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春秋我为王 > 第1015章 西岐有凤,鸣于昆岗

春秋我为王 第1015章 西岐有凤,鸣于昆岗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3:29:34 来源:书海阁

PS:有点事,今天只有一章

哗啦哗啦,数百匹马儿趟过水流,慢慢从河中露出躯干,攀爬上岸后抖动身体甩去水渍,场面蔚为壮观。

赵葭任由麾下整理马鞍,他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那张有些模糊不清的地图上,他想要弄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

在他的请战下,邮成最终还是准许了他的计划,本来打算派更多兵马追随,可赵葭却认为他的目的是侦查,而非作战,带的兵马越多越容易被发现,一旦深入秦川,遭到秦人车骑追杀,一百骑和两百骑有区别么?

于是一行人趁夜渡过泾水后,昼伏夜出,争取不要被严阵以待的秦人发现。

他们所行经的平原正是后世咸阳以北地区,赵军对这一片区域的情报所知不多,地图也是猗顿的商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拼凑起来的。

这里远没有后来的文化璀璨,人烟稠密,但星星点点的小邑已经在渭水平原上分布得到处都是,若是赵军骑兵们耐心观察,还能看到那条宽敞笔直的“周道”上,一直有兵卒由此向东而去。他们是秦国从境内召集到的青壮,为了保卫邦国而赶赴渭南,赵氏大军正在那隔水与秦国大庶长对峙。

赵葭也见识到了秦人的民风彪悍,一些偶尔瞥见赵军游骑的秦人妇女不但不躲,反而手持农具朝他们怒目而视。

他不想浪费时间,一路上避开了所有城邑,沿着靠北的山地丘陵向西前进,较之南方的沿河平原,这边的地势较为崎岖难行,但好处是沟壑纵横,容易隐匿行踪。

第一天时,他们越过了迁延之役时晋军停驻的棫林,第二天傍晚,又把麻隧之战后联军抵达的侯丽甩在身后……

“还不够,吾等还能向前。”到了第三天,当麾下兵卒请示是否要调头时,赵葭却断然拒绝了。

他目光热切地看向西面,在连绵的丘陵深处,隐隐能看到一座鹤立鸡群的高峰……

“岐山,吾等的目标,是岐山!”

……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虽然多次在书中读到类似的句子,可真正抵达岐山脚下时,赵葭也不由对这里的壮丽叹为观止。朝阳映照在岐山上,其主峰高千丈,余脉也山势耸拔,岭麓回复,草木萋萋,鸟鸣喈喈。

正所谓“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他在学宫里听大祭酒讲过,岐山,是周室肇基之地。当年周人作为后起之族,自称“小邦周”,远不能和“大邑商”相比,但他们就靠着这座大山以南的百里区域兢兢业业,耕作纺织,打造了一个庞大的王朝。

后来这里一度被戎狄攻占,可随即又被秦人收复,秦德公时正式将都城迁到了周原,称之为“雍”,至今已两百年了。

“也就是说,秦人的都城,就在这座大山的西南方不远处……”

赵葭这么一说,他麾下的兵卒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辛苦跋涉六天六夜后,竟然已经到了这么远的地方!

他们百骑渡泾,行三百里至岐山,马匹亡去三分之一,途中也有数人坠马而死,加上不小心被秦人抓获的、夜间掉队的,现在只剩下八十骑。

好在此行目的已达成一半。

“二三子此举必将载于史册,为后人所称道!”

对着蓬头垢面的众骑兵长拜及地以示感谢后,赵葭带着他们沿岐山北麓继续前进,他们的目标是附近一座名为“杜阳”的小邑……

……

五月末的一天迟暮,岐山北麓的杜阳小邑外,金灿灿的田地里稀稀拉拉地散布着些妇人、孩童,弯着腰在田中努力收割。

随着战争的愈演愈烈,赵军入秦,秦伯大恐,发各邑丁壮兵卒集结于雍城,准备在和谈不果的情况下拼死一搏,所以杜阳就只剩下一些妇孺。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五六月间正是冬小麦收获的季节,虽然秦地不像晋、鲁那样大规模种植,但是种缓解青黄不接很好的作物,尤其像今年这样兵役连绵的时节,那些黄灿灿的麦子更是救命的口粮。

男耕女织,按照性别分工是常态,虽然秦妇们干起农活来也是飞快,但没一会就腰酸腿疼,正在那满头大汗地锤着背喘息,身后捻着麦穗吃的孩子也哇哇大哭起来。

妇人正要回头呵斥,却见远处的涂道上尘烟弥漫,从东边来了一支军队,人人骑马,杀气腾腾,更有数骑朝这边打马奔来,这就是孩子哭闹的原因……

杜阳以北百里之外,便是秦国的北境密须,秦国西、北两面被群戎团团包围,虽然秦穆公时“称霸西戎”的威势任再,但偶尔也会有心存侥幸的义渠、空同戎人过来劫掠。

秦妇们顿时变了颜色,护子心切的连忙将孩童抱在怀里,朝反方向逃去,来不及走的则伏身于草中,希望能不被发现。不过,却也有镇定胆大的,翘着脚望了会儿,说道:“这不像是戎贼,倒像是秦兵。”

