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 > 第90章 农药4 卫青李广

【实际上,主播认为这是人们的误解,误解的源头来自司马迁的《史记》。

因为后世的史书无不以《史记》为蓝本,而司马迁却与李家交好。

《史记》中司马迁破例给李广单独列传,而且写得惊天地,泣鬼神;

立下不世奇功的卫青与霍去病却只合作一传,而且内容反差巨大,作者的偏心可见一斑。

卫青与李广相比,论战绩功劳:卫青十年征战,自首次出征起,七战七捷,无一败绩,终于实现“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可说是居功甚伟。

甚至卫青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敌人的震慑,以至于淮南王准备造反,首先派人行刺卫青。

而李广出征,全军覆没就有两次,连一次能够封侯的战功都未能立下。

“李广难封”,并不是皇帝吝啬,而实在是他无功可封。

龙城为一个地方的名字,卫青将在这里大有作为,卫青在夜里奔袭千里,将在龙城的匈奴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卫青也因为奇袭龙城而更受汉武帝器重。此战在历史上可谓是反击匈奴第一站,匈奴再也不能要挟中原腹地。

卫青在龙城大战匈奴,而王昌龄的诗中也提到了龙城,这就是大部分文章论述龙城飞将是卫青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卫青在龙城的成就。

司马迁治史严谨,却壮李广而亏卫霍,可见研究历史真不能只听一家之言。

当然大家也不用听主播的~ 主播是业余的~】

直播间弹幕。

“李广每次出征都能玩成喋血孤城,剧情好看归好看,但是不管带多少人出去最后就他一个回来报道,哪个领导敢给他兵啊?”

“每次打仗都没有战利品,还损兵折将,我作为他的士族朋友给他写传记又不能乱写能怎么办?只能写他勇猛无敌奋勇杀敌最后撤回。哈哈”

“刘彻还是给他那么多次机会,就这还被后人贬说亏待了李老将军,有关系真好。”

“出身卑微当然是耻辱…如果卫子夫没有嫁给汉武帝没让汉武帝喜欢,哪里有卫青和霍去病的事情,说到底本质还是出身问题,无论他们后面的成绩多好”

“汉朝老刘家都挺薄情寡恩的,感觉没什么例外。”

“史官何所录,史官蔽多闻,史官如不滥,史官.....”

汉朝,汉武帝。

朝堂上顿时一阵沉默,万万没想到“这就是李广”……

本来还以为和神女前几次所见,会有些变动。

但是神女果然是彻彻底底的支持卫青。

现在有些嫉妒的也只敢在心里酸了,“卫青算什么?”这句话他们是再也不敢说了。

毕竟说过的人的下场已经在眼前了,因为几句话就失去了官职…… 半生努力化为泡影,这能怪谁呢?

还不是怪自己管不住嘴。

而卫青本人,即使在听到这些,脸色也是毫无变化,恭敬的站在台下。

霍去病倒是一脸愤怒,虽然李广为他们的前辈,但是这个司马迁!凭什么如此写舅舅。

“真是可恶!”

卫青只说两个字:“慎言。”

而天空上的神迹也在继续:

【而再论人品,在爱护士卒方面卫青丝毫不逊色于李广,而为人的宽宏大度,更是李广难比的。

试看两例:第一,李广被免职赋闲时,曾因自身行为不检点被灞陵卫所执。

其实灞陵卫不过是尽职而已,但李广复职后,却将灞陵卫招至帐下公报私仇,将其杀死。

第二,李广的儿子李敢因父亲自杀而怨恨卫青,寻机报复,击伤卫青。

以卫青的地位,他完全可以合法地致李敢于死地,但卫青却将该事隐瞒了下来。

从这两件事上看,二人的为人就高下立判。

司马迁虽然在《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十分吝啬对卫青的评价,但在其他章节里还是不得不借他人之口给出了“虽古之名将弗过也”的崇高评价。

卫青在猜忌多疑的汉武帝手下,竟能保住侯位,最终配享茂陵,建墓如庐山,可谓生荣死哀了。

然而,透过幸运的背后,却不难发现,这位幸运儿身上,其实也有着深深的不幸。

抛开他小时候所遭受的磨难不算,卫青死后,他的家族却遭到了几近灭族的厄运。

卫霍两人,霍去病死的不明不白,卫青晚年自囚在府,也难逃厄运。】

唐朝。唐玄宗和李白时期。

因神迹频繁显灵,大多数人都聚集在那长安。

而李白和杜甫记录风俗人情百姓事宜的时候,也是也刚好“恰巧”遇到了王昌龄,孟浩然,高适正聚集在一处谈天说地。

李白眼前一亮走上前去:“少伯,浩然,达夫,我因闲步至此,且歇歇脚,不期这样巧遇。”

杜甫也跟着走上前,互相一拱手后。

孟浩然笑道:“白兄身边这位便是“诗圣”杜甫吧?早闻诗圣大名,今日终得一见,真是不胜欢喜啊。”

杜甫谦虚道:“孟山人才是让人神往,寄情山水,好不快活。”

孟浩然摇了摇头:“我早在神女赐下的诗集中,就看过我的诗作,虽有成就,却不如你,而今我也准备入仕,如能与白兄共事那该多好?”

高适笑道:“我们来长安,就是为了准备在朝堂上大展拳脚,让天下变得更好。”

而李白则是笑道:“诸位均有不世出的才能,日后少不得要在朝堂上共事。”

“不过现如今,我倒是好奇另外一件事。”

王昌龄,孟浩然,高适均是好奇的看向李白。

而杜甫已经猜到了李白要说什么,果然,下一秒,李白便毫不客气的问道:“少伯,你的“但使龙城飞将在”究竟是卫青,还是李广?”

王昌龄苦笑一声,感觉接下来自己不管走到哪里都会被问这个问题呢。

王昌龄苦笑着说道:“当然是卫青!”

“哦?这是为何?”李白好奇的追问道。

王昌龄解释说道:“神女所说固然是一部分理由,但是我看过书中这首诗的解析,当时我身上还未有功名在身,又无家族荫蔽,我所说的对自然是也无根基的卫青,或霍去病。

而《出塞》其二中写“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广的年龄本就比卫青和霍去病说,若龙城飞将只有一个,那我说的必然是卫青。”

李白笑道:“少伯兄真是构思巧妙,是为好诗!”

喜欢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