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春秋我为王 > 第842章 藏宝符于恒山

春秋我为王 第842章 藏宝符于恒山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3:29:34 来源:书海阁

ps:上一章的常山改为恒山,毕竟汉文帝没机会改恒为常了,今天回来的晚,只有这章了。〔网〈

……

“这就是恒山……”

拂去肩膀上的初雪,赵无恤望着远处银装素裹的高大山系长长地呼了口气,这里是赵氏的领地,也是春秋时代的华夏边缘。

从介山到恒山,南北五百里,从大河到太行,东西四百里,这就是赵氏的北部领地了。

比起人烟稠密的河内、河东,晋阳附近也算地广人稀,但已经建立了晋阳、邬县、祁县、平陵县、梗阳县、涂水县、马县、盂县、千亩县、瓜衍之县、霍人、楼十二个县。在六卿内战之前,归于赵氏的仅有一半,其余则属于范、中行、魏、知等。在打完内战,又交换土地后,赵氏遂得到了完整的太原盆地。

加上从新绛迁徙来的一万户人家,赵氏的太原地区总人口三十四万。

这还是赵无恤有生以来第一次来到晋阳,这座赵鞅重点经营的要塞在战争中吸引了知氏和代国的围攻。一如历史上知氏做过的一样,知申决汾水灌晋阳,城内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晋阳人悬釜而炊,咬着牙才坚持下来。

但他们对赵氏的认同感也最高,入城时,赵无恤受到了隆重的欢迎,晋阳之民在赵氏最需要的时候,让家里的青壮离家数年,充当赵军里的攻坚主力,才让赵无恤打赢了战争。战后,这些离家者归来者十有七八,其余都折损了,他们的名被列入”云台“,陪祀于赵氏之庙。

不过赵无恤到来时,还能看到当年敌军围攻晋阳时在城外修筑的壁垒,晋阳大夫董安于并未将这些营垒削除。

董子当然有自己的理由:”思乐而善,思忧而惧,人之道也,留着这些营垒,不但可以做晋阳外围的屏障,还能可以使人时刻警惕,防备万一,有何不好呢?”

作为赵氏最年长的老臣,董安于的地位不同一般,他兢兢业业为赵氏守着这座坚城,战时确保其不失,战后立刻安置民众,让他们一年内就恢复了战前的生活。赵无恤也待之如师长,他想让董安于做赵氏的宰,作为群臣之到邺城养老,但又希望董安于能再在晋阳主持几年。”董子,我虽未将晋阳作为新的主邑,但这里依然是重点经营的地区,乃赵氏之柱石也。“

晋阳赵宫中,赵无恤特地去赵鞅和季嬴曾生活过的房间转了一圈,在宴飨晋阳群臣后,留下董安于,对他吐露心声。

晋阳控带山河,踞稽之肩背,为赵氏之根本,与鲁国一样,是赵无恤能立足天下的左右脚,失一不可,所以他的确对此地极为重视,这次来晋阳,除了问伤者抚孤者外,还要推行一项新政。”我打算将晋阳等十二县合在一起,设置‘太原郡’!“

……

历史已经悄然改变,董安于本来应该在范、中行围晋阳的危机里,为了让赵氏解围,而选择自杀,满足知文子和梁婴父的要求,让赵氏摆脱祸罪名。

然而在赵无恤的干预下,董安于却依然活得好好的,只是在经历两年围城之困,以及主君先于自己而去的打击后,颇有些垂垂老矣。

不过听赵无恤提及对晋阳地区的规划时,董安于眯着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太原郡?“

秦、楚、晋很早就设置了县,郡的设置则要较县为晚,但至迟到晋惠公时已经产生,这一时期县与郡之间并无相统属的关系,但郡的地位的确要比县低,所以赵鞅在激励士卒时才说”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然而随着六卿兼并,领地连成一片,赵氏统辖的县逐渐增多,比如太原、吕梁地区足足有十二个,更由于其处于边境,有时候面临戎狄入侵,需要统合各县力量,进行抵抗和反击。

所以在县之上,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级的管理机构,于是赵无恤就打算延续历史上的既定进程,推行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管理体系:反正再过几十年,魏国的西河郡,楚国的宛郡便会相继产生,这一次,就让赵氏专美于前吧!

赵无恤对董安于解释郡县的运作方式:”郡的长官名为太守,有统民守土之权,对上承受邺城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其下有郡都尉,有征兵领军之权,在郡中和太守并重,有时可代太守行事。又郡大理,掌司法,监御史掌监察职责。”

他一摊手,笑道:“其实和董子现在做的事情也差不多,只是将其制度化了,先在晋阳推行,若行之有效,再推广到邺、邯郸、长子、河内,甚至是鲁国去,董子觉得如何?”