不过那些骑兵很快就证明自己来者不善,他们下马后点燃随身携带的火把,从路边往田亩里投掷,干燥的麦秆麦穗遇上烈火,加上风势助阵,顿时烧了起来,一时间整块麦田均是熊熊烈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下连妇女们也嚎嚎大哭起来,有的人更加飞快地逃走,也有的舍不得田地,返身回来挥舞手里的陋衣,徒劳地想要扑灭火势。

有赵骑不忍此景,别过脸露出怜悯之色,赵葭却没有轻易动摇,战争是无情的,在敌后造成巨大的恐慌,是他这次孤军深入的目的,所以手段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他让麾下众骑将这片田地点燃后,一行人开始朝杜阳汇集,邑内人口不过三百户,男丁全都集中到雍城去了,邑中极为空虚,加上不少人外出割麦,邑门大开,等反应过来时已来不及了。老弱妇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数十骑赵兵破邑而入。

抵抗没能持续多久,杜阳很快陷落,此邑的邑主被绑在一根木柱上杀害,当地用来宣布秦君和庶长法令的露布被撕下,蘸着邑主的血,赵葭略加思索,便在上面逼走龙蛇般书写起来……

而他的麾下将邑中民众驱逐出去后,又一把火将整个小邑付之一炬,是夜远在数十里外的雍城也能隐隐看到来自岐北的火光……

……

杜阳邑的大火被点燃一天后,秦都雍城,大郑宫。

一声巨响传来,案几上的卷宗被震得落到地上,殿内的秦国大夫们垂着头,面色凄苦……

“边境无警,若不是赵军在杜阳放了把火,寡人还不知道他们已经兵临城下了!”

秦伯盘怒不可赦,拍着案几对群臣发怒,他继位才四年,却敲碰上秦国立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夜夜都操心前线战况,几个月下来像是年迈了十岁。

本来他觉得虽然秦军战败,但好在国大物博,从河西到岐阳整整六百里,赵军没那么快打过来,大庶长一定能挡住他们,让赵军觉得再前进无利可图,能坐下来给秦国一个谈判的机会。

可杜阳那一把火彻底将秦伯盘烧醒了,就在他以为敌人远在天边时,赵骑却已经蹬鼻子上脸,在雍都附近向他耀武扬威了!

而且烧了杜阳的赵军还留下了一样东西,更是让秦伯怒火中烧,却又心惊胆战……

那篇宣言是写在杜阳邑露布上的,纯黑色的布面全是密密麻麻的血字:

”赵氏之先,与秦共祖。殷相飞廉有子二人,一子曰恶来,事帝辛,为周所杀,其后裔沦为皂隶,镇守西陲,为周天子牧马,是为秦。恶来之弟曰季胜,其后裔为天子御者,是为赵。季胜玄孙造父助周穆王西巡东归,灭徐偃王有功,天子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是时秦之祖乃天子圉、牧,无氏,亦无封邑,遂以造父之宠,大骆、非子皆蒙赵城,以赵为氏……“

”是时秦赵犹如一家,其后秦襄公列为诸侯,赵氏入晋为卿,亦戮力同心,两家若壹,盟誓曰:叶万子孙,毋相为不利。”

”然今秦伯盘无道,淫佚耽乱,不畏皇天上帝。内则暴虐不辜,外则穷兵黩武,伙同叛贼魏氏而谋血亲兄弟,使庶长率郑魏之兵,以临加我,入我河东,伐我新绛,我是以有龙门、韩之役。秦犹不悛,又引南蛮(楚国)伐我陆浑,翦我河外,欲隳赵氏家庙,伐灭我百姓……我是以有风陵渡之战,数万秦卒不得返乡,皆秦之过也!”

”今赵氏上卿,顺应皇皇上帝之命,惟恭行天之罚,统全晋之力,挥师渡河,以临泾渭。张矜亿怒,饰甲底兵,旌旗十万直指雍城,吾等乃上卿前驱,烧尔小邑,以予告诫:若秦之社稷危亡,七庙隳为土瓦,非赵氏敢忘伯益、飞廉,乃秦先绝我之好也!“

当秦国大夫将这篇檄文读完后,整个大郑宫内已是一片噤若寒蝉。此文体例模仿当年的《绝秦书》,但书写者却只字未提晋国、晋君,反而通篇都以赵氏、赵无恤为主角,直接以卿的身份,跟秦伯平起平坐叫板了。

且不说此人颠倒黑白能耐颇有吕相几分真传,就说这里面”秦之社稷危亡,七庙隳为土瓦“的威胁,随着杜阳的大火,已经化为现实!

秦伯盘咬牙切齿半响后,终于发话道:”速速派人去渭南,将此事告知大庶长,不惜一切代价,要与赵氏达成和平,让他们退兵,除此之外……“

他恨恨地说道:”杜阳幸存的人说,赵骑人数不多,不过上百。传我诏令,让岐北密须等邑出动车骑,追剿这批胆大妄为的赵兵,秦国可以战败,可以请平,可以接受赵无恤的条件,可这批蔑视我秦国的小卒,一定要统统杀死!“未完待续~^~

喜欢春秋我为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春秋我为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