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傲气凛然 > 第七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内

傲气凛然 第七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内

作者:天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49:3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傲气凛然 !

萧益民之所以要等待十五天才出兵,除了需要进行繁琐的战前准备、舆论动员之外,最大的原因则是采纳了参谋长包季卿的全盘作战计划,该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攘外必先安内!

由于张澜的突然调职,原定的军政会议无法按时召开,萧益民虽然在文化界、商界和普通民众中间拥有坚实的基础,但仍然需要在如同散沙的省府官员中,争取到更多的同盟者,才能牢牢把握主动,获得大部分利益集团的支持与投靠。

这样一来,就必然需要时间进行收买和拉拢,还要在某些利益上做出适当让步和妥协,甚至做出必须的承诺。

比如:萧益民派系暗中联合有着共同利益的成都商界代表曾寿松派系,联起手来将代表重庆工商界利益的财政部长董修武,一举推上省议会议长的宝座,换取萧益民的心腹谋士、财政次长匡佑民晋升财政部长,曾寿松也从一名普通议员晋升为财政次长,这就是个利益交换的结果。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讲究个“师出有名”,战争前的舆论准备必不可少。

一个月来,《华西时报》、《巴蜀商报》等四川主流报纸从未停止过对滇军侵占川南的声讨,滇军在川南各地的累累暴行,每天都出现在各大报纸上,早已达到天怒人怨、人神共愤的地步。

如今四川各界民众对滇军的厌恶和仇恨,远远高于川康战区的叛军。

在铺天盖地的舆论推动下,成百上千的青壮年从四川各地赶到成都,踊跃加入萧益民麾下的边防陆军。其中不乏重庆、万县、内江、叙府、泸州、雅安和川北各地学校投笔从戎的有志青年。

这一意外之喜,令萧益民眉开眼笑,他与参谋长包季卿和麾下将校商量之后,迅速把七百五十余名青年学生编成一团,成立了司令部直辖的“四川边防陆军教导团”。

在教导团成立仪式上。萧益民亲自深入官兵中间,嘘寒问暖,待检阅结束。他登上高台,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训导。他勉励教导团全体官兵,必须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必须做到军令如山、刻苦训练。他对七百余名有文化、有抱负的知识青年说出自己和四川人民的殷切希望,最后郑重宣布:“三个月训练结束,通过考核者,均能进入正在建设中的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接受正规的现代军事教育。学习期满,各科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将获得派往德国高等军事院校继续深造的机会,人数不限。”

从这天起。激动万分的七百余名知识青年穿上崭新的军装,拿起崭新的德式步枪,在操场上挥汗如雨。一个个精神振奋,吼声如雷——萧司令指明的光辉前途。边防陆军的森严军纪和优厚待遇,官兵们脸上自然流露的优越感和藐视一切的傲气,深深刺激了青年学子的自尊和傲气,更坚定了他们一往无前的决心。

仅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成都和雅安两地边军就招收了七千八百余名边防新兵,这个数字还是精挑细选后的结果。

上万名超过三十岁或者身体条件不达标的青壮落选,每天都有成百上千落选者围在成都北校场大门外恳求,诉说他们以及家人对盘踞川南为非作歹的滇军的刻骨仇恨,不少人甚至跪在地上,哭喊着恳求入伍。

值守的警卫团官兵费尽口水,各级军官轮番安抚,仍然无法让这些人离开,最后不得不上报到萧益民那里。

忙得脚不沾地的萧益民哪里有什么好办法?甩手把事情推到参谋长包季卿身上,扔下一句“实在不行发给路费让他们回家吧”,就立刻前往省府出席战前后勤会议。

面对一筹莫展的警卫团官兵和大门外黑压压的恳求者,包季卿猛然想起和萧益民闲谈中了解到的游击战这一全新战略战术,立即召来警卫团长枟毅、负责招募与训练的参谋处副处长谢长明等人,密商对策。

五天之后,千余名接受短暂培训的落选青壮以籍贯地为主,组成四十五个“特别先遣队”,怀揣边防陆军换装下来的上千支各式手枪和白花花的银元,悄然离开成都,潜回川南各县。

给“特别先遣队”训话并提出明确要求的边防陆军参谋长包季卿,也悄然离开成都,秘密赶赴雅安——川滇之战的作战计划正式启动。

六月十五日下午,一拖再拖的军政会议终于召开。

新任四川都督胡景伊、议长董修武、军政部长兼边军总司令萧益民以及省府各部正副部长、新军第一师少将师长周俊、第二师少将师长彭光烈、新编第三师少将师长孙兆鸾、第四师少将师长刘存厚等三十余名军政要员,一同出席会议。

