣……臣不敢。”

“陛下息怒!”

宋神宗疲惫的闭上眼睛,自语道:“你们说前朝暴君甚多,是不是朕对你们太好了?”

“阻拦新政着,杀无赦。”

司马光说道:“新政实行必须得人监察,不然及其容易出现官员中饱私囊之事,也不利于新政。”

宋神宗:“善,你来负责。”

喜欢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