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傲气凛然 > 第一〇八章 妥协与坚持

傲气凛然 第一〇八章 妥协与坚持

作者:天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49:3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傲气凛然 !

突然爆发却又迅速结束的四川战事终于传出四川,“忠于北京政府的五个旅共两万六千余入川大军被川军击败,曹锟等数十名将校被俘后迅速获释”,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由总部设在上海法租界的《远东邮报》率先披露,迅速被全国各大报纸转载。原本淹没在众多中外报纸中苦苦挣扎奄奄一息的法国《远东邮报》,凭借对四川战事的独家报道和整个战争过程的详细记录,奇迹般地摆脱困境,一炮打响,成为闻名中外的新闻报刊。

自六月一日起,《远东邮报》中文版的报纸销量节节上升,一周后突破了惊人的历史记录——日销四万五千份。

六月十日,《远东邮报》再掀舆论波澜,在头版刊登“大总统袁世凯接见四川边防陆军总参谋长包季卿中将”、“四川省全民代表大会正式召开”这两则重要消息,运用红黑字体印刷的醒目标题上方,是《远东邮报》社发表的专题社论,社论的左侧是四川边防陆军总参谋长包季卿的资历简介。

社论总结了刚刚结束不久的中央军与地方军之间的战争影响,把包季卿与袁世凯的秘密会见,与目前四川省政府正在召开的全民代表大会联系起来分析,阐述四川大战对北京政府和整个中国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大胆预言“北京中央政府与四川省政府很可能已经达成某种协议”,通过川军主动释放战俘的友好行为做出分析,得出的结果是:“四川军队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正在消除,四川政府和军队仍然支持北京政府和袁世凯总统的领导,双方不太可能采取进一步激化矛盾的军事行动”。

《远东邮报》的当日报纸一经面世,再次引发中外军政界的一片瞩目,竟然抢去了所有中外报纸的分头,力压各大报纸的“欧洲战场报导”和“二十一条”分析报导,一举成为中国各界团体和民众热议的焦点。

国民党掌握的大量报纸因为《远东邮报》的报导一片哗然,次日起纷纷加入“中央政府与四川政府”之间的分析讨论,一改往日对四川革命形势做出的极高赞誉和乐观预测,开始质疑反对四川地方政府和军队的妥协行为。

袁世凯势力控制下的报纸避开四川正在举行的全民代表大会不谈,在批评四川军队“挑起战火贻害无穷”的同时,理智地对四川军队的善意做出评价,呼吁四川军队统帅萧益民“摆正位置坚定立场,切实服从中央政府和袁总统世凯元帅的领导”,要求四川政府和军队“与中央保持一致,杜绝任何反判势力的离间和破坏”。

事情至此,敏感的政治家和中外时政观察家纷纷做出结论——四川军队与中央军队、四川省政府与北京中央政府之间,已经相互妥协,甚至达成了协议或者某种默契,激烈的军事冲突自此结束,双方的矛盾已经获得初步解决,四川军政当局不可能像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联盟所希望的那样,自此高举反对北京政府和总统袁世凯的旗帜,但是团结而又强大的四川地方政府和军队,通过这次战争已经获得了充分的自治权力。

六月十五日,四川省首届全民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张澜被推举为四川省全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席兼省政府民政长,匡佑民当选省议会议长,曾寿五当选全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常务副主席兼财政厅长,以上当选人员均报请北京中央政府审核批准。

四川省第一届全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了对原四川边防陆军总司令萧益民中将的任命,萧益民当选为新组建的四川陆军总司令,全权领导和指挥四川省常备陆军以及地方守备部队;大会授权萧益民领衔组建四川陆军总司令部,根据首届代表大会的授权,行使对四川军队的领导权和指挥权。

六月十五日晚,北京郑王府,民国大总统官邸。

总统官邸内各道大门两旁肃立着荷枪实弹的总统近卫官兵,通往大书房的所有道路均被封锁,中央政府国务卿徐世昌、军政部长王士珍、四川边防陆军总参谋长包季卿、清史馆馆长赵尔、因政见不同辞职之后被袁世凯紧急召回的原军政部长段祺瑞,一同端坐在书房侧边的两排会客沙发上。

坐在主位的袁世凯放下手中的几张电文,转向包季卿,不客气地说道:“季卿,既然萧一鸣不敢直接担任四川督军,而是以四川大表大会的借口,就任川军总司令,说明他眼里还有中央政府和军政部,没有把我这个大总统的面子全扫光,但是,要我批准张澜担任四川省主席,却是万万不能的!

