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穿越五十年代:从走出小山村开始 > 第330章 年

穿越五十年代:从走出小山村开始 第330章 年

作者:咸鱼肝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4-05-13 13:25:42 来源:书海阁

1979年10月份,小岗村粮食总产量6.6万公斤,比过去增加了四倍。

报道一出,引起一片动荡。

可惜,有闲钱买报纸的都是干部,而不是农民。

如果是农民知道这个消息,八成的人都会跟着小岗村改革,而干部知道了这个消息,有两成愿意跟着改革都是奇迹了。

周兴然还没给周兴家写信,就收到了他的电话。

周兴家十分兴奋,等了这么长时间总算有个确切的消息了,他表示自己将马上在村里执行政策。

周兴然:“你先不要急,我听说粤省不少地方都自上而下的开始改革了,你去探听一下咱们县里或者镇上,再不济公社有什么反应吗?”

“不用去了,这两天我都不知道跑了多少趟了,一点消息也没有,反而有不少人正在骂。”

贫穷落后、宗族势力大的地方最喜欢搞特权,由自己族人推举上去,一呼百应,时不时的给族人一点甜头,就能稳坐队长的位置。

现在的生产队长的权力很大,安排哪个村民干什么农活,拿一样的工分,农活却有轻重。

要想干点轻松的,可不得捧着点生产队长。

更别说日常管理、年末的票证…都由生产队长把着。

可一旦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只有分地的时候生产队长受欢迎,一旦分完地,生产队长的权力会被大大缩减。

这显然不符合某些人的诉求。

周兴然有些担心:“那你打算怎么办?”

“不要紧,反正梨乡沟也偏,关起门来搞自己的就行。”

“这几个月我已经说动了不少村民,包括林卫军。”

“他能同意?”

让竞争对手,还是被自己赶下台的竞争对手,来响应号令,有困难。

“他家儿子孙子一大堆,劳动力多,分地肯定是他占便宜,分地之后他们家一年就能多不少钱,还不至于为了给我难看舍弃这些钱。”

“我答应他到时给他家多分两亩好地,林卫军都没犹豫一下,立马同意了。”

周兴家想到当时的场景,不知该讥讽林卫军的重利,还是该夸奖他的识时务。

“因为这些天到了秋收的季节,我觉得小岗村要是有消息传出来,也就是这两天的事了,我天天都往镇上跑看书店的报纸。”

“等看到小岗村秋收数据后,我买了两份报纸回来,一份贴的村里,一份拿着去那些强烈支持分地的人家,挨家挨户的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

“现在他们恨不得今天分好地,明天就下地干活。”

“哥,你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你过年回来的时候咱们村应该都分完地了。”

——

1982年。

锦衣行已经拓展成了两家。

虽然变化不是很大,但周兴然三人已经不靠锦衣行挣钱了。

当初在百货大楼安插的职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从周兴然跟店员们说过找到新客户可以获得的高额提成后,店员们就变得非常主动。

在百货大楼驻守时,不再等着客人找上门,而是非常主动地寻找客人,看谁像做生意的、干个体的,都要上去聊两句,推销一下衣服。

这样还真谈成了两个。

还有一些人本来没有这个意向,甚至不是干个体的,驻守百货大楼的销售员东拉西扯,卖力描绘干个体是多么的挣钱、有多么的轻松,被拉住的人渐渐的也产生了干个体的念头。

至于做什么生意?自然是卖衣服。

衣服的来源就从周兴然这里进货。

对于拉到客户的店员,周兴然信守承诺,该给的钱一毛都不会少给。

第一个来个客户的店员是陈秋水,周兴然有意将她立为榜样,直接给了20%的最高提成。

百货大楼的这个工作也变成了欢迎那个岗位,店里的几个人为了抢这个岗位差点打起来。

还是徐胜发挥了店长的作用,从中调停,又安排了值班表,每人一个月轮换着去,但她没有给自己排班,自动放弃了这个岗位。

给出的理由是锦衣行这里离不了人,她作为店长,当然是要驻守大本营,好好管理锦衣行。

店里一些人对她这个说法不屑一顾,说到底锦衣行就是一个小门店,能开多长时间还不一定呢。

而且锦衣行现在除了三个老板,徐胜这个店长已经是最高职位了,这么费心,难道老板还能拿出一股分成给她吗?

当店长每个月的工资虽多,但已经比不上拉到新客户的人了。

如果他们是店长,一定会给自己排班,一边拿拉客户的提成,一边拿店长的工资,说不定月入上千不再是白日梦。

可不管心里怎么想,怎么吐槽徐胜的假清高,徐胜的安排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店员们也就不闹腾了、服从安排。

让背地里一直观察的周兴然三人都放下心来,为了奖励徐胜,当月还给她发了三十块钱的奖金。

老板的这个动作,让店里其他人意识到,在个体工作和在厂里工作真的不一样,没有那么死板,你有多种途径获得金钱。夏成益一开始重心都是放在锦衣行上,专心的当零售商。

当卖给其他其他个体户获得的收入逐月增多时,夏成益也越来越认可自己的批发商身份。

这两个身份的重量在夏成益心目中一度相同。

打破这个平衡是在80年,那时《庐山恋》热映,女主角在电影里面连换几十套衣服,晃花了少男少女的眼睛。

周兴然在这个经典电影刚上映时,就意识到挣大钱的机会来了。

连夜画好图纸送到红日纺织厂,让工人先囤一批货出来。

甚至面对梁佩兰这个半个“自己人” 时,直接说:“还得麻烦梁主任帮我把把关,这批衣服对我来说很重要,至于要做成什么样子,比照着庐山恋来就可以了。”

锦衣行本来就侧重于年轻客户,这两年爱情电影的崛起,让锦衣行狠赚一笔。

庐山恋则将锦衣行推上了顶峰。

人的本质是从众(跟风),当某部电影热映,街上有不少人开始学电影里的主角的穿衣风格时,市面上就会突然用出大量相似服装。

也不知道这些跟风做衣服的人到底藏在哪里?

这次不等他们反应过来,市面上就先出现了大批衣服,抢占了大量市场。

也有一些做服装个体的人,是没有生产货源的,都是看什么衣服受欢迎,再到处找人询问购买渠道。

在庐山恋上映之前,都是锦衣行的人向外找客户推销。

庐山恋上映之后,有不少客户主动找上门想要批发购买。

夏成益本以为锦衣行借着庐山恋这股东风已经够赚钱了,没想到等80年8月查完账,发现批发赚的差价钱是锦衣行的三倍。

夏成益震惊的同时,心里的天平也彻底偏向了批发这一块儿。

他觉得不能在被动等待了。

夏成益又新招了两名嘴皮子特别利索的店员,带着他们在冀省、津市、鲁省等周边省份主动推销服装。

因为沪上和平城也一样走在时尚前沿,甚至比平城还要追求时尚,夏成益还专门跑了一趟沪上。

真的在沪上卖出去两批货。

喜欢穿越五十年代:从走出小山村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穿越五十年代:从走出小山村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