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为了报复数年前的干旱一般,今年的帝国,降雨十分频繁。
随时随地都会下的暴雨,就像帝国局势的走向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看不清未来。
连续几日的暴雨,落入克罗地亚国王的眼中,就不太美妙了,他一边抱怨着这该死的天气,和大臣们发着牢骚,一边又暗恨瑞士公国的好运。
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大雨,或许现在,他早已打入了瑞士境内,还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看着连绵的瑞士要塞和城堡暗自发泄。
没办法,雨天是很难发动攻城的。
虽说下雨会让双方的弓弩都因为受潮而无法使用,看起来是削弱了防守方最大的优势。
但是下雨也会导致城墙和地面更加湿滑,想要蚁附登城的难度,也被提高了。
没办法,在连续一周追进维尔蒂,收复了奥格斯堡公国绝大多数失地之后,在瑞士边境,面对着天公不作美,克罗地亚国王也只能率领大军停下。
在克罗地亚国王看来是帮助了瑞士公国的大雨,在维尔蒂眼中也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事实上,防守边境,维尔蒂完全不需要大雨的帮忙。他原本还指望着靠让对方进攻受挫,消磨敌军的士气,结果对方这么一停,他此前装败的效果就很不明显了。
况且,连续的大雨,对于后方从瑞士公国境内调集的援军赶往前线的速度,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原本预计已经能达到的援军,现在都还没影呢。
谁也不知道,这场暴雨还会持续几日,是真该死啊。
或许是诸神听到了双方统帅的咒骂,连续下了四天的大雨,终于在下午时分停止了。
雨停了,风歇了,但双方今日肯定是爆发不了战斗的。
与此同时,一位从鹰堡城来的信使,也找到了维尔蒂。
连续的暴雨,让信鹰这种瑞士公国最强大也是最依赖的通讯手段也变得不好使了起来,还好公国道路畅通,让信使来往前线和鹰堡城的时间较少。
信使带来的,不是维尔蒂预想奥托的指示或者询问,而是亚历山大的一个计划。
当听完信使讲述亚历山大的计划之后,维尔蒂露出了惊讶的神情,疑惑的反问道:
“这是侯爵大人自己的想法,还是大公的想法?”
得知是亚历山大自己的想法之后,维尔蒂忍不住称赞道:
“没想到侯爵大人虽然年幼,但在军事上的才能是丝毫不逊色于我,居然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你回去告诉侯爵大人,这个计划可行,我会配合侯爵大人的。”
此前维尔蒂想着佯败,除了利用瑞士边境的防御工事消耗敌军之外,还有着另外一个打算,那就是趁着敌人主力在边境的时候,突然袭击康斯坦茨和约翰要塞,切断敌军主力的退路。
之后,无论是围点打援,还是彻底吃掉克罗地亚的主力,都可以再做打算。
而维尔蒂的想法,就是将瑞士公国新派来的援军,送到贝尔格,让韦德伯爵带着这支生力军绕一圈,从巴伐利亚境内去进攻奥格斯堡公国。
但没想到,相较于维尔蒂的计划,亚历山大的计划更加大胆。
虽然都是做出了包围敌人的想法,但亚历山大想的可不是先去拿下什么康斯坦茨和约翰城堡,切断敌人退路的万全举动,而是选择直接大部队横穿奥格斯堡公国境内,直接达到边境,围歼敌人主力。
至于调动的部队,为了保证能一战包围消灭敌人,亚历山大的想法是后续援军继续支援维尔蒂,以营造瑞士主力尽皆在此的假象。动用的军队,则是进攻符腾堡的安斯巴赫和瑞士联军。
亚历山大对于符腾堡地区的局势判断相当准确,敌人心怀鬼胎,是不敢也不会在这个时候为符腾堡公爵发起反击的。
只需在符腾堡留下少量部队,装作主力还在的样子,就能把现在双方的僵持局面继续下去。