“全国上下谁不知道,各省民政长一职已改为巡按使,四川弄出个代表大会主席是怎么回事?还有,萧益民的川军总司令不取得中央认可,就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他想当四川督军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须拿出诚意和行动出来让我看看,否则我决不答应四川方面的任何要求。”

包季卿恭敬地点点头:“大帅,您希望一鸣如何做才好一些?”

袁世凯哼了一声没有回答,徐世昌笑了笑靠在沙发背上,王士珍只好低声解释:“怎么说仗也打完了,一鸣老弟虽然及时释放了数千被俘官兵,可是大批武器装备仍然被他扣留,如果一鸣老弟真希望停止干戈,重归中央领导,最起码也要把扣留的所有装备还回去吧?”

包季卿愣住了,从他认识萧益民到现在,没见过萧益民吞进嘴里的肉有吐出来的时候,听王士珍这么一解释,他发愣过后一筹莫展,只能转向赵尔笑道:“次公,一鸣是您老的弟子,您是看着他成长的,只有您老最了解一鸣的脾气,您给说说吧。”

赵尔不紧不慢地放下茶杯,面向袁世凯低声叹息:“一鸣这孩子认死理,恐怕在这件事情上很难做出妥协,要是他在大帅的压力下把扣下的武器装备交出来,恐怕要面对全体川军将士的责难啊!老夫提个建议,大帅和诸位看看能不能行得通。”

“次公不用客气,您说!”袁世凯还是很尊重赵尔的。

赵尔点点头:“已经收归中央所有的汉阳兵工厂、利用四国贷款建好的河南巩县兵工厂,不是急着购买德国的步枪生产技术,德国人一直压着没有同意吗?不如让一鸣悄悄把图纸和技术交给大帅,由大帅或者军部转给汉阳和巩县两个厂,或许能避开大家都不愿看到的僵局......说实话,英美两国和德国一直不愿出让先进的步枪生产技术,听说陆军部愿意花五十万都买不到,有这回事吧?”

徐世昌和王士珍眼睛一亮,不约而同转向袁世凯。

袁世凯惊讶地问道:“次公,我倒是知道成都和雅安生产出威力巨大也很安全的手雷和木柄手榴弹,从没听说一鸣那里有德国步枪的生产图纸和技术啊?”

赵尔笑道:“那是一鸣这小子保密工作做得好,三年前,他就已经开始在德国毛瑟公司转让的步枪图纸和技术的基础上,高薪聘请了十几名德国武器设计师和工程师,对德国m1905型新式步枪进行改良研究,去年下半年,他给我写信提起这事,说是已经把新改良的步枪技术,逐步转给了四川兵工厂,四川兵工厂运用新技术之后,月产量从一千二百支提高到一千五百支,并开始改良子弹生产线,转产毛瑟步枪使用的尖头子弹,还说最多再有一年时间,等四川兵工厂的大批技术工人熟练之后,产量还能提高一些,让我放心。”

袁世凯恼火不已:“胡景伊在四川到底怎么当的官?这么重要的消息怎么一点儿也不知道?”

“大帅别生气,说起来这事老夫也有责任,四川兵工厂的两位主办和会办,是老夫当年留在四川的专才,他们只懂技术不懂做官,加上一鸣这小子和他们的关系都很好,他们不待见胡景伊将军也是情有可原的。

“再者说了,胡景伊将军到四川位置一直都坐得不稳,完全被四川那群文官给架空了,哪里还有心思过问兵工厂的事情?兵工厂在动乱不堪的四川政局中,能自给自足活到今天,已经很不错了。”赵尔低声开解袁世凯。

