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穿越五十年代:从走出小山村开始 > 第362章 卖不出去的车?

一厂采购科的职工看着眼前滔滔不绝的男人:“奇怪?”

中都职工陈定国为了能拿下一厂的外包生产,仔细琢磨好词,在家里反复练习,一直练到口干舌燥。

来一厂之前,陈定国还有些紧张,结果一厂采购科的工作人员问了他的单位和名字后,直接让他介绍一下此行的目的。

陈定国本以为一厂的人会刁难一下他,或挑刺来达到不外包给中都的目的。

没想到一厂职工的谈话都是按照陈定国练习时假设的顺序进行的,陈定国微微放下心来,开始重复已经重复了无数遍的稿子。

陈定国提前编好的稿子繁琐冗杂,采购科的职工却一直没有打断他,陈定国越说越顺畅,紧张也渐渐消散了。

陈定国觉得这是他发挥的最好的一次,语速不快不慢、感情充沛、吐字清晰,对拿下这次外包的信心又足了几分。

殊不知采购科的人根本没有听陈定国的在说些什么。

这名采购科的职工名叫丁二桂,在采购科算得上三把手。

其实丁二桂之前并不是采购科的人,当然也不属于其他科室,他原本待的那个部门比较松散,勉强和采购科、后勤办等部门属一级。

只是原部门还没来的及确认名字、正式成立,就被取消了,员工都并入采购科,由采购科统一管理。

如果丁二桂原部门立牌成立了,应该叫外包生产科(办)。

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受限于技术,外包生产很常见。

一个厂子越大,发展越好,接到的订单越多,需要外包的生产也越多。

平城一厂就是上面这种情况,随着外包业务的增多,临时指派某科室的职工去交接已经忙不过来了。

贴了招工公告,专门招人负责这方面的业务,顺着时代的潮流,负责外包的职工越来越多。

厂领导觉得一直让这伙职工这样散着也不是事,反正人数也够了,不如成立一个新科室。

负责外包的这些职工听见风声,都很高兴,私下里讨论着科室什么时候能成立,谁来当新科室的主任,外调还是从他们当中选?

岂料,自厂领导有建新科室的想法后,能够外包的生产工作越来越少。

到后来,厂领导觉得负责外包的职工太多了,调走一部分去了其他部门,外包职工变得越来越少。

最后,一厂愈发全能,一年到头都不一定有一个需要外包的生产工作。

外包职工没什么可发挥的空间,剩下的人也不多,索性直接并到了采购科。

丁二桂在干外包的时候就是个机灵人,来到采购科也下定决心好好干,这些年下来,也算有了点成绩。

一个多星期以前,在去食堂路上,周厂长突然跟他说了一句:“过两天有一个中都汽车厂的人过来跟你洽谈外包生产的事情,你接待一下。”

丁二桂一头雾水,想问点具体的细节,可周兴然走的太快,他没追上。

丁二桂没听说最近厂里有需要外包的业务。

为了弄明白,丁二桂还专门去财务科、生产科、计划科问了问,都没得到确切回答。

丁二桂见到陈定国后,没看出他这个人有什么特殊的,就想听听他的介绍,结果陈定国啰嗦一大堆,也没什么重点。

陈定国所在的中都汽车厂,丁二桂也是第一次听说。

陈定国正念到兴头上,面前一厂的职工突然张嘴说了一句,他没有听清,于是停下来问:“同志,您刚刚说了什么?”

丁二桂摇摇头:“没什么。”

眼前这个“三无”人员大概是有门路搭上了周厂长。

可周厂长看着也不像很重视陈定国的样子,丁二桂有些拿不准这个度:“中都厂想要承包哪方面的生产?”

“这…”

陈定国被问住了,他还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他觉得谈合作,肯定是一厂占主导。

一厂有什么活他们就接什么活,这是他们能挑的吗?

丁二桂懂了,兴致一下低了很多:“我们厂正好在生产冠军一号,需要一部分水箱、车门内侧的螺丝。”

“你跟我去车间看看型号,如果你们厂子能生产,那就包给你们。”

“好好。”陈定国兴奋极了,他知道合作谈成了。

一直等回到中都,陈定国才回过神来,这就谈成了?

这么容易就谈成了?

多亏了厂长!

中都厂的普通职工通过薅一厂的羊毛,勉强度日,维持他们的开支。

工资能顺利发放,每日到点上班、到点下班,过的比周兴然承包前舒服多了。

与普通职工相比,中都厂的技术员和工程师过的就不是那么顺心了。

他们知道厂子现在在起步阶段,需要一件产品来定基调,卖出去维持生计。

他们也知道周兴然是想往大功率发展,可谁知周兴然的要求这么不同寻常。

被叫做中都y1的项目,周兴然的目标是做一个全铝合金的缸体和钢盖的发动机。

这点他们理解,从周兴然给出的简图上,就能看出这是一个体积小、重量轻、排量大的发动机,用铝合金制作非常合适。周兴然将发动机的排气量定在了4.5-6.6升。

众人沉默了,他们以为周兴然说的大功率,是与普通家用小轿车比的。

周兴然起步就是4.5升的排量,显然已经超出了国内家用小轿车的使用范围。

难道厂长想制作卡车?

虽然国内轻卡销售量最好的一辆车仍然是多年前一厂的130。

但130毕竟是轻卡,装载量有限,中都可以往中卡或者重卡的方向发展,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发动机就合理多了。

可众人又看了看周兴然潦草几笔画出来汽车外壳简图,根本不是卡车。

就是一辆普通的小轿车,外壳和发动机显得十分不相配。

既不是运输用的卡车,也不符合国内私家车的标准,这样的车生产出来根本卖不出去。

国情如此,国内经济才刚呈现起飞之势,甚至都还没开始起飞,国民收入还不足以支撑个人的“奢侈浪费”。

小轿车也贵,但是靠着庞大的人数基数还是能卖出去很多的。

买私家车不但面子好看,家人还能坐车出门游玩。

私家车想要卖出去,限制条件只有一个:买家有钱。

卡车受众同样广,各种厂子、机关单位,而且这些“受众”与私人买家还有些不一样,他们手里的资金多。

一旦决定买车,一个单位可能直接买几辆或者十几辆。

限制卡车的条件:单位有无运输需求。

而周兴然设计的这辆车一旦制作出来,想要卖出去,只能是那些有钱、还贪玩爱冒险的人来买。

文化限制,国人性格偏内敛,这种人本来就少,其中的有钱人就更少了。

限制太多,根本卖不动。

又不是后世,以网络为媒介,人们接收的信息多,思想也越开放包容,允许大街上“呜啦”“呜啦”,跑车、摩托车不停炸街。

这辆车真想有一些销量,也得等到1990、2000年左右,摩托车盛行、并形成一股风潮的时候。

喜欢穿越五十年代:从走出小山村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穿越五十年代:从走出小山村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