董安于摸着白胡子细细一琢磨,这郡制推行后,使各县的权力层层集归郡,就可以防止因各县大夫、县令各行其是而导致力量分散,捏成一个拳头,用来对付周边戎狄邦国,再合适不过,而且太守、都尉、大理、监御史这些名词新颖,实则却是将原本他“晋阳大夫”统御太原各县的权力分散开了,有利于邺城遥控这里。

郡县的推行,既集权又分权,弊端小了,效率高了。董安于也是年近七旬的人了,对权力并不迷恋,只希望能将欣欣向荣的晋阳好好交到新主君手里,然后就能回赵无恤赠予他的河内养邑安然告老,弄子饴孙,等到死后在赵武子面前问心无愧就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于是他欣然应允,几天后上任为第一任“太原郡守”,由于董安于的威望,太原十二县,无人不服!

不过赵无恤特地来到晋阳,为的可不止是这件事。

“武子逝世前,曾对我留下了遗言。”

董安于顿时面色凝重起来,毕竟事关先君遗言,一定是很重要的事,才会让弥留之际的人念念不忘。

赵无恤眼中满是回忆:“我父说,吾藏宝符於晋北恒山之上,待晋国平定之后,汝可登夏屋之山而望,寻此宝符!”

……

所谓太原,其实就是广阔的原野之意,这是晋国人第一次北上进入这片盆地,大败无终及赤狄别族咎如时起,就取下的名字。

如今赵无恤亲眼所见,这才领会到了古人诚不欺我,果然是太原漫漫,一望无涯。

今年的冬天来的比较早,冒着细雪,董安于亲自带着赵无恤北行,毕竟事关赵鞅的遗愿,老郡守将这看做一场朝圣和送别。

最初时从晋阳到盂县,正是汾水流经的河谷地区,地势低缓,平坦旷野无限伸展,直至极目尽头,新绛移民们居住在围绕篱笆的聚落内,路上商贾来往颇为频繁,日落后极易找到歇脚的亭驿:在十年前于成乡被小亭长成抟拦住验明身份后,董安于便将这项制度搬到了晋阳来。

然而好景不长,离开盂后,农田退去,只见茂密深林,大道也逐渐变为一条小径,周围越来越人迹罕至,再无县邑,连里闾驿站也间隔越来越远。

一行千余人经过滹沱河上游汹涌的狭窄激流,绕开日益陡峭的五台山地,道路在北,蜿蜒穿过茂密的森林,里面满是杉树和荆棘,猿猴在两侧呼啸,路上不时能见到雪豹和猛虎的脚印。春秋时代的山西北部是一片等待开的处女地,和后世那个满是煤窑和工厂灰尘的省份可谓天渊之别,赵无恤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广袤无边的冷野荒芜。

到了离开晋阳的第七天,他们总算抵达“太原郡”最北面的一个县:霍人县。”一天走五十里已是极限,若大军从晋阳开拔,武卒差不多是这么度,征召的徒卒就要差些,也许要走十天……“

想到这里,赵无恤微微皱眉,不过很快就与董安于接见当地县吏,访问民众的忙碌中。

霍人县不大,崎岖的黄土丘陵中坐落的一座小城,城中人口仅有数百户,比起晋阳再度复兴的繁荣,这里颇有些寂寥的意味。唯独四向的土制城墙被垒得极为厚实,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墩实的土围子。

但纵然如此,也没能防范住来自北方野蛮的入侵。”三年前知氏从仇由攻击马,又派人北上联络代人,代人攻不破句注塞,就从山坳里绕了进来,打下霍人,此地直到一年前才被光复,城中本来有千余户,被代人掳走近半。“董安于对于不能守境保民一直耿耿于怀,此时狠狠地如是说。”如此算来,此地供应两千五百人的驻军,便已是极限了……“赵无恤想了想,说道:”这样,明年再从晋阳迁移一千户人家过来屯田,秋收冬藏,必须让霍人可以供应五千大军才行!“

种田不易,物质基础限制着军事行动的成败,赵无恤也无可奈何。在霍人停留两天后,他打着”狩猎“的名义,与董安于再度起身,前往北面数十里外的恒山。

……

恒山,其实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片山系,它始于太行山,横跨晋北,东西绵延五百里。