而当安斯巴赫联军突然出现在瑞士边境的时候,猝不及防之下,兵力充沛的瑞士军队一定能给予克罗地亚军队重创。
两个计划都有可行性,都有风险。
维尔蒂计划的风险在于能否快速拿下奥格斯堡后方两座空虚的关键城池,一旦未能快速拿下切断敌人后路,敌人完全可以回师救援,并在边境和瑞士军队长期对峙,想要结束战局就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
至于亚历山大的计划,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如何悄无声息的穿过奥格斯堡境内来到边境的同时,不被敌人发现,一旦被敌人发现,身处敌境的安斯巴赫联军,很有可能反而陷入对方的包围,全军覆没。
维尔蒂的计划风险小一些,可能收获的结果,也小一些。连续攻克两座坚城,还拖住克罗地亚主力,难度确实不小。对方随时都有可能撤退,救援后方的重镇,维尔蒂对此也毫无办法。
亚历山大的计划风险巨大,但可能收获的结果,无疑是巨大的。
但凡只要安斯巴赫联军的军队出现在克罗地亚军队的身后,敌人就将势必遭受一场大败,即使不到全军覆没的程度,也基本没啥力量了。唯一的问题就是一个不成功也就攻城损失点士兵,最多丢一个偏师。一个不成功,代价可能是数万人的军队没了。
但凡提出计划的不是亚历山大,而是其他人,以维尔蒂的想法,恐怕不会选择后者。
兵法有云,“夫战者,未算胜,先算败”。
维尔蒂不知道这句话,但也明白这个道理。对于一场战争来说,能尽量避免自己犯错失败,就要尽量避免,收益与风险并存的计划,是在平白无故的给敌人卖破绽,很有可能导致己方因为这个破绽大败。
可惜,那是亚历山大的计划。
当亚历山大的信使来到这里,名义上是和维尔蒂商议的时候,维尔蒂心中就已经明白了奥托的倾向。
没办法,维尔蒂也理解,自家大公多年领兵数次创造了不可思议的战果,凭借的不就是各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吗?
何况,一个是自己的儿子,一个是亲信将领,正常人都会偏向自己的儿子。
既然很有可能计划不会更改,维尔蒂也不会自讨没趣的提出反对意见,只是又让信使多待了一天,帮亚历山大将计划中的一些细节完善之后,才让信使返回。
在公国内部,他维尔蒂可是被人打上了“亚历山大一系”标签的,是亚历山大的人。虽说如今瑞士公国的继承人,亚历山大是稳如磐石,但随着奥托的年纪增大,谁也不敢保证奥托对于亚历山大的信任和重视会继续到什么时候。
无论哪里的历史上,君主老年昏聩之时宠溺幼子的事情,实在是数不胜数。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隐患那就是亚历山大到现在都没有儿子出生,一旦到时候腓特烈先诞下奥托的孙子,说不定奥托会因此宠爱腓特烈也有可能。
那么,那个时候,作为亚历山大提携的人,他维尔蒂还能保持如今的权势吗?
想要避免最坏的结果,那就必须趁着奥托深深信赖亚历山大的时候,让亚历山大立下足够的功劳,让公国所有贵族诚服,这样一来,哪怕晚年奥托想更改继承人,众望所归的亚历山大地位也不会被动摇。
作为亚历山大的“嫡系”,他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这次的计划成功。
连续两个晴天之后,还没等克罗地亚国王发动试探性的进攻,率先发起进攻的,反而是维尔蒂率领的瑞士军队。
连绵的暴雨,对于有要塞和城堡住所的防守方还算友好,但对于野外安营扎寨的进攻方就有点苦不堪言了。
因而在雨停之后,哪怕克罗地亚国王心中再急切,还是让手底下的士兵好好休整几天。身为统帅,多年的征战生涯已经让他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将领,自然知道体恤士卒。
反正已经到了瑞士公国的边境了,他也不怕维尔蒂再带着军队跑路了,对方再跑,能跑到哪里去,难不成能一路跑到鹰堡城?