这其中,第三师师长孙兆鸾是经萧益民力荐,省府和军中各师主官一致同意,再度出山重组第三师的老资格将领。

驻扎重庆的第五师中将师长熊克武没有参加会议,构成复杂、党派林立的第五师至今仍未承认胡景伊的统帅地位,对新组建的省政府同样不予承认,他们仍在谋求重庆**,连带外交部长杨庶堪等七名省府正副部长,此刻都滞留于重庆,彷徨观望。

宽大的都督府会议厅里,位置刚刚坐稳的都督胡景伊甚是威严,由于暗中与萧益民达成了交易,胡景伊顺利获得省议会和军方超过半数的支持,他此刻神采奕奕,信心百倍,颇有点顾盼自雄的韵味。

人员到齐,胡景伊含笑点头,刚刚说了几句开场白,第四师少将师长刘存厚已经先一步站起,将手中一沓新报纸摔在桌面上,沉下脸,盯着政务部长邵从恩质问:“邵部长。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成都所有报纸连续两天对我师官兵群起而攻击,诸多污蔑?你们想干什么?”

众人惊讶不已,胡景伊眼中恼怒之色一闪而过,迅速挤出笑容,不疼不痒地安抚刘存厚几句。最后恳切地要求刘存厚所部加强军纪,各级军官要好好管束手下官兵。

政务部长邵从恩一改往日胆小怕事的形象,靠在高背软椅上。毫不客气地回敬刘存厚:“刘师长,你的第四师自从进驻成都以来,就没有安分过。强买强卖、殴打民众的事情层出不穷。省府和成都市府接到的民众诉状不下百件,其中引发公愤的群众**件便有四五十起之多,比如你部下三次公然入室强奸民女,十余次打砸合法妓院和陕西会馆等等,受害民众成百上千。

“更有甚者,你的士兵还殴打奉命前往贵部办案的警察,致使十余名警察不同程度受伤,至今仍有两名警察躺在医院里。影响极为恶劣!刘师长,难道这一切你都不知道?难道各界民众挨打受辱之后,连伸冤的权力都没有吗?”

“哼!你们这是报复、是排挤!若不是成都所有的报纸连续数十天猛烈抨击滇军。肆意扩大两省仇恨,我的官兵能有这么大的反应吗?指责我军纪不严。我倒想问问,驻扎成都内外的哪一部敢说自己军纪良好?哪一部敢说自己的官兵没有嫖娼、没有抽大烟、没有赌钱的?为什么偏偏针对我们第四师?”刘存厚不依不饶地发起反击。

本想做和事老的众将领纷纷闭上嘴,唯有第三师师长孙兆鸾不紧不慢地说道:“军纪好的也不是没有,萧司令的边军就做得很好嘛,本人回来之后,经常看到大街上的民众都喜欢和边军打招呼,走在大街上的边军官兵很自觉地两人成排三人成列,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深受民众拥护,值得我们各部好好学习啊!”

刘存厚气得挺拔的鼻子都红了,怒哼一声,重重坐下,不再看任何人一眼,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但所有将领都明白孙兆鸾投靠了萧益民,于是各人都在心里飞快地盘算起来。

胡景伊看到不守规矩的刘存厚吃瘪,心中浮起阵阵快意,他打了个哈哈引来大家的目光,开始说明这次会议的内容、目的和重大意义,随后放下稿子,微笑着看向第一师师长周俊:“周师长,第一师与霸占川南的滇军各部已经对峙半年有余,千万民众翘首以待,而且袁大帅在二十天前就已严令滇军撤出四川,由我川军接管川南各地,你部为何不见行动?是否有什么实际困难?”

周俊确实有无数的困难,虽然说他的第一师兵员六千,装备齐全兵强马壮,是目前除边军之外实力最强的主力师,可是,尹昌衡在位时都不敢强行驱逐悍勇的一万六千滇军,只能低声下气地恳求斡旋,如今指望他周俊以区区六千余从未一战的官兵冲上去,无异于以弱击强、以卵击石,绝对是个有败无胜的惨败结局,好不容易积攒下的这点儿家底,哪里经受得起?万一拼没了,这个师长也当到头了!