赵无恤的目的地,其实只是恒山的主峰,名为夏屋山。

出了霍人县往北几个时辰后,他们便看到了一道山脉,因为昨日刚刚降过雪,看上去宛如肩负陈雪和陡峭岩峰的灰蓝巨人,当北风吹起,长长的冰针像旗帜一般从高耸的峰峦间飞溅而下……

夏屋山为山西北部险要之地,东面是鲜虞中山国,西面是晋国的极北关隘句注塞。

赵无恤在山脚狩猎扎营一日,次日开始在当地猎户的指引下,开始北登夏屋。

上山的过程比赵无恤原本期待的要轻松许多,冬天的第一场雪已经停了,上山也有提前让句注塞守将整修过的小路,加上有优良的牲畜:骡子作为骑行工具。

赵无恤骑着的是两头白骡,这种动物曾是赵鞅极为喜欢的异兽,还有一个杀白骡赠晋阳小吏胥渠的故事广为流传。”当年老朽也在场,一眼看出胥渠说谎,于是建议主君杀之,但主君却认为杀人却是为了保存牲畜,实在太不仁义了,于是便召来雍人杀死白骡,取出肝脏拿去送给胥渠。过了没有多长时间,主君兵攻打霍人附近的狄人,兵临狄邑,左七百人,右七百人,唯独中间的胥渠最先登上城头,并获取敌将的级!“

赵无恤笑道:”父亲知道胥渠说谎却还是杀骡取肝赠之,这和楚庄王绝缨有异曲同工之妙啊,可见父亲的爱士心切,胜于异兽,那胥渠后来怎么了?我在下宫和邯郸都没见过他……“

董安于大笑:”前年守着句注塞孤城,未让代人登上城池一刻,不得不绕路的将领,就是胥渠啊!他当年为主君攻下句注塞,从此便成了守吏,如今已经整整十五年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赵无恤唏嘘不已:”了不起,待下山后,我一定要亲自去句注塞见见他!“

不过在赵无恤看来,这骡子和士人一样,都是军国利器。随着他的政策鼓励,骡子现如今在邺地和邯郸渐渐流行开来,赵氏鼓励各地管理牲畜的虞人、兽人让驴马交配,它们诞下的新物种虽然不能生育,却胜在力大、性平、善驼,而且在山地上如履平地。

山路蜿蜒崎岖,一行人在沿路缓步慢行,越过山壁,厚厚的松针铺在地上宛如绒毯,骡子走在石阶上只出最细微的声音。轻微的晃动让赵无恤在鞍上摇摇摆摆

到了后来,山路更为艰险,路径更陡,人也能切身感受所处的高度,这里林木渐稀,风势转强,拉扯着他的衣裘,到这时,就没法再骑骡子了。”多远了?“”才过一半……“

不必多说,董安于年迈走不动路,已经在山脚下歇息了,赵无恤却要继续往上,完成这一仪式性的一刻,虽然结果他在多年前便已经知晓。

这件事对于他,还有死去的赵鞅而言意义非凡,历史和现实将在此刻交汇,但这世上,再不会有磨簪夫人了!

直到他终于登山夏屋山白雪皑皑的主峰后,向北眺望,整个代国就在他脚下,镂刻于夕阳中。

山的北面,也是一块盆地,先映入眼中的,是一片由饱受冷风摧残的丘陵,嶙峋危岩和缀着残雪的野地构成的无尽荒芜。再然后,则是贯穿平原的桑干河上游,河流两旁坐落着些许农田,代人也渐渐开始定居,建立城邑,人口粗略估计,有十余万。

至于再往北,他目光不能及也,但凭借让人搜集的情报,以及想象,他还是能看到更多东西……

滴翠流霞,川原欲媚,坡草茂盛,牛羊骏马点缀其间。和后世干燥的大同不一样,春秋时代的代地偏北地区,是草木丰盛、风景秀丽的好地方,与草原直接相连,冀州之北是当下的主要产马地,也是赵无恤如今迫切需要的资源。

等夜幕降临,赵无恤下山来后,董安于问他山上情形如何,赵鞅留下的”宝符“可找到了?”山上景色甚美。“赵无恤很神秘地笑道:”而且父亲留下的宝符,我已经得到。“

他指着身后的大山,对董安于、虞喜,以及刚刚从句注塞赶来的胥渠说道:“以恒山临代,代可取也!”

ps:直到魏晋南北朝,大同盆地亦然是半农半牧的:“滴翠流霞,川原欲媚,坡草茂盛,羊缀其间”。未完待续。8

喜欢春秋我为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春秋我为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