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 > 第51章 布料16 杜甫“野无遗贤”

【杜甫三十一岁,在洛阳结识了李白。

李白在当时已经是天王巨星般的人物,杜甫却只能算才出江湖的新人。

杜甫和李白一见如故,两人搭伴旅行,路上遇到了高适,三人结伴同游。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告别之后,已经35岁的杜甫来到长安,继续求取功名。

杜甫人生的下半场开始了。

如果说杜甫人生的上半场是年少轻狂、无忧无虑,那下半场就是中年危机、忧国忧民。

杜甫去长安的时候,已经人到中年,而整个唐朝也同样处于“中年危机”。

唐玄宗晚年沉迷享乐,误信佞臣奸党、生活奢靡腐化,大权都落到了宰相李林甫手里。

李林甫这人,前期可能还行,后期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使得朝纲紊乱。

又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势力坐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唐朝。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又被提醒了一遍,“你晚年是个昏君”这个事实。

前面的李白、杜甫、高适三人同游,神迹已说过,所以第二次再说,大家都更关心下半部分。

唐玄宗李隆基一扫台下众位大臣,均是垂目不语的样子,他就知道这些人不知道心里怎么编排他呢。

李隆基也只能装听不到。

张九龄倒是直言不讳:“陛下该以神迹明鉴。”

唐玄宗转而道:“李林甫何在!?”

本来还在装聋作哑的李林甫只得应道:“臣在。”

李隆基在御台上辨认了一下,问道:“你现下可是任礼部尚书?”

然后李隆基自顾自继续说道:“我记得你,你每逢奏请,总能猜中朕的心思。”

唐玄宗虽然看似闲聊,但是李林甫却已经明了,自己必定,死罪难逃。

李林甫谨慎回道:“臣不才,或许不善朝政,臣愿自离。”

李隆基冷笑出声,“我朝衰败,有你之功,你怎可居功至伟?”

李林甫飞速滑跪,大呼道:“陛下饶命!”

唐玄宗这个时候却没再说话,任由李林甫跪伏在地上。

杜闲叹息道:“子美,看来你晚年不易。当今圣上怎可如此昏庸,误信奸臣!”

杜甫倒是看得开,他安慰自己父亲道:“这些都未发生,有神迹之预言,圣上必定能早做准备!”

杜甫对着自己父亲说道:“父亲,此次神迹罢,随我去长安探寻名医。”

杜闲想到了神迹预言,无奈的说道:“我如今又官职在身,怕是不便出兖州。”

杜甫面色紧张,在听到自己人生不如意的杜甫都没有这么大的情绪波动:“可是父亲!你还在壮年,怎么忍心只留下子美一人!?”

此时有奴仆前来汇报:“老爷,兖州牧来访。”

杜闲没空和自己儿子拉扯了,他急忙迎上前去。

而这位兖州牧见面第一句就是:“杜司马,你们家可是出了大名人啊!

往后去了长安,可别忘了兄弟我啊!”

然后下一眼他就看到杜甫,非常自来熟道:“这便是诗圣,杜子美吧,久仰大名了。”

【杜甫三十五岁,唐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

不过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当时李林甫因为种种私心向皇帝上表称:当今万岁已经把全天下的才人都网罗到了朝中,在民间已经没有一个人才了。

并对唐玄宗表示祝贺,声称“野无遗贤”。

唐玄宗这个在腥风血雨上登上帝位的皇帝,居然信了。

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

杜甫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杜甫三十九岁,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

于是杜甫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毕竟李林甫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要么任人唯亲,要么就看有没有利益。

也因此,包括杜甫在内的许多士子,就都无法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了。】

兖州牧率先说道:“奸臣误子美也。”

杜闲也面色不虞道赞同道:“原是奸臣误国,唐朝忧矣。”

杜甫也没想到,自己居然因为这么离谱的原因落第。

“野无遗贤”也亏得这位奸相说的出来。

杜甫说:“今神迹已预,往后必定不会使此人为非作歹!”

兖州牧赞同道:“如今子美赫赫有名,这何尝不算神迹直接举荐子美!往后必定是平步青云!”

兴庆宫内,李白皱眉看向前方跪伏道李林甫,这等奸人却能执掌选拔人才之事,怪不得子美郁郁不得志。

他未曾参加过科举,没想到科举也有如此污糟之事。

李隆基在听到神迹所说“唐玄宗居然信了”他脸上神色不变,但是很快就把怒火发泄在台下李林甫头上。

“李林甫,野无遗贤?你很好!”

而李林甫跪伏不敢说话,但这并未浇灭李隆基的怒火,李隆基怒气冲冲的说:“传朕口谕,礼部尚书李林甫,行事不端,多有犯上之事,着废为庶人,与家眷一等一应发配岭南充军,永不许归长安。”

李林甫额头滴下一滴汗,没想到此次居然还能保下性命。

他没有再求饶,禁卫军迅速把他拖出殿外。

然后李隆基扫了一眼剩下的朝臣,再次开口道:“朕不辨奸妄,于朝堂有愧,往后多听忠言,有错改之,无则加勉。”

台下一众大臣齐声道:“陛下圣明。”

而在诗人集市中。

一阵讨伐李林甫道声音正在吵吵闹闹:“这等奸臣如何不误国!?”

“诗圣尚且因他不能不如仕途,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明天又在哪里!?”

““野无遗贤”?这岂非不是说你我都是废人!?”

“真是闹剧!”

喜欢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