被贬到川康平叛的尹昌衡对他周俊有知遇之恩,而暗中投靠袁世凯并出卖尹昌衡的胡景伊却后来居上。胡景伊已与同窗数载、情同手足的尹昌衡交恶,尹昌衡哪怕日后回来也只能靠边站了,加上胡景伊暗中对他周俊和第一师百般拉拢,弄得周俊进退维谷,难以取舍,所以一直犹犹豫豫,连个姿态都不愿摆出来。

此刻面对胡景伊意味深长的询问,面对一双双含义复杂的目光,周俊再想犹豫就难了,只能硬着头皮站起来表态:“回都督,属下兵员不足,能力有限,本就独木难撑,实在不堪大任。敬请都督另选贤能,顺应民意挥师南下,属下必将密切配合,听调听宣,倾尽全力,早日收复失地,以告慰川中父老!”

胡景伊微微点头,知道周俊的立场已经松动了,只要再加把劲必能把他收归麾下,于是非常满意地转向议长董修武。

董修武扶扶眼镜,拿起文件,大声宣布:“经胡都督景伊将军推荐,省议会一致同意,特任命军政部长萧益民将军为前敌总指挥,率领新军各师、边军各部挥师南下,驱逐滇军,保境安民。

“省政府及政务、财政、交通等各部将严密配合,力保我军后勤供给!下面,请萧总指挥讲话。”

没有掌声,也没有欢呼,有的只是敌意和猜疑。

萧益民平静地站起来:“感谢大都督和省府、议会的信任,萧益民必将全力以赴,与我军各部同心同德,力争以最快速度,将野蛮入侵者驱逐干净!下面是本人的总体作战计划,恳请大都督与各位同仁审核批准。”

萧益民扫了一眼各人的表情,拿起计划书,大声宣读:“此次出征,主力分别为陆军第一师、第四师、边军第二混成旅又两个直属团,总兵力一万七千余人;由于尹昌衡都督西征之前,从第三师抽掉了两个团主力编成西征军,因此,由孙兆鸾将军重组的陆军第三师兵员严重缺乏,只能留守东校场军营,继续招募将士,展开训练……”

“对不起!我师同样兵员奇缺,实在难当大任,恳请大都督和萧总指挥另选贤能!”

刘存厚大声打断萧益民的布置,大大咧咧坐在那望着天花板,与萧益民之间和睦的关系至此破裂。

实力雄厚的萧益民哪儿是省油的灯?何况在座的将领大多二十七八岁,顶多三十来岁,从日本留学归来就跟随陈宦到云南当官的刘存厚,本就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刘存厚这么毫无顾忌的打岔,完全是对萧益民的极大不敬。

众人都看得出来,萧益民与刘存厚的所有交情,恐怕就因刘存厚这番话骤然消失,不知道今后两人如何相处?

在座将领和文官们都知道,刘存厚背后有强大的滇军和云南都督兼滇军总司令蔡锷的支持,否则,一直在滇军中效力的营长刘存厚,不可能率领两个团滇军回来争权夺利,眼下刘存厚明摆着不会遵从萧益民的号令,而且做出的姿态无疑是告诉所有人:谁也不能拿他怎么样,他手里掌握的四千军队就是要驻扎成都,哪里他都不会去!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年轻气盛的萧益民竟然妥协了!

萧益民冷冷地看了刘存厚一眼,便大声说道:“既然如此,后方守护就靠孙将军的第三师了,我宣布:已经驻扎在乐山一线的第一师为右翼,彭将军的第二师为左翼,边军第二混成旅又两个团为中路;三日后上午九点,参战的第二师与边军部队汇集东郊大营,举行盛大誓师仪式,誓师完毕,立即奔赴战场!”

胡景伊和董修武率先鼓掌,财政部长匡佑民大声表示立刻为出征将士派发军饷,全场这才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

都督胡景伊又再强调一番同心同德的重要性,董修武也补充几句,看看没有人提出异议便宣布散会。

萧益民脸上仍然挂着谦逊的笑容,主动前去和周俊、彭光烈打招呼,和气地询问是否有什么困难?

周俊绷紧脸应付两句,耿直的彭光烈提出缺少弹药,萧益民立刻吩咐身后的副官郑长泽记下,二十四小时内将八十万发子弹送到东郊大营,此举让彭光烈颇为感动。

相互告别之后,萧益民没有直接返回军营或者家中,而是到鼓楼旁的“巴蜀第一楼”摆下两桌宴席,与四川文化界名流和资本家们举杯畅饮,直到深夜还莺歌燕舞,流连忘返。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事情不会出现变化的时候,一场即将震惊全国的铁血杀戮行动,正在有条不紊地悄然展开。

~~~~~~~~~~~~~~

PS:这是月票满八百票的加更!谢谢弟兄们的订阅和月票,继续拜求支持!(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