只是,没想到的是,他这边还没动手呢,维尔蒂竟然率先进攻了。
瑞士军队放弃了依托城堡和要塞固守,背靠防线扎下了营寨,还派出小股部队在敌人的营寨面前发动挑衅的进攻。
由于此前的暴雨,克罗地亚国王也担忧维尔蒂会趁着暴雨偸营,扎营的位置便距离瑞士的城堡和要塞群有些距离,这就给了瑞士军队出城安营扎寨的空间。
“竟然敢出来挑衅?瑞士公国的这位维尔蒂怎么突然胆子这么大了,难不成是后方那位右相给他的压力?”克罗地亚国王生气之余,又有些好奇,连忙让人集结军队准备和对方打一场。
待到集结完军队,双方列阵之后,克罗地亚国王也才明白维尔蒂的勇气是哪里来的了。
“原来是援军到了啊。”克罗地亚国王也不傻,看了一眼瑞士军阵之后,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
“人还真不少啊。”一旁的奥格斯堡公爵粗略估计了一下瑞士军队的数量,眼中有些震惊的神色。
“看来这些年,瑞士公国扩军的传闻是真的,这么多军队,恐怕那位右相的军队数量是大公中的第一了吧。”
他说话的语气也有些酸,在他的父亲老奥格斯堡公爵成为公爵的时候,奥托不过只是一个伯爵。时隔多年,奥托不仅成为了大公和帝国右相,兵强马壮,更是巴登和慕尼黑的两位皇帝都忌惮和想要拉拢的对象。
和哈布斯堡家族的进步相比较,奥格斯堡公爵的家族就显得黯淡无光了不少,自然有些羡慕嫉妒的情绪在。
此前维尔蒂率领了两万军队支援腓特烈,汇集了腓特烈的残兵败将和一路的留守军队之后,军力勉强到了三万人,依旧不敌慕尼黑联军。
这一次,奥托决心好好打一场,以全面战争的规模作战时,便从公国各地又抽调了三万人给维尔蒂。
这三万人中,有一万五千人是来自米兰大公国的军队,有五千人是来自普罗旺斯公国的军队,剩下的一万人,才是奥托提供的瑞士军队。
如今,维尔蒂手上已经有了六万人的军队,加上贝尔格的一万守军,支援安斯巴赫伯爵的一万五千人,和瑞士各地的守军。现在奥托已经拥有的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万之数,逼近十五万的大关。这么庞大的军队规模,自然不能保证都是精锐了。各地的守备力量,其实已经被各地的郡、县兵和预备役民兵所替代,按照规定驻扎的各地常备军,早已被抽调一空。
与此同时,在其他边境地区,如今大部分守卫的力量也都是麾下贵族的私兵,实际防备力量很空虚的。
虽然目前公国国内依旧在源源不断的训练着军队,进行着爆兵,但想要那些士兵拥有战斗力,可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所以,维尔蒂面临的压力也很大。
一旦亚历山大的计划失败,一万多瑞士军队和一万多的安斯巴赫主力出了意外,那对于哪怕兵强马壮的瑞士公国也是极大的打击,甚至会影响之后的走势。
也正是因此,维尔蒂也不得不将他作为瑞士公**事大臣的最大成果,今日展示了出来。
那就是,瑞士方阵步兵。
瑞士方阵步兵,来自于奥托的创意,以历史上纵横欧陆的西班牙方阵步兵为参考得来,并交给维尔蒂负责训练事务。
由于最初训练的时候,火枪这一大杀器在瑞士公国都还没有出现,最初的瑞士方阵使用的还是各种简便的手弩。
只是,相较于火枪,手弩的限制和杀伤力就有些不太足了,持续作战能力也不够翘,因而在数次战争中,表现得不太理想,总体上还是依托瑞士公国的体量获胜的。
然而随着火枪的量产,弓弩手换装火枪之后,瑞士步兵方阵的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今日,慕尼黑联军就将领略到成型的瑞士方阵步兵的威力了。
只是到了这一刻,敌人却还未察觉。
“国王陛下和两位公爵大人小心一下瑞士的这种步兵方阵,他们长矛兵身后有着不少弓弩手,咱们的的步兵最好带着盾牌防御。”
有幸见过一次瑞士步兵方阵的某位奥格斯堡贵族将领,好心的提醒道。
喜欢穿越中世纪:从建立哈布斯堡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穿越中世纪:从建立哈布斯堡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