徐世昌也频频点头:“大帅,次公说的是,放眼全国,这几年没有那一家兵工厂日子好过的,产量最高、规模最大的汉阳厂,这两年不也是做做停停,艰难度日吗?四川厂要不是次公离任前拨下专款大力扶持,萧益民又在一旁帮助颇多,恐怕早已经倒闭了。”

“既然这样,能不把让一鸣老弟把手雷和手榴弹的图纸和技术也送到军部啊?”刚取代段祺瑞担任陆军总长的王士珍建议道。

包季卿连忙解释:“木柄手榴弹的生产技术倒没什么,铸铁手雷的生产就麻烦了,不但对铁料和铸造技术要求很高,结构也相当复杂,没有专门的设备,以及不亚于生产步枪枪机弹簧的技术,是造不出那种铸铁手雷的,可是要想生产那个小小的弹簧,必须购买欧美的先进合金冶炼炉,还要在德国专家的指导下,经过三道淬火技术才能做出合格的弹簧,不容易啊!”

袁世凯等人都不懂这些技术上的事,反而是博学多才的徐世昌曾经深入了解过步枪弹簧的生产程序。

徐世昌看到把兄弟袁世凯望向自己,随即点点头说道:“季卿说得对,目前我们国内所有的兵工厂都无法生产出合格的枪机弹簧,就连技术最高的汉阳厂也做不好步枪的合金拉壳钩,军中将士普遍反映汉阳步枪出现的毛病,大部分是拉壳钩失效和断裂的问题,这也是汉阳式步枪最大的缺陷。

“既然一鸣老弟解决了这个问题,不如请他将拉壳钩的加工制造技术,还有木柄手榴弹的生产图纸和技术,交给军部再转给其他军工厂,怎么说也是对国家的一种贡献嘛!”

“大帅,卜五兄说得对,汉阳厂、江南厂和大沽厂研究木柄手榴弹快一年了,仍然无法生产出让人放心的手榴弹,既然一鸣老弟那里有现成的技术,不如尽快拿过来,手榴弹在战场上的作用可是越来越大了!”段祺瑞也说出自己的意见。

袁世凯心里其实早就愿意妥协,之所以板着张脸声色俱厉地提出各种要求,全是因为萧益民大大扫了他面子,而且他作为一国之最高领袖,实在吞不下这口窝囊气。

可是全国严峻的形势摆在他面前,袁世凯在“二十一条”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下非常被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又在江南各省陆续发起大大小小的武装暴动,在军事上把他这个大总统折腾得焦头烂额疲于应付,在政治上频频联系居心叵测的日本和列强,据说还与日本方面签署了《中日密约》,从方方面面尽情地拆他袁世凯的台,袁世凯哪里还有精力和本钱派出大军攻打越来越强大的四川?

真要打的话,胆大包天的萧益民要是来个破罐破摔,或者干脆投到孙中山旗下,恐怕这个江山就要风雨飘摇了。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包季卿来到北京的第一天,已经向他袁世凯明确传递了萧益民的承诺:绝不被革命党利用,支持中央政府和袁大总统的领导,除了不能接受中央军进入四川和设置税收机构之外,其他一切都可以商量,而且只要发生对外战争,他萧益民哪怕倾家荡产,也会发动所有的力量,在袁大总统的指挥下勇往直前!

既然大家都有接受萧益民条件的意思,袁世凯也就不再惺惺作态,他当即拍板同意赵尔和包季卿提出的条件,不再苛求萧益民归还扣留的武器装备,原则上同意任命张澜为四川巡按使,同意任命萧益民为四川督军,但明确表示这两个任命需要在一个月之后才能下达,而且还要看到萧益民和四川新政府的诚意。

走出戒备森严的总统官邸,包季卿和赵尔如释重负。

同乘一车的段祺瑞被袁世凯任命为中央特使,跟随包季卿返回四川,名义上是展开巡查和战后交涉,实际上要逐一会见张澜、匡佑民、曾寿五等四川当权派,并与川军总司令萧益民密切接触,尽可能坚定萧益民和川军支持袁世凯领导的立场,最后才是秘密带回木柄手榴弹、新式毛瑟步枪的设计图纸和生产技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